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黃河遠上 文明化成

        2023-12-18 21:19:39彭志
        黃河黃土黃種人·水與中國 2023年10期

        人類各民族文明的起源與大江大河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江河為人類提供生命存續(xù)的原始養(yǎng)分,人類依傍江河而生,逐漸形成了各民族文明的核心樣態(tài)。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三江源到入海口,黃河孕育了河湟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這些地域文化共同構(gòu)成了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

        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各民族,在長久的歷史積淀中,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漸漸形成了共同體認,形成了具有共同歷史條件、共同價值追求、共同物質(zhì)基礎、共同身份認同、共有精神家園的中華民族共同體。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過程也可看出黃河文化的影響。

        此次黃河陜西段文化考察擇選西安、咸陽、潼關、合陽、韓城5地,既關注黃河重要支流渭河沿線的主要城市,又自南向北調(diào)查黃河干流流經(jīng)市、縣的面貌。考察對象涉及梁帶村芮國、扶荔宮、未央宮、大明宮、華清宮、灞橋、曲江池等重點遺址,魏長城、司馬遷祠、明潼關城、文廟、東營廟、城隍廟等歷史古跡,茂陵、乾陵等著名帝后陵墓,風陵渡、龍門渡等著名黃河古渡口,以及興教寺、大興善寺、大慈恩寺等知名祖庭??疾熘攸c在于探討黃河文化與中華文明間的關系,以腳步丈量三秦大地的厚度,以雙目洞觀黃河文化的深度,以慧心思考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淵源所自與未來走向。

        漢唐古都" 碑石圣地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13個王朝選擇在西安定都,這緣于該地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四周的隴山、潼關、高原、秦嶺恰如四道屏障,使得西安在軍事上易守難攻;關中平原的肥沃土壤,渭河、涇河等河流為其帶來充沛水源,吸引了先民在此耕植安家。雖然西安多次成為都城,但要論其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為深遠的,則非作為漢唐兩朝的國都莫屬。國祚分別長達210年、289年的西漢、唐朝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色,諸如察舉征召、科考取士等人才選拔制度,興修水利、治理黃河等惠民舉措及漢賦唐詩等文體,皆是西安留存給后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遺產(chǎn)。

        尋跡西安這座古都可從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開始。這座宮殿選址于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龍首原,由漢高祖時的重臣蕭何監(jiān)造。未央宮建成后,西漢的14位帝王皆于此宮殿生活,全國的政令也多由這里發(fā)出,這里成了西漢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未央宮整體布局呈長方形,四周建有圍墻,宮城之內(nèi)兩條平行的東西向干路與中部一條南北向干路將未央宮分成了多個區(qū)域,其中較為著名的建筑有椒房殿、石渠閣、天祿閣、麒麟閣、柏梁臺等。未央宮的主殿、配殿形制對后世宮城建筑的基本格局影響頗大,成為后世王朝建設宮城時取法的對象。

        西漢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在未央宮領取劉徹的旨意出使西域,連接中原王朝與西方世界的陸上狹長通道被正式開啟。因此,未央宮被視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王莽篡漢后,未央宮漸漸衰敗,后世詩人、詞客每每造訪此處,生出思古幽情,便作詩抒情,如唐大中八年(854年)進士、曾任龍門令的劉滄寫有《望未央宮》,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任武安知縣的貝翰寫有《未央宮瓦頭歌》,曾杖策游華山的明嘉靖年間詩人程誥寫有《過未央宮遺址》等。又如,《冊府元龜》卷一百一十三記載了唐景龍二年(708年)唐中宗李顯“幸漢故未央宮舊基,引從臣賜宴”,宋之問、李嶠、劉憲、李乂、趙彥昭奉敕撰有同題詩《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抒發(fā)多樣心緒,如考功員外郎宋之問寫的《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漢王未息戰(zhàn),蕭相乃營宮。壯麗一朝盡,威靈千載空?;拭鲪澢佰E,置酒宴群公。寒輕彩仗外,春發(fā)幔城中。樂思回斜日,歌詞繼大風。今朝天子貴,不假叔孫通?!睉票娫姸喔韫灥拢晕霓o華麗、自然流暢見長,還原了彼時君臣同題吟唱未央宮的情景。

        人們常常將漢唐盛世視為中華文明的高峰。尋跡未央宮之后,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成為我們重點探訪的對象。大明宮位于長安城北郭城外,一條象征龍脈的山原延伸至此城最高處,符合乾卦卦象中的“六爻”地形。地理位置上的優(yōu)勢,加之風水層面的吉象,使此處宮址被認為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

        大明宮宮城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梯形,分前朝和內(nèi)庭兩部分。前朝多舉行朝會活動,內(nèi)庭則供日常居住及休閑宴游,宮殿用途的細化說明了皇宮功能分區(qū)的日益科學化?!段脑酚⑷A》卷一百七十二著錄了李嶠、趙彥昭、劉憲等12人的同題詩《人日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應制》。由此可以看出在人日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又在大明宮大宴群臣。

