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昌工學院 黃文鑫
教師不僅肩負著向?qū)W生傳遞科學文化、經(jīng)驗技術,塑造學生品行的時代重任,還傳遞著人類文明,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關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要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yǎng)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1],他在演講中尊稱老師為“大先生”“引路人”,傳遞出了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這體現(xiàn)了國家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視,也表明了當前高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發(fā)展方向離不開國家的引導。
(一)高校師德師風的內(nèi)涵。高校師德師風是指高校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健康的思想觀念。在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師德師風的內(nèi)涵有很大不同。
師德師風的內(nèi)涵,首先,是以傳道授業(yè)為核心。中國人把“道”理解為是世間萬物運行和事物發(fā)展變化必須遵循某種規(guī)律,而教師則是傳道的重要媒介之一。自古以來教師就承載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責任。顯然,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傳道”。其次,以修身立德為關鍵,“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一名言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師的言行舉止要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最后,以仁愛之心為原則。師愛要有仁愛之心,要合理不逾矩地關愛學生。2014 年9 月,習總書記曾對“四有”好老師的標準進行了強調(diào),指出評價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有仁愛之心。
(二)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有其現(xiàn)實意義。1.高校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師群體素質(zhì)。教育是一個國家偉大的事業(yè)之一。教師是學生和知識間的傳遞者,高校則是國家培養(yǎng)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和推動國家科技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沃土”。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膶W生,必須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在整個社會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環(huán)境。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基地,高校應該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同時作為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主力軍的教師,應該積極地培養(yǎng)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人才,努力引導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fā)展,讓學生成為有文化、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勞動者?!耙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盵2]在社會上弘揚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會倒推教師群體提高自身素質(zhì)。2.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利于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一名優(yōu)秀的高校教師,其品行和教學活動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學校教育不僅能促進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更能維系社會的繁榮穩(wěn)定。而高校教師無疑是學生成長的標尺,學生從教師身上學到的除了專業(yè)知識,更多的是教師的品行、思想觀念和做事的方法,“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盵3]德才兼?zhèn)涞睦蠋煋碛姓_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使學生的素養(yǎng)和才能得到提高,最終才能造福于全社會。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工作內(nèi)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科技的發(fā)展讓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得更便捷,因此,對教師而言,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自覺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高校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大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對于學生而言,新時代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社會真正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大學生不僅需要有才華,還需要有好的品行,而具備良好師德的教師是學生擁有良好品行的重要條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工作內(nèi)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應多組織師德師風建設方面的文體活動,推動校園文化繁榮,以點帶面,推動教職工文化品牌建設。高校應多途徑、多舉措地拓寬師德師風活動的參與面,將師德師風作為職稱評審考核的標準之一。高校教師應主動豐富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積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成為學生前進的標桿。
(一)高校部分教師職業(yè)理念弱化。高校教師職業(yè)理念弱化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1.高校部分教師理想信念不強。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高校教師的理想信念是高校師德的必修課。然而,隨著市場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壯大,部分高校教師慢慢否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堅持,同時,也不再主動去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丟失了作為教師的基本情操。2.高校部分教師言行不符合社會的私德。社會對高校教師有一種無形的私德感,把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默認為是教師的私德,認為高校教師多是言行舉止規(guī)范雅正、人格魅力高尚、處事風格表里如一,是具備高知識、高素養(yǎng)的群體。高校教師從業(yè)的第一課就是愛崗敬業(yè),這是職業(yè)的基本要求,然而,部分高校教師上課就念PPT 課件,下課就和學生斷開聯(lián)系,僅用成績衡量學生的價值,課上課下言行不一致,缺乏敬業(yè)精神,對師德的認知出現(xiàn)偏差,增加了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阻力。3.師生間情感鏈接很弱。高校教育和基礎教育階段不同,高校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較少,也就很難在知識、情感以及思想層面產(chǎn)生鏈接。在當下的高校課堂,時有出現(xiàn)當大學生涯結束后,相處四年的師生之間關系不熟絡的情況,教師與學生的情感鏈接很弱。
