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任麗娟
十域建筑 Domain Architects
創(chuàng)立于上海,堅持以體驗為中心,注重以獨特的場地策略重塑空間體驗。在實踐中,揚棄刻板的既成范式,不斷回到原點,思考場所和功能的本質,重新定義空間關系,使建筑與環(huán)境產生富有探索性的對話。徐小萌
十域建筑 Domain Architects 創(chuàng)始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建筑碩士。
2 一層平面圖
項目類型:建筑、改造、旅游、商業(yè)
項目地點:浙江嘉興南北湖景區(qū)
設計單位:十域建筑 Domain Architects
項目完成時間:2023.3
建筑面積:245 m2
主創(chuàng)建筑師: 徐小萌
設計團隊:徐小萌、Hannah Wang
業(yè)主:海鹽縣南北湖景區(q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結構:和作結構建筑研究所
施工圖:浙江恒欣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浙江立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攝影師:張超
1 項目鳥瞰
2 正立面
3 廊橋從大院落的門房長出
項目位于嘉興南北湖邊的小山丘前,距離湖邊約有百米。兩座民國時期的江南天井式小院落在平面上錯開,張開了一個6°的夾角,大院子的局部屋頂和墻體已經垮塌。一條雨后才有的小溪從兩個院子中間流過,沖蝕了部分地面。項目預期改造為具有茶飲、咖啡功能的景區(qū)驛站。
傳統(tǒng)老建筑的改造比比皆是。在這個項目中,建筑師希望以傳統(tǒng)與當代并置的方式,營造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同時,盡最大可能尊重和保留現(xiàn)有的建筑和結構,以輕盈的姿態(tài)、最小的沖擊方式介入。
4 從項目看南北湖
1 當?shù)厥瘔K成為支撐方式之一
2 老院子門房坍塌的屋面成為廊橋的起點
3 從大院子望向小院子
4 廊橋內部的光影
南北湖景區(qū)以宋代山水美學的范本而聞名。在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廊”與“橋”往往成為點睛元素。廊與橋不止供人通過,也會引人駐留、休憩。廊、橋與山水互為風景。此外,山水長卷的超長長度,也使得欣賞長卷的方式不是一覽無余,而是隨著卷軸的鋪展慢慢品讀。觀者在時間推進的同時,也在空間中推移。建筑師希望把這種時空推移的體驗也帶入到本項目中。
建筑師以一個簡約的廊橋聯(lián)系兩個院落:從大院落中屋頂部分坍塌的小體量出發(fā),與小院落的山墻擦肩而過,客人通過山墻上的門洞可以直達小院落的室內。廊橋對老建筑的全部影響,也僅僅限于這一個門洞。在廊橋中行走,一面望水、一面觀山,隨著弧線的角度變幻而步移景異,山水長卷般的風景徐徐展開。廊橋同時也成為了茶歇空間。
廊橋面湖的一側為落地玻璃,觀景視野暢通而開闊。面向山丘的一側為3 種細柱排成的不規(guī)則陣列,鏡面、磨砂、透明3 種表面形成極為豐富的反射和折射,讓濾過的陽光形成迷人的光影效果。
其中鏡面不銹鋼柱為規(guī)則排列的承重柱,另外兩種細柱的引入則在視覺上完全打亂了承重柱的規(guī)則性。細柱間的空隙防止跌落,同時以極佳的自然通風,避免廊內產生高溫。廊內的夏季微風習習,冬季則有充沛的陽光。
弧形的廊橋并未刻意放大結構跨度來體現(xiàn)輕盈,而是選擇在建筑上異化支點的設計策略。大院子的門房體量內的樓梯、中間的當?shù)厣绞?、小院子山墻的側接?“7”字形的混凝土支墩,以非序列性的組合弱化了支點的存在感與力感,形成一種閑散的、漫不經心的效果。
建筑師將兩院子之間被流水沖蝕的地塊辟為淺水池。水邊小徑和平臺、石板橋、老建筑、新廊橋、竹林汀步以及場地原有的樹木等,在有限的場地里形成了極為豐富的空間關系,復活了中國古典園林的意趣。
兩座老院內完全保留古樸的氛圍,鋼和玻璃的新廊橋在串聯(lián)起空間和風景的同時,也串聯(lián)起兩個時代。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空間推移中產生的強烈的時代特征的變幻與碰撞,讓游客在一個小小的驛站中,也能獲得穿行時空的體驗。
3 廊橋與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