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波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淮河路實驗學校,江蘇 連云港 222500)
物理是初中階段一門基礎性學科,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一個關鍵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已成為廣大物理教育工作者面臨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做法和認識.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越來越認識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重要性.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給師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圖像、文字、視頻、音頻等多種方式把抽象復雜的物理實驗和物理現(xiàn)象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給學生,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1].
例如,在教學“磁現(xiàn)象—磁場”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指南針、羅盤展示給學生,啟發(fā)學生思考羅盤和指南針等儀器的使用原理,調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在學習有關“磁場”知識時,由于磁場是一種無形的物質,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的方式把條形磁鐵磁場、蹄形磁鐵磁場等不同形式的磁場呈現(xiàn)給學生,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有關磁場的知識,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微課來學習物理知識,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促進物理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升.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實驗的重要作用,認真抓好實驗教學,增加物理實驗的數(shù)量,提高物理實驗的質量.對于演示實驗,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作好實驗記錄,實驗結束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充分討論與交流,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動腦動手進行分組實驗操作,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選擇實驗器材,認真詳細做好實驗記錄,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整個實驗步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生實驗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平等對話者,要關注各實驗小組的實驗進展情況,并適時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和方法,促進學生更直觀深刻地理解相關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2].
例如,在教學“測量小燈泡電阻”這一內容時,指導學生分組動手做實驗,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間,指導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好實驗方案,自主完成實驗操作過程,學會運用伏安法測電阻,進一步熟悉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小組出現(xiàn)小燈泡不亮的情況,大多是因為把滑動變阻器下面的兩個接線柱分別接在導線上所導致,出現(xiàn)此情況時,教師不是直接指出學生的操作錯誤,應從側面進行引導,把錯誤范圍盡量縮小,讓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分析,找出實驗操作不當之處,從而深刻理解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這樣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把動腦和動手結合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動作操作能力和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讓學生真正體驗物理學科的豐富內涵和巨大魅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是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積極性、提高物理教學實際效果的一個重要策略.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自然學科,與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在傳統(tǒng)觀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好多教師不注重聯(lián)系社會生產(chǎn)生活實際,往往偏重于一味地給學生講授物理理論知識,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難以從物理學習中體會到樂趣,久而久之,喪失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因此,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真踐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把生活化教學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去,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3].開展生活化教學,教師要根據(jù)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精心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內容,把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實際生活、生產(chǎn)現(xiàn)象等呈現(xiàn)出來,帶領學生親身經(jīng)歷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知識的體驗過程,讓學生能夠學會透過自然現(xiàn)象看到本質,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注重生活與物理知識的聯(lián)系,精準找到學生物理學習的興奮點和疑惑點,讓學生在自己所了解、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參與物理學習活動,如教學“光的折射”這一內容時,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觀察,精心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1)當把筷子插入水中后,為什么筷子看起來像是折了?(2)清澈的池塘里,為什么池塘底看起來比較淺?(3)在抓魚時,為什么明明看到魚了卻很難抓到?而有經(jīng)驗的漁民在捕魚時,為什么要對準所看到的魚的下方去叉魚?這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學習的趣味性,感受到物理問題在生產(chǎn)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而愿意積極參與到物理學習活動中,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所教的具體知識點,為學生列舉與實際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引導學生學會關注日常生活,感受物理知識、社會生活、實際生產(chǎn)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如在教學“慣性”這一內容時,教師給學生舉例乘客坐在汽車上,當汽車突然啟動或緊急剎車時,乘客會前后擺動.再如,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不費很大的力氣來打開瓶蓋等,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在人們實際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具體學情,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帶領學生一起收集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來代替實驗儀器、設備等,開展生活化的實驗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欲望.課后可以布置生活化、個性化的作業(yè),指導學生及時進行復習,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促進學生形成勤于思考、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物理課外活動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深化與延伸,是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開展豐富多樣的物理課外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主人翁意識.因此,作為新時期的物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開展物理課外活動的重要性.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物理課外活動,讓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和應用有關物理知識,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生活,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完成科技小制作、小實驗、小發(fā)明等.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知識,推薦學生閱讀《大氣壓發(fā)現(xiàn)的歷史》《牛頓的故事》等書籍,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舉辦關于物理基礎知識、物理實驗操作、物理學史、科技小制作、科技小論文等不同內容的競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競賽活動中體驗到成功,收獲快樂.還可以結合目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帶領學生走進工廠、農(nóng)村和社區(qū)去實地考察和參觀,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同時,學生學會了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評價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也是促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和教學改革的有力手段.在傳統(tǒng)觀念下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是評價主體,主要采用終結性評價方式,以紙筆測試為主對學生進行評價,把學生的作業(yè)成績、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要指標,這種單一、片面的評價方式容易挫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物理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物理學習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
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多一些過程性評價,評價學生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情感和態(tài)度如何,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有關物理知識,是否掌握了某項技能,是否形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物理學習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是否產(chǎn)生有益影響,等等.評價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善于觀察尋找學生在物理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外,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和其他同學的閃光點或不足之處,并且思考如何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或調整.此外,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評價,讓每個學生、教師和家長都成為評價主體,把評價的過程變成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過程.同時,教師對學生物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全面了解,以便于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作出調整,提升物理教學的效果.
總之,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理念下物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追求.教師需要加強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探索和研究,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物理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