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林
前不久,同鄉(xiāng)好友阿煥告訴我,今年國慶節(jié),他兒子阿彪結(jié)婚,打算把80多歲的老爹從寧波老家請到杭州喝喜酒,到時邀我作陪。
煥爹坐汽車暈車,只能坐火車。但多年前一次坐火車經(jīng)歷讓他留下噩夢般的記憶:因為方言引起與乘警的誤會,差點(diǎn)被送進(jìn)派出所。幸虧那天我正好在車上,才疏解了一場紛爭。我也由此結(jié)識了阿煥。
從此,煥爹一聽坐火車就很抗拒,20多年再沒到過杭州。這次要不是為了參加孫子婚禮,說什么也不愿意再坐火車來杭州了。
老輩寧波人大都不會說普通話。就算學(xué)說普通話,也有“石骨鐵硬”的感覺,故民間流傳著“寧愿與蘇州人吵架、不可與寧波人說話”的俗語。
那年煥哥剛從外省調(diào)回杭州,想請老爹到杭州住幾天。老爹說:“你忙,就別來接了,我讓你弟弟送上火車,你到車站接我就行了?!蹦菚r買票尚未實名制,老人出門也沒帶身份證的習(xí)慣,車站還依靠人工安檢,煥爹不會說普通話,乘警又聽不懂寧波話……諸多元素綜合,就為一場哭笑不得的“風(fēng)波”奠定了基礎(chǔ)。
火車開動沒多久,乘警就到各車廂查驗身份證件及危險品、違禁品。
年輕乘警是北方人,不久前才調(diào)到這趟車上值乘,聽不懂寧波話。煥爹說的是他自創(chuàng)的寧波普通話,這就雞同鴨講起來。
乘警索查煥爹身份證,煥爹說:“沒帶?!?/p>
“那你家住哪里?”“北侖區(qū)、北侖港。”乘警聽成了“不能去、不能講”。什么地方這么神秘?看煥爹一本正經(jīng),不像開玩笑。又問他蛇皮袋里裝的是什么?!皫装约也烧牟枞~”。乘警聽成了“幾包自家制的炸藥”,趕緊把老頭約束在座位上,一面疏散周圍旅客,一面大呼列車員過來幫忙。
兩人小心翼翼打開蛇皮袋:里面是兩大包手工炒制的土茶,自然沒有炸藥蹤跡。感覺受了戲弄的乘警很惱火,打算把老頭送交前方站派出所處理。
我在隔壁車廂聽到喧鬧聲,過來問清原由后,趕緊向乘警作了解釋,方知是方言惹的禍。希望煥爹此次行程能夠順利。在實名制購票的情況下,也應(yīng)該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