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文
冬天到了,來一碗熱乎乎的養(yǎng)生湯再合適不過了?,F(xiàn)教您做六款暖胃暖心的養(yǎng)生湯。
排骨本身就是比較營養(yǎng)的滋補食物,排骨除含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黏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年人提供鈣質(zhì)。
骨湯中的特殊養(yǎng)分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huán),尤其是50~59歲的人,骨質(zhì)退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強壯骨骼,延緩老化。
在排骨湯中加入冬瓜、海帶或者蓮藕,還能起到清熱、補氣的作用。對體虛乏力、腰酸腿疼的人尤其適合。
猴頭菇是菌中之王,因形似猴頭而得名。民間有“多食猴菇,返老還童”之說。
由于猴頭菇具有減少胃酸分泌的功效,能借此來保護胃黏膜,因此,猴頭菇對因胃潰瘍、慢性胃炎、胃酸高而造成的不適癥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所以,想要緩解胃部不適的朋友,可食用猴頭菇湯。
選取猴頭菇60 克,以溫水浸軟后,切成薄片,加水煎湯,稍加黃酒服用效果更佳。
魚有著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將它和冬瓜、蔥白煮湯服食,可以減輕水腫。
魚湯含有全面而優(yōu)質(zhì)的蛋白質(zhì),還能淡化因睡眠不足及精神因素導致的皺紋。其性溫,多適合于虛勞消瘦、胃寒食欲不振的人群食用。
可以選鱖魚和鯽魚來做湯,因肉質(zhì)鮮嫩而且營養(yǎng)價值高,出湯率也高,特別適合老年人。湯中加點白胡椒與生姜:白胡椒辛溫驅(qū)寒,醒脾開胃;生姜溫中和胃,對胃寒所致的消化不良、心腹冷痛、腸鳴腹瀉等均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羊肉具有補腎壯陽、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風寒,又可滋補身體。
羊肉最好是燉著吃,會更加熟爛、鮮嫩,也易于消化。當祛寒行氣的生姜、補血之王的當歸搭配上溫熱的羊肉時,該湯品就具備了補血調(diào)經(jīng)、散寒止痛的食療效果。
做法:取當歸30 克,生姜60克,羊肉500 克;將當歸、生姜洗凈,切片;羊肉剔去筋膜,置沸水鍋中稍燙,盛出晾涼,切塊;將羊肉塊及生姜、當歸放入洗凈的砂鍋中,加入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撈去浮沫,改用文火燉至熟爛。飲湯并食羊肉,甚美!
西洋參最大的優(yōu)點是補氣養(yǎng)陰、潤養(yǎng)五臟且不會溫燥“上火”,故又稱為“無火參”。西洋參與人參的功效區(qū)別在于:人參補氣,偏于助陽;西洋參補氣,偏于養(yǎng)陰。
做法:取西洋參12 克,瘦豬肉500 克。將西洋參洗凈,用溫水泡軟,切片;將瘦豬肉洗凈,與西洋參片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入泡過西洋參的水及適量的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 小時,調(diào)味,飲湯食肉。
此湯品補而不燥,清補益氣,適合氣虛偏熱體質(zhì)者。對正氣不足之神疲乏力、飲食減少,或小兒脾虛之不思飲食、出虛汗的人群有調(diào)理的作用。
感冒的時候,家里的長輩都習慣性地燉老母雞湯給我們喝,其實這是因為老母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它能夠緩解感冒帶來的不適癥狀、改善人體的免疫功能。
小雪過后,多喝些雞湯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但雞湯有溫補作用,有炎癥的人要少喝。
學會做以上六款暖身湯,整個冬季輪流換著喝,對你的身體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