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接種根瘤菌對林下紅三葉草產量與品質及土壤特性影響

        2023-12-04 06:48:18熊海琳毛培春田小霞鄭明利付娟娟
        草地學報 2023年11期
        關鍵詞:生長

        熊海琳, 毛培春, 田小霞, 鄭明利, 付娟娟, 孟 林*

        (1.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草業(yè)花卉與景觀生態(tài)研究所, 北京 100097; 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草業(yè)與草原學院, 陜西 楊凌 712100)

        林草復合經營是一種重要的林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模式,有利于實現林草立體融合發(fā)展和資源循環(huán)利用,有利于促進和帶動林下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1],已在全球廣泛分布和應用[2]。隨著林草業(yè)的高度融合滲透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和林草產業(yè)發(fā)展的客觀需要,林草復合高質量發(fā)展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特別是2023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發(fā)展林下種養(yǎng)”,對高效挖掘和充分合理利用林下水土資源、構建功能結構合理的林草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提出了更高要求。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我國林地面積28 412.59萬hm2,園地2017.16萬hm2,但存在林下大面積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不足、林草結合不緊密和林下效益低等的生態(tài)生產問題,迫切需要開展林下優(yōu)質飼草的高效栽培與管理技術的試驗研究。目前,我國林草復合種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林草復合系統(tǒng)的高效建植、作用關系與效益分析[3-4]及不同生態(tài)地理區(qū)域適宜林下種植的優(yōu)良草種篩選,生態(tài)適應性評價[5],特定環(huán)境條件下部分草種如菊苣(Cichoriumintybus)[6]、白三葉(Trifoliumrepens)[7]、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和鴨茅(Dactylisglomerata)[8]等的高產栽培技術。

        接種專一高效的根瘤菌和施肥處理是建立林下優(yōu)質飼草高效生產體系的重要方法,特別是根瘤菌與豆科飼草形成的共生固氮體系具有較高的固氮效率[9],不僅能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形成氮化物發(fā)揮固氮作用,有利于產量提高與品質改善[10],而且還可減少化肥給環(huán)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林下適宜優(yōu)質豆科飼草品種的選擇及其高效栽培技術已成為構建林草復合高效利用模式的重要基礎。紅三葉(Trifoliumpratense)又名紅車軸草,豆科車軸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因產量高、營養(yǎng)價值豐富、飼料轉化率高且草質柔軟、適口性好,已成為我國較廣泛種植的優(yōu)質飼草之一[11]。紅三葉還是水土保持和園林綠化的理想植物。根瘤菌和紅三葉等豆科植物具有專一性選擇侵染關系[12],影響著宿主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土壤性質,研究表明,接種根瘤菌可提高豆科牧草生長速度,促進根系生長,增加草產量,提高粗蛋白含量并減少中性洗滌纖維含量[13],改善土壤理化性質[14]。宋建超等[15]對高寒地區(qū)垂穗披堿草(Elymusnutans)配施氮磷肥和何飛等[16]對紫花苜蓿田配施氮磷鉀肥的研究發(fā)現,適宜的施肥處理能夠有效提高牧草生產性能和營養(yǎng)品質。目前,關于接種根瘤菌和不同配比施肥復合處理對苜蓿[17]和大豆(Glycinemax)[18]等豆科植物草產量和土壤肥力的影響已有研究報道,但對林草復合種植體系下優(yōu)質飼草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特別是接種根瘤菌對林下紅三葉草產量和營養(yǎng)品質及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研究尚未見報道?;诖?本研究選擇在相對較低郁閉度(約0.4)的人工生態(tài)林地,開展單一接種根瘤菌、接種根瘤菌+返青后追施NPK復合肥等不同處理對林下紅三葉‘Rustler’品種的生長表型、草產量和營養(yǎng)品質及土壤特性的影響,以期為林下紅三葉高效栽培提供重要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擇在北京房山區(qū)大石窩鎮(zhèn)辛莊林下經濟示范園(115°80′55″E,39°55′15″N),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年溫差和日溫差均很大,年均降水量600~650 mm,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13℃。試驗地為人工楊樹林地,林分郁閉度約0.4左右,株行距4 m×4 m,地勢平坦,有良好的灌溉條件,光照及通風條件良好。林下主要以狗尾草(Setariaviridis)、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和藜(Chenopodiumalbum)等一年生草本植物為主要優(yōu)勢植物,土壤pH值為8.0~8.5,0~20 cm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為9.27 g·kg-1,全氮、全磷和全鉀含量分別為0.44 g·kg-1,0.53 g·kg-1和20.00 g·kg-1。

