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穎 馬悅
沙無濘在講解中
“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成立于1927 年8 月,直屬中共中央領(lǐng)導……”在建甌市城區(qū)序五里43 號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舊址紀念館內(nèi),75 歲的講解員沙無濘正在給參觀者講述那段革命故事。
這樣一遍遍地講述,沙無濘堅持了37 年。
她說:“這座小樓是我外公劉葆彝設(shè)計的,可他還沒見到小樓建成,便在1926 年的‘三·一八’慘案中犧牲了。也是在那一年,中共建甌支部成立,這里就成了我外公的老師、同學等當時建甌仁人志士的避難所。”
1984 年,沙無濘一家居住的小樓被考證為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舊址。沙無濘和叔公劉葆康,姨媽劉靜貞、劉永貞及母親劉淑貞討論決定,自愿將小樓的書廳無償捐贈給政府?!傲沂繏侇^顱灑熱血,作為烈士后代,我們捐出房子又算得了什么?”
1986 年,經(jīng)建甌縣委、縣政府撥款修復,這座小樓被設(shè)為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舊址紀念館和建甌革命斗爭史陳列館。
自展館開放以來,沙無濘開始為參觀者義務講解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的歷史,這一講就是37 年。退休后,她的講解員生涯開啟了新篇章——受建甌市博物館聘用,成為一名專職講解員,全身心地投入到講解工作中。
時光荏苒,紀念館換掉了簡陋的木制展板,小樓地面鋪上了瓷磚、粉刷了墻面,門窗都刷上了漂亮的油漆,燈箱把室內(nèi)照得更加亮堂……不變的是,沙無濘日復一日守護在此,至今已累計服務參觀者10 萬人次以上。
今年6 月,沙無濘獲福建省第二屆“最美文物守護人”稱號。日前,2023 年第三期“南平好人”評選結(jié)果揭曉,沙無濘榜上有名。
“作為烈士的后代,我感到很光榮。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把革命故事講好,把革命精神發(fā)揚光大?!鄙碂o濘說,只要條件允許,她的講解就會一直持續(xù)下去,讓更多人知道烈士事跡,傳承紅色基因。
中共閩北臨時特委舊址紀念館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