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婚戀詩創(chuàng)作十分興盛,在婚戀詩中常常會寫到男女贈物以結(jié)情。通過查考《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漢樂府以及部分漢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婚戀詩,可以見出先秦婚戀詩中的贈物和漢代婚戀詩的贈物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男女贈物以結(jié)情是古代婚戀詩中的常見現(xiàn)象,《詩經(jīng)》中已有。彼時贈物男女有別,女贈男以植物瓜果類為主,男則多以玉贈女。漢代以后,男女之間贈物呈現(xiàn)多樣化特色,有花、信札、綾羅綢緞、玉石珠釵和香料樂器等,男女贈物內(nèi)容的界限模糊,贈物方式也發(fā)生了改變。這種變化的產(chǎn)生主要是由于婚戀觀的不同。
一、先秦婚戀詩中的贈物——以《詩經(jīng)》為查考對象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內(nèi)容豐富,全面反映了周人的生活,其中描寫男女婚戀的詩占了很大一部分。在這些婚戀詩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即男女贈物。據(jù)筆者統(tǒng)計,《詩經(jīng)》中共有7首婚戀詩涉及男女贈物,下面將以“女贈男”和“男贈女”兩方面分述之。
(一)女贈男
《詩經(jīng)》中有4首婚戀詩提到女贈男以禮物,主要是植物瓜果類。有贈木瓜的,《衛(wèi)風(fēng)·木瓜》首章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次章曰:“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比略唬骸巴段乙阅纠?,報之以瓊玖?!蹦竟希环N可食的瓜果,果實長橢圓形,味澀,多籽。朱熹《詩集傳》曰:“木瓜,楙木也,實如小瓜,酢可食?!睋?jù)馬端辰《毛詩傳箋通釋》“蓋以木桃、木李即木瓜別種耳?!眲t木瓜、木桃、木李實為一物。有贈花的,《鄭風(fēng)·溱洧》曰:“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鄙炙幖唇裰炙幓?,春夏之交開花,花色艷麗,十分具有觀賞價值?!对娂瘋鳌份d:“芍藥,亦香草也。……于是士女相與戲謔,且以芍藥相贈,而結(jié)恩情之厚也?!薄坝衷啤Y(jié)恩情者,以勺與約同聲,故假借為結(jié)約也?!庇匈浲苘璨莸?,《邶風(fēng)·靜女》次章曰:“靜女其孌,貽我彤管?!比略唬骸白阅翚w荑,洵美且異?!蓖苁呛挝?,至今仍有多方爭論。朱熹《詩集傳》云“彤管,未詳何物,蓋相贈以結(jié)殷勤之意耳?!薄多嵐{》曰“彤管,筆赤管也?!卑脆嵭恼f法推之,后世毛筆筆管多以竹子類的管形物制成,彤管或許就是一種植物的莖稈。“荑,茅之始生者?!币簿褪敲┎莸哪垩浚环N植物。有贈花椒的,《陳風(fēng)·東門之枌》三章曰:“糓旦于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苯芳词腔ń?,《詩經(jīng)》另有一處也寫及花椒,可以互證,《唐風(fēng)·椒聊》首章曰:“椒聊之實,蕃衍盈升?!贝握略唬骸敖妨闹畬?,蕃衍盈匊?!薄敖妨摹本褪墙裰ń罚娋涫墙栌没ń返亩鄬崄碜8E佣嘧佣喔?。
(二)男贈女
《詩經(jīng)》也有4首婚戀詩提及男贈女禮物,有玉石與鹿,但以玉石為主?!缎l(wèi)風(fēng)·木瓜》,男子以瓊琚、瓊瑤、瓊玖來回應(yīng)女子的木瓜,朱熹《詩集傳》曰:“瓊,玉之美者。琚,佩玉名?!薄墩f文解字》亦曰:“瓊,赤玉也?!薄艾帲裰勒??!庇衷唬骸熬?,石之次玉黑色者?!杯偓幦?,實際上也是玉石的三種稱呼而已?!锻躏L(fēng)·丘中有麻》末章曰:“彼留之子,貽我佩玖?!焙汀多嶏L(fēng)·女曰雞鳴》末章曰:“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蹦凶淤浻枧拥呐寰僚c佩,都是一種玉石;《召南·野有死麕》首章曰:“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薄对娂瘋鳌吩啤胞?,獐也,鹿屬。”詩句所表達的意思是:獵人將自己打獵所獲得的鹿送給心愛的女子,以求獲得女子的芳心。
二、兩漢婚戀詩贈物——以《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為主要查考對象
漢代是詩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詩歌成果以《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為顯,其次是部分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筆者統(tǒng)計,《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中涉及贈物的婚戀詩分別有5首和3首,其他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涉及男女贈物的有秦嘉的《贈婦詩》和繁欽的《定情詩》,以下也將分述女贈男和男贈女。
