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
摘 要|研究生是國家培養(yǎng)的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是國家發(fā)展進步和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發(fā)展相對滯后、課程設置較少等問題,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自我探索以及人格完善的需求。箱庭療法不僅是一種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方式,箱庭療法課程的學習同時也能夠促進研究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開發(fā),以及心理的成長和人格的整合。
關鍵詞|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箱庭療法課程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研究生群體的生活、學業(yè)和職業(yè)壓力逐漸增大[1]。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zhàn)和競爭的學習環(huán)境中,研究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值得關注的是,相較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已經進行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常常表現(xiàn)出德育化、障礙化、問題化、醫(yī)學化等負面傾向[2],不利于培養(yǎng)研究生群體的積極心理品質。研究生是國家培養(yǎng)的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是國家發(fā)展進步和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因此,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2 研究生心理健康課程教育現(xiàn)狀
2.1 學校層面
高校普遍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有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機構,并配備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老師。但重點的工作對象主要是針對本科生的,以研究生為目標群體的工作相對較少,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對滯后[3]。此外,有調查顯示,少于三分之一的高校開設有針對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說明大部分高校都忽視了利用課堂對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以及心理問題預防與調節(jié)能力的培養(yǎng)[4]。
2.2 學生層面
科研壓力、就業(yè)壓力和人際關系壓力是研究生群體面臨的最主要的心理困擾。據(jù)調查顯示,在各種壓力面前,僅有少部分研究生同學能持續(xù)抱有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絕大部分同學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困惑,甚至發(fā)展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針對此現(xiàn)象,絕大部分研究生有獲得心理健康知識與提高心理調節(jié)能力的訴求,同時希望能夠通過對自我的探索完善自身人格。
3 箱庭療法課程與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適配性
箱庭療法也稱為沙盤游戲或沙盤療法,是指來訪者在治療者的陪伴下,從玩具架上自由挑選玩具,在盛有細沙的特制箱子里進行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心理療法[5]。來訪者在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中,自由地創(chuàng)作箱庭作品,將意識與無意識連接,釋放積壓于內心深處的情緒。同時,在制作與分享的過程中,來訪者逐漸梳理自己心中的矛盾與沖突,直面心理困擾,從而促進來訪者更好地思考、更深刻地認識自我,并激發(fā)出來訪者的自我治愈力,形成新的認知行為模式,使自我得到確立與成長。箱庭療法自1998年引入中國以來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其中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箱庭療法已不僅僅是一種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方法,更是一種為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帶來更多快樂并促進心理成長和發(fā)展的心理輔導工具[6]。
對于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以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心理健康為目的,同時也關注研究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開發(fā),注重自我教育與自我成長。箱庭療法課程的體驗能夠培養(yǎng)研究生對于自己乃至人類內心世界的興趣,增進對于自我的了解,并在不斷地覺察和探索中促進人格向著更為整合、更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向發(fā)展,這對于研究生即將開啟的科研之路以及之后漫長的人生之旅都是非常寶貴的心理品質。與此同時,通過箱庭療法課程中的實踐部分,學生能夠具備基本的作為箱庭陪伴者的能力,可以為更多的學生提供箱庭體驗,造福更廣泛的學生群體,做到助人自助。
4 研究生箱庭療法課程的具體設計
