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雜志
美國心理學(xué)家托爾曼做過一個讓白鼠學(xué)習(xí)走出迷宮的“迷津?qū)嶒灐薄嶒炚甙寻资蠓殖闪思住⒁?、丙三組。對甲組,托爾曼在迷宮的出口放上了白鼠愛吃的食物,目的是讓白鼠有更強的動力走出迷津。而對乙組,每天被放進迷宮的時間和甲組一樣,但出口并沒有“美食”,只是任由它們在里面“閑逛”。對丙組,前10天和乙組一樣,沒有目標(biāo),也是整日胡跑亂竄,但從第11天起,也開始享受甲組的待遇。
實驗結(jié)果顯示:不斷探索出口的甲組,平均用了14天就準(zhǔn)確無誤地迅速找到出口。而乙組和丙組在沒有目標(biāo)時,都沒有迅速找到出口的能力??墒潜M特殊,雖然胡跑亂竄10天后有了目標(biāo),但平均只用了3天就迅速找到出口——比連續(xù)奮斗了14天的甲組還早一天完成任務(wù)。隨著研究的深入,托爾曼發(fā)現(xiàn)同樣的情形在人類中也是有共性的。漫無目的雖然目標(biāo)感不強烈,但在游走中形成了對迷宮的“綜合認知”,掌握了一個“面”。而總是緊盯目標(biāo),反而缺乏了整體感知,腦子里留下的往往是一條條難以梳理的“線”。
面對生活中的“迷宮”,除了求勝心,保持一顆放松而感性的心,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