        1.2 供試材料與設計

        1.2.1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紅三葉品種‘紅龍’(Rustler),草種引自美國俄勒岡州并由北京百斯特草業(yè)有限公司提供;根瘤菌(豌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nosarum)菌液含菌量達108cfu·mL-1,由甘肅農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提供,編號為GAU-00006。NPK復合肥為谷雨三安牌腐殖酸螯合型復合肥,購自北京綠得利工貿有限公司,NPK配比為N-P2O5-K2O=18-18-18,總養(yǎng)分≥54%。

        1.2.2試驗設計 于7月下旬實施樹行間機械條播建植林下紅三葉草地(播種量30 kg·hm-2,行距25 cm,播深2 cm左右),每個樹行間草地面積3 m×80 m,共建植9個樹行。設置紅三葉接種根瘤菌(IR)、紅三葉接種根瘤菌+次年返青追施NPK復合肥(IR+AF)和不接種根瘤菌+不施肥(對照組CK)3種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選取9個定位測試小區(qū),每小區(qū)面積為3 m×5 m=15 m2。其中:(1)播種前,按根瘤菌菌劑與紅三葉種子重量75 mL·kg-1的比例進行種子均勻拌菌處理;(2)紅三葉次年返青后(3月下旬)追施NPK復合肥,施肥量150 kg·hm-2,施肥后,與其他參試小區(qū)同時澆透返青水1次。所有參試小區(qū)定期人工除草,并根據自然降水情況適時等量灌溉,其他田間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1.3 指標測定

        1.3.1生長表型 分別于紅三葉分枝期和初花期,每小區(qū)隨機選取15株,用直尺測定植株生長高度,即每株莖的最底部至葉尖或花序最頂端的高度,以cm表示;用游標卡尺測量植株基部靠近地面的主莖直徑即莖粗,以mm表示;每個植株選取5個分枝,從植株上端往下數的第3片頂葉用直尺測定葉長(葉片尖端到底端的長度)和葉寬(葉片中間最寬處長度),以cm表示;均為3個生物學重復。

        1.3.2草產量 于紅三葉次年返青后生長至初花期,每處理的每個小區(qū)選取1 m×1 m測產樣方,刈割留茬高度5~8 cm,重復3次,刈割后用電子秤分別稱其鮮重,后將鮮樣帶回實驗室,將其剪成3~4 cm長的草段,置于105℃烘箱內殺青10 min后,65℃烘48 h至恒重[16],冷卻后稱量干重并記錄。

        1.3.3根系形態(tài)與根瘤數量 于紅三葉初花期,每處理每個小區(qū)隨機選取10株,以植株為中心,取周圍離地約30 cm處錐形土壤(挖土深度30 cm),抖去根系浮土,剔除周圍枯葉和雜草等,粗洗后分別編號,置于冰盒內保存帶回并及時放入4℃冰箱內保鮮。

        將洗凈的紅三葉植株(10株)分別均勻鋪開放置于干燥陰涼通風的室內,待水分晾干,將地上部和根系分離,采用全自動根系掃描分析儀對根樣進行掃描,并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軟件系統(tǒng)對根長、根平均直徑、根表面積、根尖數、分枝數和交叉數進行分析,計算其平均數。同時,統(tǒng)計單一植株紅三葉根系的有效根瘤數,用電子數顯游標卡尺測量根瘤直徑大小,劃分為0~0.5 mm,0.5~1.0 mm和>1.0 mm三個類別并分別記數。

