● 陳聰 楊思琪 王鶴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兆麟街,商鋪林立,人群熙攘。來到兆麟街88號,喧囂遠去,一段歷史向人們走來。
這里是東北抗日聯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李兆麟將軍的遇難地。李兆麟是少數歷經抗戰(zhàn)14年全過程的抗聯領導人,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
1946年3月8日,遇害前一天,時任哈爾濱中蘇友好協(xié)會會長的李兆麟在哈爾濱婦女節(jié)慶祝大會上發(fā)表了激情澎湃的講話:“我們要努力學習,武裝我們的頭腦,勇往向前,使我們祖國的未來繁榮富強!”
圖① 李兆麟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圖② 哈爾濱市兆麟公園內的李兆麟將軍雕像及紀念墓碑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家時我學會了治家,革命后學會了治國?!?945年12月,李兆麟托即將回老家的長子李玉帶回一封家書。李玉從未想到,這封家書竟成為父親的絕筆。
在李兆麟夫人金伯文的回憶錄中,1946年3月9日,是她一生難忘的一天。
這天早上,她正忙著給李兆麟熨衣服。李兆麟抱著1歲多的小女兒張卓亞,領著未滿3歲的小兒子張立克,神態(tài)如常。金伯文沒有多問他當天的工作。她僅知道的是,李兆麟當天除了處理中蘇友協(xié)的工作之外,還要外出與人見面。起因是他收到的一封信:“下午3點請兆麟同志去水道街9號,商談關于‘國大代表’的事情。”
大約9點,李兆麟穿好了衣服,坐上汽車離開家。天暗了下來,李兆麟未歸。這天晚上,金伯文一夜沒合眼。第二天一早,她再也坐不住了。把孩子托付給其他同志照看后,她獨自摸到市委機關所在的馬家溝。李兆麟的老戰(zhàn)友馮仲云說,還沒有他的消息,現在同志們都分頭去找了。
金伯文邊流淚邊往回走。金伯文與李兆麟相識于抗戰(zhàn)歲月,兩人是老戰(zhàn)友。金伯文是朝鮮族人,父兄是為了抗日犧牲的,她因此立志——為了革命,可以犧牲一切。金伯文身上堅定的革命意志和溫柔的性格,深深打動了李兆麟。
在還是伙伴關系的時候,一次離別前,李兆麟說要去松花江以南活動,把一條毛毯留給了她,并告訴她:只要活著,總會再見的。
所以,盡管金伯文一直知道丈夫的工作危險重重,也常常憂心于他的安全,但她一直理解、支持丈夫的工作。他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告別。
但這一次,金伯文并不知道,這一別意味著什么,直到3月10日下午6點左右,一個噩耗傳來。
時鐘撥回1940年。在李兆麟部署下,抗聯第三路軍繼攻克訥河縣城后,又連續(xù)攻打了克山和肇源兩個縣城,并廣泛開展松嫩平原游擊戰(zhàn)爭,給日偽勢力以沉重打擊。
日偽當局為“討伐”抗聯,選定重點地區(qū)進行攻擊。李兆麟所在的抗聯第三路軍集中活動的偽北安省,就是敵人“治安肅正”的重點地區(qū)之一。
為防止抗聯戰(zhàn)士以莊稼地為掩護攻襲據點,日偽當局規(guī)定鐵路兩旁250米以內、公路兩旁50米以內,禁止種植高粱、玉米、向日葵等高稈作物。
抗聯活動困難重重,李兆麟仍率領戰(zhàn)士堅持戰(zhàn)斗。按照上級要求,李兆麟率領10余人組成的小部隊動身返回東北戰(zhàn)地。
雖已立春,但大地仍被冰雪覆蓋。大家蹚過湯旺河后,干糧所剩無幾,餓了就吃幾把雪或咬樹枝的嫩皮充饑。一天路遇狍子,大家喜出望外,將其擊斃后分食,并把狍子皮分給李兆麟當褥子。李兆麟沒有推辭。
在離抗聯密營還有好幾天路程時,部隊徹底斷了糧。一天,到了一個小山溝,李兆麟突然對大家說:“今天我請客!”說著,他把大家給他當褥子用的狍子皮拿出來,生火燒掉毛,用刀子割成小塊煮湯。饑腸轆轆的戰(zhàn)士們捧著碗,眼里閃著淚花。原來,當時李兆麟沒有推辭,是想留給大家充饑。
