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史料鉤沉聯(lián)結兩岸,拾貝補遺破陳立新
        ——評《文海拾貝——中國現(xiàn)代作家集外文考與年表編撰》

        2023-12-19 13:08:33黃桂波
        華文文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佚文年表林語堂

        黃桂波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的史料匱乏問題由來已久。2002 年,劉俊教授指出:“時空的阻隔、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經濟實力的懸殊,使得大陸、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常常因為獲取資料的困難而處于一種相當被動的狀態(tài),‘看菜吃飯,就米下鍋’幾乎成了早期這一研究領域的普遍現(xiàn)象?!雹?003 年,袁勇麟教授針對“資料壟斷”現(xiàn)象,提出“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的發(fā)展路徑:“內地、臺港澳及海外學人應該聯(lián)合起來,共同建立一個完備的世界華文文學資料庫?!雹?015 年,吳秀明教授也強調了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建設需要協(xié)同合作:“世界華文文學史料是一個龐大的題目,至目前為止還基本處在自發(fā)的、零散的狀態(tài)。學科‘歷史化’及‘史料學’的建設,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改變過去各自為政的做法,將史料工作納入?yún)f(xié)同創(chuàng)新的體系當中,使之組織有序,與整體華文文學研究協(xié)調一致?!雹?017 年,劉紅林研究員則以宏觀視角探討華文文學史料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華文文學資料庫建設與資料共享的建議。④

        顯然,2022 年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程桂婷等合著的《文海拾貝——中國現(xiàn)代作家集外文考與年表編撰》正是順應“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發(fā)展趨勢而誕生的。這套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兩岸整合研究的赴臺文人佚作輯錄與年表編撰”(程桂婷主持)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對象是“赴臺文人”。關于“赴臺文人”的研究,在此之前有2010年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古遠清《幾度飄零 大陸赴臺文人沉浮錄》,以及2016 年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吳十洲《歸去來兮 那些去往臺灣的文化名家》。但前兩者主要借助相關史料研究這一群體赴臺后的活動,重在研究;而這套書則回歸史料本身,重在整理。正如程桂婷所言:“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和政治的原因,這個群體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特別是海峽兩岸長期對立的特殊狀態(tài),給史料的搜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該課題的主要任務就是搜集史料、輯校佚作、編撰盡可能詳盡的文學年表,從而為出版更完善的全集和推動進一步的整合研究打下基礎?!雹?/p>

        整體來看,這套書運用“研究(史料)—編撰(年表)—選校(佚文)”的“三維一體”編撰思路,基于“全面性”、“時間延續(xù)性”以及“學術補白”等標準,有條理地進行“史料選考”“年表選編”“佚文選?!?。有鑒于此,筆者試圖從史料研究、年表編撰和佚文選校這三個維度來探究這套書的創(chuàng)新之處及優(yōu)劣得失。

        一、史料研究:補正糾偏、考掘新見

        在“史料研究”方面,這套書一共選登了19篇“赴臺文人”研究論文,包括臺靜農、林語堂、梁實秋、覃子豪、王平陵、謝冰瑩和紀弦7 位作家。誠如胡適所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從這些論文來看,作者們秉持大膽的批判意識和審慎的考證態(tài)度,不迷信偏信學界權威觀點,避免造成以訛傳訛的學術亂象;同時敢于破除“陳見”,確立“新見”,既有借助史料補正糾偏的基礎操作,亦有考掘史料闡釋新見的深度思考。

