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甘肅省鎮(zhèn)原縣武溝九年制學校,甘肅鎮(zhèn)原 744514)
在初中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譯這五大語言能力中,閱讀和寫作如同英語學習的“雙翼”,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可以從中汲取營養(yǎng),充實自我;寫作則是運用一定的表達方式,將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表達出來,屬于語言的輸出過程。在具體教學中,唯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寫作能力,在寫作中發(fā)展閱讀能力,才能在有效的讀寫結合訓練中,得到雙向發(fā)展。
關于閱讀學習與寫作學習的關系,很多學者在研究中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為經(jīng)典的莫過于葉圣陶先生的論述。閱讀學習是知識的輸入階段,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汲取相關的語言、知識,但這并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只有將這些在閱讀中所獲得的知識,重新經(jīng)過語言組織,并經(jīng)過寫作這一方式表達出來,才能實現(xiàn)知識的內(nèi)化,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因此,讀寫結合就是將英語閱讀和寫作整合在一起,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廣泛地吸收,在寫作中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最終在二者的相互促進作用中,實現(xiàn)英語知識的螺旋上升。
雖然英語教師從理念上肯定、承認了讀寫結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實踐與理念相背離”的現(xiàn)象,并未將二者緊密結合在一起,致使英語閱讀教學集中在閱讀層面中,教師主要圍繞閱讀文本內(nèi)容進行講解,以閱讀問題回答作為主要目的,旨在借助閱讀訓練強化學生的閱讀技能,提升閱讀得分率;而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常常將教學重點集中在寫出來的文章上,對作文質(zhì)量進行評價,看其中是否存在語法錯誤等。這種將閱讀與寫作割裂的教學模式,致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嚴重的“費時低效化”現(xiàn)象,學生在低效化的課堂學習中,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1]。
基于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積極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首先,有助于喚醒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眾多,學習動機占據(jù)首要位置。當前,學生長時間處于機械化的閱讀訓練、寫作訓練中,教學過程極為枯燥、乏味,有可能導致學生滋生厭煩情緒。而在讀寫結合訓練中,閱讀與寫作合二為一,實現(xiàn)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終在相互穿插的過程中,增添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內(nèi)驅力,并在內(nèi)驅力的推動下,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行為。
其次,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學生唯有具備廣泛的閱讀,才能在閱讀中構建起堅實的寫作基礎。因此,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英語閱讀教學不再局限于英語教材中,教師常常為了達到寫作目的,為學生分享和推薦一些更加優(yōu)秀的英語閱讀材料,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涉獵不同類型的英語文章,并在不同主題的閱讀材料中,積累更為豐富的英語詞匯、表達方式,以及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與社會文化風俗等。這些廣泛的閱讀積累,逐漸成為學生日后寫作的素材,避免了寫作時“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再次,強化了學生的寫作技巧。當前,初中生的英語詞匯量存在明顯的不足,在閱讀的時候常常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更是堪憂,常常會出現(xiàn)不知道如何表達、找不到合適的表達詞匯等現(xiàn)象。面對這一現(xiàn)狀,借助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可以使學生在閱讀時有意識地積累英語詞匯、表達方式等,并結合閱讀文本中的句子進行仿寫等,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形成一定的寫作能力。
最后,促進了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表面上看,英語是一門語言知識,但是其背后卻體現(xiàn)出濃厚的思維能力。學生唯有具備極強的思維能力,才能在學習中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v觀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學生的思維常常受到限制。而在讀寫結合訓練中,為了更好地開展寫作活動,學生在閱讀時常常會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包括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手法、寫作情感等,有時候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生還會將自己置于文章人物角色中,或者運用自己的思想、思維模式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分析。如此一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顯著的發(fā)展[2]。
教學觀念屬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意識形態(tài)是核心和重中之重。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在意識形態(tài)的引領下,產(chǎn)生與其相契合的教學行為。以往,由于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片面,對閱讀和寫作兩者之間關系的認知不夠全面與深刻,常常將閱讀與寫作割裂開來,作為單純的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在這種教學觀念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沒有寫作的影子,在寫作教學中也不會觀照閱讀,致使英語教學“雙翼”出現(xiàn)了偏差,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因此,面對英語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厘清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并隨之革新教學觀念,從思想理念上高度重視讀寫結合。另外,讀寫結合是在新課改背景下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必須要將其置于新課改背景中,將“以生為本”這一全新的教學要求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才能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讀寫結合活動中,高效達成閱讀和寫作雙重目標。
例如,在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教學中,教師就以讀寫結合理念,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首先結合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閱讀任務,借助任務驅動,促使學生完成文本的初步閱讀。然后,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讀寫結合欲望,從文章內(nèi)容出發(fā),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你喜歡旅游嗎?你聽說過或去過迪士尼樂園嗎?隨即,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如此,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不再盲目地閱讀,而是在閱讀中豐富與中心論點相關的詞匯、常用句型等,避免了寫作時出現(xiàn)“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3]。