東北大地上,抗聯戰(zhàn)士與敵軍的周旋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白天不能攏火,怕引來敵人,就用炒面和雪水充饑,晚上在雪地里宿營。一覺醒來,胸前被火烤得很暖,而后背卻結了冰霜?!盎鹂拘厍芭L吹背后寒。”李兆麟和戰(zhàn)友們作詞的《露營之歌》,正是東北抗聯艱苦歲月的寫照。
1934年,為打擊日本侵略者,在哈爾濱以東珠河道北地區(qū)活動的珠河反日游擊隊領導人趙尚志、李兆麟,決定組織游擊隊、義勇軍、山林隊聯合開展一次大規(guī)模行動,他們將目標瞄準賓縣縣城所在地賓州鎮(zhèn)。賓州鎮(zhèn)是位于哈爾濱以東60公里處的一座重鎮(zhèn),也是日偽當局在哈爾濱地區(qū)設立的重要據點之一,城防設施堅固,易守難攻。
珠河反日游擊隊和各路抗日義勇軍、山林隊1500余人殺向賓州,沿途敵人聞風而逃。部隊分三路進軍,將賓州團團包圍,傍晚時向守城之敵發(fā)動進攻。
攻打賓州之戰(zhàn),黨領導的反日游擊隊殺死殺傷敵人七八十人。許多農民來給部隊送飯,并送來日偽走狗名單。
此次戰(zhàn)斗中,反日聯合軍用木制大炮轟城,“木炮打賓州,聲威震敵膽”被傳為美談。
1934年6月28日,珠河反日游擊隊改編為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趙尚志任支隊司令,李兆麟任代理總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為打擊敵人氣焰,趙尚志與李兆麟將攻打目標鎖定為五常堡。
五常堡為當時五常縣的大鎮(zhèn),四周筑有土墻,土墻四角和重要路口設有炮臺、堡壘,土墻外還有城壕。城內共有敵偽武裝300余人,要攻破此鎮(zhèn)并非易事。
趙尚志、李兆麟研究決定,采取聲東擊西、以實擊虛的戰(zhàn)術,聲稱要攻打五??h城,以轉移敵人注意力。戰(zhàn)斗打響后,哈東支隊向守敵發(fā)起猛烈進攻,接連攻占了敵人的幾處炮臺。經過約兩個小時的激戰(zhàn),哈東支隊攻入城內,與敵人展開肉搏,敵軍無力抵抗,狼狽逃往城外。
“木炮打賓州”“攻克五常堡”等幾場戰(zhàn)斗威震哈東,與李兆麟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哈東支隊這一時期的斗爭成績,為鞏固和擴大游擊區(qū)、建立人民政府等中心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基礎。
“全民族、各階級,團結起,奪回我河山!”
1945年,東北抗日軍民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迎來勝利,東北人民獲得解放。10月1日,濱江省政府在哈爾濱成立,李兆麟被任命為濱江省副省長兼哈爾濱衛(wèi)戍司令部副司令。利用這一合法身份,他積極在當地恢復、發(fā)展黨組織,并抓緊時機開展建黨、建軍、建政工作。
1946年1月,國民黨正式從蘇軍手中接收松江?。ㄔ瓰I江省)和哈爾濱市及所屬各級政權后,李兆麟辭去他職,專任哈爾濱中蘇友好協(xié)會會長。
作為哈爾濱唯一公開的共產黨員,李兆麟通過電臺、報紙、群眾集會等多種媒介和形式,揭露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zhàn)”的陰謀,使曾長期被日偽統(tǒng)治的哈爾濱人民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更激勵著青年一代為民主、和平、富強的新中國而奮斗。
在為光明而奔走的這段日子里,李兆麟特別重視輿論工具的重要作用,哈爾濱廣播電臺成為輿論斗爭重地。
當時的電臺負責人趙乃禾回憶,李兆麟安排電臺按規(guī)定時間口播毛主席的《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文章。那段時間,趙乃禾接到了幾封恐嚇信,其中有一封裝著一顆子彈。
趙乃禾將情況報告給李兆麟,李兆麟嚴肅而鎮(zhèn)定地說道:“被敵人反對是好事!他們罵得越狠,越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得很有成績!”
