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寶奎
(山東省萊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山東煙臺 265200)
方劑是中獸醫(yī)學理、法、方、藥的集中體現,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交匯點。一個好的方劑,既包含有辨證論治的基本理論和法則,又反映出用藥組方的精妙與周密。
對于中獸醫(yī)方劑配伍的基本要求,一是安全,二是有效,三是可控。
很多中藥有毒,有的毒性還很大,如砒霜、巴豆等[1]。有的中藥還有促癌、致癌作用,如射干、曼陀羅、苦杏仁等[1]。即便是常用的認為無毒的中藥,使用不當也會產生毒副作用。20 世紀90 年代中期日本發(fā)生的小柴胡湯中毒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動物服用中藥后的毒副作用報道,雖然不如西藥多,但也并不罕見。因此,在配方時,要注意方中藥味的藥性(包括毒性)和用量;在較長期投服的藥劑及中藥飼料添加劑的配方中,應盡量不用有毒、藥性峻烈或藥性過偏的藥味。
外源性有毒物質污染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常見的有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殘留,主要是由于環(huán)境污染和種植藥用植物時濫用農藥所致。
至于抗藥性,已有的試驗表明,許多中藥可不同程度導致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只是形成抗藥性的周期較長、抗藥程度不如某些西藥嚴重而已。
中藥的作用是多方面綜合性的并且比較寬泛,難以用現代藥理藥化指標衡量,特別是它的整體調節(jié)和多靶作用機制,很難用單項或少數指標全面準確地概括[2]。因此,對于中藥的藥效,除了用嚴格的臨床試驗進行驗證之外,根據中藥的特點建立宏觀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完全按照現行評價西藥的方法評價中藥。
中獸醫(yī)方劑種類繁多,千差萬別,根據藥效的寬泛程度,大體可將中獸醫(yī)方劑分為寬泛方、應驗方和專用方。
寬泛方,是針對某一很寬泛的癥候或癥候群的方劑,應用范圍廣。如:適用于血虛、血瘀、血熱、血溢而通治血病的四物湯等。
應驗方,是針對某一癥候而設的方劑,不論何種病癥,只要是屬于方劑所適應的癥候均可應用。如:治療濕熱黃疸的茵陳蒿湯等。
專用方,是指專門用于治療某一種特定疾病或用于某一特定目的的方劑。如:雞痢靈(用于防止雛雞白痢),喉炎凈散(用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等。
對于功用寬泛程度不同的方劑,在評價其效果時,應設計不同的試驗和觀測方法,以便獲得符合該方功用特點的、全面而客觀的評價。
中藥方劑特別是復方制劑,因其化學成分復雜,而且不同基源、不同產地、不同批次藥材的化學成分含量差異性又較大[2],質量控制有較大難度。隨著顯微觀察、理化鑒別、色譜分析乃至指紋圖譜技術的應用等,獸醫(yī)中藥制劑的可控程度在逐步提高[2],應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和力量。
同仁堂的藥質量好,聲譽高,他們的質量控制措施可供借鑒。
1)地道為源。用于制藥的藥材必須是真品、正品、純品,不符合要求絕不使用[3]。為保證原料質量,他們還建立了自己的藥材生產基地,現在許多大的中藥生產廠家也紛紛效仿[4]。
許多資料表明,藥材的不同基源其質量差異是很大的[4]。如:不同產地大棗中CAMP 的含量(%),山西產為0.008 9,河北產為0.005 9,而北京產為0.001 3;不同栽培年限黃連的小檗堿含量(g/株),4 年生為2.53,5 年生為7.90,6 年生為9.47,而7 年生為10.62。因此,從中藥的種植、采收、加工、炮制、制藥、貯藏,直至應用,實施全程質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全程質量管理中,原料(中藥基源)首當其沖[4]。
為了保證藥材的質量,從源頭抓起,使中藥材生產標準化,國家已經制定了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GAP),可以說,GAP 是現代中藥之源,中藥質量之本[4]。
2)誠信為本?!芭谥齐m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痹谥扑庍^程中從來不偷工減料,這也是同仁堂的行為準則。如同仁堂的虎骨酒藥味多達近200 種,但他們都一一按方配料,而且精挑細選,如法炮制,決不馬虎,故其功效和質量譽滿海內外。
3)經驗加儀器。中藥及其制劑的質量檢驗中,先進的檢測儀器是非常重要。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藥材的經驗鑒別,是不可或缺的,常常更具有實用意義[5]。
1958 年,天津生產的人工麝香經張瑞巖先生(在同仁堂從事名貴動物藥材鑒別40 多年)鑒別,斷定其中含有天然麝香,后經薄層色譜分析,確實證明含有天然麝香成分[5]。
中獸醫(yī)方劑的可控程度與其現代化或國際化密切相關。可控程度越高,越容易被國際社會所接受,越容易與國際接軌。當然,中藥有其自身的特點,不能一味為了迎合外國人而舍棄中藥的特點或完全西藥化。
