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綠
(角美鎮(zhèn)農業(yè)農村服務中心,福建 漳州 363107)
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蘑菇科、蘑菇屬真菌,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喜生長在糞草發(fā)酵料上,也稱白蘑菇、洋蘑菇,是一種味道鮮美、栽培規(guī)模大且栽培范圍廣的傘菌。雙孢蘑菇人工栽培發(fā)源于法國[1],目前歐美等國家的雙孢蘑菇已實現(xiàn)生產環(huán)境控制智能化、生產周期全年化、產業(yè)分工專業(yè)化[2-3]。我國的雙孢蘑菇人工栽培起始于20 世紀20 年代,在60 年代后得到迅速發(fā)展,并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雙孢蘑菇生產和出口國。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國雙孢蘑菇的主產區(qū)之一,傳統(tǒng)菇房以高層架的磚瓦房為主,近些年來,在當?shù)卣囊龑拢闹菔兄﹂_展工廠化溫控菇房栽培雙孢蘑菇的研究與示范工作,初步取得成效[4],如福建金明食品有限公司已成為福建省最大的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yè)。目前國內利用溫控菇房生產雙孢蘑菇的栽培品種主要是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W192 及引自國外的A15、901 等[5-6]。目前福建省工廠化溫控菇房栽培雙孢蘑菇均采用W192,品種單一,迫切需要新的備選栽培品種以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引種是快速改良某一地區(qū)作物品種的主要手段,目前關于雙孢蘑菇品種引進及適應性試驗的報道較多。韓麗榮等[7]引進國內外品種(菌株)進行品比試驗,篩選出適于加工的F56,而AS2796 則適宜鮮銷;于培海等[8]開展雙孢蘑菇新品種比較試驗,發(fā)現(xiàn)AS2796 最適宜在生產上推廣應用;胡曉艷等[9]開展5 個荷蘭雙孢蘑菇品種與當?shù)刂髟云贩N258 品比試驗,最終篩選到備選替代新品種7215 和7209;孔維麗等[10]開展9 個雙孢蘑菇品種品比試驗,發(fā)現(xiàn)棕色品種M-棕-2 出菇早、產量高;趙竹清等[11]開展雙孢蘑菇抗雜試驗,篩選出抗病能力較強的菌株F5113,其次是F258 和AS2796。劉明軍等[12]通過品比和中試試驗,發(fā)現(xiàn)W192、W2000 均表現(xiàn)出耐高溫,死菇少,發(fā)病率低的特點,適宜在高海拔地區(qū)反季栽培中推廣應用。
為改變漳州市工廠化溫控菇房栽培雙孢蘑菇品種單一局面,筆者引進國內外若干優(yōu)良雙孢蘑菇新品種并在預試驗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中試品比試驗?,F(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供試雙孢蘑菇品種具體信息見表1。
表1 供試雙孢蘑菇品種
1.2.1 試驗設計
品比試驗在漳州市新發(f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溫控菇房內進行,每平方米用料約60 kg,混播菌種,用種量為0.75 kg/m2;當?shù)爻R?guī)用紅壤土覆土,覆土厚度3.5 cm。試驗以菌株為單因素按隨機區(qū)組設計,共3 個菌株,設置3 個處理,每個處理20 m2,4 次重復。
1.2.2 平皿配方、栽培料配方及發(fā)酵
供試菌株菌絲長勢和形態(tài)用平皿觀察比較,培養(yǎng)基配方為1 000 mL 常規(guī)PDA 培養(yǎng)基基礎上再加0.5%蛋白胨。
栽培料配方為當?shù)爻R?guī)生產用配方,即金針菇菌渣25 kg,稻草14.125 kg,牛糞15 kg,過磷酸鈣0.5 kg,輕質碳酸鈣0.125 kg,石灰0.125 kg。金針菇菌渣要求新鮮,含水量為54%;稻草切段,長度3~6 cm,含水量為13%。原料預處理及發(fā)酵處理參考文獻[13]、[14]。預濕:牛糞及稻草分別預濕2~3 d,可以一邊打爛一邊加水,以便讓料最大程度浸透水分。為避免廢水污染環(huán)境,應在料堆地勢較低的一角設置廢水收集池,將流出的廢水收集起來二次利用,重新噴淋到堆上。預濕好后,停水2 d,即可建堆。為方便操作,建堆時可將過磷酸鈣等輔料同時加入料堆,混勻,堆高以1.3~1.5 m 為宜,堆長依場地而定,建堆后間隔3~6 d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一般要求料堆有效發(fā)酵溫度達58~67 ℃。料不黏手,稻草段有一定彈性和拉力時,表明料發(fā)酵腐熟可進床鋪料,若料堆失水較多,可提前適當補水。
料進房后立即密閉菇房,由管道將蒸汽引入菇房內提升料溫,二次發(fā)酵。二次發(fā)酵關鍵步驟包括:(1)升溫:升溫應盡量緩慢,20 h 后使料溫達58 ℃即可;(2)保溫:60~62 ℃保溫8~10 h,不可超過12 h;(3)降溫:保溫后緩慢降溫,12 h后降至54 ℃,不可少于10 h,之后54 ℃保持24 h;(4)低溫保持:緩慢降溫至50~52 ℃,保持24~36 h;(5)停火降溫:低溫保持后立即?;?,自然降溫至45 ℃,需4~6 h,甚至更長時間;(6)繼續(xù)降溫:45 ℃后可開窗降溫至28 ℃(室溫25~26 ℃)。播種前,查看是否需要補水,抓料面黏但不出水即可,含水量60%~62%。播種時料溫最好在28 ℃,之后須確保低于26 ℃。播種后,可以不通風、密閉門窗24~48 h,之后酌情通風降溫,目標是促進菌絲盡快吃料,但應防止料內高溫燒菌。