(二)缺乏完善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機制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xiàn)在:1.高校并未有明確的師德師風建設職能部門。高校的常規(guī)職能部門,如教務處、人事處、組織部、宣傳部等,主要履行的是維護學校正常運行所需要的管理或監(jiān)督職能,且各個職能部門之間銜接不夠密切,往往各司其職。因此,即使倡導落實師德師風建設,沒有明確的師德師風考核部門,也容易影響師德建設的整體效果。2.在教師的師德師風考核方面,缺乏完善的考評方式?!爱斍靶蝿菹赂鞔蟾咝8匾暯處煹目蒲心芰εc教學水平,而對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不做硬性要求,也缺乏鼓勵教師社會服務的平臺和措施?!盵4]一方面,在教師師德師風的考核方面,主要考慮教師的教學水平,沒有明確可量化的標準去考核師德師風,傳統(tǒng)考察師德師風的形式偏陳舊、考評層次單一、考核結果形式化。另一方面,在職稱評審和年終考核體制上,高校更偏重于選拔科研成果豐厚的教師,較少對師德師風進行考量。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需要在理念上倡導師德師風教育,在制度上強化師德師風規(guī)范,在實際中積極落實師德師風建設,通過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共同努力,增強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
(一)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專業(yè)化和職能部門分工明確化。1.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越高,在教學和科研過程輸出知識的質(zhì)量就更高。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慕課、在線課堂、云課程等各種形式的學習平臺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一些努力鉆研知識的學生,知識儲備甚至超過了其任課老師,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要保持時刻學習新知識的態(tài)度,努力更新并提高專業(yè)能力,才能更好地成為學生的引路人。2.高校教師要將“教好書”作為基本要求,沒有深厚的知識積累很難有教師教學知識的廣闊和厚度,通過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水平,打牢“教好書”的地基,同時,“教好書”也是教師師德師風的理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diào),教師要把終身學習作為自己的職業(yè)理念,在職業(yè)生涯中不斷地打磨自己的教書水平,利用各種學習渠道去沉淀理論知識,在提升理論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注意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新時代的高校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加強自身的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和修養(yǎng),在課內(nèi)外用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特質(zhì),推動立德樹人的建設。3.引導和激勵高校工會創(chuàng)造各具特色的工會文化。高校可以依照《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符合自己學校特色的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在措施中著重強調(diào)要努力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建設,在高校培養(yǎng)出一批擁有良好師德的教師。通過工會把師德建設、青年教師培養(yǎng)、全民健身與教職工的需求有機結合,并組織省級科教文衛(wèi)體工會職工文藝匯演和文化體育活動,增強工會的感召力和向心力,營造文明和諧的師德師風校園文化氛圍。
(二)推崇教師關愛學生的理念,促進健康良好的師生關系。1.教師關愛學生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深摯情感,更是加強師德的靈魂。不健康的師生關系,其根源在于正確師愛的缺失。因此,為了推進高校師生關系的健康發(fā)展,教師應以尊重學生為前提開展教學活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fā)展,高校教師要將學生放在第一位,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學生,尊重學生的價值、尊嚴、個性和自主性,尊重他們的人格、感情,教師還應主動加強與學生的聯(lián)系,積極與學生保持溝通。一名好的高校教師應該讓學生感到被尊重,使學生在課內(nèi)外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還要告誡學生自尊自愛,并用言傳身教的方法教育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他人?!昂美蠋煈摱眉茸鹬貙W生,使學生充滿自信、昂首挺胸,又通過尊重學生的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尊重他人?!盵5]在學生犯錯誤時,教師要認真嚴厲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當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要寬容和諒解學生,督促學生積極改正。2.教師關愛學生的前提是守住底線?!洞髮W》中強調(diào):“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备咝=處熢趯W生遇到問題時,應主動關愛學生,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在關愛異性學生時行為舉止不能輕浮曖昧,要守住“紅線”,不能越過正常師生關系的邊界線。因此,高校教師要時刻保持警惕性,堅守職業(yè)操守,嚴格把好師愛的邊界線關口,這樣才能以身作則,推動高校師生關系的健康化,并在健康關系的基礎上培養(yǎng)出師愛的厚度和純度。只有這樣,高校教師才能真正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三)倡導高校教師常態(tài)化的社會服務意識。1.要加強高校教師社會服務的意識。一方面,要積極調(diào)動高校教師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鼓勵教師將科研、教學與社會服務進行結合,提倡高校教師進行社會化服務,例如,疫情防控期間,多數(shù)高校呼吁教師自覺自愿加入社區(qū)防疫隊伍做志愿者。另一方面,引導教師自覺地將社會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在社會實踐中去充分運用教學與科研的理論成果,使教師的理論知識最終服務于社會。2.高校要打造利于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發(fā)展的社會氛圍。和諧友愛的社會氛圍是高校教師進行社會服務的“助推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有利于促進高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同時,國家在制度層面上要保障高校教師的社會服務意愿得到落實。高??杉哟蠼處煹膸煹聨燂L評比的權重,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師風提升活動,對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提出硬性要求,鼓勵教師參與社會服務,搭建教師參與社會服務的平臺。高??蓪⒔處煹纳鐣账郊{入教師的師德師風年度考評中。將社會服務的貢獻力與職務晉升掛鉤,并用制度來規(guī)范社會服務的標準,用制度的引導促使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使教師從要注重自身道德修養(yǎng)到愿意去提高師德水平,并且愿意在社會服務實踐中踐行自己的理念。
提高教師的師德師風水平和營造良好的高校師德師風氛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需要學校、家庭、學生、教師、社會等多個群體的共同努力。在多方合力下,高校教師應自覺把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當作理想信念,并積極內(nèi)化為自身的責任意識,實現(xiàn)師德師風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