        大明宮宮城共有丹鳳門、望仙門、玄武門等9座城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組成三朝大殿,其中別殿別觀較為聞名者有麟德殿、三清殿、太液池等,內(nèi)侍省、樞密院、翰林院等宮內(nèi)衙署也是大明宮中的重要機構(gòu)。大明宮被譽為中國宮殿建筑的巔峰之作,其建筑格局、風格是后世心摹手追的典范。

        在西安文昌門內(nèi)有一座以收藏碑刻墓志著稱的博物館,即西安碑林博物館。該博物館初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陳列了從漢到清的歷朝碑石1000多塊。從文廟門踏入,碑刻琳瑯滿目,佇立其中如置身茂密的樹林,因此有碑林之稱。穿過碑林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碑亭,陳列其中的《石臺孝經(jīng)》刻于唐天寶四年(745年),有“迎賓第一碑”的美稱。第一展室至第七展室的碑石陳列各具特色。第一展室陳列著有“文獻淵藪,石質(zhì)書庫”之譽的《開成石經(jīng)》,第二展室陳列的顏真卿書《多寶塔碑》、柳公權(quán)書《玄秘塔碑》是古人研習書法的范本,馳名海內(nèi)外的“昭陵六駿”中有四駿藏于該館,此館堪稱碑石圣地。

        詩教勝境" 佛塔林立

        古代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詩是其中的翹楚。唐詩以其宏闊題材、精深詩藝成為后世詩人效法的典范。細讀唐詩可以發(fā)現(xiàn),彼時的詩人們描寫的很多場景都成了今天的著名遺址,比如重建于隋開皇三年(583年)的灞橋。《雍錄》記載:“此地最為長安沖要,凡自西東兩方而入出峣、潼兩關者,路必由之……”因灞橋是京城通往中原和江南的交通要道,時人多在此處折柳贈別友人,故又名斷腸橋、銷魂橋。歷代文人詞客多有關于吟詠灞橋的詩詞,如初唐四杰之一楊炯在《送李庶子致仕還洛》詩中以“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煙霞”抒發(fā)了送別友人時的悲痛;又如詩仙李白在《憶秦娥》中以“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發(fā)出喟嘆;再如北宋詞人柳永在《少年游》中以“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表達惆悵之情。此外,李白的《灞陵行送別》、劉禹錫的《請告東歸發(fā)灞橋卻寄諸僚友》、韋莊的《灞陵道中作》等亦為名篇佳作。在歷代詩詞的層累作用下,灞橋漸漸成了別離愁緒的象征。

        華清宮背倚驪山,始建于唐初,唐朝各帝王常赴此行宮游幸。華清宮分宮城區(qū)、宮城外至繚墻區(qū)、繚墻外建筑區(qū)、驪山建筑區(qū)等,其中的烽火臺、御湯九龍殿、長生殿、飛霜殿、梨園、芙蓉園、舞馬臺、兵諫亭等較為知名。歷史上,華清宮中發(fā)生了很多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以取悅美女褒姒,又如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再如張學良、楊虎城主導的西安事變。華清宮曾是盛唐的象征,天寶危機之后,宮苑漸廢,中晚唐詩人用詩作記錄了其昔盛今衰,如李賀的《過華清宮》、杜牧的《華清宮三十韻》、李商隱的《華清宮》、溫庭筠的《過華清宮二十二韻》和張祜的《華清宮和杜舍人》等。

        古代士人對園林有著濃厚的興趣,因其被視為人疲憊之余心靈休憩的自在空間。歷代園林勝景以南方為佳,而西安南郊的曲江池在構(gòu)景造園的藝術(shù)性上絲毫不遜色于蘇杭園林。曲江因水流曲折而得名,曲江池以曲江水面為中心。

        秦始皇時期便開始在此營建離宮宜春院,漢朝拓建宜春后苑和樂游苑,隋文帝時改稱芙蓉園,唐朝開展了鑿黃渠、辟御苑、筑夾城等一系列工程,曲江池遂發(fā)展成享譽京華的勝地。

        唐朝,每逢新科進士及第,皇帝往往會在曲江池賜宴,人們將酒杯放置于托盤之上,盤隨水轉(zhuǎn),漂至誰前,此人便依令執(zhí)杯酣飲,文人云集,洵為雅事。鄭谷的《乾符丙申歲奉試春漲曲江池》、崔元翰的《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儲光羲的《同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李適的《重陽日賜宴曲江亭,賦六韻詩用清字》等詩中對曲江池宴會勝景多有描述,通過這些應制詩可想見彼時的雅事情狀。

        唐朝的各位帝王除極少數(shù)的有滅佛行動外,大部分對佛教持以包容的心態(tài),正是在這種寬松氛圍的影響下,佛教在唐朝迎來了大發(fā)展,突出表現(xiàn)為佛教各宗與譯經(jīng)事業(yè)的繁榮。考察西安佛寺是筆者此行的重點之一,筆者先后擇選了興教寺、大興善寺、大慈恩寺作為觀照唐朝佛教文化的窗口。

