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 陳榕
家在福建省莆田市的關阿婆,今年80歲,2個月前突然頭暈、頭痛,之后逐漸言語含糊,出現(xiàn)右側肢體無力、無法站立行走、飲水嗆咳。關阿婆隨即被緊急送到當?shù)蒯t(yī)院,頭部MRI檢查提示“腦梗死”。經(jīng)積極治療,關阿婆病情平穩(wěn),但右側肢體仍無力、無法站立行走,伴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無奈之下轉院至莆田九十五醫(yī)院。
該院康復醫(yī)學科主治醫(yī)師陳順接診后,認真了解病史,詳細查體、評估后,將關阿婆收住入院。經(jīng)全面的評估,并和家屬商討治療目標及方式,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劃。近兩個月來,經(jīng)過各項運動、針灸、推拿、吞咽功能訓練、神經(jīng)功能電刺激等綜合康復訓練,患者情況極大改善,尤其是右側肢體活動恢復較好,可以在幫助下緩慢行走。
偏癱是一種腦損傷的常見癥狀,中醫(yī)稱之為“半身不遂”,而腦血管疾病和腦外傷是引起偏癱的主要原因。該院康復醫(yī)學科主任鄭文賢副主任醫(yī)師介紹說,只要沒有明顯的心衰、腎衰、嚴重感染、骨質疏松等問題,腦血管疾病病情穩(wěn)定后48小時內(nèi),就可以介入康復治療。
患者早期訓練前兩周,主要進行偏癱側肢體被動訓練和輔助主動運動訓練,適應由臥到坐的體位變化后,再進行床邊坐位訓練。第2周至3個月,以主動運動及協(xié)調(diào)運動訓練為主,坐位與站位的體位轉換,在治療師的攙扶下進行步行平衡訓練。
很多患者家屬認為,康復鍛煉就是要多走路,走得越早越好。專家提醒,隨意“動手動腳”,或急于求成強化訓練,是偏癱患者急性期肢體功能康復誤區(qū)。臨床上,偏癱患者什么時候開始練習走、怎么走是很有講究的。步行需要具備平衡功能、關節(jié)良好的活動度、能支撐身體體重70%以上的負重能力,三個因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