基于以上討論,研究生箱庭療法課程主要設計為三部分內容:(1)理論講授部分,著重講授箱庭療法的發(fā)展過程、理論基礎,以及人性觀,箱庭療法的作用機制和實施過程以及箱庭中所蘊含的富有治愈心靈作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使學生在接觸箱庭中了解到一種新的人生哲學;(2)個人體驗部分,由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圍繞自我認識、情緒識別、人際關系等主題進行個體和團體箱庭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箱庭的魅力,在體驗中不斷進行自我探索與成長;(3)助人實踐部分,著重講授作為陪伴者如何帶領他人進行箱庭體驗,包括傾聽、提問、共情等基本人際交流技巧的講解,提升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并通過相互陪伴制作箱庭最終實現(xiàn)助人自助。
本文以18學分的課程設置為例,列出了如下研究生箱庭療法課程大綱。
4.1 理論部分
4.1.1 心、無意識、箱庭——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主講內容:從“何為人的心靈”講起,簡述人類探索內心世界和治愈心靈創(chuàng)傷的一系列嘗試以及卓越的發(fā)現(xiàn),其中著重講解與箱庭療法有關的東方文化(如禪宗、道家等東方思想)和西方理論基礎(如無意識的發(fā)現(xiàn)、精神分析、榮格分析心理學),使學生切身感受到二者帶來的治愈心靈的作用。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悟到箱庭療法中蘊含的東方文化,包括“禪宗”“道家”等東方思想、“順其自然無為而化”的東方思維以及“園林”“盆景”等東方藝術形式,并感受這一文化帶給我們心靈的治愈作用。
教學難點:對于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原型理論、自性化理論等進行講解。雖然分析心理學是箱庭療法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但由于課程對象并非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因此在這部分講解時不必過于深入,主要圍繞無意識的部分進行講解,引發(fā)學生探索內心深處世界的興趣。
4.1.2 箱中大宇宙,庭里小世界——箱庭療法概述
主講內容:對箱庭療法的整體情況進行簡要概述,包括箱庭療法的起源、發(fā)展與研究現(xiàn)狀、未來發(fā)展方向,箱庭療法的名稱確定、所用材料、制作過程,以及治療假設。
教學重點:對于箱庭療法的所用材料以及制作過程進行重點講解,為后續(xù)的體驗課程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配合箱庭道具進行體驗式的講解,幫助非心理專業(yè)學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4.2 體驗部分
4.2.1 認識你自己——箱庭初體驗之“三個我”
主講內容:從本節(jié)課起正式進入箱庭療法體驗部分,首先進行限定主題的箱庭制作。本節(jié)主題為“三個我”,學生需從玩具架上憑感受挑選三個玩具分別代表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我”,放置于沙箱中的任何自己喜歡的位置;其次,在每個“我”周圍分別放置三個玩具,代表這一時間段對“我”最重要的內容。制作完成后三人一組分享“我”的故事。通過本次制作,有助于學生回顧一直以來的心路歷程,喚醒初心,發(fā)現(xiàn)平時并未注意到的豐富的資源,激發(fā)進一步自我實現(xiàn)的勇氣。
教學重點:重視分享的過程??此齐S機的選擇,實際上是內心無意識的體現(xiàn)。體驗者在制作過程中不斷整理無意識的內容,并通過語言的描述實現(xiàn)“無意識意識化”的過程,從而覺察和發(fā)現(xiàn)未知的自我。
教學難點:體驗者能夠沉浸于制作過程、激發(fā)無意識與意識的連接的重要條件在于教師提供的“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體驗者在此感受到物理與心理環(huán)境上的安全感,在被尊重和被關注下實現(xiàn)無意識意識化,這需要教師深厚的專業(yè)功底。此外,箱庭制作會激活情緒,有可能學生在體驗時會有較為強烈的情緒反應,教師應給予及時、適當?shù)母深A和安撫。
4.2.2 有時風雨有時晴——箱庭再體驗之我與我的情緒
主講內容:本節(jié)課繼續(xù)進行限定主題的箱庭制作,主題為“我與我的情緒”。首先帶領學生識別若干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如喜悅、悲傷、憤怒、委屈、緊張等,隨后由學生自由選擇玩具代表自己常見的情緒,擺放在自己身邊的不同位置,覺察和領悟自己平時處理不同情緒的方式,并在三人小組中進行分享。
教學重點:無意識意識化的過程與上一節(jié)相同。此外,幫助學生掌握識別情緒的方法提高學生覺察情緒的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避免被無意識的情緒所控制。
教學難點:一方面,東方文化強調內斂,故學生可能普遍不善于覺察和表達情緒,需帶領學生進行覺察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與上一節(jié)類似,有可能學生在體驗時會有較為強烈的情緒反應,教師應給予及時、適當?shù)母深A和安撫。
4.2.3 睜著眼睛做夢——個體箱庭的實施過程與體驗
主講內容:本節(jié)課進行非限定主題的箱庭制作體驗。選取2~3名志愿者(不是所有學生愿意當眾袒露內心所想)由教師陪伴進行個體箱庭體驗,并于制作完成后進行分享。其他同學作為觀察者,在體驗者完成后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感受(需以積極資源的取向)。之后,教師以剛才的教學體驗為例對箱庭療法的實施過程進行講解,包括箱庭療法的導入、制作、理解和分析、拆除與終結等步驟的注意事項。另外,未體驗箱庭制作的同學將會在課后安排授課教師繼續(xù)帶領箱庭創(chuàng)作,確保每個學生都有親身體驗機會。另外,第八節(jié)課結束同學們掌握箱庭陪伴者的基本能力后將繼續(xù)進行相互體驗練習。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體驗與觀察一方面了解箱庭療法的制作過程,另一方面感受箱庭療法帶來的治愈效果。
教學難點:首先與前兩節(jié)體驗課一樣,箱庭療法會激發(fā)體驗者內心情緒涌動,教師需對于體驗者表露的內容進行一定管控,在體驗者情緒激動時給予適當?shù)母深A,避免體驗者受到傷害。與此同時,對于觀察者反饋的內容也需要進行管控,不允許有詆毀、侮辱等負性內容,真正做到促進體驗者的成長而不是傷害。
4.2.4 一期一會——團體箱庭的實施過程與體驗
主講內容:本節(jié)課首先講解團體箱庭療法的基本原理和實施過程,包括團體的規(guī)則、進行的方式、徹底討論時的注意事項等。之后由教師帶領,選取6~8名志愿者組成體驗小組進行團體箱庭的體驗,其他同學作為觀察者旁聽整個過程,完成后進行交流反饋,并體驗團體箱庭療法的五大意義及其對個人成長帶來的促進作用。意義包括:促進現(xiàn)實人際互動的改善;提供“和他人一樣”的感覺;溝通和協(xié)調多樣化的資源和觀點;創(chuàng)造心靈的歸屬;增強成員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了解團體箱庭療法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切身體驗感受團體箱庭對于人際能力的提升作用,從團體中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從與他人的異同中汲取心理成長的能量和資源。