        1.3.4營養(yǎng)品質 與草產量測定同步進行,隨機選取每處理每個小區(qū)的紅三葉鮮草草樣500 g,經烘干處理后送至北京譜尼測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測試營養(yǎng)成分含量,其中,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粗灰分(Crude ash,ASH)含量采用馬弗爐(550℃)直接灰化法測定;粗脂肪(Crude fat,EE)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測定;酸性洗滌纖維(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中性洗滌纖維(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分別采用Van Soest法和Roberston法測定[19]。計算相對飼喂價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DDM×DMI/1.29,式中可消化干物質(Digestible dry matter,DDM)=88.9-0.779×ADF,干物質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120/NDF[20];計算可消化總養(yǎng)分(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TDN)=82.38-0.751 5×ADF[21]。

        1.3.5土壤理化分析 于紅三葉初花期植株取樣后,每處理每個小區(qū)按照“S”形分別選取5個樣點并用直徑4 cm的土鉆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層土壤,揀去植物殘體、雜質和石塊等,混勻,標注標簽,分別編號并裝入自封袋中置于冰盒內保存帶回實驗室,然后及時置于陰涼通風室內自然風干,經常翻動,防止污染。待土壤樣品完全風干后,碾磨,過0.5 mm孔徑的篩子后裝袋封存,備用待測。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等均按鮑士旦[22]的方法測定。

        1.4 數據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對所有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運用IBM SPSS Statistic 26.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采用Pearson統(tǒng)計方法進行分析變量間的相關關系,運用Word 2010和Origin 2021進行相關圖表繪制。

        2 結果與分析

        2.1 接種根瘤菌對林下紅三葉生長表型及根系的影響

        2.1.1IR和IR+AF處理對林下紅三葉生長表型的影響 由表1可知,紅三葉分枝期和初花期的株高、莖粗、葉長和葉寬均呈IR+AF>IR>CK的趨勢。分枝期時IR+AF處理的紅三葉株高較IR增加23.98%,較CK顯著增加 57.14%(P<0.05);初花期時IR+AF處理的紅三葉株高達114.50 cm,較CK顯著增加18.70%(P<0.05),IR處理則較CK增加7.85%。分枝期時IR+AF處理的莖粗較CK顯著增加45.31%,葉長和葉寬分別較CK顯著增加35.05%和22.05%(P<0.05),IR處理的莖粗較CK顯著增加19.42%(P<0.05),葉長和葉寬分別較CK增加20.90%和16.54%;初花期時IR+AF處理的莖粗較CK顯著增加19.39%(P<0.05),各處理間葉長和葉寬差異不顯著。由此可見,IR+AF和IR處理均能促進紅三葉植株的生長發(fā)育,特別是IR+AF處理更利于植株地上部的生長。

        表1 IR和IR+AF處理對林下紅三葉株高、莖粗、葉長和葉寬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IR and IR+AF treatments on plant height,stem diameter,leaf length and leaf width of red clover underwood planting in woodland

        2.1.2IR和IR+AF處理對林下紅三葉根系形態(tài)和結瘤影響 植物根長、根表面積及根系直徑是衡量和決定根系形態(tài)的主要指標。由表2可知,紅三葉生長至初花期時,總根長呈IR>CK>IR+AF的趨勢,處理間呈顯著差異(P<0.05),其中IR處理較CK顯著增加38.33%,為IR+AF處理下的2.04倍;而根表面積則呈IR>IR+AF>CK的趨勢,其中IR處理分別較CK和IR+AF處理顯著增加79.01%和31.19%(P<0.05);IR和IR+AF處理下的根平均直徑分別為3.50 mm和2.34 mm,較CK增加86.17%和24.47%。豆科牧草根系根尖數、分枝數及交叉數可以反映出根系的生長和延伸狀態(tài),也是衡量根系性狀的重要指標。初花期時IR和IR+AF處理后的紅三葉根尖數較CK有顯著增加(P<0.05),其中IR根尖數為CK的3.72倍,為IR+AF處理的1.77倍;IR和IR+AF處理分枝數均顯著高于CK(P<0.05),交叉數則分別增至CK的2.54和2.49倍(P<0.05),而IR相較于IR+AF分枝數和交叉數分別增加6.19%和1.76%。由此可見,IR處理更有利于促進紅三葉根系性狀的生長發(fā)育。

