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佳
舞蹈實際上就是跟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舞動身體,是通過肢體表達情感的一種有效方式,表達方式與音樂節(jié)拍的速度、強弱有關,這一定義能夠充分說明舞蹈與音樂之間的關系。選擇適合舞蹈的音樂能夠升華舞蹈,充分展現舞蹈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在舞蹈訓練中,可以通過多元且科學的措施發(fā)揮音樂的作用,強化學生的舞蹈訓練效果,尤其是將該方法應用在中職舞蹈教學中,便于提升舞蹈教學水平,有利于學生和中職院校共同進步。
將音樂應用在中職舞蹈教學中,對于提升學生的舞蹈訓練效果、情感釋放效果等方面均具有顯著作用。首先,在強化舞蹈情感釋放方面有積極的作用。高質量的舞蹈表演需要舞者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注入其中,這需要舞者在跳舞時有良好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合理應用音樂可以快速激發(fā)舞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并且音樂的節(jié)奏可以帶動舞蹈的節(jié)奏,讓學生與音樂融為一體,體會音樂表達的情感,而后通過舞蹈動作展示情感,使學生迅速且準確地調整情緒,更好地詮釋音樂和舞蹈,便于學生將內心真實的情感傳遞給觀眾,從而提高舞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有利于編排舞蹈動作。舞蹈動作的類型非常多,而動作與傳遞的情感有著密切關系,將不同的舞蹈動作融合在一起,可以呈現出不同的效果,簡單來說就是舞蹈動作會對作品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產生直接影響。但是,過于簡單的舞蹈動作無法完全呈現出舞蹈的情感,更關鍵的學生在跳舞時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音樂進行輔助教學,根據音樂編排舞蹈動作,可以增加舞蹈動作的靈動性,豐富舞蹈的情感,進而提升舞蹈的吸引力。同時,借助音樂編排舞蹈可以增強音樂和舞蹈的融合性,學生也容易投入到音樂和舞蹈中,進而強化舞蹈的情感,吸引更多的觀眾。由此可見,中職舞蹈教學中要積極應用音樂,進而發(fā)揮出音樂的輔助作用。
舞蹈是中職教育中非常關鍵的課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專業(yè)能力的重要課程,將其與音樂融合符合新時期舞蹈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的重要條件。目前,在舞蹈教學中應用音樂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方法,但是部分學校在這方面落實的效果不理想。很多舞蹈教師對音樂的了解不多,在應用音樂時難以將二者合理地融合起來,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同時,舞蹈教學中使用的音樂設備情況會對二者造成一定影響,不利于提高舞蹈教學水平。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具體分析,其現狀可以總結為:首先,選擇的音樂不合適。舞蹈教學中的音樂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在組織學生訓練時會選擇音樂作為輔助,但有時會出現音樂選擇不恰當的情況。這是因為教師非常重視提升學生的舞蹈技巧,忽視了選擇音樂的重要性,甚至有時會盲目選擇,忽視音樂節(jié)奏感與舞蹈之間的協(xié)調性,導致音樂沒有在舞蹈教學中發(fā)揮出積極作用。如,比較常見的就是普遍使用激情的音樂,借此增強學生訓練時的積極性。如果教師重視學生舞蹈技巧的提升,但卻忽視培養(yǎng)學生跳舞時的情感表達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那么學生在舞蹈和音樂之間的協(xié)調性就會比較差,情感也很難隨著音樂融入舞蹈中,進而影響舞蹈教學成果。其次,學生的樂感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在舞蹈學習中有著重要價值,但是中職院校學生因為年齡小,對音樂的領悟比較淺顯,樂感不強。如果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音樂教育的學生,很難理解音樂傳遞的情感以及風格,訓練時很難將音樂和舞蹈進行很好地融合,也難以體會到音樂傳遞的情感,更加無法在音樂的輔助下提升舞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在訓練中,很多教師都是重視教授學生舞動技巧,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樂感的重要性,沒有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導致學生很難正確感知音樂的情感和節(jié)奏,也無法通過舞蹈表現出音樂情感和節(jié)奏。由此可見,中職舞蹈教學要解決應用音樂時存在的不足,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應用音樂時,需要重視二者的契合性,以此提升舞蹈教學水平。