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龍 肖建勇 趙雷
一人一馬巡山。攝影/華東洋
李東魁,遼寧阜新人,1983年11月入伍,1986年11月退役,1987年1月至今擔任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章古臺林場護林員。先后獲評全國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林業(yè)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和“最美遼寧工人”、第七屆遼寧省道德模范。2023年8月,遼寧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授予彰武治沙群體遼寧“時代楷?!狈Q號。
2023年10月30日一大早,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林場護林員李東魁又開始巡山。
一匹馬,一個軍用水壺,兩三個饅頭,一柄長把鐮刀?!凹一锸聝骸币蝗鐝那埃皇抢顤|魁上馬的動作,不再那么矯健。
對于李東魁來說,林場就是他拼搏的“戰(zhàn)場”。
“到處都是沙坨子地,種菜長不出幾棵苗來!”36年過去,李東魁回想起剛到章古臺林場報到時的情形,記憶猶新。
章古臺林場位于遼寧省西北部,地處科爾沁沙漠東南風(fēng)口,一到春季黃沙肆虐,當?shù)亓鱾饕痪漤樋诹铮骸耙煌朊住胪肷?,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認爹和媽。”糧食畝產(chǎn)銳減,農(nóng)田村莊一步步被流沙包圍、蠶食、吞沒。20世紀50年代,這個曾經(jīng)水草豐美、人丁興旺的關(guān)外府鎮(zhèn),被治沙專家斷言:不適宜人類居住,必須整體搬遷。
1987年1月,從部隊退役的李東魁,被分配到章古臺林場擔任護林員。那天特別冷,李東魁按林場通知要求去護林點報到。
在林子里走了好遠,李東魁卻怎么也找不到護林點。最后,在老護林員的帶領(lǐng)下,才找到一處地窨子——這也是他最初工作、生活的地方。
當時,護林點算上李東魁一共4個人。他們每兩人一組,輪流巡山?!斑@里又潮濕又寒冷,飯里還有沙子,真不是人待的地方!”沒多久,另外三人一起離開,只剩下李東魁一個人。
一天清晨,李東魁背上背包,走出地窨子,踩著厚厚的沙粒,走向松林。陽光穿透云層,灑在一人高的松林上,一陣風(fēng)過后,松濤陣陣。那一瞬間,李東魁想起了父親——章古臺林場的一名老職工。
“父親曾在這片沙地上植樹?!痹诶顤|魁的童年記憶里,父親每天回家很晚,經(jīng)常一身沙土、一身疲憊。
盡管護林點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最近的集市在五公里之外;冬季大雪封路,幾個月都見不到人影……李東魁還是決定留下來。
“不僅要留下來,還要扎下根!”就這樣,李東魁與馬為伴、以山為家,在山上蓋起茅屋、打下水井,一心一意守了下去。工作之余,李東魁喜歡植樹,他把樹林里新生的幼苗移栽到林疏的地方。每年春季林場統(tǒng)一組織植樹,李東魁跑前跑后忙著植樹、送水送飯搞后勤保障。
每天騎馬在林子里走一圈,至少也得十多個小時。累了,李東魁就靠在樹下打個盹;餓了,掏出干糧,就著涼水吃幾口;悶了,站在沙坨子上喊幾聲,唱一首軍歌……
一天剛?cè)胍?,窗外傳來凄厲的嚎叫聲。李東魁走出茅屋,只見黑暗中有點點綠光,讓人頭皮發(fā)麻。他握緊手中的長把鐮刀,悄悄退回茅屋,用木頭、米袋頂上門。狼群嚎叫大半夜,直到黎明才散去。
狼走了,李東魁總算能躺下睡個安穩(wěn)覺。可剛進入夢鄉(xiāng)就突然感覺手邊冰涼,一摸竟是一條蛇……
一次遭遇沙塵暴,李東魁迷失在沙坨子里十幾個小時,覺得怎么也走不出來;還有一次大雪封路,他就著咸菜疙瘩啃凍饅頭,挺了大半個月。
類似的事很多,可李東魁覺得“沒多大事”。妻子王玉華則過夠了擔驚受怕的日子:“你再這樣下去,我們就離婚!”
