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宏煒
李姿瑩
最近,閩南師范大學臺籍青年教師李姿瑩正忙著籌備新的歌仔戲劇目。新劇以臺灣五大家族之一——霧峰林家的家族史為藍本,講述林家人從清朝遷居臺灣、抵御外國入侵和回到大陸尋根的故事。該劇將會在福建省“遷臺記憶”館公開表演。
李姿瑩出生于臺灣高雄,祖籍是福建閩南地區(qū),從小便浸潤在閩南文化里。歌仔戲,作為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姿瑩與它有著深厚的緣分。她回憶,童年時期,最開心的事就是遇上節(jié)日慶典,附近廟宇有劇團搭臺唱戲,鄰里的大人小孩紛紛齊聚臺前觀戲。
在臺讀博時,李姿瑩主攻方向是閩南文化中的戲曲研究。從普通戲迷變成專業(yè)研究者,李姿瑩經(jīng)常要和老師同學跟著各個劇團做田野調(diào)查。為了完整記錄一出戲,他們往往是最早到和最晚走的那批人。她說:“看戲的時候,要很快記錄臺詞,還要從創(chuàng)作角度去分析對比不同劇團對同一部劇的不同呈現(xiàn),以及觀眾的不同反應(yīng)等?!?/p>
為了更好、更深入地學習研究閩南文化及歌仔戲,2015年,李姿瑩第一次來到福建廈門參加學習交流活動。此后,因緣際會,她結(jié)識了“歌仔戲一代宗師”邵江海的長子——邵魁式。當看到這位七八十歲的老人思路清晰地講述自己對歌仔戲的理解和展望時,李姿瑩心中滿是敬佩。
在大陸學習工作多年,李姿瑩始終認為“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钭爽摷嫒伍}南師大戲曲協(xié)會指導老師一職,平時會幫學生排戲。但因自己并非專業(yè)戲曲從業(yè)者,她曾讓學生到邵家,請長年從事戲曲表演、邵魁式的次子曾豐山指正學生在臺詞、身段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認真聽取意見,記錄下來回去修改。
指導過程中,李姿瑩注意到,曾豐山每次教完學生都會說,這僅代表他的一家之言,戲最終如何呈現(xiàn)還要尊重原創(chuàng)者(李姿瑩)的意見?!拔覀兘?jīng)常會說要尊師重道、做人謙卑,這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但從這些老先生身上,你能看到他們不是口頭說說,是在身體力行?!崩钭爽撚X得這樣的言傳身教對自己之后的工作生活態(tài)度影響很深。
亦師亦友,是李姿瑩的兩名學生對她的評價。
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專業(yè)大四學生劉舒嫻既是李姿瑩專業(yè)課上的學生,也是戲曲協(xié)會的成員。當初在排練《開漳圣王傳奇》時,她曾因排戲時間緊、壓力大,偶爾出現(xiàn)情緒問題,甚至想過放棄。
劉舒嫻說:“我們大一進社團時,都只是感興趣,專業(yè)知識上是個‘小白’。大家每天利用午休時間練身段、走場等基本功,晚上對戲彩排,非常辛苦?!蹦嵌螘r間,李姿瑩經(jīng)常陪著學生們一起吃午飯,晚上和大家練到寢室快落鎖了才回家。
李姿瑩的另一位學生潘麗媛,現(xiàn)在是泉州永春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老師。有天晚上,她收到了老師寄給自己的快遞,里面是一套早餐機,外包裝上還手繪了插畫,寫了一段寄語:“可愛潘潘,好好吃早餐,迎接每日金色家園?!迸他愭抡f,那一刻差點哭 出來。
說到學生,李姿瑩反而覺得,自己從他們身上得到的東西更多。她坦言,以前并不十分相信傳統(tǒng)文化一定能傳承下去,但在戲曲協(xié)會,看著學生們?nèi)讨⊥扔偾嗟奶弁?,還在一遍遍堅持練習踢花槍的動作,此前的疑慮打消了。
李姿瑩還表示,在某種程度上,是學生們的努力幫助她圓了夢想?!耙粋€劇作者的作品如果沒有好的演員去把它呈現(xiàn)出來,是件很可惜的事。當我看到他們一點點努力,最后走上臺演出的時候,每個人真的都在發(fā)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