而在選擇時,教師需要從舞蹈和音樂融合的角度考慮,了解舞蹈教學中想要表達的情感、思想,將能夠表現二者的元素進行充分融合,以便更好地表達舞蹈的情感,使學生在學習時可以領悟舞蹈的本質,從而提升舞蹈教學的綜合水平。此外,從學生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性的角度來看,學生對舞蹈技巧的學習能力和情感的理解能力也會有所區(qū)別,且舞蹈情感和思想有著比較突出的抽象性,學生要想更為透徹和全面地理解其情感和思想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教師將音樂與舞蹈結合起來,就可以深化學生對舞蹈的理解。例如,古典舞教學時適合使用古典音樂,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音樂,配合古典舞的畫面進行教學,同時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感官,既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夠確保音樂與舞蹈的契合性,進而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學質量。
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與素養(yǎng)水平會對音樂在中職舞蹈教學中的作用產生直接影響,要想合理且有效地應用音樂輔助舞蹈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就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對此,不僅需要教師自主學習,中職院校也要努力為教師爭取更多的學習機會,如安排教師培訓和交流活動等。首先,學校要組織教師定期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巧,以此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為順利將音樂應用在舞蹈教學中創(chuàng)造條件。例如,每學期組織教師參與一次專業(yè)的培訓活動,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舞蹈理論知識、動作技巧和創(chuàng)編方法等,并且培養(yǎng)教師的樂感、節(jié)奏等音樂基本素養(yǎng),強化教師對音樂的理解,這樣教師在選擇音樂時與舞蹈之間的契合度就會更高,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其次,學校組織水平較高的教師與其他學校的教師之間進行交流,使教師可以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巧,實現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合理應用,以便提升舞蹈教學質量,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能力和素養(yǎng)。最后,教師還需要自主學習,探索音樂與舞蹈結合的有效措施,并且掌握音樂節(jié)奏、韻律等知識。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并在教學活動的進行同時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案,有利于保證教學效果。此外,為了讓教師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學??梢远ㄆ诮M織舞蹈競賽活動,獲勝的班級或者小組可以得到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同時指導教師也可以獲得相應的雙重獎勵,如晉升、評職稱等??梢姡朐谥新毼璧附虒W中發(fā)揮出音樂的作用,需要重視并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
為了發(fā)揮出音樂在中職舞蹈教學中的作用,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激發(fā)并且保持學生對舞蹈的興趣。其一,個別授課方法。就是舞蹈教學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即便社會發(fā)展至今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采取個別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全面、細致、深入地觀察學生在舞蹈訓練中出現的問題,且方便教師注意解決問題,從藝術和技術兩個角度落實有針對性的舞蹈教學。其二,組織小組授課活動。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教學單位可能是幾人,也可能是十幾人,甚至是更多的幾十人,這樣的授課方式有著較強的交互性,便于提高舞蹈教學效率,教師在借助音樂開展組合舞蹈活動時也可以采用組織小組授課的方式,學生在音樂的帶動下會更加積極地訓練,有利于提升訓練效果。以小組形式授課時使用學校統(tǒng)一的教材,學習進度也較為統(tǒng)一。