        興教寺又稱大唐護國興教寺,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是武則天為紓解唐高宗憂思心緒、遷葬玄奘遺骨而敕建。興教寺主軸線上依次分布著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臥佛殿等主體建筑,其中最為聞名的要數(shù)慈恩塔院內(nèi)的玄奘及其兩位高徒窺基、圓測的三座舍利塔。

        據(jù)《長安志》記載,大興善寺“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該寺始建于西晉泰始二年(266年),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后稱大興善寺。之后,阇那崛多、達摩笈多、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僧侶曾先后駐錫該寺譯經(jīng)設壇,大興善寺漸漸發(fā)展成佛教密宗祖庭。大興善寺主體建筑包括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東西禪堂、法堂、舍利塔等,寺內(nèi)藏有唐刻青石獅及歷代碑碣,其中較為珍貴的有《重修隋唐敕建大興善禪寺來源碑記》《大興善寺法派碑記》《隋唐敕建大興善寺祖庭重記》,這些碑記對歷次整修大興善寺的事跡有詳細記載。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因感念其過世的母親文德皇后,下令“于京城內(nèi)舊廢寺,妙選一所,奉為文德圣皇后,即營僧寺”,寺成后,賜名大慈恩寺。玄奘奉命主持寺務,設壇譯經(jīng),大慈恩寺漸漸成為佛教唯識宗的祖庭。唐永徽三年(652年),為庋藏、供奉從西域請回的經(jīng)卷和佛像,玄奘主持修建了一座五層四方樓閣式磚塔,即大雁塔,塔內(nèi)珍藏有銅質(zhì)鎏金釋迦牟尼佛像、佛舍利、貝葉經(jīng)、釋迦如來足跡碑等文物。據(jù)王定保《唐摭言》載:“進士題名,自神龍之后,過關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題名?!毖闼}名遂成為新科進士的代稱。“詩魔”白居易中第時曾登臨大雁塔,有感而作“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彼時,有登高遠眺、賦詩抒懷的傳統(tǒng),而登臨大雁塔可俯瞰長安街景。人們曾在大雁塔多次舉行詩會,其中最為知名的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秋天的詩會,當時,杜甫、岑參、高適、薛據(jù)、儲光羲等大詩人同登寺塔賦詩,所作詩中以杜甫的五古《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為最佳。

        漢陵之冠" 帝后祔葬

        在西安考察兩日后,筆者一行乘坐高鐵到了咸陽。作為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咸陽在古代歷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因咸陽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被視為風水寶地,帝王駕崩后往往會選擇此處作為墓葬之地,西漢、唐朝的多位帝王的陵寢坐落于此,而筆者此行考察的重點就有五陵塬上的茂陵和乾陵。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寢,于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至漢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間興建,歷時53年才建成?!稌x書》載:“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足見該陵寢規(guī)模之宏大。茂陵除主墓外,陪葬墓有帝后李夫人、外戚衛(wèi)青、名將霍去病、權(quán)臣霍光、列侯金日[石單]等。茂陵形制包括梓宮、槨室、便房、地宮等。槨室四周的框形結(jié)構(gòu)由長90厘米、高寬各10厘米的15880根黃腸木堆壘而成,稱為黃腸題湊。地宮內(nèi)庋藏了大量珍貴文物,《西漢會要》載:“武帝棄天下,昭帝幼弱,霍光專事,不知禮正,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逼渲休^為聞名者有馬踏匈奴石刻、鎏金銅馬、鎏金銀銅竹節(jié)熏爐、錯金銀銅犀尊、四神紋玉鋪首、鎏金銀銅漆耳杯等,皆是西漢高超工藝水平的代表,由此可見西漢厚葬風氣的盛行。

        茂陵是西漢鼎盛的象征,歷來詩人多有吟詠,如李商隱的《茂陵》、李端的《茂陵山行陪韋金部》、韓偓的《過茂陵》、崔涂的《續(xù)紀漢武》等。李商隱的《茂陵》:“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內(nèi)苑只知含鳳嘴,屬車無復插雞翹。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誰料蘇卿老歸國,茂陵松柏雨蕭蕭?!贝嗽娮I刺漢武帝沉溺于神仙方術(shù)、裘馬聲色,語意沉痛,托諷寓慨的詩旨盡顯。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于唐光宅元年(684年)建成,唐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杜f唐書》記載:“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雖然歷代多有盜挖乾陵者,但他們始終未能尋找到墓道,因而,乾陵成為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為完好的。乾陵的格局仿照唐長安城,分內(nèi)城、外城和陪葬墓區(qū)三個部分,其文物中最聞名者是無字碑、述圣紀碑、六十一蕃臣像等。乾陵是大唐興盛的象征,后世詩人每每踏訪,便吟哦成句,如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的《乾陵》:“蕃王儼侍立層層,天馬排行勢欲騰。自是登臨有好景,岐山望足看昭陵。”又如清朝官員許孫荃的《無字碑題詩》:“兔兔孤孤插太清,行人遙指是乾陵。則天虐焰今何在,臺殿焚燒石獸崩。乾陵松柏遭兵燹,滿野牛羊春草齊。惟有乾人懷舊德,年年麥飯祀昭儀?!贝嗽娨皂嵨膶懹^覽乾陵六十一蕃臣像、翼馬等的思古幽情,乾陵雜草叢生的衰敗之狀躍然紙上。而今當我們駐足于玄武群雕前,遠眺巍峨乾陵,自是心有戚戚焉。