        表2 IR和IR+AF處理對林下紅三葉根系形態(tài)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IR and IR + AF treatments on root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red clover underwood planting in woodland

        由表3所示,IR和IR+AF處理的紅三葉植株的總根瘤數均大于CK,IR處理的結瘤總數(92.33個·株-1)約為CK的2倍(P<0.01),而IR+AF處理(34.67個·株-1)則較CK減少27.27%;IR,IR+AF和CK處理下單株有效根瘤數從多到少的次序均為0~0.5 mm,0.5~1.0 mm,1.0 mm,IR處理分別較CK顯著提高46.80%,155.57%和384.36%。由此可見,IR處理顯著促進紅三葉結瘤,根瘤質量好,而IR+AF復合處理并不能顯著提高紅三葉根瘤數(表3)。

        表3 IR和IR+AF處理對林下紅三葉結瘤數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IR and IR + AF treatments on nodule number of red clover underwood planting in woodland

        2.2 IR和IR+AF處理對林下紅三葉初花期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于紅三葉初花期刈割,IR和IR+AF處理后的紅三葉鮮草產量分別較CK顯著提高69.49%和65.27%(P<0.05),干草產量分別較CK顯著提高75.15%和76.31%(P<0.05),但IR和IR+AF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表4);與CK相比,IR和IR+AF處理下的CP含量(17.99%和19.05%)分別提高7.15%和13.46%,Ash含量分別提高19.13%和22.67%,ADF含量分別降低11.83%和16.22%(P<0.05),NDF含量分別降低9.88%和14.57%(P<0.05),RFV分別顯著提高18.65%和28.29%(P<0.05),TDN分別提高7.52%和10.30%(P<0.05)(表4)。

        表4 IR和IR+AF處理對林下紅三葉初花期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Table 4Effects of IR and IR + AF on yield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red clover underwood planting in woodland

        2.3 林下紅三葉生長表型與營養(yǎng)品質間相關性分析

        由表5可知,林下紅三葉株高與ADF和NDF含量呈負相關關系,與其他營養(yǎng)物質含量及RFV呈正相關關系,但相關性均不顯著;莖粗與Ash和EE含量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與CP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鮮草重與Ash,CP和EE含量之間均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與RFV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與ADF和NDF含量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P<0.05)(表5);而根瘤數僅與RFV呈正相關關系。

        表5 林下紅三葉植株生長表型與營養(yǎng)品質間的相關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growth phenotype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red clover under forest

        2.4 IR和IR+AF處理對土壤有機質和NPK含量的影響

        2.4.1IR和IR+AF處理對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變化 如圖1所示,IR+AF處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壤有機質含量(15.40和13.60 g·kg-1)分別較CK(10.90和10.03 g·kg-1)顯著增加41.28%和35.59%(P<0.05),IR處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壤有機質含量(11.80和10.80 g·kg-1)分別較CK增加8.26%和7.68%;而IR+AF和IR處理下20~30 cm土壤有機質含量與CK相比無顯著差異。由此可見,IR+AF處理更有利于0~20 cm土壤有機質的增加。

        圖1 IR和IR+AF處理對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IR and IR + AF treatment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相同土層不同處理差異顯著(P<0.05)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ces at the 0.05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treatment at the same soil layer

        2.4.2IR和IR+AF處理對土壤NPK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知,IR+AF,IR和CK處理下土壤全氮含量隨土層加深呈降低趨勢,其中IR+AF處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壤全氮含量(0.58和0.47 g·kg-1)分別較CK顯著降低24.68%和28.79%(P<0.05),IR降幅不明顯;IR+AF處理下10~20 cm和20~30 cm土壤全磷含量(0.62和0.60 g·kg-1)分別較CK顯著增加17.65%和38.10%(P<0.05),IR+AF處理下20~30 cm土壤全鉀含量(22.00 g·kg-1)較CK顯著增加28.65%(P<0.05)。

