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璐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教學做合一?!蔽艺J為這是指導我們教學過程的方法論。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孩子們了解一些事物,但往往只知其表面不知其本質,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將書本與實踐、所學與生活結合起來。
記得我給小學一年級學生上過的一堂語文課,主要內容是通過課文里描寫的春夏秋冬四季特色景物,教孩子們認識四季、了解四季,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當我講到春天,有溫和的春風、漂亮的小花、綠樹的嫩芽時,欣欣同學卻一臉茫然地看著我,然后還跟周圍的同學交頭接耳。我從她的眼神里看到了不解。于是我鼓勵大家舉手發(fā)言,告訴老師關于春天他們還有什么新發(fā)現時,欣欣站起來問:“老師,現在是春天嗎?”我說:“是呀!”她疑惑道:“可我感覺風還是很冷的。春天花都會開嗎?我家陽臺的花連葉子都還沒長出來呢,難道是死掉了?”
一連串的問題讓我意識到,學生們在課堂上接收的信息與他們身處北方的事實出現了差異。要把這種差異在課堂上解決掉,否則他們會覺得課本的內容不真實,會把現實和課本弄顛倒。
于是,我通過在網上找的視頻,給學生們介紹了南方的春天現在是什么樣兒,而我們所在的北方比較寒冷,春天是慢慢走來的,她帶來的是什么。同時告訴學生們,我們這里的春天沒有那么多花,但春天到來的信號是慢慢融化的冰雪,是日漸明朗的藍天,是更嘹亮的鳥叫,還有越來越長的白天。
聽了我的介紹,有同學主動舉手發(fā)言。她告訴大家,自己想起了還在上幼兒園時跟家人去杭州旅游,正好趕上了熱鬧的花朝節(jié),杭州的春天真的跟老師講的春天一樣。我聽后非常高興,向這位同學提出了表揚,并趁勢進行啟發(fā)教學,鼓勵大家將夏秋冬不同的季節(jié)特征和實際的生活場景結合,引來一陣積極的發(fā)言。雖然有的內容表達得不一定準確,但學生們已經有意識地將書本與實踐、所學與生活進行連接,這是最令我欣慰的地方。
都說現在這般大小的孩子就像春天,他們蓬勃生長,朝氣滿滿,我們教書育人,最重要的是把優(yōu)秀的思想種子埋進他們心里。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是引路人,我們自己要不斷擴展認知邊界,不斷提升教育格局,更要秉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才能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的優(yōu)秀人才。
(作者系沈陽市皇姑區(qū)三臺子第一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