        除了茂陵、乾陵這兩座彰顯漢唐盛世的帝后陵寢外,古代詩人關于咸陽的詩作還多詠嘆國祚短暫的秦朝,因為此地曾是其都城。秦始皇采用合縱連橫之策一統(tǒng)天下,結(jié)束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500多年的諸侯紛爭,本應成為流芳后世的千古一帝,卻因種種暴政,而使其建立的秦王朝僅歷15載便急遽衰亡。后代的詩人感喟上揭史事,多寫詩詠嘆此段歷史,如初唐著名詩人沈佺期的《咸陽覽古》:“咸陽秦帝居,千載坐盈虛。版筑林光盡,壇場霤聽疏。野橋疑望日,山火類焚書。惟有驪峰在,空聞厚葬馀?!贝嗽姳磉_出對秦始皇焚書坑儒、酷嗜厚葬行為的抨擊。又如前蜀宰相韋莊的《咸陽懷古》:“城邊人倚夕陽樓,城上云凝萬古愁。山色不知秦苑廢,水聲空傍漢宮流。李斯不見倉中悟,徐福應無物外游。莫怪楚吟偏斷骨,野煙蹤跡似東周。”此詩極寫凝望秦舊都肅殺的景象,喟嘆李斯逐客、徐福求仙,懷古喻今之意顯豁。再如元人施子博的《咸陽懷古》:“咸陽秋水草離離,千古愁云鎖翠微。黃犬已亡秦鹿失,白蛇方斬漢龍飛。煙消故國空流水,樹老荒城自落暉。應是驪山九泉下,死魂猶望采芝歸。”此詩借秦漢興亡之事抒發(fā)無限感慨。

        畿內(nèi)首險" 三省要沖

        潼關始建于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北魏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闡明了該城得名的因由:“河在關內(nèi)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边@句話也描繪了潼關北臨黃河、南踞山腰的有利地形位置。古代從中原洛陽進入關中長安,狹窄的潼關驛道是必經(jīng)之處,加上其又位居晉、陜、豫三省要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中有頗多關涉潼關的重要戰(zhàn)役,如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與馬超于潼關鏖戰(zhàn),以計取勝;又如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哥舒翰大敗于安祿山,叛軍乘勢西進;再如唐廣明元年(880年),黃巢起義軍攻占潼關,直搗長安。潼關向來有“畿內(nèi)首險”“四鎮(zhèn)咽喉”“百二重關”的美譽,因其位于綿延秦嶺、天塹黃河、起伏牛頭塬、險峻禁溝及十二連城的拱衛(wèi)之中,可“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清初,康熙帝巡視潼關時,推揚其為“天下第一城”,乾隆帝還御書“第一關”橫額盛贊,足見其在歷史上的重要關隘地位。

        潼關是古代詩歌中的重要題材。康熙《潼關縣志》卷下記載:“西秦自秦漢,以及三唐,固文章之藪也。潼雖荒塞一區(qū),人文未著,然[車酋]軒之經(jīng)歷、節(jié)符之駐臨,懷古攬勝,每形詠歌,因事立言,豈乏篇什。”這表明潼關在秦國、秦朝、西漢、唐朝時期皆是重要的軍事?lián)c,到此地為官者及流寓此處者,多會寫景詠古,漸漸積累了同題材的大量詩作。自古以來,涉及潼關的詩篇不勝枚舉,詩人身份有貴為帝王者,如唐玄宗,他作有《潼關口號》:“河曲回千里,關門限二京。所嗟非恃德,設險到天平?!庇猩頌橹爻颊?,如燕國公張說,他作有《奉和圣制潼關口號應制》:“天德平無外,關門東復西。不將千里隔,何用一丸泥?!庇谐劣谙铝耪?,如校書郎韋莊,他作有《關河道中》:“槐陌蟬聲柳市風,驛樓高倚夕陽東。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平生志業(yè)匡堯舜,又擬滄浪學釣翁?!?/p>

