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曲無聞
前些天,在一個群里聊青春期做過的荒唐事。
有個女生說,高考結束第二天,她把一頭長發(fā)染成了綠色。從小到大都是乖乖女的她,就任性過那么一回。
一聽就知道事情不簡單,大家追問半天,她才說出背后的故事。
高中的時候,有個男生對她說:“請允許我做你書包里的一張創(chuàng)可貼,但你永遠用不上,因為我不會讓你受半點傷?!?/p>
情竇初開的年紀,她信了。
男生對她很好,可以包容她的所有壞脾氣,可以在她幾次爽約之后,還堅持在大雪天等她一個多小時,身上堆滿厚厚一層積雪。
男生會在午休的時候抱著她的衣服睡覺,有她的味道,夢都是甜的;會在投籃得分的時候精準看向她,就算全場不換人也不覺得累;會在交作業(yè)的時候,故意找出兩個人的作業(yè)本放在一起。以至于無數個恍惚的瞬間,她覺得哪怕這世界上所有人都放棄她了,也還有一個人堅定地站在她的身后。
男生很優(yōu)秀,數、理、化競賽拿到了全國獎,也是學校拿來與其他學校比拼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
男生多次向她表白,她都以學業(yè)為重拒絕了。但為了追上男生的腳步,她悄悄努力著,逼迫自己考所好大學。
高三那年,她神經衰弱很嚴重,容易情緒化,常?;嫉没际В驗樽员?,索性以有男朋友為借口,讓對方徹底死心。
在高強度的備考壓力下,男生很快就走出來了。反倒是她越陷越深,高考也沒考好。
從高中畢業(yè)到大學畢業(yè),時間和新歡她都試過了,還是意難平。
過去的很多年,男生在她生命里亮起的那束光,一直指引她前行。她走了很長的彎路,才通過考研成為男生的校友。
她在那之后喜歡過的人,無一不像那個男生,卻沒有真心可以付出了。
年少時遇見太驚艷的人,到頭來無非兩種結果。
要么是其他人都成了將就,要么是后來我喜歡的人都像你。
往后余生,難免將別人和對方對比,見識過星辰大海,沙粒小溪再也不能入眼。
今年已經32歲的我,自知余生再難遇到更驚艷的人和事,所以能讓自己保持期待的方式,就是延遲滿足。
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養(yǎng)成了把好吃的東西留到最后的習慣。一片回鍋肉,先吃皮和肥肉,再吃瘦肉;橘子同時剝兩個,分別嘗一口,更甜的那個最后吃。
打麻將一旦叫牌,就會換成左手摸牌,因為右手一伸出去就知道摸到的是什么,難免會失望。左手摸牌只能辨別筒、條、萬,說不定還有驚喜。
《少年派》里說,人生最慘的,并不是莫名其妙地被人給領上了一條迷路。而是當你背上孤獨,拿上劍,決定馬不停蹄,一意孤行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人,把你抱緊說:“少年,我想和你分享這漫長的一生?!?/p>
你一激動把劍給扔了,把馬放走了,一回頭,人沒了。
如果有人驚艷過你的歲月,就別再允許自己黯然失色。要把遺失的美好深藏于心,不輟進取,學會成長。深情可抵歲月漫長,情路坎坷,要把事業(yè)搞好。
如果往后余生無法再遇到能驚艷自己的人,至少還能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