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申,北京城市發(fā)展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 ,北京史研究會會員,北京市史地民俗學會會員。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簽約作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財經(jīng)之聲”欄目、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樂行京津冀”“文化之門”“運河”節(jié)目嘉賓。北京日報客戶端“光影記憶”“舊京圖說”“胡同冷知識”客座嘉賓。
著有《北京中軸線文化游典·建筑》(北京出版社)、《帶著課本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圖書,于多家報刊雜志發(fā)表文章,并接受《人民日報》等媒體訪談。
行走于南鑼鼓巷的尋常巷陌之中,總能讓你發(fā)現(xiàn)眼前一亮的名人舊居、衙署、廟宇宮觀風景。其中,歷史信息最為豐富者,莫過于三個“兒”:雨兒胡同、帽兒胡同和菊兒胡同。在這三條胡同當中,又以帽兒胡同為最。
5至13號——文煜故居和“可園”
研究園林的朋友說,如果將國內的私家園林粗略分類,大體可以分成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三種。十分湊巧,這三類園林中,都有叫作“可園”的園林作品。江南園林中,有蘇州可園;嶺南園林中,有東莞可園。而北方園林中,則有帽兒胡同的可園。
這座宅院的主人,是滿洲正藍旗的文煜。文煜生活的年代,正值“咸豐危局”之時,無論是席卷了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還是活躍在黃淮一帶的捻軍,都是清廷最為頭疼的。文煜在揚州戰(zhàn)太平軍,于曹州圍剿捻軍,都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咸豐十一年(1861),文煜成為直隸總督,此乃封疆大吏之首??上?,此時的直隸省并不消停。任職不足兩年的文煜,由于“意存諱飾,捏報戰(zhàn)功,于地方軍務漫不經(jīng)心,遷延貼誤”的罪名,被革職、發(fā)放軍臺效力。當然,文煜未必有如此罪過。只是清廷在對付農(nóng)民起義中進退失據(jù),需要找一個替罪羊。過了一段時間,文煜復出,先后擔任正藍旗漢軍都統(tǒng)、福州將軍、刑部尚書、總管內務大臣等職,復拜武英殿大學士。光緒十年(1884)文煜去世,被追贈太子少保,謚號“文達”。
文煜生前風光,他的府宅也不會小。帽兒胡同的文煜府橫跨五座大院,即現(xiàn)在的帽兒胡同5、7、9、11、13號,其中5號是兩座相對較短的院落,7、9號為 “可園”,11號和13號為彼此相連的兩座單獨院落。整個宅院以可園為中心,各有中軸線,可謂是清末私人造院的代表之作??蓤@的始建年代,大約是在咸豐十年(1860)。之所以稱作“可園”,或許要體現(xiàn)文煜淡泊功名、寄情山水、大隱于市的情懷。
文煜死后未久,這座宅園也被其后人賣出,幾易其主。進入民國時期,宅院的新主人是馮國璋。
據(jù)《馮氏家譜》所載,馮國璋乃明代開國勛臣馮勝之后。青年時期的馮國璋,求學于保定蓮池書院,后進北洋武備學堂學習。甲午戰(zhàn)爭中得聶士成重用,成為馮國璋發(fā)軔之始。此后,出使過日本并精研其軍事的馮國璋,又受到袁世凱的重視,被其贊為“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馮國璋主持修訂袁世凱新軍的兵法操典,從而與段祺瑞、王士珍合稱“北洋三杰”。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馮國璋受命率北洋軍攻占漢口。