在以往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安排閱讀課或寫作課,兩者隸屬于不同的教學模塊中,致使教師設計的閱讀教學目標中缺乏寫作層面的內(nèi)容,寫作教學目標中缺乏閱讀層面的內(nèi)容。讀寫結合理念在教學目標中的缺失,導致課堂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鑒于此,為了提升讀寫結合的有效性,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重塑教學目標,讀中有寫、寫中有讀,將兩者深度融合在一起。鑒于此,英語教師應對英語教材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聚焦每一篇文章內(nèi)容,分析其中蘊含的寫作目標、閱讀目標,將兩者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另外,確定讀寫結合教學目標時,教師還應關注其可行性,把教學目標放置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區(qū)中。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之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提前了解學生的英語成績、英語學習態(tài)度,以及認知思維水平、興趣愛好等。
例如,在When was it invented 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踐行讀寫結合教學理念,教師調(diào)整了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在傳統(tǒng)英語閱讀目標的基礎上,增加了與寫作相關的目標:圍繞故事內(nèi)容,積累與其相關的英語詞匯,以及常用的表達方式;借助復述的方式,將閱讀內(nèi)容復述出來;結合閱讀材料,圍繞閱讀主題完成寫作訓練。如此,真正實現(xiàn)了讀中有寫、寫中有讀,將兩者深度結合到一起,高效達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1.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旨在將閱讀和寫作融為一體,而以讀促寫是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學習,在閱讀中完成了英語詞匯、常用句式的有效積累,掌握了不同題材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學生的這一閱讀過程,也是思維活動的過程。學生英語思維和基本知識的積累過程,為英語寫作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鑒于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要始終堅持以讀促寫原則,以現(xiàn)行的英語教材上的閱讀文本作為切入點,在原有的閱讀教學中,增加寫作教學元素。具體來說,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從閱讀文本出發(fā),結合閱讀文本的主題,將與其相關的英語詞匯、句型等進行歸類整理,同時對英語文本的語言藝術、文本結構、思想情感等進行分析,使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與積累,逐漸將這些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身的寫作技能。
例如,在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的以讀促寫教學中,教師就以閱讀文本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完成相關的寫作知識的積累。同時,由于本單元的閱讀文本除了具有對話特征之外,都采用了日記的形式,教師就將本節(jié)課的寫作訓練設定為寫日記。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日記體裁類的文章進行分析,了解日記的結構形式、語言特色等,完成初步的知識積累。在此基礎上,教師又為學生設計了針對性的日記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在日記寫作訓練中,完成了相關知識的內(nèi)化,提升了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4]。
2.以寫促讀。以寫促讀也是讀寫結合的重要指導思想。英語寫作是英語知識的輸出,主要是借助合理的表達,將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表達出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可以說,從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就可以窺見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同時,英語寫作還能促進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寫作也是一種有目的的閱讀。這主要是指,為了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必須要圍繞寫作主題開展大量的、有針對性的閱讀,對相關的閱讀范文進行分析,包括范文的主題內(nèi)容、表達手法、文章結構等,使閱讀內(nèi)容更加深刻。學生在以寫促讀訓練中,閱讀能力迅速提升。因此,在以寫促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整體教學出發(fā),以寫作訓練作為教學切入點,圍繞寫作訓練主題設計閱讀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寫作任務的引領下開展閱讀。
例如,在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讀寫教學中,教師就從本單元的寫作教學出發(fā),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本單元要求學生寫一封邀請信,教師在組織讀寫教學時,就以寫作要求作為切入點,按照寫作指導、寫作要求,重新設計了閱讀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寫作任務的引領下對單元中的同類文章進行閱讀,并在寫作任務的引領下閱讀,了解如何撰寫英文邀請信,以及在撰寫英文邀請信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如此一來,通過以寫促讀教學模式,不僅高效達成了學生的寫作目標,也促使學生在寫作任務的引領下,實現(xiàn)了更有針對性的深度閱讀,真正提升了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雙重素養(yǎng)[5]。
在讀寫結合教學中,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并從中獲得精準的教學反饋,教師要堅持多元評價原則,對整個教學活動作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首先,應堅持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以往,教師在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存在極強的結果性,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結果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弱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步情況等。而在讀寫結合訓練中,要想作出全面、科學、有效的反饋,教師必須要兼顧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將這兩者放在同等的地位展開評價,切實保障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
其次,堅持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原則。在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中,教師掌握著評價的主動權,負責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教師的點評。而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在傳統(tǒng)的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增加學生自我評價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與需要努力改進的方向等。
再次,堅持激勵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優(yōu)化評價時,必須要堅持以激勵性評價作為首要原則,努力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借助有效的肯定、激勵,促使學生不斷超越自我、不斷發(fā)展[6]。
綜上所述,在語言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堅持讀寫結合教學理念,彰顯出讀寫結合的應用價值。鑒于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初中英語教師,唯有立足于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關系,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從教學觀念、目標、過程、評價等方面努力,才能借助高效的讀寫結合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