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瀾婷,王雨萍,陸韻竹,許倍銘,陳 冰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 藥劑科,上海 200025
丙戊酸鈉(valproic acid,VPA)是治療癲癇經典藥物,治療窗較窄,治療藥物監(jiān)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常用于VPA 臨床治療,有效血藥濃度范圍為50~100 μg·mL-1[1]。多數患者服用VPA較為安全,但仍有不良反應發(fā)生,其中肝毒性是最需警惕的不良反應,因此需要定期檢查肝功能[2]。研究報道肝功能損傷的不良反應可能與其代謝過程相關,VPA 在體內經過不同代謝途徑,形成50 多種代謝物,其中2-丙基-2-戊烯酸(2-propyl-2-pentenoic acid,2-ene-VPA)是VPA 主要的代謝產物,在體內經線粒體β 氧化產生,具有抗癲癇活性,同時也可能導致胰腺炎和高氨血癥等不良反應[3];2-丙基-4-戊烯酸(2-propyl-4-pentenoic acid,4-ene-VPA)可能是與肝毒性相關的主要代謝物之一[4]。同時研究表明[5],VPA 的部分不良反應發(fā)生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可能與肝功能損傷相關的基因包括細胞色素 P450 2C9(cytochrome P450 2C9,CYP2C9)、尿苷葡萄糖醛酸轉移酶(uridine glucuronate transferase,UGTs)、氨甲酰磷酸合酶1(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1,CPS1)、線粒體聚合酶(mitochondrial polymerase gamma,POLG)、過 氧化氫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等,其中CYP2C9、UGTs 在VPA 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基因多態(tài)性對中國人群中VPA 及其代謝物血藥濃度的影響,并探討后者與肝功能損傷之間的關系,以期為制定中國人群個體化的VPA 藥物治療方案、避免不良反應發(fā)生提供依據。
納入2022 年12 月~2023 年5 月于我院診斷為癲癇的患者共99 人,其中男性60 人,女性39 人,年齡(52.72±20.91)歲(7~95 歲),體重(64.36 ±14.73)kg,服用丙戊酸鈉片(200 mg ∶100 片/瓶,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丙戊酸鈉緩釋片[0.5 g ∶30片/瓶,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或丙戊酸鈉口服溶液[12 g ∶300 mL/瓶,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服用劑量為300~1600 mg·d-1,用法用量個體化差異大,部分為800 mg bid、200 mg tid、200 mg bid、400 mg tid、400 mg bid、早200 mg 晚100 mg 等。患者常規(guī)進行VPA 濃度監(jiān)測,共收集常規(guī)TDM 和剩余樣本144 份,其中檢測1 次、2 次、3 次及以上分別為65、25、9 人。
3730XL 型DNA 序列檢測儀(美國賽默飛ABI公司);API4000 型三重四級桿質譜儀(美國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UFLC 色譜系統(tǒng)(日本島津公司);5804R 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德國Eppendorf 公司)。
患者采集血樣前,血藥濃度已達到穩(wěn)態(tài)(VPA半衰期為7~10 h,經過4~5 個半衰期),于次日早晨服藥前靜脈采血3 mL,分離上層血清于-20℃保存,用于VPA 及其代謝物血藥濃度檢測;同時下層血凝塊部分用于提取DNA 并基因檢測。通過我院信息系統(tǒng)收集監(jiān)測當日患者肝功能指標。
精密吸取血清樣本100 μL 至1.5 mL 離心管中,采用LC-MS/MS 法檢測患者VPA 及代謝物2-ene-VPA、4-ene-VPA 血藥濃度,檢測方法參考文獻[6]并作修改,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50 mm,5 μm)分離;流動相A 相為5 mmol·L-1甲酸銨-0.1%甲酸水溶液,B 相為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脫:0~0.5 min,20% B;0.5~6 min,20%→85%B;6~6.5 min,85%→95%B;6.5~7 min,95% B;7~9.1 min,95%→20% B;7.1~10 min,20% B;流速0.30 mL·min-1;柱溫40℃。采用電噴霧離子化電離源(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ESI),負離子方式檢測,多重反應監(jiān)測(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定量。試驗回收率、精密度標準偏差均小于15%,穩(wěn)定性良好。在分析基因多態(tài)性對血藥濃度的影響時,為消除患者體重與服藥劑量對血藥濃度的影響,將所得血藥濃度除以體重與服藥劑量,得到單位體重劑量的校正血藥濃度。