        即便是學界看似成熟權威的觀點,我們也須保持合理的質疑意識,而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如此才能促進史料研究的良性發(fā)展。譬如《〈臺靜農全集〉補正》一文,程桂婷不但輯錄補充自己發(fā)現(xiàn)的集外佚文,而且不迷信《年譜》和臺灣學者羅聯(lián)添的相關說法,重新考證小說《遺簡》《鐵窗外》《白薔薇》《歷史的病輪》《被饑餓燃燒的人們》《死室的彗星》的發(fā)表時間、發(fā)表刊物以及初次發(fā)表時的署名與題名等問題。針對“歸屬致偽”⑥的史料問題,程桂婷撰寫了《林語堂佚簡釋讀與筆名“豈青”獻疑》一文。首先,她利用林語堂書信自述對“豈青”是否為其筆名提出質疑;接著根據(jù)《宣城植樹記》和《安慶印象記》這兩篇署名“豈青”的作品的發(fā)表地點——安徽,進一步說明林語堂于1934 年到過安徽但并未前往宣城和安慶,由此證實這兩篇作品并非林語堂本人所作,推翻了學界已有觀點。⑦

        由于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的筆名眾多,因此筆名成為發(fā)現(xiàn)佚文的一條必由之徑,漏掉作家的一個筆名,意味著署此筆名的詩文的散佚,新發(fā)現(xiàn)作家的一個筆名則意味著大批佚文的重現(xiàn)。⑧在《新發(fā)現(xiàn)林語堂筆名與佚文二十九篇考論——兼談林語堂的漢譯活動》一文中,程桂婷意外發(fā)現(xiàn)以“予宰”為署名的若干譯文,并從時間、所發(fā)刊物、原著的語種及覆蓋面、漢譯的水準與風格、譯介對象的具體內容和譯介對象的文體風格六個方面,細致地論證“予宰”為林語堂筆名。⑨

        除了借助史料補正糾偏,考掘史料闡釋新見也是重要一環(huán)。誠如金宏宇所言,對佚作的價值闡發(fā)當然應該是有關該作的內容、形式、文本關聯(lián)、歷史脈絡等全方位的價值闡發(fā),但最終都應該指向作家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史的地位問題。⑩譬如程桂婷在分析佚文的基礎上,強調林語堂漢譯活動“對中國人講外國文化”的重要性:“較之于參差駁雜的他人漢譯之作,林語堂本人的漢譯作品無疑更能反映他的語言風格與翻譯水準。因此,搜集、整理、研究林語堂的漢譯之作或許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也是必要的工作?!盵11]又如范桂真通過史料的爬梳,對王平陵戰(zhàn)時創(chuàng)作活動作了全面評價:“王平陵寫于抗戰(zhàn)時期的文學作品十分豐富,不僅發(fā)表了對戰(zhàn)時小說、詩歌、移動演劇等各種體裁的文藝觀點,也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的形式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給予了深刻的揭露,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為讀者了解特定的時代背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12]再如朱曉蓮在挖掘謝冰瑩集外小說后,對其小說進行全面分析,并做了一個總體判斷:“謝冰瑩的文學之路,是一條發(fā)現(xiàn)生活美的原型尋覓之路,也是一條心靈跌宕的逃亡之旅。無論是赴臺前還是赴臺后,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都獨樹一幟,是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較為完善的結合,并拓寬了女性文學的審美范疇。我們應該在注重史料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客觀公正地還原其本來的歷史地位與文學價值?!盵13]

        此外,在史料研究過程中,我們也要時刻警惕“避諱”心理,克服主觀偏愛和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以求真務實的治學態(tài)度進行理性客觀的評判,避免出現(xiàn)“美化(或丑化)形象”的學術陋行。顯然,書中作者們做到了這點。雖然研究對象是“赴臺文人”,涉及海峽兩岸問題,但作者們仍舊堅持客觀公正的學術立場,實事求是地還原歷史真相。譬如程桂婷雖提及覃子豪對郭沫若非常崇拜景仰,但同時也強調他并未因崇拜而喪失自我立場,這從一段引文便可看出:“郭先生對于裴多菲的詩的不感興趣,是出乎意料之外。但是,我對于裴多菲的愛好,并沒有因郭先生的不感興趣而減輕?!盵14]又如朱曉蓮在探究謝冰瑩小說創(chuàng)作思想變軌的原因時,并未為她掩飾辯護,而是全面客觀的分析,認為這種左翼立場的轉變既是謝冰瑩的主動選擇——因為1931 年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后她被開除黨籍,亦是適應20 世紀50年代臺灣政治高壓的被迫自保行為。[15]

