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劉慎玲,劉慧
(徐州市中醫(yī)院18 區(qū)風濕腎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0)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又稱慢性腎衰,主要指的是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腎實質損害,使得腎臟不能維持基本功能,出現酸堿平衡、水、電解質失衡及代謝產物潴留等情況,累及全身各系統(tǒng)[1]。維持性血液透析作為CRF 的主要治療方式,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升其生存質量。 然而,CRF 治療費用的持續(xù)增長,會為社會、家庭及個人帶來嚴重經濟負擔,因此,如何阻止和延緩CRF 持續(xù)發(fā)展成為腎臟病學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研究發(fā)現,合理控制CRF 患者的飲食,減少蛋白質攝入可改善其臨床癥狀,延緩腎功能持續(xù)降低進展。然而,既往臨床對于CRF 患者的營養(yǎng)指導多以集體健康教育為主,缺乏針對性和差異性,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是依照患者飲食習慣和病情而制定的針對性飲食干預方案, 有研究發(fā)現,其可改善CRF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并控制蛋白質的合理攝入[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徐州市中醫(yī)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6 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對象,探討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干預對其腎功能、營養(yǎng)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報道如下。
選取徐州市中醫(yī)院收治的76 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8 例。 對照組中男23 例,女性15 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61.01±2.51)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74±1.26)年;體質指數(BIM)18~27 kg/m2,平均BMI(22.42±2.15)kg/m2;學歷:初中及以下11 例,高中及大專18 例,本科及以上9 例。觀察組中男25 例,女性13 例;年齡43~75 歲,平均年齡(61.52±2.62)歲;病程4~11年,平均病程(6.35±1.27)年;BIM 17~27 kg/m2,平均BMI(22.33±2.27)kg/m2;學歷: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大專20 例,本科及以上8 例。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對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腎衰竭診斷標準,需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4];病程≥3年;年齡18~80 歲;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尿毒癥期患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肺部、肝、心臟功能嚴重障礙者;合并精神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研究者;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飲食指導護理干預。依照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發(fā)展, 對其進行最少4 次的飲食指導,內容包括蛋白質攝入量計算、鹽分計算、日常飲食注意事項等。 飲食指導以集體講座的方式進行,每次課程講解后集中為患者解答慢性腎衰竭飲食方面的疑問。每2 周1 次,共干預3 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干預。(1)建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腎內科醫(yī)師1 名,營養(yǎng)師1 名,護士長1 名, 3年以上工作經驗護理人員4 名。由醫(yī)生和營養(yǎng)師負責對護理人員進行慢性腎衰竭疾病知識、飲食指導及營養(yǎng)知識的培訓,培訓時間為3 個月。 由護士長對整體護理干預質量進行評價。(2)營養(yǎng)評估:患者入組后立即對其進行身高、體重、臂圍等基礎數值的測量,并在禁食12 h 后的次日清晨抽取其空腹靜脈血, 監(jiān)測水電解質、腎功能、營養(yǎng)指標等水平,同時調查患者的基礎疾病、年齡、文化程度、勞動強度及飲食喜好等,對其營養(yǎng)狀況進行綜合評估。 隨后,采用開放式提問的方法了解患者在飲食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與營養(yǎng)評估結果相結合形成書面形式的飲食問題評估結果,反饋給患者,幫助其了解日常飲食存在的問題。(3)個體化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病情和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由護理人員采用音頻、圖片、視頻及文字等方式對其進行個體化健康指導。首先,強調合理攝入磷、鉀、鈉、蛋白質、水和能量的重要性,讓患者充分認識到飲食控制對疾病預后的重要性,促進其提升自我管理意識,從而積極配合飲食干預,遵循制定的相關營養(yǎng)方案。 其次,協(xié)助患者依照自身情況和飲食習慣制定短期與長期飲食控制目標,并擬定切實可行的飲食計劃。再次,指導患者掌握BMI、蛋白質和能量的簡單計算方式,注意維持BMI 在18.5~23.9 kg/m2之間。最后,應用膳食記錄法,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準確記錄日常飲食材料、數量、就餐時間及烹飪方法,并由家屬監(jiān)督飲食是否規(guī)范。護理人員需每周對患者的飲食情況進行檢查,并測量BMI,應用膳食調查軟件分析患者每日蛋白質、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飲食指導為1 次/周,持續(xù)干預3 個月。
(1)干預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 的速度離心15 min 后取上層清液,采用堿性苦味酸終點比色法檢測血肌酐(Scr)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檢測尿素氮(BUN)水平,采用膠乳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胱抑素C(CysC)水平,檢測步驟嚴格依照試劑盒(合肥萊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進行。
(2)干預前后,采用綜合性營養(yǎng)評估法(SGA)[5]評估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SGA 包括肌肉消耗、并發(fā)癥、意識情況、皮下脂肪含量、BMI 7 個維度,每項評分均為1~5 分,總分數為35 分,得分與營養(yǎng)不良情況呈正比。
(3)干預前后,采用腎病飲食依從行為量表(RABQ)[6]評估患者的飲食依從性,RABQ 包含自我護理依從、面對困難、攝鹽依從、攝鉀依從、液體限制依從5 個維度,共25 個條目,應用Likert5 級評分法進行評價,每個條目均為1~5 分,總分為25~125 分,得分與飲食依從性呈正比。
(4) 干預前后,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7]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GQOLI-74 包含物質生活、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軀體健康4 個維度,共74 個條目,條目最高分為6 分,最低分為0 分,每個維度滿分均為100 分,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SGA評分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性別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的SCr、BUN、CysC 水平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各項腎功能指標水平均較干預前降低, 且觀察組的SCr、BUN、Cys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腎衰竭患者腎功能對比(±s)