從血樣中提取DNA,設計不同長度的引物SNaPshot 反應后,檢測多個SNP 位點,詳見表1。DNA 樣本取1 μL 稀釋到工作濃度5~10 ng·μL-1,引物稀釋到工作濃度50 μmol·L-1。多重PCR 反應:4 μL 擴增引物Premix,10 μL ExTaq(HS),2 μL DNA,4 μL H2O,反應條件為95℃2 min 后,95℃20 s,65°(TD-0.5/C)40 s,72℃1 min,共12 個循環(huán),然后95℃20 s,59℃30 s,72℃1 min,共24 個循環(huán)后72℃10 min,在4℃保存。PCR 產物純化:在15 μL PCR 產物中加入5 U SAP 酶和2 U Exonuclease Ⅰ酶,37℃溫浴1 h,75℃滅活15 min。SNaPshot 延伸反應:5 μL SNaPshot Multiplex Kit(ABI),2 μL 純化后多重PCR 產物,1 μL 延伸引物Premix,2 μL H2O,反應條件為95℃10 s,然后95℃10 s,50℃5 s,60℃30 s,共35 個循環(huán),60℃30 s,在4℃保存。基因型分析采用ABI 3730XL 測序儀基因測序儀完成,利用GeneMapper 4.0(Applied Biosystems Co.,Ltd.,USA)軟件分析數據。采用直接測序法檢測UGT2B7 rs12233719、UGT1A6 rs2070959 兩個位點。
表1 基因多態(tài)性位點引物序列
數據采用SPSS 24.0 軟件分析,Hardy-Weinberg 定律檢驗等位基因型頻率是否具有符合遺傳規(guī)律,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單因素ANOVA 檢驗或獨立樣本t 檢驗進行比較。相關性研究采用皮爾遜相關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9 位患者VPA、2-ene-VPA、4-ene-VPA 血藥濃度詳見表2。根據年齡、性別分組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
表2 99 位患者年齡與VPA 及其代謝血藥濃度的值()
表2 99 位患者年齡與VPA 及其代謝血藥濃度的值()
99 位患者UGT2B7(rs12233719、rs7668258)、UGT1A6(rs2070959、rs1105879、rs89910)、CAT rs1001179、CPS1 rs1047891、SOD2 rs4880 基因型分布頻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3 位患者未檢測到rs7668258 位點,3 位患者未檢測出rs3087374 位點,可能存在位點缺失;CYP2C9 rs1057910 在檢測人群中均為AA 型,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未列入后續(xù)分析。
表3 99 位患者候選基因的基因型與等位基因分布頻率[n(%)]
99 位患者基因多態(tài)性與校正血藥濃度的結果詳見表4。UGT2B7 rs7668258 TT 型患者2-ene-VPA 校正血藥濃度低于CC/CT 型(P <0.05);UGT1A6 rs89910 CT 型患者VPA、2-ene-VPA 校正血藥濃度顯著高于CC 型患者(P <0.05),其余基因型與濃度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果表明UGT1A6、UGT2B7 基因多態(tài)性可能影響VPA 代謝物濃度。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根據UGT1A6 rs89910基因型分組,UGT2B7 rs7668258 不同基因型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4 99 位患者候選基因的基因型與等位基因分布頻率[n(%)]
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肝功能損傷的患者,采集反映肝功能的指標,包括谷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DBIL),探索其與VPA、2-ene-VPA、4-ene-VPA 血藥濃度的關系。結果(表5)表明VPA 與ALT、AST、ALP 水平相關,而4-ene-VPA 與ALT 相關。進一步研究基因多態(tài)性與肝功能指標是否存在相關性,將肝功能指標根據基因多態(tài)性進行分組檢驗,結果顯示,CPS1 rs1047891 CC 型ALT、ALP 水平顯著低于AA/AC 型患者,CC型與AA/AC 型患者的ALT 分別為(27.86±23.23)和(46.54±51.26)U·L-1(P=0.033);ALP 分別為(79.41±31.37)和(97.83±47.28)U·L-1(P=0.049)。
表5 VPA、2-ene-VPA、4-ene-VPA 血藥濃度與肝功能指標的關系