        潼關驛道是從中原洛陽進入關中長安的必經(jīng)之地,圍繞進關、登樓、出關主題的詩篇也有很多。寫入關者多涉黃河,如清朝福建布政使馮云驤的《過黃河入關》:“曉日橫波際,清風一葉舟。予懷正渺渺,吾道付悠悠。秦晉中分界,乾坤萬古流。孤村回首遠,煙外幾飛鷗?!睂戜P樓者,如唐朝司勛員外郎崔顥的《題潼關樓》:“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川從陜路去,河繞華陰流。向晚登臨處,風煙萬里愁。”寫出關者,多借古喻今,如明朝定襄伯郭登撰有《出關懷古》:“雄關百二氣佳哉,日色蒼茫拂曙開。華岳千峰皆北拱,黃河一水自西來。漢津徐渡元無險,楚炬才銷但有灰。六國未亡秦已滅,凄涼空使后人哀?!?/p>

        筆者一行在潼關探秘的第一站是黃河岸邊的女媧山,女媧摶土造人的創(chuàng)世神話讓此地多了一重神秘。據(jù)康熙《潼關衛(wèi)志》記載:“上古風陵,即女媧氏陵,在城北黃河中?!毕鄠髋畫z在此處取用黃河水和東山泥土創(chuàng)造了人類,為了紀念這位中華民族的人文先始、福佑社稷的正神,人們便把此處的高地叫作女媧山。今人還在山前建造了一座蝦紅花崗巖女媧坐姿塑像。這座雕像展現(xiàn)出女媧端莊秀麗、慈眉善目的形象,整件作品與背倚的東山及遠處蜿蜒的黃河相映成趣,共同組成了人們關于中華民族起源的美好想象。女媧山山頂現(xiàn)修建了紅樓觀,主要建筑有火神殿、天師殿、慈航殿、財神殿、望娘壇、魁星樓、龍門、九龍碑等。拾級而上,登高遠眺,可以將潼關城內(nèi)的景色盡收眼底,遠處的九曲黃河與巍峨中條山也若隱若現(xiàn),置身其中,仿若超脫物外、神游萬里一般。

        《關中勝跡圖志》記載:“秦嶺南峙,太華西聳,東南有禁峪之險,設十二連城,以防秦嶺諸峪,北有洛、渭會黃河,抱關而下?!秉S河、渭河、洛河三河交匯,晉、陜、豫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潼關成為古代至關重要的渡口。沿著潼關黃河渡口漫步,不時會看到一些歷史遺跡,如水坡巷、民國鐵路遺址、抗戰(zhàn)碉堡遺址、抗戰(zhàn)河防工事、抽黃潼河渡槽等。通過黃河公路大橋,從陜西潼關行走到山西芮城縣,古代歷史上黃河沿岸最大、最為繁忙的風陵古渡便映入眼簾。風陵渡的得名或認為是因黃帝的賢臣風后埋葬此處,或認為是風姓的女媧陵墓位于此地。過往人頭攢動的古渡口如今已冷清下來,置身其間,趙子貞的《風陵渡》一詩不禁涌上心頭。

        明朝特別重視對潼關城的建設與經(jīng)營。明洪武九年(1376年),朝廷在重修關城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擴建,將潼河入黃河段也囊括進關城之內(nèi),使得此地成為易守難攻的軍事治所。明隆慶四年(1570年),朝廷興建東甕城和西甕城并建立門樓,確立了潼關城的規(guī)模和形制,潼關迎來了大發(fā)展。據(jù)史料記載,明朝的潼關城內(nèi)街道縱橫、車水馬龍,關內(nèi)關外、山上山下修建了不少名勝景致,逐漸形成了著名的潼關八景,即雄關虎踞、禁溝龍湫、譙樓晚照、道觀神鐘、中條雪案、秦嶺云屏、風陵曉渡、黃河春漲。文人詞客對潼關八景多有描述,如明人林云翰的《黃河春漲》:“冰泮黃河柳作煙,忽看新漲浩無邊。飛濤洶涌驚千里,卷浪彌漫沸百川。兩岸曉迷紅杏雨,一篙春棹白鷗天。臨流會憶登仙事,好借星槎擬泛騫。”又如清人淡文遠的《雄關虎踞》:“秦山洪水一關橫,雄視中天障帝京。但得一夫當關隘,丸泥莫漫覷嚴城。”再如清人潘耀祖的《譙樓晚照》:“畫樓突兀映麒麟,斗角鉤心滿眼春。待得夕陽橫雁背,鼓聲初動少行人。”上述這些有關潼關八景的詩多聚焦于潼關城的壯麗景觀與其深厚的人文底蘊。

        魏斯筑城" 國風遣情

        從潼關沿著黃河北上,可到有“伊尹故里·詩經(jīng)合陽”美稱的合陽(郃陽)縣。早在公元前21世紀,這片土地便為支子的封地,稱有莘國,其后歷經(jīng)存廢。魏文侯十七年(前429年),魏斯在鄭地打敗秦師,還師北上時于洽水北岸構(gòu)筑城池,并將此地命名為合陽城,這便是合陽之名的起源。魏國修建的長城位于合陽縣城以北的梁山南麓,至今仍存有部分遺址,如楊家莊鄉(xiāng)的杜家塬、甘井的城后及皇甫莊的河西坡,尤以杜家塬保存最為完整,除長城殘跡與夯土層之外,還可見到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烽火礅。除魏長城遺址外,合陽較為知名的地方還有梁山、武帝山和百良壽圣寺塔。有首民謠傳唱道:“千佛洞,萬佛塔,照影碑,睡看黃河風打碾,七十二個金水擔?!备柙~中說的就是梁山上的景致。