民國期間,馮國璋先任總統(tǒng)軍事處處長兼統(tǒng)禁衛(wèi)軍,后與張勛的“辮子軍”共同攻克南京,撲滅了“二次革命”。袁世凱死后,國會選舉馮為副總統(tǒng),仍兼任江蘇督軍。張勛復辟失敗后,馮國璋以副總統(tǒng)代總統(tǒng),抵京就職。在擔任代理總統(tǒng)期間,馮國璋從文煜后人手里買下帽兒胡同的宅院,使這里成為總統(tǒng)府邸。待馮國璋因與國務總理段祺瑞之間的矛盾激化、被迫下野后,仍舊居住于此,直至1919年冬天去世。馮國璋的第三子馮家遇,是天津著名實業(yè)家。馮家遇之孫,乃著名相聲藝術家馮鞏。
馮國璋去世后,他的家人將宅子的一部分出租給了民國政客、著名收藏家朱文鈞。其中,朱文鈞之子、亦是文物學家、故宮研究專家的朱家溍先生,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這是朱家在南鑼鼓巷地區(qū)的第一處寓所。
日本占領北平時,馮家將這所房屋賣給偽軍司令張?zhí)m峰。新中國成立后,9至11號院曾做過朝鮮駐華大使館。彼時的朝鮮使館,還使用過史家胡同55號院及對面的京華邨胡同部分房舍,至50年代中期以后全部搬入日壇公園北側新館。
27號——“秘密電臺”
在南鑼鼓巷的區(qū)域內,也曾發(fā)生過“潛伏”的故事,亦曾有過余則成這樣的人物。這便是設在帽兒胡同2號的“秘密電臺”,是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負責人劉仁所領導的。這樣的“秘密電臺”還不止一部。其中,負責帽兒胡同2號“秘密電臺”的,是地下黨員趙振民。他于1946年7月被派往北平,擔任“秘密電臺”的報務員。
白色恐怖下的北平,當局對通訊器材的管制很嚴。趙振民的公開身份,是西四北大街“龍云電料行”的店伙計。每到深夜,他便與另一名地下黨員李雪組裝發(fā)報機。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傅作義領導的北平守軍在東單操場(而今東單體育場和東單公園)修建了臨時機場。解放軍就從城外用炮火轟擊,起初命中率低。待“秘密電臺”將著彈點匯報給平津前線指揮部之后,炮兵修正了彈道,終于用炮火封鎖了飛機場。時隔未久,北平獲得和平解放。
35與37號——婉容故居
有位文史界的前輩告訴我,只有某位名人出生的宅院,才應被視作“故居”。而他(或她)生活過的院落,應說成“舊居”。
光緒三十二年(1906),而今帽兒胡同35號、37號的宅院中,降生了一位千金小姐。她的父親郭布羅·榮源,根據(jù)《洛神賦》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詩句,為此女起名婉容,字慕鴻。
帽兒胡同的這處宅院,至少住過郭布羅家族的四代人。此宅最初是由婉容的曾祖父郭布羅·長順所建。
在歷史長河中,“長順”的名字很少被人記起。但這座歷仕咸豐、同治、光緒三朝,擔任過咸豐帝藍翎侍衛(wèi), 20多歲便因征戰(zhàn)之功而受封號“恩特赫恩巴圖魯”,同治朝又擢升為烏里雅蘇臺將軍的達斡爾族將領,還是值得后人緬懷的。
尤為重要一點,是光緒二年(1876),長順隨左宗棠平定西北之際,趕上沙俄妄圖吞掉南疆邊界一些地區(qū)。為了找到證據(jù),配合談判桌上的較量,長順擔當了堪界大臣一職,率領手下深入南疆荒山野嶺,不僅實地勘察邊界,而且找到了乾隆帝御筆題寫的界碑。一大片落入沙俄侵略者手里的領土,又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光緒十四年(1888)長順出任吉林將軍。在他治下,吉林百姓安居樂業(yè)。由長順主持編撰的《吉林通志》,亦是該省第一部官修通志。光緒三十年(1904)長順去世,清廷特贈其太子少保、一等輕車都尉,并謚號忠靖,入祀賢良祠。
長順居住在帽兒胡同的時候,宅邸并不豪華顯赫,只是一座坐北朝南、東西兩路的普通住宅。然就在長順去世兩年之后,他的曾孫女婉容便出生了。婉容的父親,叫作郭布羅·榮源。