教師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應用音樂的基礎方法、要求以及具體知識等方面,解決使用音樂輔助舞蹈教學時的一些問題,提高音樂的實際應用效果,強化舞蹈訓練效果。其三,合理應用大班授課方法。這是舞蹈教學中應用音樂的延伸和拓展,教學單位是一個行政班級。在授課時,講解的內容以舞蹈的理論知識為主,適當介紹基礎音樂理論,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使其在舞蹈訓練中可以選擇合適的音樂,并且能夠根據音樂節(jié)奏編排和設計舞蹈動作。在授課時,可以將傳統(tǒng)的舞蹈室授課與多媒體結合,組織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舞蹈訓練活動。其四,組織講座、討論、座談以及公開課等形式的授課活動。這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補充,具體可結合舞蹈教學內容不定期組織講座以及公開課等教學活動,也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組織討論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彼此之間的交流也需要有音樂的配合,并保證音樂與舞蹈風格之間的一致性。例如,每個月將學習現代舞的各班級組織在一起,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最常見的就是即興舞蹈,而音樂是必要的輔助性工具,是學生即興創(chuàng)造舞蹈的靈感源泉。
舞蹈教學中應用音樂時需要明確選擇音樂的標準,確保可以發(fā)揮出音樂的作用,提升舞蹈教學質量。不同的舞蹈類型適合不同的風格的音樂。例如,律動感非常強的舞蹈適合節(jié)奏鮮明、旋律優(yōu)美、風格多樣的音樂,這對于舞蹈教學有很強的輔助作用,在激發(fā)學生情感方面也有著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見,教師在選擇音樂時需要明確標準,選擇最為合適的音樂輔助舞蹈教學,才能保證教學質量。
音樂選擇的標準為:其一,選擇的音樂與舞蹈動作風格上保持一致。音樂能夠使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程度有所提升,使得興奮灶之間形成聯系,便于激發(fā)學生靈感,有利于學生編排舞蹈動作,這對于舞蹈創(chuàng)新和設計具有較好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音樂時要注意使其與舞蹈動作在風格上保持一致。如果沒有按照這一標準選擇音樂,可能就會出現不協(xié)調的情況。例如,迪斯科的教學中選擇的音樂應注意速度、節(jié)奏,在風格上也要具有狂放的特點;如果音樂節(jié)奏的部分比較分明,但是風格抒情、節(jié)奏的速度比較慢,那么音樂和舞蹈就會缺少協(xié)調性,但此類的音樂適合輔助倫巴教學,二者的動作風格就具有一致性,教學效果自然能夠得到保障。在實際落實上述標準時,具體可以通過先選擇音樂和后配音樂兩種形式。先選擇音樂就是從舞蹈動作的風格出發(f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音樂,而后根據風格、節(jié)奏以及旋律等設計具體的舞蹈動作;后配音樂就是以舞蹈動作風格為基礎,編排或設計基礎動作,而后按照舞蹈動作選擇合適的音樂。其二,在選擇音樂時要與舞種動作保持協(xié)調性的標準。不同種類的舞蹈動作節(jié)奏也會有區(qū)別,因此需要在選擇音樂時參考舞蹈動作的節(jié)奏,使音樂的節(jié)奏與其保持一致。由于音樂的節(jié)奏表現是通過節(jié)拍來實現,因此一定要選擇與舞種動作節(jié)奏一致的音樂,保證音樂與舞蹈的契合性,以便達到良好的舞蹈教學效果。例如,狐步舞教學時的輔助音樂可以選擇4/4 節(jié)拍的音樂,基礎節(jié)奏明顯的特點是慢、快快,學生在音樂的引導下進入訓練,可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掌握舞蹈動作節(jié)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訓練效果。其三,要以突出舞蹈精華作為選擇音樂的標準。音樂可以看作是舞蹈的靈魂,教師選擇的音樂是否合適,會直接影響舞蹈的教學效果及其呈現效果。如果選擇的音樂合適,就能夠帶給觀眾享受,進而產生共鳴,因此在選擇音樂時需要注意突出舞蹈的精華,以此強化舞蹈教學效果,發(fā)揮出音樂的輔助作用。
音樂與中職舞蹈教學的融合是中職舞蹈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發(fā)揮音樂作用的方法有很多,具體情況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目前比較常用的解決方法有重視音樂與舞蹈的契合性、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法及以明確教學中音樂選擇標準等。在舞蹈教學中發(fā)揮音樂的作用,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又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力,進而提升中職舞蹈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