        合陽與《詩經(jīng)》的關系頗為密切,這種聯(lián)系表現(xiàn)為《詩經(jīng)》中眾多作品的描寫對象為合陽或其作者可能為合陽籍人士。據(jù)考證,在《詩經(jīng)》收錄的300余篇作品中,有30篇與合陽東邊的洽川有關,如《國風》里的《關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大雅》里的《大明》《思齊》《韓奕》,《頌》里的《般》《長發(fā)》等篇。在《大明》這篇周朝的開國史詩里,記載了文王娶太姒,即“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這首詩里的“洽”指的是源出合陽的水系,向東南流入黃河,今名金水河。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與南宋理學家朱熹都認為《關雎》歌詠的是周文王與古洽川美女太姒的愛情故事。歐陽修《詩本義》記載:“詩人見雎鳩雌雄在河洲之上……有似淑女匹其君子……淑女,謂太姒。君子,謂文王也?!敝祆洹对娂瘋鳌犯M一步斷言:“蓋指文王之妃太姒為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毛詩序》認為《卷耳》一詩寫“后妃之志”,明人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云:“我,后妃自謂。懷,后妃自思也?!鼻迦嗽S秉簡的《洽陽記略》更是直接箋注:“卷耳,正妃太姒所作?!蓖ㄟ^上面的例舉,可見合陽“詩經(jīng)文化之鄉(xiāng),中華情詩之源”的美稱名副其實。

        合陽舊有八景,分別為梁山暮雨、光濟晨鐘、夏陽晚渡、方山雨霽、石室蒼松、金泉煙柳、秦城秋月、榆林晚釣。嘉靖《郃陽縣志》對合陽的地理位置、風物形勝的闡述很值得細品。其中記載:“背梁山,面乳羅,左黃河,右大浴。厥土惟厚,厥水惟深,此周公詠為大邦者?!边@段話突顯了山水對于合陽的重要意義。后世的合陽縣令以八景詩等詩歌題材創(chuàng)作來強化這一判斷。明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曾任合陽縣知事的趙維藩撰有合陽八景組詩,如《梁山暮雨》:“奕奕危峰入遠空,萬民仰止戴神功。龍湫霧暗無人跡,雁塞云連有路通。禾黍原中風澹蕩,松楸林外雨溟濛。為霖慰滿三農(nóng)望,報賽時聞社鼓冬?!庇秩纭督鹑獰熈罚骸败S馬南郊問古泉,滿堤綠柳帶輕煙。漢宮移出三眠友,莘野流來一派賢。影蘸晴波和日落,色更朝雨任風掀。誰知混混生生妙,剩有離人別思牽。”這組詩對合陽景色進行了細致描繪。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舉人、曾任合陽知縣的劉應卜對這組詩評價甚高,《重新郃陽縣志》卷七對其評價記載如下:“聞重地者人,重人者不以地。蓋景者仰也,山川勝概,僅取把玩無裨人心世道,奚以景為。郃舊有八景,自梁山金水外無多奇。即斯景,郃幾小郃矣。不佞竊取古今圣賢流寓偉跡,繪成一編,前說后詠,若王若師,以及君臣夫婦朋友之倫,綱常以正,名分以維。此八事也,可風已,可景已,郃地不因而重哉?!痹趧返臄⑹鲞壿嬛校@些府縣景觀詩絕非單純的寫景抒情之作,而是繼承了《詩經(jīng)》以來的國風詩脈絡,即發(fā)揮詩歌的感化、引導功能。

        劉應卜在任合陽知縣時也創(chuàng)作了不少有關合陽風物的詩歌,如《岳崧辭元》《禹甸梁山》《尹耕莘野》《大姒于歸》等,皆聚焦合陽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史事,歌詠大禹治水之功、伊尹經(jīng)綸之才、太姒賢后之德。比如他的《岳崧辭元》:“道注六經(jīng)懸日月,義辭三聘重君臣。宋家謂有崇儒報,衰后猶扶世運新。”這首詩寫了岳景山心戀故國舊君,三拒元聘,隱居臥龍崗讀書,終身不仕新朝的故事,贊揚了岳景山的骨氣品節(jié)。清順治四年(1647年)任合陽知縣的莊曾明對近百年前劉應卜撰寫的合陽八景詩倚韻和之,作《禹甸梁山》等詩。明清兩朝趙維藩、劉應卜、莊曾明三位知縣接續(xù)創(chuàng)作合陽八景詩,不斷強化合陽繼承自《詩經(jīng)》以來的國風詩教傳統(tǒng)。