教學難點:由于課程時間所限無法在課堂上帶領所有同學體驗團體箱庭,未體驗的同學將會分組在課后安排授課教師繼續(xù)帶領箱庭創(chuàng)作,確保每個學生都有親身體驗團體箱庭的機會。另外,第八節(jié)課結束同學們掌握箱庭陪伴者的基本能力后將自由結成小組,進行長期的團體箱庭活動。
4.3 實踐部分
4.3.1 箱庭陪伴者的基本態(tài)度與談話技巧(一):傾聽和重述
主講內容:自本節(jié)課起課程進入實踐篇,主要講授作為箱庭陪伴者應具備的基本溝通技巧和態(tài)度,這些技巧不是只在箱庭體驗中才有用處,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同樣十分有效。本節(jié)主要講解溝通技巧中最基礎的兩個技術:傾聽和重述。講解完成后三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對所學的兩個技術進行演練。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了解到如何才是有效地、帶有共情地傾聽他人,從而真正做到理解他人。
教學難點:如何在學習了傾聽和重述的相關理論后將其運用在實際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因此小組實操演練十分重要。
4.3.2 箱庭陪伴者的基本態(tài)度與談話技巧(二):提問與情感反映
主講內容:本節(jié)主要講解溝通技巧中其他兩個重要的技術:提問與情感反映。講解完成后三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的兩項技術進行演練。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了解到如何合理運用開放式提問和封閉式提問收集信息,并通過情感反映了解談話對象語言之外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如何在學習了傾聽、重述、提問與情感反應等溝通技巧的相關理論后將其運用在實際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因此小組實操演練十分重要。
4.3.3 溫故知新——箱庭精髓的再思考
主講內容:對以往課程的回顧,結合系列課程的體驗對箱庭療法中所蘊含的能夠治愈心靈的思想精髓進行思考和總結,并討論如何能夠將這些思想運用在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自我的覺察與反思、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以及自身的人格整合中去。
教學重點:通過回顧與總結對課程收獲進行再體驗,從而提升學生在今后生活中不斷自我探索、追求人格完善發(fā)展的愿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于箱庭療法以及心理助人的興趣,在課程結束后繼續(xù)通過這一方式對更廣泛的學生群體進行心理幫扶。
教學難點:將整個系列課程的體驗通過語言加以總結,從而真正領悟箱庭療法的思想精髓。
參考文獻
[1]張瀾,王夢喆.研究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分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2(5):107-110.
[2]鄭愛明,李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0(6):153-156.
[3]朱美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調查分析與對策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3):117-121.
[4]林強.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31(10):84-86,92.
[5]張日昇.箱庭療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張日昇.箱庭療法的心理臨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ndplay Therapy Course in 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Zhang Da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China, Xian
Abstract: Graduate students represent a highly qualified workforce nurtured by the nation and serve as a backbone force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na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mental health cannot be overstat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such as a relatively lagging development and limited course offerings. These issues make it challenging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students for self-exploration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Sandplay therapy, not only being a form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herapy, but also as a course of study, can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otential in graduate students and foster their psychological growth and personality integration.
Key words: 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andplay therapy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