法是立方的依據。這里的“法”是指治療大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辨證論治中論治所確立的治療法則。
在中醫(yī)和中獸醫(yī)辨證論治中,病機是辨證的核心,治法是方劑的靈魂。
陳存仁《皇漢醫(yī)學》云:“醫(yī)有上工,有下工。對病欲愈,執(zhí)方欲加者,謂之下工[6]。臨證察機,使藥要和者,謂之上工。夫察機藥和者,似迂而反捷[6]。此賢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也?!睓C,是病機,是指疾病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致病機理?!端貑枴ぶ琳嬉笳摗窂娬{,在辨證時要“審察病機”,在施治時要“謹守病機”。
病機審察清楚之后才是論治,開出處方。然而,開方之前先要確定治療大法。立法是制方的前提,故曰“方從法立”或曰“依法制方”。當然,立方之后還要仔細斟酌方中藥味。正如徐大椿在《醫(yī)學源流論》中說:“按病用藥,藥雖切中,而立方無法,謂之有藥無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雖良善,而其藥有一二味與病不相關者,謂之有方無藥[7]。”
對于前人在長期實踐中所立的許多治療大法,如清熱解毒、溫中散寒、活血化瘀、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標本兼治、表里雙解、化痰止咳、平肝明目、通經下乳等,既要學習、繼承,又要在實踐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如:清熱解毒的“毒”,與敗血癥、細菌內毒素、病毒、病理產物等這樣一些概念聯系起來,會有助于開拓用中藥治療急性熱性傳染病的思路;而中藥免疫增強劑,則是益氣固本、扶正祛邪等中獸醫(yī)治法與現代免疫理論相結合的產物。
有些不是為了治病而是用于動物生產性能發(fā)揮的中藥飼料添加劑,雖然“無病可辨”,也要根據動物的生理特點和環(huán)境條件等立法。例如,在中藥用做蛋雞的飼料添加劑時,就分育雛期、育成期、產蛋期、高溫環(huán)境下、嚴冬環(huán)境下等,分別立法、制方、選藥,較好地體現了方從法立的配方規(guī)律。
近年來,將西醫(yī)的病和中醫(yī)的證結合起來立法制方,在有些疾病的治療中起到了較好的療效。如:有人在研究由黃連、黃柏、大黃、甘草配成的復方制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代謝的影響時,發(fā)現黃柏對細菌RNA 合成有強烈的抑制作用[8],大黃對細菌的乳酸脫氫酶抑制最強,黃連能強烈抑制細菌的呼吸和核酸合成,甘草則阻止細菌DNA 代謝顯著[9]。整個方劑影響了細菌的多個環(huán)節(jié),故能獲得優(yōu)異的抗菌效果[10],這就從細菌學的角度確立了這一方劑的基本原理,不愧是現代立法配方的創(chuàng)新成果。
在治療大法確立之后,還要在這個大法和原則指導下,選擇適當的藥味組合成有機群體,使處方中的各個藥味互相配合,有主有從,各司其職。前人曾有“君臣佐使”或稱“主輔佐使”的組方格式,一直沿襲至今。對此,一般方劑書中均有比較明確的闡釋,可參照。其實,筆者認為,不必拘泥于君臣佐使的死板格式,只要合乎立方之法,能使方藥中藥味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發(fā)揮最佳組合效應即可。
例如,著名的玉屏風散只有三味藥(黃芪、白術、防風),當然可以按“君臣佐使”的組方格式,將黃芪解釋為君藥,把白術解釋為臣藥,而稱防風為佐使藥。不過,如果將這3 味藥按3 個藥對理解,則更能體現此方的配方特色,即:黃芪配白術益氣固表,白術配防風安內攘外,黃芪配防風扶正祛邪;3 味藥相輔相成,配方極其嚴謹。
再如:對六味地黃丸(湯)的配方格式,一般均按“三補三泄”的理解而不必分君臣佐使,即熟地、山藥、山茱萸,分別補腎、補脾、補肝;而澤瀉、茯苓、丹皮,分別泄腎、泄脾、瀉肝;以補腎為主,兼顧肝、脾,補中有泄,補而不滯,長期以來被譽為補陰方之典范。
又如:黃連解毒湯雖然是4 味藥(黃連、黃芩、黃柏、梔子),一般不用君臣佐使去理解,而是按通泄三焦?jié)駸岬母袷浇忉尯蛻谩<矗狐S芩清上焦之火;黃連清中焦之火;黃柏清下焦之火;梔子通泄三焦之火并引導從尿中排出。
藥物配合后相互之間可能會產生各種效應,有協同,有頡頏,有的對動物體有利,有的則可能有害。因此,在配方時應盡量趨利避害,使方劑發(fā)揮最優(yōu)功效。方劑學中的“七情和合”就是對藥味配方關系的高度概括,如下所述:
單行——單方不用輔(從成分看也是復方,也存在著協同和頡頏)
相須——同類不可離(互相促進)——當用(協同)
相使——我之佐使(輔能助主)——當用(協同)
相反——兩不相和(增強毒性)——勿用(協同)
相惡——奪我之能(抵消藥效)——勿用(頡頏)
相畏——受彼之制(毒性受制)——有毒制宜(頡頏)
相殺——制彼之毒(消除毒效)——有毒制宜(頡頏)
總之,中獸醫(yī)方劑應在中獸醫(y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辨證論治,治法確定后,依法選藥,按照安全、有效、可控的基本要求和主次分明、“七情和合”的配合原則,組合而成。同時,結合現代科學理論,中西醫(yī)融通,相互為用,將中獸醫(yī)方劑學批判繼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開創(chuàng)獸醫(yī)學新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