        華夏史筆" 龍門盛景

        在驅(qū)車從合陽前往韓城的公路上,筆者偶然發(fā)現(xiàn)了位于韓渭公路東側(cè)的漢扶荔宮遺址,便下車探訪,仔細搜尋一番,遺憾未能見到灰坑和陶片。扶荔宮遺址曾出土一塊刻有“夏陽扶荔宮令壁與天地無極”的宮磚,印證了古夏陽即今韓城的說法,這與《三輔黃圖》“扶荔宮在上林苑中,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的記載吻合。

        車繼續(xù)前行,筆者一行便到了位于芝川鎮(zhèn)東南的司馬遷祠,該祠始建于西晉永嘉四年(310年)。據(jù)文獻記載:“漢陽太守殷濟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边@句話說明祠堂的修建是為了紀念司馬遷這位著名的史學家。元朝時,人們在祠院后建了司馬遷衣冠冢,墓前石碑上鐫刻的“漢太史司馬公墓”系清乾隆年間的陜西巡撫畢沅題書。這座祠墓的建筑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共有4個高臺。筆者一行拾級而上,佇立山巔,向東望為蜿蜒黃河,向西看為巍峨梁山,向南瞰為古魏長城,向北觀為潺潺芝水。漫步山水環(huán)繞的司馬遷祠,不禁想到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氣魄及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歷代文人詞客每每踏訪此地時,便感喟于司馬遷的人格魅力及其用盡畢生心力撰就傳世史書的功業(yè)。明正統(tǒng)七年(1442年)進士、曾任陜西布政司左參政的于璠撰有《吊太史公墓》:“曾讀遺書慕令名,祠堂今喜睹儀刑。數(shù)莖白發(fā)欺霜雪,一寸丹衷貫日星。文藻不隨秋色老,英靈長伴曉峰青。窮碑猶記當年事,三復令人涕淚零。”這首詩抒發(fā)了于璠對司馬遷的欽佩之情,認為其人、其書都具有流芳百世的魅力。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任臨潼知縣的趙于京寫有《太史公墓》:“漢代文章貴,龍門氣象雄。天才均獨潔,史學世能工。丘壟黃河護,英靈華岳空。救陵千載事,慷慨有余風?!边@首詩寫了司馬遷勇于為李陵辯護而罹遭腐刑的事件,贊揚其高尚品行;舉司馬遷殫精竭慮修史,褒揚其取得的史學成就。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曾任乾州直隸州知州的葉藩撰有《謁太史公墓》:“上坡拜公墳,下坡讀公史。黃河萬里寫入懷,驚風驟至魚龍起……發(fā)憤著書皆為此,傳之名山猶不死?;搓幱帽形模髞戆喾斗瞧鋽M?!边@首詩以宏闊手筆寫黃河的壯麗景致,襯托司馬遷的修史壯志,表明其創(chuàng)立的紀傳體史書體例成為后世史家追慕的典范。除上述三人外,康如璉的《司馬太史墓》、張維新的《吊太史公墓》、程必昇的《太史公墓》、康乃心的《太史公司馬子長墓》等亦是詠嘆司馬遷的名篇。這些相似題材的詩作共同塑造了司馬遷“華夏史筆”的歷史身份。

