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 高成龍 趙丹陽 陳劉生 胡銘彪邱旭濱 吳心如 黃華毅
(1.廣東省龍眼洞林場, 廣東 廣州 510520;2.廣東省森林培育與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廣東 廣州 510520)
榕透翅毒蛾Perinanuda, 又名透翅榕毒蛾,屬鱗翅目Lepidoptera 毒蛾科Lymantriidae, 是世界性榕屬Ficusspp.植物的重要害蟲之一[1-2]。 近年來該蟲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發(fā)生和危害呈現(xiàn)逐步加重趨勢, 時常出現(xiàn)暴發(fā)成災的情況, 其主要通過幼蟲取食葉片危害, 嚴重時可將整株樹的葉片吃光,影響樹木生長, 導致樹勢衰弱甚至死亡, 能危害包括細葉榕F.microcarpa、 垂葉榕F.benjamina、菩 提 榕F.religiosa、 黃 葛 榕F.virens、 無 花 果F.carica等在內的十余種榕屬植物[3-5], 同時,因其幼蟲蟲體著生毒毛, 接觸人體皮膚后會引起皮炎, 甚至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因此又被俗稱為 “毒毛蟲”[6]。
目前, 榕透翅毒蛾的防治技術研究較少, 生產上主要還是利用廣譜性的化學殺蟲劑控制該蟲的危害[7-8]。 為了篩選和開發(fā)綠色、 高效、 低毒的榕透翅毒蛾防治新藥劑、 新劑型或合理的施藥濃度, 需要有大量發(fā)育整齊、 蟲齡一致的穩(wěn)定蟲源,因此榕透翅毒蛾的室內飼養(yǎng)成為農藥毒力測定研究的關鍵, 也是榕透翅毒蛾生理學、 病理學等研究的基礎。 2021 年10 月—2022 年4 月,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 開展了榕透翅毒蛾室內飼養(yǎng)技術的探索, 為榕透翅毒蛾的室內繼代飼養(yǎng)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1.1.1 供試蟲源 2021 年10 月采集自廣東省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qū)細葉榕上的榕透翅毒蛾老熟幼蟲, 在室內飼養(yǎng)至成蟲交配、 產卵, 以所孵化的幼蟲為供試蟲源。
1.1.2 供試寄主植物 細葉榕、 琴葉榕F.pandurata、 對葉榕F.hispida、 黃葛榕、 菩提榕和垂葉榕均采集自廣東省龍眼洞林場和廣東省樹木公園,所采集的寄主植物嫩葉均未噴灑化學藥劑。
在直徑15 cm, 深度6 cm 的養(yǎng)蟲盒底部鋪上無菌濾紙, 向濾紙上加入2 mL 的無菌水保濕, 沿著養(yǎng)蟲盒內部邊緣相間分別放入面積約2.5 cm×2.5 cm 的細葉榕、 琴葉榕、 對葉榕、 黃葛榕、 菩提榕和垂葉榕嫩葉, 然后在養(yǎng)蟲盒中央放入24 h內孵化的榕透翅毒蛾幼蟲約50 頭, 蓋上養(yǎng)蟲盒蓋子, 蓋子上留有透氣小孔, 置于溫度(25±1)℃、相對濕度65%~75%、 光周期14L ∶10D 條件下的養(yǎng)蟲室內, 初孵幼蟲取食24 h 后檢查不同寄主植物嫩葉上的幼蟲數(shù)量[9]。 重復6 次。