表1 兩組慢性腎衰竭患者腎功能對比(±s)
組別觀察組(n=38)對照組(n=38)t 值P 值490.58±110.15 491.58±108.10 0.040 0.968 414.36±80.12 443.49±80.19 2.128 0.034 3.272 2.202 0.002 0.030 18.42±5.48 18.31±5.29 0.089 0.929 13.34±4.31 16.07±4.23 2.787 0.007 2.723 2.039 0.008 0.045 3.44±1.29 3.42±1.27 0.068 0.946 2.49±0.24 3.07±0.38 7.955 0.000 4.463 0.698 0.000 0.000 Cr (μmoI/ L)治療前治療后t 值 P 值BUN (mmol / L)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CysC (mg / L)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
干預前,兩組的SG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SGA 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慢性腎衰竭患者SGA 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慢性腎衰竭患者SGA 評分對比[(±s),分]
觀察組(n=38)對照組(n=38)t 值P 值組別12.84±3.67 12.63±3.52 0.255 0.800干預前9.36±2.25 10.21±2.34 2.184 0.032干預后4.721 3.529 0.000 0.007 t 值P 值
干預前,兩組的RABQ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RABQ 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慢性腎衰竭患者RABQ 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慢性腎衰竭患者RABQ 評分對比[(±s),分]
觀察組(n=38)對照組(n=38)t 值P 值組別66.84±5.67 64.63±8.52 1.331 0.188干預前89.36±5.68 73.21±4.52 13.715 0.000干預后17.297 5.484 0.000 0.000 t 值P 值
干預前, 兩組的GQOLI-74 中各維度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GQOLI-74 中各維度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 且觀察組的物質生活、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軀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慢性腎衰竭患者GQOLI-74 評分對比[(±s),分]
表4 兩組慢性腎衰竭患者GQOLI-74 評分對比[(±s),分]
組別觀察組(n=38)對照組(n=38)t 值P 值61.23±7.36 61.26±8.22 0.015 0.988 74.62±13.66 65.26±8.35 3.486 0.000 5.320 2.104 0.000 0.039 58.36±7.47 58.25±6.83 0.060 0.952 73.26±7.37 64.62±6.73 5.336 0.000 8.753 4.095 0.000 0.000社會功能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軀體健康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組別觀察組(n=38)對照組(n=38)t 值P 值65.23±8.35 66.11±9.52 0.381 0.705 84.62±8.24 71.25±7.32 7.478 0.000 10.189 2.638 0.000 0.010 57.83±7.37 57.31±8.36 0.256 0.799 79.26±9.42 62.51±8.37 8.194 0.015 11.045 2.710 0.000 0.008物質生活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心理健康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
據統(tǒng)計,全世界慢性腎衰竭的發(fā)病率約為總人口的10%~14%左右, 我國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已到達43萬人次以上[8-9]。 因此,延緩CRF 病情進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當前腎臟科醫(yī)護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相關營養(yǎng)學研究發(fā)現,在日常飲食中對鈉和蛋白質的攝入量進行嚴格控制是治療CRF 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0]。對于CRF 患者而言,飲食需以低鹽、優(yōu)質蛋白、高熱量為主要原則,同時需注意鉀離子和磷的攝入。 既往臨床的干預模式中,CRF 患者的實際飲食情況與上述原則具有較大差距,飲食控制依從性普遍較差。 研究發(fā)現,CRF 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飲食控制知識匱乏,會對其飲食管理依從性產生負面影響,不僅會促使腎功能損傷進展,也會嚴重影響其預后水平[11]。 因此,給予CRF 患者科學合理的營養(yǎng)護理,提升其對飲食管理的重視程度, 對病情發(fā)展的控制具有重要價值。
既往臨床對于CRF 患者的飲食護理多以常規(guī)營養(yǎng)教育為主,以團體教育的形式將相關知識灌輸給患者,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疾病所需飲食和患者原有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具有較大差距,易使患者出現知行不一的情況。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作為以個體飲食習慣和營養(yǎng)健康狀態(tài)為基礎的營養(yǎng)護理方式,可將患者個體情況的評估結果和膳食偏好相結合,為其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食譜,更有利于患者執(zhí)行。同時,通過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膳食指導,能在提升其膳食合理性的同時,改善其營養(yǎng)狀況,控制CRF 病情發(fā)展,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在采取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進行一對一交流,能使其感受到被重視,在心理上得到一定滿足,提升其規(guī)范飲食的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干預后的SCr、BUN、Cys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干預可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展。觀察組干預后的SGA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 觀察組干預后的RABQ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黃銀平等[12]的研究相符,提示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干預可提升患者規(guī)范飲食的依從性。 觀察組干預后的GQOLI-74 中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干預可提升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慢性腎衰竭患者采用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護理可延緩腎功能損傷,提升機體營養(yǎng)水平,提升規(guī)范飲食依從性,改善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