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
土豚是一種稀少的奇特動物,它的族類在地球上的生存可能已經(jīng)超過6000萬年,進化歷史超級長,是當之無愧的活化石。因為它有挖洞土居的習性而被叫作“洞穴豬”;土豚喜食白蟻和螞蟻,又被稱為“非洲食蟻獸”。其實土豚既不是“豬”,也不是“食蟻獸”,而是哺乳動物中獨特的管齒目,是大象、海牛等動物的遠親。
喜歡夜晚活動的土豚
土豚棲息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和森林環(huán)境中,適應能力很強。它們一般單獨生活在較深的洞穴中,白天躲在洞穴中休息并躲避非洲的炎炎烈日和天敵,黃昏至清晨時分外出覓食、活動。
混搭的長相
眾所周知,只要是被冠以“活化石”之稱的生物,總有它獨特的地方。要么是長得很有特色,要么是有著過人的本領,有意思的是,土豚將這兩項都占了!
順風的長驢耳
土豚的耳朵又尖又長,就像一對驢耳,聽力極佳,對它們尋找食物和躲避天敵都有很大的幫助。它們將耳朵貼近地面,就可以探聽到白蟻在地下或穴內(nèi)活動時發(fā)出的細微聲音。
尖利的金剛爪
鋒銳的趾爪搭配在粗壯的四肢上,使得土豚成為杰出的“掘地獸”,它挖地打洞的速度甚至可以超過10名使用鎬鋤的成年人,幾分鐘內(nèi)就能遁入土中。
靈敏的長豬鼻
土豚長了一只比豬鼻子還長的“豬鼻”,嗅覺非常靈敏。土豚依靠它們奇特的鼻子東嗅嗅、西聞聞,就能鎖定食物隱藏的位置。
細長的黏舌頭
土豚的舌頭,又細又長,伸縮自如,上面布滿膠水般的黏液,是它們?nèi)∈车睦?。土豚把它的舌頭往打開的蟻穴里邊一伸,瞬間就可以剿滅整個白蟻軍團。
土豚屬于雜食性動物,食物包括各種昆蟲、小型嚙齒類以及鳥卵,但最喜歡的食物是白蟻。非洲草原上的白蟻穴高有數(shù)米到十幾米,堅硬異常,即使刀砍斧剁也僅能留下淺淺痕跡。但土豚對付白蟻巢則顯得游刃有余,它可以輕松地抓破蟻丘,然后用長舌粘食四散奔逃的白蟻。土豚的飯量很大,一夜可以吃掉50000只白蟻。
粗長的袋鼠尾
土豚的尾巴又粗又長,肌肉發(fā)達,很像袋鼠的尾巴。除了偶爾支撐身體站立、驅(qū)逐蚊蠅之類,人們目前還沒發(fā)現(xiàn)它們尾巴的其他功能。但是,這么健壯有力的裝備,肯定還有其他功能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獨門的管狀牙
雖然土豚有著奇特的管狀磨牙,卻好像很少用它。土豚進食時一般把白蟻整個吞下,靠發(fā)達的肌胃磨碎食物。它們獨特的牙齒裝備的功能尚須開發(fā)。
健忘的“地穴工程師”
別看土豚找食物很厲害的樣子,但它可是個不折不扣的路癡,走著走著就可能迷路。
在非洲,土豚的窩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它依靠自己的利爪,在地下營造復雜的宮殿洞穴。土豚窩長達3—12米,有時彼此相連能綿延十幾甚至幾十公里。
糟糕的是隨遇而安、行蹤不定的“房主”記性很差,常常忘記舊窩而另建新宅,所以土豚的家往往被其他動物借用,在里面能找到蜥蜴、蟒、眼鏡蛇,甚至獅子、豹子這樣的大型動物,當?shù)厝伺紶栆矔猛岭嗟母C躲避風雨。
獨居俠
—寶寶半歲即離家
土豚是獨居動物,壽命一般在8-12年,剛出生的寶寶體裸無毛,體重僅有2公斤左右。除去眼睛出生時尚未睜開之外,它們的各種奇特裝備已經(jīng)完善。
土豚寶寶會在母親的地下洞穴中安全度過前兩周,這個階段完全以母乳為食,之后就開始與它們的母親一起,在夜晚的掩護下冒險覓食,三個月左右斷奶,到六個月大時,便可以自己打洞為家,離開母親獨自生活了。
迷之存在、頑強生存
即使有多種天敵追殺,它們的生活狀況仍然樂觀,暫時沒有滅絕的危險。關于土豚,其實還有很多人類未知的習性,是一種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的、謎一樣的動物。
奇異的動植物共生
土豚的生活環(huán)境干旱炎熱,它們汲取水的主要方式就是吃瓜,而且它們只鐘情于一種瓜,以至于那種瓜直接以“土豚黃瓜”為名。
土豚黃瓜是一年生植物,當旱季來臨時,地上部分便干枯死亡,果實成熟。多汁的土豚黃瓜熟了之后,幽幽的清香會通過土壤散發(fā)出來,只有土豚的鼻子才可以聞到,而且只有土豚強大的利爪,才能把它們從干燥的土壤中挖掘出來。作為回報,土豚習慣性地將未被消化的黃瓜種子隨其糞便埋起來,讓它們得到充分營養(yǎng),繼續(xù)生根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