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瓷,在悠悠時光的背后低吟淺唱。
——題記
山抹微云,暮沉霞飛,白釉青花,弦紋轉淡,指尖輕撫,如絲如雨,淌入心間。點滴之間,是熾熱的匠心、時光的腳步。
街角的巷子里有一座瓷器作坊,店面不大,門口甚至連招牌都沒有,瓷器沒有用明亮的玻璃襯托,只是被整齊地擺放在格子里,遠遠望去毫不起眼。盡管如此,還是有許多人慕名而來,作坊里時不時傳來一陣煙火氣,令人心馳神往。
猶記幼時,父親曾帶回一個青瓷杯,精美又溫潤。它像詩人筆下的江南,濃淡相宜地勾勒著春色,黛柳搖曳,像少女的飄飄衣裙,它把萬千柔情都揉碎在一個茶杯上,好像概括了江南,江南又好像有它的影子。斜陽透過窗欞,撫上瓷杯,那一刻,我好像真正明白了古人所言“明如鏡,聲如磬,潤如玉”的意境。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瓷,卻給我?guī)砹艘粓稣鸷承撵`的時空之旅。
那天之后,我對瓷產(chǎn)生了巨大的興趣。一天放學,我路過這家瓷器作坊,不禁感到好奇,腳步不受控制地往里面走去。里面的師傅見我進來,只是抬眸向我微微一笑,仿佛我只是一個好久沒來的老朋友。店里沒有想象中的臟亂差,各種工具、材料擺放得整整齊齊,五六個師傅正忙著捏泥巴、粘石灰。里間飄出陣陣煙霧,我探頭看去,他們正將一個個畫好圖案的陶瓷送進窯里,旁邊整齊地堆著一排還未上釉的瓷,兩位頭發(fā)花白的老爺爺正在陶土上細細勾勒。
一位師傅見我好奇,笑著說:“小姑娘,想試試嗎?”“當然!”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師傅們耐心地告訴我,制作瓷器需要揉泥、拉坯、印坯、上釉等幾十道工序,而且必須耐心細致,不能有絲毫馬虎。
我把揉好的泥放在坯盤上,找到中心點,開孔,闊口,然后拉高、定型,最后用海綿輕輕吸干坯體水分并輕輕擦拭。因為是第一次做瓷器,我修坯時不小心捅破了杯身,杯底做得太薄,根本承受不住杯身的重量。無奈,只好重新開始。吸取教訓之后,我的手法越來越熟練,很快就到了最后一個步驟——進窯。
我將捏好的瓷器小心地放進窯里,師傅點燃火焰,瓷器逐漸變得通透、堅硬。火焰熄滅后,我取出瓷器,它已經(jīng)完美地實現(xiàn)了脫胎換骨。瓷杯表面雖然有些坑坑洼洼,但不妨礙使用;杯身的青花通透明艷,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從一片葉子到一只鳥雀,再到一整個江南。我們只知道青花瓷的美麗,可又是有誰知道,這背后是匠人們經(jīng)過了多少工序,凝聚了多少心血,才成就了瓷的光彩。
時光悠悠,青花獨韻,釉色如絲,一朝一夕,窯火不熄,匠心不滅。
(責任編輯/李希萌)
指導老師 雷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