榮源于晚清時候,職位不算太高。進入民國,作為“遺老遺少”的他,閑居于天津與北京兩地多年。至待民國十一年(1922)婉容成為皇后,跟著沾光的榮源也授封“三等承恩公”,還當過兩年紫禁城的總管內務府大臣。此時的老宅被升格為“承恩公府”,亦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改建。
要將一所普通的官僚住宅,打扮成“皇后府邸”,還須將府門及前院擴大,以方便迎奉皇后鳳輦的進出。為了給“皇后娘家”修房子,內務府著實花了很多錢??傓k大婚典禮的載濤,議定大婚所需經(jīng)費為100萬兩。而溥儀的小朝廷實在拿不出這么多錢,于是只得向英國匯豐銀行抵押借款,將41箱金銀器皿,兩大木桶瓷器、玉器,用11輛汽車運往東交民巷英國匯豐銀行。這些清宮珍藏,皆失散出去。
拿著借款來改造的“皇后府邸”,由東、西兩路組成,其中西路為居住區(qū),由四進院落組成;東路為一小型私家園林,有三進院落。婉容娘家人居住的時間不算太長,宅院便被租賣出去。新的住客,是朱文鈞一家。這是朱家在南鑼鼓巷地區(qū)的第二處寓所。不久之后,朱家又搬到了炒豆胡同,也就是昔日僧格林沁王府的中院,并一直居住下來。
45號——從錦衣衛(wèi)到國話
而今的帽兒胡同45號,或許是整條胡同中最有話料的地方。
明朝的時候,這里是“靈明顯佑宮”的所在地,它建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分別在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修。顯佑宮規(guī)模龐大,主要供奉真武大帝,被譽為“京城小武當”。
乾隆十五年(1750)后,顯佑宮部分建筑曾作為禮部接待藩屬貢使的“會同館”使用?!皶^”負責的是俄羅斯、朝鮮、暹羅(泰國)、安南(越南)、緬甸等地的藩貢事務。
到了乾隆二十一年(1756),負責步軍統(tǒng)領衙門事務的傅恒奏請乾隆帝,要求把宣武門內的步軍統(tǒng)領衙門遷至帽兒胡同“會同館”調換,會同館則遷到了東江米巷(即“南館”)。
步軍統(tǒng)領的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tǒng)領”,簡稱“步軍營”,有時也俗稱“九門提督”,相當于京師地區(qū)的衛(wèi)戍、警備部隊和治安保衛(wèi)機關。
及至清朝滅亡后,步軍統(tǒng)領衙門居然還保留下來,且與警察廳各自擔負著北京城內外管理地面治安的責任。民國十三年(1924),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后,步軍統(tǒng)領衙門才被裁撤。
清朝第一任九門提督叫麻勒吉,他中了狀元之后,世人稱其“麻狀元”或“馬狀元”。 麻勒吉是順治皇帝遺詔的起草人之一,他曾在護國寺街南側的麻狀元胡同(而今群力胡同)居住。其府邸,數(shù)百年后成為彭德懷寓所、空軍藍天宇峰幼兒園、人民劇院的所在地。
清朝最后一任九門提督為江朝宗,因排行第四,世稱“四先生”。他于北洋時期擔任國務院代總理,日偽時期還擔任偽北平市市長,成為地地道道的漢奸。而此時的九門提督府舊址,被日本人當作憲兵隊所在地??箲?zhàn)勝利后,這里成立了北平保安警察總隊。1948年前后,這里又是北平憲兵司令部的所在地。北平解放后,成為北京警察總隊的駐地。
此后,這里又被中央實驗話劇院所使用。這所話劇院的名角頗多。其中有一位擔任過導演、副院長的表演藝術家,曾于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飾演“傅明老人”。他的名字,叫文興宇。
多年過去,中央實驗話劇院與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合并,組成了中國國家話劇院。它的院址,也遷到了廣安門外達官營。跟著一塊兒遷過去的,還有錦衣衛(wèi)的守門石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