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
“又是一年一度期末測試時,最是看圖寫話頭痛時”,看似略顯夸張的表達,其實能夠深刻反映一部分同學的心聲。看起來不過是“圖片有什么我們就寫什么”的簡單表述,但是到真正寫話時,總是執(zhí)筆忘字,這是很多同學的“共識”。其實,這哪是“忘字”,純屬是看圖后不知從哪里入手才算表達完整的困惑。新課標強調(diào)了作為小學生當前要達到的要求:“看圖說話,能描述一幅圖畫的主要內(nèi)容,說出多幅圖畫之間的內(nèi)容關聯(lián)。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對寫話有興趣。”單看很簡單,實際包括幾方面內(nèi)容:要寫出圖畫中的關鍵內(nèi)容;要總體看待圖畫之間的關系;要留心觀察生活。但圖畫本身何止千萬,如果只立足于課外的圖畫,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全部講完。然而,看圖寫話又是低年級同學必須具備的能力要求,既不能忽略,又不能馬上解決,怎么辦呢?請不要慌,更不要亂,且聽老師細講看圖寫話的技巧。本文立足我們當前使用的教材的插圖,看應該如何抓住圖片信息來寫話。
一、利用目之所及,抓住插圖基本信息
一幅圖畫內(nèi)容大多數(shù)以人物、小動物、花草樹木等元素組合成具有一定意義的畫面,這些基本能夠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得到,可以就圖論圖。但很多同學會犯一些小毛病:其一,落下細節(jié)。有的同學單純以為就是將圖畫的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寫出來就行,殊不知,可能忽略了其中的人物、動物的關鍵要素,這是要栽跟頭的。其二,寫話混亂。寫出來的段落內(nèi)容毫無次序,對孰先孰后沒有自己的認知。那么,怎樣才算好的寫話呢?老師以下面教材的一幅圖為例教大家?guī)讉€技巧方法,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外閱讀《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材第17頁),這幅畫大家應該非常熟悉。故事的內(nèi)容這里不再展開,現(xiàn)在老師要求大家將這個故事“陌生化”,那就是不談及故事內(nèi)容,只立足圖片開始寫話。我們可以圍繞下面的幾個關鍵點展開寫作任務:
抓住圖畫的三要素——人物(事物)、地點、事件。具體來講就是圖中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動物、植物)是什么,背景是什么地方,圖中人物(動物、植物)在做些什么或怎么樣。第一要素(人物):圖片中有兩只小兔子和一只老山羊。第二要素(地點):一個小樹林的前面。第三要素(事件):小灰兔拖著一小車白菜,小白兔雙手接過老山羊給的菜籽。
抓住圖畫的細節(jié)。有了三要素,其實還不能具體地將事件描述出來。我們不妨加一些細節(jié)觀察。比方說,白兔子雙手接過老山羊給的菜籽,臉上充滿歡喜的神情。拖著一小車白菜的小灰兔,則一臉困惑地看向老山羊和小白兔。這里要特別強調(diào),一些細節(jié)問題需要發(fā)揮我們細致的觀察能力,這讓很多同學束手無策。細節(jié)其實就擺在圖畫里。比方說人物的臉部表情、人物的穿戴、事物的多少等,如果大家能把這些細節(jié)描寫下來,那無疑是一篇很好的寫話了。
擬定圖畫的順序。寫話一定要有一個基本的順序,從遠到近,從左到右,從里到外,從中間到兩邊……綜合了這么多信息,可以這樣開始寫話了。
在一個茂密的小樹林外面,從遠處看,有三只山羊在辛勤地勞動著。完成了工作之后,只見穿著灰色衣服的老山羊?qū)⒁话俗阉偷搅诵“淄玫氖稚?,小白兔開心地用雙手接著,老山羊露出了贊揚的笑容。而另一邊呢?小灰兔用繩子綁好了一小車小白菜,但是它卻困惑地望向了老山羊和小白兔,不知道為什么小白兔拿著菜籽這么開心。
這樣,我們就完整地將畫面的內(nèi)容描寫出來,沒有遺漏任何一個關鍵信息。
二、運用聯(lián)想想象,延伸插圖核心內(nèi)容
一幅圖畫具有重要信息,它的背景、人物、景色都讓人充滿無限的遐想。也就是說,除了要寫目之所及的內(nèi)容之外,還要調(diào)動我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去延伸圖畫的核心內(nèi)容,這樣,才能使整個畫面充滿故事性和可讀性。以教材第72頁這幅圖為例:
在校園的一角,三個小朋友正在勤奮地種樹:穿裙子的小櫻同學正扶著小樹苗。她雙手抓得緊緊的,生怕樹苗歪到一邊去,長不高。另外一個小女孩則在澆水,水桶實在太重了,她個子又小,只能用雙手將它托著,把水澆到小土坑里。還有一位個子稍大的哥哥,拿著一把鐵鏟,一鏟又一鏟地將腳下的泥土放在小土坑里。完事之后,他們用小手帕抹了抹臉上的汗珠,望了望小樹苗,心里默念著:小樹苗,你要快快長高,為祖國大地灑下一片綠蔭。