        韓城保留了不少的古建筑遺跡,其中以文廟、東營廟、城隍廟組成的古城三廟最為有名。文廟位于韓城老城東學巷,可能始建于元朝,坐北朝南,共有層層遞進的四進院落,主要建筑包括照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正誼明道門、明倫堂、尊經(jīng)閣等。東營廟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道光時重修,廟內(nèi)供奉著關羽像,故又名關圣廟,現(xiàn)存主體建筑有山門、過殿、享殿、獻殿、寢殿、三公祠、斗母宮等。城隍廟初建于明隆慶五年(1571年),明萬歷年間擴建,坐北朝南,以山門、政教坊、威明門、廣薦殿、德馨殿、靈佑殿、含光殿等建筑組成南北中軸線,較有特色的是一座古戲臺,每逢廟會,當?shù)孛癖姳銜垉膳_大戲在此戲樓上演。古城三廟原先相互獨立,后來在擴建韓城市博物館時對三廟進行了貫通,成為韓城市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古城三廟出來后,天空飄起了蒙蒙細雨,筆者一行驅(qū)車到不遠處的普照寺參觀。普照寺位于韓城市昝村鎮(zhèn)吳村古寨堡南端,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保存了較多的元代建筑,較為珍貴的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阿難、伽葉等彩塑像及百余幅明清藻井繪畫。在普照寺不遠處,有一座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其中的藏品多來源于兩周之際古芮國貴族的墓,其中的展品包括青銅器、金器、玉器等近800件文物,較為珍貴的有鳳鳥紋銅提梁卣、獸面紋銅蓋尊、竊曲紋銅方甗等青銅器,玉耳勺、花蕾鳳鳥玉佩、雙聯(lián)獸面玉飾等玉器,金獸面、金三角牌飾、獸首金龍等金器,藏品中最為珍貴的當數(shù)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的代表性器物玉豬龍。通覽各個展廳,便可了解彼時芮國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因在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流連了兩個多小時,趕至黃河龍門古渡時已近黃昏。龍門古渡自古便是連接陜西、山西的交通要沖,康熙《韓城縣續(xù)志》記載:“每數(shù)十艘,連尾上下……而口頭迤北,山峻水馳,石窩盤旋,最號危險。”這段話不僅道出了龍門作為貨物碼頭的重要性,而且寫出了龍門山勢險峻、此段黃河水流湍急的特征。龍門相傳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稱禹門,現(xiàn)今在禹門山西一側(cè)有大禹廟遺址,奔流的黃河之上建有連接秦晉的禹門口大橋。在黃昏時分佇立于禹門口大橋之上,萬丈霞光投射在巍峨青山間,鋪在奔騰不息的湍流上,置身這片勝景中,不禁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無盡喟嘆。明清兩朝的詩歌對黃河龍門勝景多有細致描述。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曾官至戶部給事中的王又旦寫有《龍門》:“清曉望陘峴,褰裳越溪壑。叢薄遠難識,云水勢相錯。遂登龍門山,雙崖橫大漠。怒濤如奔駟,百折天外落?!边@首詩以工筆手法寫盡黃河龍門的壯闊氣勢。清順治年間韓城人、曾任山東棲霞知縣的程必昇撰有《龍門》:“云連山萬疊,峽劈水千尋。斷岸分秦晉,急流亙古今。桑田歸圣德,刋鑿寄天心。何怪三辰雨,紛紛盡是金?!边@首詩敘寫龍門的戰(zhàn)略位置的重要性及其壯麗景色。曾任韓城知縣并主持纂修《韓城縣志》的康行僩寫有《登龍門》:“廟紀平成跡,山尋斧鑿。雙崖真壁立,萬浪似雷奔。直下天南闊,回瀾地北翻??芍獰舱?,騰躍即天門?!边@首詩描繪龍門的鬼斧神工和壯闊聲勢。此外,張恂的《閑居懷遠偶紀龍門之游》、葉藩的《游龍門》、薛綱的《龍門》等亦是詠嘆龍門勝景的佳作。

        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曾任韓城知縣的蘇進曾撰有《韓原雜詠詩二十三章》,對韓城的歷史演變、地理位置、風俗民情、人物文章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總覽式敘述。該長詩第二章寫道:“大河西注,龍門北豁。兩崖天斬,云懸斧鑿。浪起轟空,龍翻崩岳。萬古雄流,為韓經(jīng)絡?!边@章展現(xiàn)了黃河龍門的壯麗景觀。第二十一章寫道:“文如大史,光燦少梁。有儼其容,千載洋洋。凌霜傲日,節(jié)彼蘇郎。異哉丘陵,千柏南向?!边@章盛贊韓城歷史上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叭A夏史筆”是韓城的人文面相,“龍門勝景”為韓城的自然面相,兩者共同構(gòu)成了這座古老城市的獨特文化底色。

        在為期近一周的黃河陜西段文化考察中,我們擇選了黃河重要支流渭河流經(jīng)的西安、咸陽及黃河干流流經(jīng)的潼關、合陽、韓城進行考察。對西安的考察側(cè)重于探索這座古城從西漢到大唐的發(fā)展軌跡,未央宮、大明宮、華清宮、灞橋、曲江池等遺址及興教寺、大興善寺、大慈恩寺等祖庭是重點尋訪對象。對咸陽的考察重點放在了茂陵、乾陵這兩座著名帝后陵墓,以觀照漢唐文化的頂峰形態(tài)。對潼關、合陽、韓城的考察聚焦于探析地域人文中的大河元素,關注風陵、龍門等著名黃河古渡口,梁帶村芮國、魏長城、漢扶荔宮、明潼關城等遺址,及司馬遷祠墓、文廟、東營廟、城隍廟等歷史古跡,考察重點在文明發(fā)展與河流的關系。通過上述多層次的實地考察,陜西段黃河文化的面貌更加清晰,本次考察成果將有助于建構(gòu)黃河文化與中華文明的關系研究的學理框架。(作者系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文化》雜志編輯部主任)

        中文字幕女同系列在线看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欧美大屁股xxxx高跟欧美黑人|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三上悠亚免费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大片| 深夜放纵内射少妇|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91久久国产自产拍夜夜嗨| 国产一区精品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a级毛片| 人妻暴雨中被强制侵犯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韩国AV|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天堂| 久久婷婷夜色精品国产| 在线天堂av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亚洲区在线| 水蜜桃一二二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亚洲av综合av国产av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在线萌芽| 亚洲AV无码成人品爱|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中文字幕五月久久婷热| 日韩极品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少妇被猛男粗大的猛进出|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精品中字|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