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VPA 的肝功能損傷與其代謝過程及相關酶基因多態(tài)性有關。VPA 在體內主要有3條途徑代謝:①線粒體的β-氧化途徑,主要生成2-ene-VPA 等,約占代謝過程的40%;②細胞色素P450 氧化代謝途徑,經CYP2C9 等代謝,主要生成4-ene-VPA;③UGT 是Ⅱ相代謝途徑,通過UGT1A6、UGT2B7 等同功酶代謝生成親水性的葡萄糖醛酸丙戊酸代謝物[7]。VPA 氧化代謝消耗體內抗氧化物質,并能抑制線粒體β-氧化,導致活性氧簇大量積聚,加重肝細胞損傷壞死,可能是VPA 誘導肝毒性的重要原因,而UGT 催化生成Ⅱ相代謝物經腎臟排出體外,可以發(fā)揮解毒作用。不同藥物代謝酶基因多態(tài)性可能影響VPA 及代謝物濃度水平,進而與肝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相關。PharmGKB 數據庫 將rs12233719、rs7668258、rs2070959、rs1105879、rs89910、rs3087374、rs1001179、rs4880、rs1057910、rs1047891 基因與VPA 的肝臟毒性聯(lián)系判定為3級,而相關研究在中國患者中開展較少。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患者體內的VPA 及其代謝物血藥濃度,性別與年齡并不是其影響因素(P >0.05)。UGT 基因型對VPA 及其代謝物濃度具有影響,UGT2B7 rs7668258 CC/CT 組患者2-ene-VPA校正血藥濃度顯著高于TT 組(P <0.05);UGT1A6 rs89910 CT 型患者VPA、2-ene-VPA 校正血藥濃度則均顯著高于CC 組患者(P <0.05)。前期研究表明[8],兒童UGT1A6 基因多態(tài)性與VPA 的濃度和耐受性方面的臨床結果無明顯相關性。造成差異性的原因可能是兒童UGTs 表達低于成人,使基因多態(tài)性對VPA 的影響被相互作用等情況掩蓋[9]。本研究發(fā)現(xiàn)UGTs 在VPA 的代謝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UGTs 活性強的情況下,更多VPA 經Ⅱ相代謝,相應減少氧化途徑代謝,在長期應用的情況下,患者VPA 代謝物在體內蓄積減少,可能進一步影響VPA的療效與不良反應的發(fā)生[10,11]。
AST、ALT、ALP、DBIL、TBIL 是臨床反映肝臟功能的常規(guī)指標。本次研究結果表明,VPA 血藥濃度與AST、ALT、ALP 相關,4-ene-VPA 血藥濃度與ALT 具有一定相關性,結果與前期報道一致[12],VPA與代謝物4-ene-VPA 可能是VPA 所致肝功能損傷的原因。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肝功能嚴重損傷患者,大多數患者肝功能指標也在正常范圍,可能是研究結果相關系數較低的原因。本次研究也進一步探索了基因多態(tài)性與VPA 所致肝功能損傷之間的相關性,結果發(fā)現(xiàn),CPS1 rs1047891 CC 型與AA/AC 型患者相比,兩組在ALP、ALT 水平均具有顯著差異。CPS1表達于肝臟線粒體內,是催化尿素循環(huán)第一步反應,使肝臟發(fā)揮解毒功能的關鍵酶之一,CPS1 rs1047891 CC 型患者解毒能力強,AA/AC 型患者比CC 型患者更容易引起VPA 的肝功能損傷,但是其影響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證明。
研究報道CAT rs1001179 在健康組和肝功能異常組中基因多態(tài)性也存在顯著差異[13],POLG 在細胞中發(fā)揮mtDNA 合成和修復作用,其突變與VPA 誘導的肝毒性有直接關系[14]。本次研究中未證實兩者與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原因可能包括:①這些基因多態(tài)性與肝功能相關,但可能并非是VPA引起肝功能改變的特異指標;②本研究納入的患者中未發(fā)生嚴重肝功能損傷,POLG、CAT 等基因多態(tài)性的影響未能充分體現(xiàn)。此外,本研究未將合并用藥作為影響因素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后期需進一步擴大患者樣本量,充分考察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本次研究初步探討了基因多態(tài)性對丙戊酸鈉及代謝物血藥濃度的影響及其與不良反應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UGT1A6、UGT2B7 基因多態(tài)性與VPA 代謝物2-ene-VPA 水平相關;VPA 及其代謝物4-ene-VPA可能影響肝功能指標,CPS1 rs1047891 基因多態(tài)性影響ALT、ALP 水平,VPA 及代謝物濃度及基因多態(tài)性可能是肝臟損傷的原因。在進一步研究基礎上,建立VPA 及其代謝物與基因多態(tài)性與肝功能損傷更加明確的關系,為VPA 患者提供更安全、更科學的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