女贈男有贈花的,《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曰:“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薄皹s”即上句的“華”,“華”即“花”。有贈金銀首飾的,漢樂府《有所思曲》曰:“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薄逗鬂h書·輿服志》曰:“簪以玳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下有白珠。”“玳?!笔且环N似龜?shù)暮Q笊铮讱な志?,用它的殼做成的簪子,綴以珍珠,是古代貴族女性用來綰頭發(fā)的發(fā)飾;繁欽的《定情詩》中,羅列了更多的禮物:“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huán)?!贝髟谑滞笊系慕瓠h(huán);“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薄凹s指”是指環(huán)。“何以致區(qū)區(qū)?耳中雙明珠?!贝髟诙渖系亩?;“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古人多有佩戴香囊的習(xí)慣,一是當今天的香水用,二是古人認為佩戴香囊能夠驅(qū)惡辟邪;“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薄疤摗彼酌C子;“何以結(jié)恩情?美玉綴羅纓。”這是指佩玉;“何以結(jié)中心?素縷連雙針?!薄坝冒拙€穿雙針,象征兩心連接在一起。素色表示純潔,線縷表示纏綿,針表示堅貞?!薄昂我越Y(jié)相于?金薄畫搔頭?!薄吧︻^”即是發(fā)簪;“何以慰別離?耳后玳瑁釵。”釵亦是一種發(fā)飾;“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何以結(jié)愁悲?白絹雙中衣?!薄叭龡l裙”與“雙中衣”都是衣服的不同部分。余冠英云:“以上重疊十一問答,敘寫贈貽頻繁,以見情意之厚?!?/p>
男贈女也有贈花的,《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曰:“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薄败饺亍奔唇裰苫ǎ疾菁词侵柑m草。有贈書信的,《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薄皶奔础皶拧?,詩句意為:有客從遠方來,給我?guī)砹艘环鈺?;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曰:“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薄半p鯉魚”指刻成鯉魚式樣的用來裝書信的函套,作用如同今天的信封,“尺素書”是指用生絹寫的書信。還有贈羅綺布匹的,《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曰:“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薄熬_,綾羅一類的絲織品??棾刹噬慕凶觥\,織成素色的叫做‘綺?!庇匈涘\衾的,《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薄板\衾”是指用華麗的錦做成的被子,“洛浦”,指洛水之濱,這里指洛神宓妃,古代關(guān)于洛神的記錄,多是人神戀愛,這里借用洛神來暗指男子心儀之人。漢詩人秦嘉有《贈婦詩》“何用敘我心?遺思致款誠。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鑒形。芳香去垢穢,素琴有清聲。詩人感木瓜,乃欲答瑤瓊。愧彼贈我厚,慚此往物輕?!彼凇吨貓笃迺分袑Υ嗽娮髁私忉尅伴g得此鏡,既明且好,形觀文彩,世所希有,意甚愛之,故以相與。并致寶釵一雙,價值千金,龍虎組履一緉,好香四種各一斤。素琴一張,常所自彈也。明鏡可以鑒形,寶釵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穢,麝香可以辟惡氣,素琴可以悅耳。”禮物涉及玉石珠釵,寶鏡鞋子,香料素琴。從《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中婚戀詩涉及男女贈物的部分,加上部分文人的創(chuàng)作,可以見出,此時的贈物行為中男女之別界限模糊,贈物內(nèi)容有了交叉,并且贈物的內(nèi)容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
三、先秦至兩漢婚戀詩贈物的不同及其原因
從先秦到漢代詩歌,婚戀詩中的男女贈物現(xiàn)象一直在延續(xù),《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以及其余文人的創(chuàng)作繼承了《詩經(jīng)》婚戀詩中的男女贈物傳統(tǒng),同時也發(fā)展豐富了這一傳統(tǒng)。《詩經(jīng)》婚戀詩的男女贈物和漢代婚戀詩的男女贈物呈現(xiàn)出不同的方向。
首先,《詩經(jīng)》婚戀詩中女贈男以植物瓜果為主,男贈女以玉石為主,這種有著明顯區(qū)別的現(xiàn)象在漢代不見了,遍覽兩漢婚戀詩,未發(fā)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漢代在繼承男女贈物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禮物內(nèi)容涉及日常生活用品,裝飾物,樂器等多方面,男女贈物內(nèi)容互有交叉,男女之別的界限模糊;相較于先秦婚戀詩贈物內(nèi)容的單一化而言,漢代婚戀詩贈物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多樣化,范圍廣的特點。其次,贈物方式上,先秦贈物是男女雙方同時在場的贈物,而漢代的贈物不僅可以雙方在場,還可以托“客”以贈物,或者是寄贈,贈物的方式發(fā)生了改變。《鄭風(fēng)·溱洧》就寫三月上巳節(jié)青年男女在溱水、洧水兩旁相伴游春贈送禮物的情景;《邶風(fēng)·靜女》寫男女約會贈物的情景,這些都是雙方在場的贈物。漢代的婚戀詩贈物,贈物雙方的空間位置可以不同,《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飲馬長城窟行》都有“客從遠方來”,但是“客”并非贈物的一方,而是一個“中介”,“客”的作用只是贈物與受物雙方的空間聯(lián)結(jié)的中轉(zhuǎn);《庭中有奇樹》和《涉江采芙蓉》的內(nèi)容都表明所贈之人與自己并非處在同一空間。