        二、年表編撰:眼觀兩岸、拾遺補全

        在“年表編撰”方面,這套書一共撰寫了2 個“集外拾遺簡編”和4 個“文學年表”,包括林語堂、梁實秋、覃子豪、王平陵、謝冰瑩和紀弦6 位作家。年表或年譜作為作家生平的重要記錄,具有歷史學和文獻學的意義,因此對年表或年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史實準確清楚,但由于種種原因,并非每一部年表或年譜都能達到這一基本要求。[16]當前很多作家的文學年表版本眾多,普遍存在高度重復、互相抄襲的情況;由于不加考證的抄襲沿用,甚至導致以訛傳訛的現(xiàn)象。

        而這套書的可貴之處在于,立足海峽兩岸學界研究現(xiàn)狀,力避簡單重復,盡心搜羅集佚,填補學界空白,以饗后學。在編撰思路上,不同作家也有所區(qū)別:對于學界研究較多的作家(譬如林語堂、梁實秋)采用較為簡單的“集外拾遺簡編”形式呈現(xiàn),以便于后續(xù)編纂“集外佚文拾遺”之類的書籍;對于學界關注較少的作家(譬如覃子豪、王平陵、謝冰瑩和紀弦)則采用較為細致詳實的“文學年表”形式呈現(xiàn),以便于后續(xù)作家全集的編纂。這有效避免了“一刀切”的簡單重復,針對性地為學界提供后續(xù)研究資源。

        關于“集外拾遺簡編”部分,著者們立足海峽兩岸研究現(xiàn)狀,顯示出“簡明謹細”的特色。譬如《林語堂集外拾遺簡編》一文,程桂婷首先梳理了林語堂各類選集、文集乃至全集在海峽兩岸的出版現(xiàn)狀,認為學界對林語堂編年書目已有詳盡的整理,為避免贅余,特此編纂《林語堂集外拾遺簡編》;接著,她突破傳統(tǒng)的編年體編目方式,將所搜集的林語堂佚文分為三類:林語堂中文著作類、林語堂漢譯著作類和林語堂英文原作經他人漢譯類。此外,對于陳子善已發(fā)現(xiàn)的六篇佚文不再收錄,編目文章凡署名“林語堂”的均不再標注。如此更為簡明清晰地突出林語堂創(chuàng)作的豐富性,響應了錢鎖橋教授的編輯理念:“真正的《林語堂全集》應該如本編目所示,包括林語堂英文原著(中、英、德文)以及他自己所作的譯文(英譯中、中譯英、德譯中)”[17],從而對現(xiàn)下《林語堂全集》多被“林語堂英文原著的他人漢譯之作”充斥的現(xiàn)象予以批判。[18]

        在“簡明”的同時,著者也有“謹細”的一面。雖然如《論漢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學》《對于譯名劃一的一個緊要提議》等文章,在朱立文先生所編《林語堂著譯及其研究資料系年目錄》或錢鎖橋教授所編《林語堂全集書目》中有編目,但具體文章并未見于以上選集、文集或全集;為了方便日后編撰“林語堂集外佚文拾遺”之類書籍,仍將其收錄,并另加腳注說明。[19]

        關于“文學年表”部分,雖然作家屬于“赴臺文人”,但著者們在編撰年表時并未制造“斷裂”,沒有刻意說明赴臺前和赴臺后的界限和區(qū)別,而是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凸顯的是“統(tǒng)合”意識。除了《紀弦文學年表》劃分為大陸時期、臺灣時期和美西時期外,其余作家文學年表均無強調區(qū)分,標示格式前后一致。