室內飼養(yǎng)條件為溫度(25±1)℃、 相對濕度65%~75%、 光周期14 L ∶10 D。 將同期孵化的榕透翅毒蛾初孵幼蟲單頭分別置于直徑6.5 cm, 高3.5 cm 的塑料養(yǎng)蟲盒中, 飼以充足的細葉榕嫩葉,養(yǎng)蟲盒蓋鉆有透氣孔, 每組飼養(yǎng)30 頭。 每天觀察幼蟲存活情況、 蛻皮次數(shù)和時間、 預蛹時間等,每2~3 天更換一次新鮮的葉片, 按時清理養(yǎng)蟲盒內的排泄物。 在化蛹的第2 天, 用電子天平稱量單頭蛹重。 待蛹羽化后, 記錄羽化時間, 并將同天羽化的雌雄蛾進行配對, 放置于直徑6.5 cm,高3.5 cm 的塑料養(yǎng)蟲盒內, 統(tǒng)計初次產卵時間和每天的產卵量。 選擇24 h 內產的卵100 粒, 接入直徑6.5 cm, 高3.5 cm 的塑料養(yǎng)蟲盒中, 于養(yǎng)蟲室中自然孵化, 每24 h 觀察1 次, 統(tǒng)計卵孵化的時間和數(shù)量。 最終記錄榕透翅毒蛾各蟲態(tài)的發(fā)育歷期、 存活情況、 成蟲壽命、 產卵量及卵孵化率等指標。 實驗重復3 次。
將榕透翅毒蛾的蛹置于養(yǎng)蟲室中羽化, 選取24 h 內正常羽化的雌雄成蟲進行配對, 每天統(tǒng)計雌成蟲的產卵量, 共調查45 頭雌成蟲的產卵量,調查方法同1.3。
運用Excel 2016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榕透翅毒蛾初孵幼蟲寄主植物選擇性試驗結果表明, 初孵幼蟲最喜好取食細葉榕嫩葉, 24 h時在細葉榕嫩葉上的幼蟲數(shù)量占總量的30.00%,高于其他幾種寄主植物上的幼蟲數(shù)量; 其次是垂葉榕、 琴葉榕、 菩提榕和黃葛榕嫩葉, 24 h 時在這些樹種嫩葉上的幼蟲數(shù)量分別占到總量的19.23%、 17.69%、 15.38%和14.62%; 初孵幼蟲對對葉榕嫩葉的取食喜好程度最低, 24 h 時其上幼蟲數(shù)量僅占總量的3.08% (圖1)。
圖1 榕透翅毒蛾初孵幼蟲在不同寄主植物嫩葉上的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new leaves of 1stinstar larval of P. nuda
在溫度(25±1)℃、 相對濕度65%~75%、 光周期14 L ∶10 D 的條件下, 采用細葉榕室內飼養(yǎng)榕透翅毒蛾, 結果表明: 榕透翅毒蛾卵期平均為6.42 天; 幼蟲7 齡, 整個幼蟲期平均歷期為22.09天, 其中1 齡到3 齡期平均為7.73 天, 4 齡期平均為3.50 天, 5 齡期平均為3.36 天, 6 齡期平均為3.32 天, 7 齡期平均為4.18 天; 進入預蛹期1~3 天后蛻皮成蛹, 其中雌蛹平均預蛹期為1.12天, 雄蛹平均預蛹期為1.09 天; 化蛹后5 ~8 天左右成蟲羽化而出, 其中雌蛹平均蛹期為5.82 天,雄蛹平均蛹期為6.40 天; 雌成蟲平均存活6.89天, 最長12 天, 最短4 天; 雄成蟲平均存活7.33天, 最長11 天, 最短2 天。 榕透翅毒蛾的室內飼養(yǎng)完成1 代雌蟲平均為42.34 天, 雄蟲平均為43.43 天(圖2, 表1)。
表1 榕透翅毒蛾室內飼養(yǎng)各蟲態(tài)發(fā)育歷期Table 1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P.nuda at different stagesin indoor rearing
圖2 榕透翅毒蛾室內飼養(yǎng)各蟲態(tài)形態(tài)特征Fig.2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P.nuda in indoor rearing
榕透翅毒蛾室內飼養(yǎng)卵孵化率為95.67%, 幼蟲化蛹率為87.78%; 雌雄蛾蛹的質量具有較大差異, 其中雄蛾蛹的質量范圍為0.17 ~0.28 g, 平均為0.22 g, 雌蛾蛹的質量范圍為0.31 ~0.60 g, 平均為0.45 g; 羽化率為93.67%, 雌雄性比為1 ∶1.26; 單頭雌蛾的產卵量最高484 粒, 最低為80粒, 平均產卵量為262.54 粒。 在室內連續(xù)飼養(yǎng)榕透翅毒蛾3 代, 種群未出現(xiàn)退化現(xiàn)象, 說明室內用細葉榕飼養(yǎng)榕透翅毒蛾是可行的, 能夠保證榕透翅毒蛾的正常發(fā)育和繁殖。 采用此方法飼養(yǎng)榕透翅毒蛾, 一年可繁殖8 代左右。