        圖2 IR和IR+AF處理對土壤NPK含量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IR and IR + AF treatments on soil NPK contents

        IR+AF,IR和CK處理下土壤堿解氮含量均隨土層逐漸加深呈降低趨勢,0~10 cm土層中,IR(59.70 mg·kg-1)和IR+AF處理(51.90 mg·kg-1)的堿解氮含量較CK顯著降低22.97%和33.03%(P<0.05),而IR處理下20~30 cm土壤堿解氮含量(36.10 mg·kg-1)則顯著高于CK和IR+AF(P<0.05)。IR+AF和IR處理下0~10 cm(23.40和22.40 mg·kg-1)和10~20 cm(17.30和12.40 m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別較CK增加12.50%,7.69%和51.75%,8.77%;IR+AF和IR處理下各層土壤速效鉀含量間均無顯著差異,僅在20~30 cm土層IR+AF速效鉀含量(76.30 mg·kg-1)較IR處理(67.60 mg·kg-1)增加12.87%,較CK(74.40 mg·kg-1)增加2.55%(圖2)。

        3 討論

        3.1 接種根瘤菌和施肥有利于促進林下紅三葉生長和根系結瘤

        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重要的生物固氮途徑[9],接種適宜根瘤菌可有效促進植物生長和根系結瘤數量與質量。徐玥等[23]研究表明SN7-2根瘤菌拌種處理對復播大豆根系結瘤和生長發(fā)育具有促進作用,結瘤數達58.83個·株-1,根瘤菌鮮重達2.61 g·株-1,有效促進根系結瘤。魏啟舜等[24]報道適宜施肥條件下,接種費氏中華根瘤菌處理有利于促進鮮食大豆根系結瘤數和根瘤菌質量,花莢期和采青期根瘤數分別達18.67 個·株-1和41.33 個·株-1,根瘤鮮質量分別為0.39和1.39 g·株-1。本研究表明用豌豆根瘤菌GAU-00006進行紅三葉拌種處理(IR)、根瘤菌拌種與配施NPK復合肥處理(IR+AF)均對林下紅三葉株高、莖粗、葉長葉寬、草產量和營養(yǎng)品質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特別是IR+AF復合處理對其生長表型和產量品質的促進作用更佳。

        植物根系可分泌生長素和生物堿等內源物質,影響土壤中礦物質和肥料有效性[25],而根瘤菌與豆科作物共生固氮可提高土壤可利用氮素含量[26-27],且結瘤量是驗證根瘤菌效果的重要指標。李智燕等[25]研究發(fā)現75%化肥+微生物專用菌肥組合處理對岷山紅三葉根系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能顯著促進根系結瘤,提高結瘤率,有效減少化肥施用量。本試驗結果表明,IR和IR+AF處理對林下紅三葉植株根系生長和結瘤特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特別是IR處理顯著增加了林下紅三葉根系的結瘤數和根瘤菌質量。朱鐵霞等[28]研究報道接種根瘤菌和配施磷肥處理可有效提高‘公農1號’紫花苜蓿根系的結瘤數、根瘤重和分枝數,且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施磷肥。本試驗結果顯示接種根瘤菌IR處理顯著提高了紅三葉的根尖數、分枝數和交叉數。這可能是因為接菌后豆科植物根系具有較高固氮酶活性,加速根瘤菌活動和繁殖,促進根系生長,從而提高植株根系結瘤率[29]。

