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峰會后,中美關系出現了止跌企穩(wěn)的跡象;作為連帶反應,東亞局勢也出現新變化。當然,有好消息,也不乏壞信號,憂中帶喜,喜中有憂。
喜,則是中日韓三個近鄰,終于舉行了四年來首次外長會。看三國外長合影,東道主韓國外長樸振站中間,王毅和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分站兩邊,三人手疊放在一起,樸振笑得格外歡。這種親密的疊放,也是久違了。
成果也不錯。三國都明確,中日韓三國是搬不走的鄰居,三國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和巨大潛力。面對新形勢,三國應重溫合作初衷,加強溝通交流,促進各領域合作,為三國人民帶來更多可視成果。
請注意,“更多可視后果”,就是要讓三國老百姓看得到合作帶來的好處。此外,三方還要在經貿、科技和數字化轉型、人文交流、環(huán)保、老齡化等領域,開展面向未來的實質性合作,不斷擴大共同利益。而且,中日韓合作可以超越東北亞,為地區(qū)與世界的和平繁榮發(fā)揮積極作用。以開放的姿態(tài)積極推動“中日韓+X”合作,造福更多國家和地區(qū)。
作為最重大成果,“三方同意為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創(chuàng)造條件,加緊相關籌備工作”。也就是說,最快今年,最慢明年初,時隔四年之后,中日韓將再次舉行領導人會議。
劉洪
中日韓大家都要反思,反思怎樣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激化矛盾。
憂,則有很多。半島風云再起,看目前局勢,比一年前更趨緊張。弦繃緊的后果是什么,大家都心中有數。美國黑手不斷向東亞伸展,和一幫小兄弟在東海、在南海各種軍事行動,挑釁意味濃烈。
我們不可否認的一點,中日韓關系的好轉,與中美關系的轉圜密切相關;中日韓關系能否再進一步,日韓肯定還要看美國的風向。如果美國繼續(xù)挑撥離間,日韓能否獨立外交決策,依然是一個問號。
但從積極一面講,中日韓外長會,是一個不錯開端。麻煩肯定還會有,摩擦必定也不會少。但三個近鄰,能這樣和諧地坐到一起,已經非常難得。坐到一起,就是一個積極信號;談出成果,更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冤家宜解不宜結。中日韓三國,文化背景相通,共同利益深厚,看看歐洲,再看看東亞,中日韓真應該感到羞愧。有一點特別感慨,看中日韓三國外長的講話,講得都入情入理,但為什么過去幾年,這三國總是恩恩怨怨不斷?
有些事,確實要深刻反省,比如日本要反省歷史問題,不然,隔一段時間就會爆出一個雷。有些事,我們也要反思,中日韓大家都要反思,反思怎樣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激化矛盾。
中日韓三國有不同國家利益,但還是要理性要朝前看,真正做到以鄰為伴而不是以鄰為壑,還是要少折騰多合作。當然,我們也要清醒淡定,不排除平地又起波瀾。既然是近鄰,有時不服不行。更別提,還有一個喜歡挑事的域外某大國。
但我總覺得,站在21世紀的歷史關口,中日韓更要有遠見。即便日本拼命想融入西方,但它一個東方國家的本質,永遠無法改變;哪怕韓國再想和美日綁在一起,半島很多問題,沒有中國配合不可能得到解決。
所以,還是那句話,未來的世界競爭,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更是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的競爭。歐洲有歐盟,北美有美加墨,東亞呢?東盟太小了,中日韓,更應攜起手來。實現這一點,對東亞各國的整體國家利益,應該說超越100個諾貝爾和平獎。
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高超的大國外交,就是要將強敵化為朋友。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即使不想做兄弟,但沒必要成為仇敵。日本和韓國,何去何從,確實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