那么,造成先秦與兩漢婚戀詩男女贈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婚戀觀的不同。
首先,社會環(huán)境決定著婚戀觀,《詩經(jīng)》收集的是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詩歌,這是剛從殷商的野蠻到周朝的文明的時代,人們還殘留著原始部落的某些觀念,那就是如何使部落強大起來,為了維持部落的繁榮,只能不斷繁衍人口。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男女的結(jié)合就是為了繁衍后代。這樣的思維發(fā)展為后來的宗法制,一個家族,一個國家的強大都取決于人口。因此,在女方贈予男方的禮物中,大都是象征繁育子嗣的東西。從表象來看,花瓣、葉片可狀女陰之形;從內(nèi)涵來說,植物一年一度開花結(jié)果,葉片無數(shù),具有無限的繁殖能力。所以,遠古先民將花朵盛開、枝葉茂密、果實豐盈的植物作為象征,實行崇拜,以祈求自身生殖繁盛、蕃衍不息。這就是為何女子贈送男子的禮物,是花,是瓜果,是花椒的原因。在當時的人們心中,瓜果、花椒都是結(jié)果豐碩的植物,果實密集,成了人們心中子孫繁衍的象征。
其次,文化發(fā)展影響婚戀觀,西周時期是中國禮樂文化發(fā)展確立的時期,禮樂文化的發(fā)展,一定程度反映在人們的婚戀觀上?!对娊?jīng)·召南·野有死麕》中男子贈予鹿有何緣由?在《儀禮·士昏禮》中將玄纁、束帛、儷皮作為納征禮的主要部分。“儷皮”就是鹿皮,男子在娶女子時,鹿皮是作為一種婚禮必需品而存在。同時鹿作為一種群居動物,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這也是一種多子多福的象征,因此在獵人的心中,贈送鹿不僅表達的是想與女子繁衍子嗣的希望,還是交往過程中的禮儀。在禮樂制度的要求下,男子或者說君子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是有德,德的外在表現(xiàn)則是玉,中國的玉文化發(fā)展得很早,早在良渚文化之前,玉文化就已出現(xiàn),玉是德的體現(xiàn),德的核心凝結(jié)于玉中,所以送玉給心上人,一方面是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心上人明示自己是可以放心托付的有德之人。玉成為君子或是有德之人的象征也是當時人們的普遍意識,玉石不僅代表了贈禮之人的外在,更象征著他的內(nèi)在品質(zhì)。
到了漢代,人們對于婚戀已經(jīng)褪去了比較原始的觀念,兩性的結(jié)合已經(jīng)不僅僅只是繁育子嗣,人們開始從精神和心理情感上看待兩性關(guān)系。這就使得人們能從多角度思考兩性關(guān)系,重視兩性情感。漢代婚戀詩的贈物中,贈物更多的是表達一種精神或心理情感。漢代雖然是秦之后的第二個大一統(tǒng)朝代,但這僅僅是表面上的平靜,漢樂府《孤兒行》和《婦病行》都是漢時人民現(xiàn)實生活情況的記錄。尤其到了西漢后期,政局更加不穩(wěn),《古詩十九首》中的作品大多寫于此時,其中就集中表現(xiàn)了遠離家鄉(xiāng)的士子對于現(xiàn)實的哀怨以及夫妻分離之苦,這種境況不免會影響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在婚戀詩的贈物中就是人們更加重視兩性情感,贈物不僅是一種禮節(jié),更多的是精神的寄托和心靈的慰藉。
四、結(jié)語
《詩經(jīng)》作為我國古代文學(xué)的源頭,它收錄了不少婚戀詩,雖然涉及贈物的婚戀詩數(shù)量不多,但是,它卻開啟了婚戀詩贈物的傳統(tǒng)。從先秦到漢,婚戀詩的贈物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禮物的內(nèi)涵已經(jīng)從開始的生育象征到了情感的凝結(jié);人們對于兩性關(guān)系的認識也從繁衍子嗣到重視兩性情感的轉(zhuǎn)變;禮物內(nèi)容也從單一化,區(qū)別化走向多樣化和交叉出現(xiàn);贈物方式也從面對面贈物發(fā)展到打破空間、時間的非面對面贈物。
參考文獻:
[1][宋]朱熹,撰.趙長征,點校.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7.
[2][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3][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孔詳軍,點校.毛詩傳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8.
[4][東漢]許慎,著.湯可敬,譯注.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8.
[5][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6]余冠英,選注.漢魏六朝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12.
[7]馬茂元,著.古詩十九首初探[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
[8]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略論[J].中國社會科學(xué),1988.
(作者簡介:吳憲艷,女,碩士研究生,淮北師范大學(xué),研究方向:先秦漢魏六朝文學(xué))
(責(zé)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