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非
在星光密布的晚上一頭動物
來到你的居室周圍
它踏雪而來,為了嗅嗅煙囪
和孩子們的氣息
他們曾是它的守衛(wèi)和天賜之物
和我們平時所見的那些動物不一樣
它膽怯,謙遜,只會偶爾向你
伸出溫暖的鼻尖和舌翼
它遠遠地舔著那一切的悲傷寒涼之物
為了聽到人的呼吸,長久等待
我喜歡這悄無聲息的動物
它在夜里為人們送來睡夢和希望
因為人的孤獨,它已經陪伴了無數世紀
只有在星光墜落時走近了才能聽到它隱隱的啜泣
昨天晚上
它肯定又來過了
這里的草已經被踐踏過
草地上,大片的草葉
在露水中倒伏
成熟的漿果
也被用唇直接擄走
可能還帶來了它的同伴
一位新的伴侶
一起并著肩
走過熟悉的領地
豆子和玉米也被糟蹋過
有幾棵已經折斷
地上到處是啃過
散落的新玉米
月光下
它努力地跳躍,彈起,并攀上
那脆脆的葉稈
尾巴掃著沙地
又去了河邊
掘那茅草的甜根
喝水
將一塊卵石上厚厚的苔蘚打亂
一縷細細的毛
仍粘在搖搖晃晃的籬柵上
菜葉的心
也被深入反復試探過
肯定是天亮之前
它又悄悄地走了
消失在晨曦的深處
田地上
也有原封未動的東西
園子里棗樹上的棗子
懸在高處
一動未動
瓶子
也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裝著水,原地立著
田埂上
為捕它而設的籠子
倒扣著,空著
心,一次一次,不被察覺
動著,呼吸著
大地,寬容,遼闊
為萬物徹夜生長著
我的一首詩早早死去
它埋在一堆廢詞
和一摞廢紙中
我揉皺了它,它的臉上
滿是皺紋,像一個老人
住在一個郊區(qū)的養(yǎng)老院中
哦,它在那里活得很好
如魚得水
它為那些同樣報廢的詞句
唱著走調的歌
拉著蹩腳的手風琴
周圍的伙伴都很愛它
它也真心地喜歡它們
它是一首真正的好詩
一首還沒有意義一直在冥思的詩
一首令人稱心的詩
像一堆荒山上的粗柴
帶著你過夜
在田里干活的母親回來
把它送給了我,不好養(yǎng)
渾身的刺,充滿了疑惑、憂傷、恐懼的
神情,給它的菜葉和麥粒
原封未動,好像一個下午在抗議,斗爭
這樣的食物不對它的胃口
那么,它要吃什么?田野里留下的,是秋收后
落在地里的花生,玉米秸新鮮的汁液
成熟脫落的松子,還有,泥土下
埋得很深的茅草的甜根?;蛟S并不是
食材的問題,只是進食的氣息不對
它需要一張?zhí)镆耙粯拥牟妥溃皇?/p>
古老的家的氣味??粗\子里
那個蜷縮成一團的家伙,不覺擔憂
它是否真的會活下去,還能活下去多久
但并非如此。一只動物的心
也并非如此簡單。到了第二天黃昏
趁著我去舀水的空兒,它溜出籠子逃走了
找遍了所有的藏身之處,也沒能發(fā)現它的蹤跡
夜晚,沿著長長的巷子回家,月光灑在
我發(fā)熱的頭頂上,我才想起
它和我一樣,是在夜幕降臨之后
在黑暗中找著丟失的東西,在短暫的一生中
我們是在找著我們各自的路回家。那么
它找到了嗎,一只刺猬,這么多年過去,它
是否也有過動心的禮物,是否記得并覺得
是我和它一起回家,在失意的生活和疲倦的生存之間
我們遺忘的,是深深的記憶,還是無盡的遺棄
我鋪下紙,寫下這首詩
我不想把它寫得太長
只想讓它占去這張紙的三分之一
它寫得不好,不順,寫不出一個
稱心的結尾也沒有關系
年輕時,我只關注著鳥兒們的形態(tài)
沒有去關心它們的名字,年老了
我也只是看著它們在荒地上覓食
沒有用心去聆聽過它們的叫聲
此時,窗外的夜,黑沉沉的
有一只依然不知名的鳥兒,叫了一聲
然后長久地隱失
我坐著,我略有等待
我想知道
它會不會還有長夜中的孤鳴
詩,是不是
就是無名之物,無名年邁地隱現,并停住
·創(chuàng)作談·
我所理解的自然寫作
在純粹自然、人文自然、精神自然這三者之間,當我們討論“自然寫作”時,應該是側重純粹自然,即我們常說的那個大自然。我們必須認知到,自然、生態(tài)、大地、地理、山水、田園、鄉(xiāng)土、風景,這些概念的所指或強調性也是完全不同的,必須把自然這個概念和其他一些概念進行學理性的對比并予以還原,以更好地發(fā)現自然寫作的詩學本質。自然這個概念,在全球生態(tài)問題的這個大形勢下被提出來,已經不是指我們所面對的一條河流或一片草原,而是涉及整個地球和宇宙。詩歌中的自然詩學,應該從其與江南詩學、新古典主義詩學以及鄉(xiāng)土詩學和地方性詩學的交織中,以其獨特的規(guī)定性獨立出來,并得到詩歌界的充分認識。
自然寫作和對自然之物的書寫,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一本詩集在內容上即使全部都是寫了江河湖海沙草土山田樹花鳥虎狼貓狗這些事物,也未必是自然寫作,很可能只是一種對自然之物的書寫。自然寫作,應該包括了對自然之是的發(fā)現和對自然之事的描述,進而指向人的自然之心和自然之言。這是我們說到自然寫作時必須考察的四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標志。其中的自然之言,是前三者的一個必然反映和檢測物,在我們認識分辨有關具體作品時至關重要。自然詩歌的寫作所觸及的自然性在根本上其實是一種存在性,自然詩歌寫作必須到達自然與人的關系的本質屬性這個層面,這是自然寫作的根本。
由于自然這個概念在當下歷史背景中所能具有的啟示性,決定了自然文學是生態(tài)文學的一部分。如果更加深入地看,自然寫作其實并非僅僅是一種歷史緊迫性或者文學類型分類,而是人的現象學系統所決定的一個具有起源性的意識反應和精神要求。它不構成自然性與現代性、自然生活與城市生活等諸如此類關系的對立條件。相反,它因直接參與了人的現象學系統建造而具有一種前定性統一。在這個意義上,自然在這個觀念、信息與符號過剩的時代,向我們提供的其實是何為“感受”這個基本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