李兆麟利用中蘇友協(xié)會長身份,多次代表中共黨組織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并多次在講演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而在國民黨接收哈爾濱市后,中蘇友協(xié)事實上已成為中共中央北滿分局和哈爾濱市委在哈爾濱開展各項工作的秘密指揮部。
李兆麟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同國民黨反動分子進行堅決斗爭,在當地產生了很大影響。
這也使李兆麟的處境更為危險,他也收到了敵人的恐嚇信——同樣裝有子彈。
“最近,常有你的黑信,說要殺你,你可要當心??!”馮仲云知道情況后提醒他。李兆麟若無其事地說:“殺我干什么?我值幾個錢?”
殊不知,國民黨特務組織已經把李兆麟的名字列入“黑名單”中。
為謀害李兆麟,濱江組特務煞費苦心,秘密策劃了多種方案。曾派出特務開展暗殺行動,將體態(tài)酷似李兆麟的哈爾濱日報社職員、中共黨員李鈞誤殺。之后,又利用真實身份為軍統(tǒng)特務的哈爾濱市政府人事室辦事員孫格齡接近李兆麟。
1946年3月,冰城哈爾濱凜冬未盡,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濱江組開始實施一個計劃。9日,在哈爾濱市水道街9號,李兆麟被誘騙喝下毒藥后,連中七刀——國民黨特務殘忍地殺害了他。
“如果我的鮮血能擦亮人們的眼睛,喚起人們的覺醒,我的死也是值得的。”
對于自己的生命,李兆麟早有定義。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qū)一曼街241號,一座象牙白的古典建筑巍然屹立,“東北烈士紀念館”幾個金色大字十分醒目。這是新中國成立前,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全國首家革命烈士紀念館。
館內一樓,玻璃展柜里擺放著一件磚青色棉外套、一雙皺皺的舊皮鞋。不少參觀者在這里凝神駐足——這就是李兆麟犧牲時身上的血衣和血鞋。
沿著老照片里的線索,繼續(xù)追尋。
哈爾濱市道里區(qū)柳樹街13號院1號樓,是哈爾濱中蘇友好協(xié)會舊址。2020年10月,這里作為紀念館對外開放。從正門入館,上臺階右轉,路過秘書室、總務部、副會長辦公室,就到了會長辦公室——77年前,李兆麟就是在這里批閱文件、創(chuàng)辦雜志、興辦培訓班。
中蘇友好協(xié)會作為教育和發(fā)動群眾開展對敵斗爭的重要陣地,曾掩護我黨我軍干部數百人,成為向各地輸送干部的中轉站,1945年至1949年期間發(fā)展協(xié)會會員3萬余人,成為黨的工作隊、宣傳隊、播種機。
后來者的追尋不斷穿越時空,抵達歷史的深處,延續(xù)著往昔的紅色記憶。2022年“五一”前夕,中蘇友好協(xié)會舊址紀念館迎來一位特殊的參觀者——李兆麟的女兒張卓亞。這些年,張卓亞在全國尋訪抗聯老兵后代,打撈屬于抗聯的歷史碎片,并用文字記錄下來,努力將其復原。她常常參與各種有關抗聯的報告、講座、悼念活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銘記那段歷史。參觀時,張卓亞眼中始終飽含著淚水。
歷史并非塵封在一隅,而是躍然于城市的肌理之上。李兆麟當年的遇難地如今已是一座為他而建的紀念館,門牌號更新為“兆麟街88號”。
在東北,還有以“兆麟”命名的公園、廣場、學?!?/p>
在哈爾濱市兆麟公園,豎立著李兆麟將軍的雕像;在哈爾濱市兆麟小學校,《露營之歌》是每個學生都會唱的紅色歌曲……
山河為證。英雄的墓碑上,道不盡東北抗聯的光輝事跡,烈士們用鮮血澆灌的抗聯精神之花迎風怒放。英魂不朽。紅色地標所蘊藏的生命力,為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注入磅礴力量。
白山黑水間,歷史在風聲中駐足。追尋的人都會懂得:紅星永不隕落,戰(zhàn)歌始終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