        3.2 接種根瘤菌配施復合肥有利于提升林下紅三葉營養(yǎng)品質

        飼草料作物營養(yǎng)品質的優(yōu)劣不僅直接影響家畜的生長發(fā)育,還影響畜產品品質。通常評價飼草營養(yǎng)品質指標包括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含量等。粗蛋白含量越高,牧草品質越好,NDF和ADF含量則決定了牧草采食率和消化率[30]。武慧娟等[31]研究報道施用復合菌肥+75%化肥的組合處理能顯著改善岷山紅三葉飼草營養(yǎng)品質。本試驗結果顯示,IR和IR+AF處理均可提高林下紅三葉Ash,CP,EE含量以及RFV,顯著降低ADF和NDF含量(P<0.05);紅三葉生長表型和營養(yǎng)品質間的相關性分析表明,株高和鮮草重與CP,Ash,EE含量間均呈正相關關系,根瘤數量與營養(yǎng)物質含量間均呈負相關關系。錢亞斯[32]研究表明苜蓿株高與根瘤重量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根瘤數量、根瘤重量和單株生物量均與CP含量呈負相關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IR處理能有效促進紅三葉根部結瘤,IR+AF復合處理更有利于紅三葉地上部增產,株高、莖粗、草產量和根瘤數均與RFV呈正相關關系,充分說明IR和IR+AF均能有效促進林下紅三葉生長和根部結瘤,提升營養(yǎng)品質。

        3.3 接種根瘤菌配施復合肥有利于改善林下紅三葉草地土壤特性

        豆科牧草接種具有較高固氮酶活性的根瘤菌,可通過生物固氮途徑提高固氮效率,促進植株生長發(fā)育,改善營養(yǎng)品質,提高土壤肥力[33]。王金華等[14]研究發(fā)現紅三葉接種根瘤菌處理可顯著提高石漠化土壤有機質、速效NPK含量,促進紅三葉根系生長,增加根系結瘤數量和根瘤質量。本試驗結果顯示IR+AF復合處理可顯著提高林下紅三葉草地0~10 cm和10~20 cm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養(yǎng)分穩(wěn)定持久供給,IR單一處理效果次之。錢亞斯[32]研究發(fā)現‘草原3號’雜花苜蓿和‘敖漢’紫花苜蓿經接種根瘤菌處理后,土壤全氮、全磷、全碳和硝態(tài)氮含量有所降低,碳氮比值增加。這表明根瘤菌能通過改善土壤中元素的比例促進植株生長發(fā)育。另據研究報道,植物結瘤和保持固氮酶活性要比正常生長需要更多的磷[27],接種根瘤菌可有效提高豆科牧草對磷的吸收利用效率[34-35],鉀可影響根瘤重量、根瘤數量和固氮效率,土壤中氮磷鉀含量保持一定的水平可促進根瘤生長[36]。本試驗結果顯示,IR和IR+AF處理后紅三葉草地土壤全氮和堿解氮含量較對照CK有所降低,且IR和IR+AF處理后林下紅三葉草地10~20 cm和20~30 cm土壤全磷含量有所提高,特別是IR+AF處理可顯著提高20~30 cm土層土壤全鉀含量及10~20 cm土層土壤速效磷含量。結果充分說明接種根瘤菌和NPK復合處理能有效改善紅三葉草地土壤理化性質,促進植株生長和結瘤。

        4 結論

        單一接種根瘤菌處理(IR)利于促進紅三葉植株根系生長和結瘤,接種根瘤菌和NPK配施復合處理(IR+AF)可顯著提高紅三葉草產量和CP含量,降低ADF和NDF含量,顯著提升紅三葉RFV和TDN。同時IR和IR+AF處理均能有效改善林下紅三葉草地土壤特性,對土壤有機質、堿解氮含量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研究結果可為林下紅三葉豐產高效栽培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猜你喜歡
        生長
        野蠻生長
        碗蓮生長記
        小讀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48
        生長的樹
        少兒美術(2020年3期)2020-12-06 07:32:54
        自由生長的家
        現代裝飾(2020年11期)2020-11-27 01:47:48
        美是不斷生長的
        快速生長劑
        共享出行不再“野蠻生長”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野蠻生長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8:04
        生長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4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福利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区2区| 国产精品又黄又爽又色| 亚洲综合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无码|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污污视频| 蜜桃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对白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人牲交| 成 人 色综合 综合网站| 麻豆人妻无码性色AV专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曰本女人牲交全视频免费播放| av无码一区二区三| 乳乱中文字幕熟女熟妇| 国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在线观看 | 狼人青草久久网伊人| 中文字幕欧美一区| 女同av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20p|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波霸影院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av| 免费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网站|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西区| 九九九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大全| 国内自拍偷国视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