李東魁與王玉華都是彰武縣人,他們是經(jīng)媒人介紹相識的。1988年5月,他們結(jié)婚時,王玉華還在鄉(xiāng)供銷社工作。后來,供銷社改制,王玉華下崗后承包了一個柜臺,賣日用百貨。
眼見離婚“嚇?!辈涣死顤|魁,2006年5月,王玉華只好退掉柜臺,把鄉(xiāng)里的房子賣了,跟丈夫一起在護林點安了家。
李東魁外出巡山,王玉華就在家里收拾家務(wù),有時候陪丈夫去巡山、植樹。
后來,夫妻倆拿出所有積蓄,蓋了三間平房,護林點的煙火氣濃了、更像一個家了。
李東魁不喜歡熱鬧,他很警惕外面的人到樟子松林來采摘野菜、野蘑菇、野果,擔心有人抽煙不小心引起火災(zāi)。他甚至養(yǎng)成了一個習(xí)慣——每當在林區(qū)遇到陌生人,他都會第一時間截住,將對方電話號碼存在手機里,等過幾天林區(qū)平安無事,才會把號碼刪掉。
2011年春節(jié)前,女兒李明明在彰武縣縣城結(jié)婚時,正趕上火災(zāi)高發(fā)的季節(jié)。思慮再三,李東魁還是決定守在這片山林中,沒參加女兒的婚禮?!叭绻麉⒓踊槎Y,萬一著火了,怎么辦?”在李東魁眼中,這些樹木就是他的孩子,他看著它們長大、成林,遏制風(fēng)沙前進的腳步。
2012年,樟子松價格上漲,樟子松苗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有人動了歪心思,打起了林場的主意,伺機偷伐成材的樹木,盜竊樹苗。
一次,李東魁逮住一個偷盜者。不承想,那人用力掙脫,一溜煙跑了。李東魁一口氣追出約1公里,拽住他死活不放。那人說:“何必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照這樣下去,林子毀了,我們的家就沒了!”李東魁毫不客氣,“我已經(jīng)報警了!”面對口氣強硬的李東魁,偷盜者心虛了,只好乖乖地拿著罰單去林場交了罰款。
個別人打不了林場的主意,開始懷恨在心。一天,李東魁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馬被盜了。那是他家里最值錢的“家當”,也是他在護林點工作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沒辦法,他只好借錢買馬。一周后,馬又被偷了,他再次報警。
那時,李東魁的月工資才幾百元,一匹馬要花去他半年多的工資。無奈,在等候警察破案的日子里,他只能靠一雙腳巡山……走上山坡,仰望滿目蔥綠,李東魁獨自坐在樟子松下,難過得直掉眼淚。
幾天后,李東魁驚喜地發(fā)現(xiàn),之前丟的那匹馬出現(xiàn)在窗前,馬尾巴上還系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它不吃不喝,與其讓它餓死,不如還給你?!?/p>
老馬歸來,李東魁心生感慨:“連馬都支持我,我還有什么理由退縮!”后來,那匹馬老死了,他傷心得3天沒吃飯。
李東魁越認真負責,一些人越恨得咬牙切齒,越想給他點“顏色”看看。面對各種恐嚇,他不為所動:“當過兵的人不是被嚇大的?!?/p>
一天,3個蒙面人偷襲李東魁,他被打得頭破血流,住了十幾天醫(yī)院。妻子王玉華看他不省人事的樣子,在一旁默默地抹淚。
“你這是何苦哩,都這把年紀了,調(diào)到林場機關(guān)上班,過個安穩(wěn)的日子不好嗎?”李東魁蘇醒過來,王玉華苦口相勸。他把臉一轉(zhuǎn),一句話不說。
這伙施暴者被公安部門抓捕歸案了,但有人以為,這次李東魁應(yīng)該長“教訓(xùn)”了??砂褬淇吹帽茸约好贾匾睦顤|魁,又牽著馬出現(xiàn)在叢林中——他的腰板比以前挺得更直,步子比以前走得更堅定了。這之后,也沒人再故意鬧事了。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樹越長越粗壯,林子越來越茂密。樹林里,那些干涸多年的小河溪,開始有了清水。偶有人來護林點探訪,李東魁盛情待客的一道野味,也僅是河溪里捕的魚蝦。
李東魁的堅守,得到越來越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一些人為了幫助護林點改善條件,送來了冰箱、洗衣機、空調(diào)等家用電器。
李東魁心里清楚,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在彰武縣治沙用沙護林戰(zhàn)線上,先后涌現(xiàn)出多名“治沙英雄”:已逝的彰武縣阿爾鄉(xiāng)鎮(zhèn)北甸子村“治沙書記”董福財,30年鉆研治沙之法的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首任黨支部書記劉斌,舉債造林的四合城鎮(zhèn)下河村個體戶楊海清……就連他的女兒李明明,任阿爾鄉(xiāng)鎮(zhèn)阿爾鄉(xiāng)村黨支部書記后,也在村里組建了“青年護林突擊隊”,建起了光伏發(fā)電站和養(yǎng)殖小區(qū),扛起了治沙護林的重任。
歷經(jīng)幾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彰武縣完成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zhuǎn)變,6座萬畝流動沙丘得到固定,全縣林地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前的18萬畝增加至21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9%增加到31.47%,遼寧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線向北推移了13公里;揚沙天氣由1953年的43天下降到近十年的平均5天。
“治沙英雄”的事跡感染了無數(shù)人。彰武縣人武部每年都會組織民兵骨干來參觀見學(xué),聽李東魁講護林故事,和他一起巡山護林、植樹造林。
“綠了章古臺,白了少年頭?!崩顤|魁的青春,在這片林海的每一個角落留痕。
山林蒼翠,青山不老。
(喬志龍單位:彰武縣人武部;肖建勇單位:阜新軍分區(qū)政治工作處;趙雷單位:遼寧省退役軍人事務(wù)廳)
放眼一望無垠的人造樟子松林海,不得不敬佩李東魁的付出。他堅守在科爾沁沙地的最前沿,保護著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生態(tài)安全的重要屏障。從革命戰(zhàn)士到生態(tài)衛(wèi)士,他用幾十年的時光詮釋了忠誠與奉獻。
選擇一種職業(yè),關(guān)乎理想信念及人生態(tài)度。堅持做護林員,不僅是選擇了保護環(huán)境、保護自然,更是選擇了孤寂與艱苦。這需要膽量,需要勇氣,更需要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定力。
護林工作看似平凡普通,但守住的是森林,護住的是青山,帶來的是綠色,改善的是生態(tài),平凡中顯不凡,普通中見崇高。
愿有更多的李東魁挺立在各行各業(yè)的潮頭,迎風(fēng)擊浪,奮力前行,勇創(chuàng)佳績。
——阜新軍分區(qū)政治委員??劉魁毅
編輯/朱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