        從細節(jié)處看,可見其“窮盡求全”的特征。著者們在編撰文學年表時,除了標注作家作品的發(fā)表時間,也會將其創(chuàng)作時間列出。譬如覃子豪詩歌《豎琴弛了弦》于1934 年8 月8 日創(chuàng)作于青島、并于同年9 月14 日發(fā)表在《華北日報》第8 版[20],王平陵文章《人才的陶冶問題》于1941 年11 月20日創(chuàng)作于南岸、并于次年6 月1 日發(fā)表在《讀書通訊》第67 期[21],謝冰瑩文章《憶太倉》于1937 年12 月16 日創(chuàng)作于漢口、并于次年1 月1 日發(fā)表在《抗到底》(漢口)第1 期[22]等,這有利于把握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語境,深化對作品的理解。而年表中對同一作品的不同出處予以標注,譬如覃子豪詩歌《三月》于1936 年7 月20 日發(fā)表在上?!督翊乃嚒穭?chuàng)刊特大號、又于1937 年2 月以《三月的陽光》為題發(fā)表在上?!吨腥A職業(yè)學校職業(yè)市市刊》半月刊第6 期[23],紀弦詩歌《半島之春》于1999 年12 月1 日發(fā)表在《香港文學》第180 期、又于2000年8 月28 日發(fā)表在《詩世界》第3 期[24]等,則有利于作品不同版本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這套書所編的“文學年表”,除了按照常規(guī)的“著譯系年”(包括作品發(fā)表情況、文學周邊活動等),還涉及一些作家的生平經歷,這實際上已經接近“年譜”的范疇。誠如徐鵬緒所言,作家的著譯年表和系年,實際上也可歸入年譜之中,表與譜之間并無嚴格的區(qū)別;附錄在文集全集之后的簡約的年表,既記作者的生平活動,也錄其創(chuàng)作、著述、翻譯等事項,與附錄之年譜本無不同。[25]而通過這些生平經歷,譬如覃子豪幼年喪母、長年與妻兒分隔兩地、晚年罹患癌癥備受折磨,謝冰瑩三次逃婚失敗被迫與蕭明結婚、1937-1939 年間多次患病、1956 年皈依法門,紀弦一生輾轉流亡多地、晚年嗜酒多病因此險些喪命、婚姻美滿與妻子白頭偕老等,有助于我們了解“赴臺文人”的人生處境,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思想傾向。

        三、佚文選校:顧全文體、兼及時間

        在“佚文選?!狈矫?,這套書一共選校了75篇“赴臺文人”集外文,其中覃子豪的集外文25篇(包括詩歌類13 篇、小說類2 篇、散文隨筆類及其他10 篇)、王平陵的集外文25 篇(包括戲劇電影類5 篇、小說類5 篇、散文隨筆類15 篇)和紀弦的集外文25 篇(包括詩歌類17 篇、散文類及其他8 篇)。

        根據(jù)程桂婷的說法,由于所搜尋的“赴臺文人”集外佚文數(shù)量過多,輯校任務繁重,再加之課題結項時間臨近,因此這套書采用“選?!钡姆绞竭M行部分輯校。雖說是“選?!保奢嬓U邆儏s并不馬虎,秉持著一定的標準——顧全文體、兼及時間。關于這個標準,程桂婷在前言有所說明:“‘選?!臉藴蚀笾聛碚f,注重考慮兩點:一是盡量顧及文體的全面性,如一個作家在小說、劇本、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多個領域都有著述,我們會在各種文體中各選一些集外文進行輯校;二是盡量顧及時間的延續(xù)性,如一個作家從發(fā)表處女作到最后的封筆之作,往往有幾十年的時間段,我們會在各個時期各選一些集外文進行輯校。至于‘?!某潭?,我們是盡量保留了原文的風貌,只對明顯的脫字、錯字、衍字酌情加以訂正?!盵26]