對45 頭雌成蟲每日產卵量統(tǒng)計分析, 結果表明雌成蟲的平均產卵前期為2.38 天, 最高4 天,最低1 天; 平均產卵期為4.75 天, 最高8 天, 最低1 天。 產卵動態(tài)結果(圖3) 顯示, 產卵高峰期在第2~5 天, 第6 天產卵量開始急速下降, 至第9天后停止產卵, 統(tǒng)計結果表明第2 ~5 天的產卵量占總量的87.55%, 因此, 可在榕透翅毒蛾成蟲羽化后2~5 天內收集大部分的卵供試驗用。
圖3 榕透翅毒蛾的產卵動態(tài)Fig.3 Spawning dynamics of P.nuda
榕屬植物是我國南方重要的一類綠化樹種, 種植歷史悠久, 種植面積大, 分布廣泛, 同時也是南方重要的古樹樹種之一[10]。 榕屬植物是廣東省古樹的主要樹種, 其中細葉榕是廣東省數(shù)量最多的古樹樹種, 有近2 萬株, 此外還有雅榕F.concinna、高山榕、 垂葉榕等榕屬植物古樹[11]。 榕透翅毒蛾作為榕屬植物的主要害蟲之一, 由于其食性雜、 繁殖快等原因, 一旦爆發(fā)成災會嚴重影響榕屬植物的生長, 尤其對一些榕屬植物古樹的威脅較大。 目前, 榕透翅毒蛾對不同榕屬植物的取食偏好性和選擇性鮮有報道。 廖菘凱等[4]研究發(fā)現(xiàn)榕透翅毒蛾1 ~4 齡幼蟲取食黃金榕F.microcarpa“Golden Leaves” 的5 齡幼蟲更偏愛取食高山榕F.altissima,而取食高山榕、 垂葉榕和小葉榕的5 齡幼蟲寄主偏好性不明顯。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榕透翅毒蛾初孵幼蟲更喜愛取食細葉榕, 其次分別為垂葉榕、 琴葉榕、 菩提榕、 黃葛榕和對葉榕, 因此可利用細葉榕作為榕透翅毒蛾室內飼養(yǎng)的理想食料植物。
本研究結果表明, 在溫度(25±1)℃、 相對濕度65%~75%、 光周期14 L ∶10 D 的條件下, 采用細葉榕作為食料植物室內飼養(yǎng)榕透翅毒蛾, 榕透翅毒蛾的發(fā)育歷期和發(fā)育狀況和前人的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這可能和所選擇的寄主植物的差異有關。 寄主植物是直接影響昆蟲生長發(fā)育、 繁殖和發(fā)育歷期等的關鍵因素[12-13]。 武海衛(wèi)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白蛾Hyphantriacunea取食不同食料植物后其幼蟲和蛹的發(fā)育歷期、 存活率、 蛹重、 成蟲壽命、 產卵量等有顯著差異。 蘇超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寄主植物對烏桕黃毒蛾Euproctisbipunctapex的取食量、 幼蟲歷期、 存活率、 繁殖力均有明顯的影響。 廖菘凱等[4]研究發(fā)現(xiàn)4 種寄主植物(黃金榕、 高山榕、 垂葉榕和小葉榕) 中, 榕透翅毒蛾取食黃金榕的幼蟲發(fā)育歷期最短, 取食高山榕的幼蟲存活率最高, 黃金榕其次, 且均顯著高于垂葉榕和小葉榕; 取食黃金榕的雌雄蛹質量最大, 雌成蟲壽命最長, 而取食高山榕的雄成蟲壽命最長、 產卵量最多, 黃金榕次之; 取食黃金榕的卵孵化率最高, 高山榕次之。
綜上所述, 細葉榕適合榕透翅毒蛾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 是榕透翅毒蛾室內大量繁殖的理想食料植物。 本研究所采用的榕透翅毒蛾室內飼養(yǎng)方法, 飼養(yǎng)的榕透翅毒蛾各蟲態(tài)發(fā)育良好, 其產卵量、 孵化率、 化蛹率和羽化率較高, 雌雄性比也接近自然種群。 歷期穩(wěn)定整齊, 隨時可提供大量蟲齡一致的蟲源, 供農藥的毒力測定、 昆蟲生理毒理或其他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