我們看這一段寫話:穿裙子的小櫻同學的心理活動是想象,但是也貼合了畫面的內(nèi)容;水桶的重量也是通過想象而得出的,因為小女孩得用雙手托著才能托起水桶。至于后面,他們完成后的抹汗珠和許下愿望也是想象的內(nèi)容,這種想象是基于我們的現(xiàn)實,畢竟誰工作完之后不會流汗呢?這些想象與畫面內(nèi)容一點不違和,反而十分貼切,讓整幅圖成為和諧的整體,充滿故事性。
三、運用知識素養(yǎng),感知插圖文化內(nèi)涵
同學們,上面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如果都能一一做到,其實我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看圖寫話能力,但絕不能滿足于此?!吧酵庥猩健保趯懺挼母呱缴显倥实且幌?,那就要站在文化的角度去寫插圖的信息。比方說,教材當中的第10頁關于京劇旦角和包青天的圖畫。
相信這幅圖畫很多同學都不會陌生,它就是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口耳目》的插圖。如何描述他們,又要切合主題——“站如松,坐如鐘”呢?這就要涉及掌握的文化常識了。左邊的這幅圖是一個穿著京劇服飾的女孩,她扮演著雙眼炯炯有神的穆桂英,而在歷史上,穆桂英是楊門女將之一,看到她只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英姿颯爽”,以“站如松”的姿態(tài)面對外面的一切艱難險阻,她是我們民族堅強不屈的象征。至于右邊的這幅畫,也是一個京劇臉譜中的人物,毫無疑問他就是歷史上以“公正嚴明”著稱的包拯,只見他端端正正地坐著,像一座穩(wěn)重的鐘,凝視著每一個人,讓我們不得不為之動容。這樣,我們就能將穆桂英和包公這兩個經(jīng)典人物身上的精神內(nèi)涵描述出來。再看教材第114頁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兩幅圖畫,我們應該如何描寫他們呢?
我們先觀察一下,左下角的圖畫是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女孩,正擎著一個“魚燈籠”;右上角的圖畫是一個男孩子舉著一串“鞭炮”?!棒~燈籠”和“鞭炮”兩個事物能同時出現(xiàn),這無疑是春節(jié),而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最開心的節(jié)日。這樣一來,我們就能這樣寫話:
春節(jié)到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小區(qū)里,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女孩子正快樂地擎著一只“魚燈籠”奔跑著,寓意著紅紅火火、年年有余;而男孩子呢?他們太調(diào)皮了,正用竹竿子掛著一串鞭炮向前跑去,這當然不可取,但也象征著蓬勃的朝氣。
大家請看,這樣的寫話是不是將那種文化味兒寫出來了?隨著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彰顯出來,那些蘊含著豐富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也會隨之顯示在圖畫上,希望同學們都有文化的自覺性。實際上,語文課程本身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沒有文化,語文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我們在看圖寫話時,要充分運用掌握的知識素養(yǎng),感知插圖的文化內(nèi)涵,將全民族最精髓的文化傾注在紙上,這不但是寫話的需要,更體現(xiàn)了我們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中華民族一員的崇高使命,希望每一位同學好好體會老師說的這番話。
曾幾何時,有些同學對于寫話喊出了“年少不知圖說啥,看圖不知說些啥”,其實這大可不必。本文談及的幾個方式方法如果大家都能學會,那么可以說已經(jī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為我們未來的寫作之路烙下厚重的印記。相信不管是看圖寫話,還是審題作文,我們都將有自己獨特的寫作方式,讓寫話的慌張與憂愁遠去,讓寫話的自信和灑脫留下,我們一定能夠?qū)D畫的精髓傾注于紙上,用最美的文字描寫最美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