        通過比照“選校佚文”的原刊文章可以發(fā)現(xiàn),輯校者們確實做到了“保留原文風貌”,主要將繁體字轉換為簡體字,并對部分明顯的脫字、錯字、衍字酌情加以訂正。譬如王平陵《房客太太》“她占據(jù)了周先生全部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27]中的“全部”,原文寫為“全”,此處增添了一個“部”字,為脫字訂正的結果。又如覃子豪《記蒲風》“短短的幾年的新詩運動”[28]中的“短短”,原文寫為“矩短”,此處為錯字訂正的結果。再如王平陵《房客太太》“真的和一位出身不甚清白的女子同居了”[29]中的“真的”,原文寫為“真的,”,此處刪去了一個逗號,為衍字訂正的結果。

        此外,輯校者們不僅注明佚文的原文出處,而且還細心地對文中一些名詞的不同譯法進行注釋,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文意。譬如覃子豪《吉爾吉茲》中的“伊斯塞克湖”現(xiàn)在通常譯為“伊塞克湖”[30]、《懷念波蘭羅德薇》中的“斯寶那沙”現(xiàn)在通常譯為“斯賓諾莎”[31],王平陵《生意經》中的“彌爾東”現(xiàn)在通常譯為“彌爾頓”[32]、《新生活與文藝運動》中的“柴孟霍夫”現(xiàn)在通常譯為“柴門霍夫”[33],紀弦《重慶的“四夜”》中的“虞賽”現(xiàn)在通常譯為“繆賽”[34]、《二十五年前的張伯倫》中的“玻賽尼亞”現(xiàn)在通常譯為“波斯尼亞”[35]等。

        總而言之,《文海拾貝——中國現(xiàn)代作家集外文考與年表編撰》(上下冊)這套書,實現(xiàn)了在紛繁復雜的史料文海中識別并拾掇出“寶貝”的學術初心。在史料研究方面,其突出特色是補正糾偏、考掘新見,既有借助史料補正糾偏的基礎操作,亦有考掘史料闡釋新見的深度思考。在年表編撰方面,其突出特色是眼觀海峽兩岸、拾遺補全,立足海峽兩岸學界研究現(xiàn)狀,力避簡單重復,盡心搜羅集佚,填補學界空白,以饗后學。在佚文選校方面,其突出特色是顧全文體、兼及時間,既顧及文體的全面性,也考慮時間的延續(xù)性。這有利于打破“兩岸學術分斷”的僵局,統(tǒng)合海峽兩岸對這一群體的學術研究,無論是對“赴臺文人”個體的文學史定位、抑或是群體研究史的推進、甚至是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的發(fā)展,都有突破性意義。

        當然,凡事總歸無法做到十全十美,這套書在整體質量上是值得肯定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瑕疵。在史料細節(jié)上,譬如《覃子豪文學年表》提及1941 年6 月10 日譯詩《回憶》(普式庚作)發(fā)表于《江南文藝》第1 期,實際上應為《江南文藝》第1 卷第1 期[36];《謝冰瑩文學年表》中提及的《白將軍印象記》,文章全稱應為《白將軍印象記——女兵謝冰瑩的一封簡信和一篇文章》[37];《紀弦文學年表》中“10 月,痖弦夫婦歸臺途徑舊金山”的“途徑”應是“途經”之誤[38]等。在編撰思路上,既然著者在《林語堂集外拾遺簡編》中將林語堂的中文和漢譯著作分開標注,而《梁實秋集外拾遺簡編》中的梁實秋漢譯作品也不少,從思路的一致性上來看,是否也可以同樣進行分類標注呢?最后,筆者作為讀者再向著者們提出一點期待,以供再版時參考。誠如前述所言,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的發(fā)展任重道遠,需要各方學者的共同努力,著者們作為這一方面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或許可以適當作一些關于史料整理研究方面的經驗總結和方法分享,相信這將會對世界華文文學史料研究的后來者提供有效的方法論指導,更好地推進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的“史料化”轉向。

        ①劉俊:《從研究白先勇開始——我與世界華文文學》,《我與世界華文文學》,陳遼主編,昆侖制作公司2002 年版,第297 頁。

        ②袁勇麟:《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的回顧與展望》,《甘肅社會科學》2003 年第1 期。

        ③吳秀明:《“文化中國”視域下的世界華文文學史料》,《文藝研究》2015 年第7 期。

        ④蘇世華:《華文文學的史料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7 年第4 期。

        ⑤[26]參見程桂婷等著:《文海拾貝——中國現(xiàn)代作家集外文考與年表編撰》(上冊)·前言,中山大學出版社2022 年版,第1 頁,第1-2 頁。

        ⑥所謂“歸屬致偽”,是指在文學研究過程中,如果某些作品作者歸屬不當也會致偽,普遍的情形是對偽書(文)或他人之書(文)未加辨識而誤歸某作家名下,譬如《章士釗全集》(文匯出版社2000 年版)誤收署名“孤桐”的一篇小說《綠波傳》,其實該小說是另一“孤桐”即江蘇東臺人蔡達的作品。參見金宏宇:《現(xiàn)代文學的史學化研究》,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 年版,第51 頁。

        ⑦⑨[11][12][13][15][17][18][19][20][21][22][23][24][36][37][38]參見程桂婷等著:《文海拾貝——中國現(xiàn)代作家集外文考與年表編撰》(上冊),中山大學出版社2022 年版,第28-35 頁,第17-24 頁,第27 頁,第119-120 頁,第135 頁,第134 頁,第216 頁,第216-226 頁,第217 頁,第234 頁,第304 頁,第356 頁,第235 頁,第444 頁,第242 頁,第357 頁,第431 頁。

        ⑧⑩參見金宏宇:《現(xiàn)代文學的史學化研究》,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 年版,第28 頁,第39 頁。

        [14]覃子豪:《郭沫若先生——東京回憶散記之二》。轉引自程桂婷:《覃子豪與郭沫若的交游及其翻譯事況鉤沉》,《文海拾貝——中國現(xiàn)代作家集外文考與年表編撰》(上冊),程桂婷等著,中山大學出版社2022 年版,第76 頁。

        [16]參見楊惠、謝昭新:《作家傳記中的史料問題——以張子靜、季季著〈我的姊姊張愛玲〉附錄“年表”為例》,《華文文學》2015 年第1 期。

        [25]參見徐鵬緒:《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家表譜文獻》,《東方論壇》2015 年第6 期。

        [27][28][29][30][31][32][33][34][35]參見程桂婷等著:《文海拾貝——中國現(xiàn)代作家集外文考與年表編撰》(下冊),中山大學出版社2022 年版,第195 頁,第54 頁,第195 頁,第12 頁,第86 頁,第157 頁,第263 頁,第278 頁,第307 頁。

        猜你喜歡
        佚文年表林語堂
        年表
        世界建筑(2022年10期)2022-10-25 08:26:48
        新發(fā)現(xiàn)三則顧頡剛佚文考略
        王錫良年表
        林語堂:幽默藝術與快樂人生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8
        石魯年表
        藝術品鑒(2019年12期)2020-01-18 08:47:30
        焦竑集外佚文輯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8
        焦竑佚文五篇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48
        探訪林語堂故里
        海峽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6
        1940年林語堂短暫的重慶之行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7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
        漢語世界(2015年1期)2015-12-28 11:05:24
        亚洲天堂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av中文字幕少妇精品| 国产乱人精品视频av麻豆网站| 麻豆精品国产精华液好用吗|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 无码 |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国产三区二区一区久久| 国模雨珍浓密毛大尺度150p|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国产| 色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 一级片麻豆|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在线网站| 国产狂喷水潮免费网站www|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蜜桃精品视频一二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在线综合网| 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 人色 网 站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人妻欲求不满谁演的| av无码特黄一级|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台湾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日韩肥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蜜臀av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