1.2.3 栽培環(huán)境調控
栽培試驗出菇管理參數(shù)參照對照菌株W192:發(fā)菌溫度(24±1)℃,菇房空間相對濕度90%左右,CO23 000 mg/L 以內;覆土初期料溫(24±1)℃,CO26 000 mg/L 以內,菌絲爬土后料溫會上升,應注意避免料溫升高過快導致“燒菌”;覆土層長滿菌絲后,6 d 內梯度式降溫至(17±1)℃,控制CO22 000 mg/L以下,空間相對濕度90%~95%,誘導原基形成;菇蕾期至采收期控制溫度(15±1)℃,空間相對濕度85%,若子實體較多,應適當降低溫度,避免出菇期CO2過高而出現(xiàn)畸形菇。
1.2.4 觀測項目
觀察記錄試驗雙孢蘑菇菌株菌絲平皿生長狀態(tài),考察子實體經濟性狀及其他農藝性狀,統(tǒng)計四潮鮮菇總產量。
1.2.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WPS Office 2016 和DPS v6.05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測驗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由表2 可知,三個供試雙孢蘑菇品種的菌絲形態(tài)均為半貼生型,菌絲生長旺盛,潔白濃密;福蘑78發(fā)菌速度相對較快;三個供試菌株的原基形成速度無差異。四潮菇單產最高的是福蘑78,為(18.85±0.774) kg/m2,其次是W192,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單產較低的是M623,為(16.21±1.238) kg/m2,與福蘑78 和W192 存在顯著差異。M623 和福蘑78 為福建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新選育菌株,由于對其栽培管理特性還不太熟悉,出菇管理時參照栽培菌株W192 管理模式,此次品比試驗條件下M623 單產偏低,而福蘑78 的鮮銷比例偏低,表明新菌株的出菇管理精細化調控技術有待進一步提升。
表2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菌絲長勢及產量比較
由表3 可知,供試雙孢蘑菇品種子實體經濟性狀及農藝性狀存在一定的差異。單菇質量最高為W192,其次是福蘑78,與M623 存在極顯著差異;福蘑78 的菌蓋最厚,為(2.46±0.070)mm,與M623 存在極顯著差異。三個供試雙孢蘑菇品種菇形均圓正,沒有出現(xiàn)異常形狀,但在同樣管理條件下,W192 較易出現(xiàn)鱗片。W192、福蘑78 菌柄粗壯,而M623 相對較細長。
圖1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平板培養(yǎng)菌絲長勢
表3 供試雙孢蘑菇品種子實體經濟性狀及其他農藝性狀比較
雙孢蘑菇由于組織細嫩且菌蓋無明顯的保護結構,在采后貯藏和流通過程中極易因碰傷等損傷而發(fā)生褐變,從而導致雙孢蘑菇子實體感官品質的下降,影響商品品質,影響銷售。三個供試試驗雙孢蘑菇品種的子實體菇體緊實,菇質均較好,但抗褐變能力差異較大,W192 被劃傷后較易褐變,而福蘑78、M623 抗褐變能力明顯較好,比較符合當前鮮銷蘑菇的品質需求。
根據(jù)品比試驗結果,選擇雙孢蘑菇福蘑78 于2022年8月在漳州市新發(f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示范栽培,栽培料配方、發(fā)酵方法、覆土處理與厚度等均同品比試驗,出菇管理調控根據(jù)福蘑78實際生長情況略有調整。福蘑78 示范面積600 m2,對照W192 栽培面積250 m2。結果福蘑78 出菇比對照W192 早1 d,出菇均勻,叢生菇少,子實體緊實,鱗片少,菌蓋厚、抗褐變能力明顯強于對照;福蘑78 平均鮮菇產量21.8 kg/m2,對照W192 平均鮮菇產量21.6 kg/m2。同時經實地調查,福蘑78未見綠霉、疣孢霉等病害,子實體無細菌性斑點病,未出現(xiàn)螨蟲等蟲害。綜上所述,福蘑78 鮮菇質量符合當前市場需求,綜合性狀優(yōu)于對照W192。
圖2 播種2 d菌絲萌發(fā)情況
圖3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出菇場景
前期的預試驗表明,不同菌株在溫控菇房條件下的出菇表現(xiàn)差異較大,尤其是原來作為季節(jié)性生產用種的品種,在溫控菇房栽培條件下單產明顯偏低,表明有些季節(jié)性栽培表現(xiàn)好的品種,并不一定適于溫控菇房條件[3];M623 品比試驗中表現(xiàn)一般,原因可能是不了解其特性,按照W192 栽培管理方法無法全面表現(xiàn)出其優(yōu)良特性。觀察發(fā)現(xiàn)M623 要求降溫速度、耐二氧化碳能力、補水時機等與W192存在一定差異,而且不同批次試驗M623 產量和品質也有差異。由此可見,推廣雙孢蘑菇新品前必須進行多年多點的出菇試驗,基本摸清新品種的生物特性及環(huán)境調控參數(shù)。
試驗結果表明,福蘑78 綜合性狀優(yōu)于對照W192,可以作為工廠化栽培專用品種在漳州市進一步示范推廣。
試驗結果明確福蘑78 栽培特性:(1)適應食用菌菌渣基質,同時可添加一些提高基料透氣性和保水性的原料,如稻草段、茶渣;(2)栽培料含氮量要求1.6%~1.8%,含水量65%~67%;(3)培養(yǎng)料上架后要適當壓實,投料量50~70 kg/m2為宜;(4)對覆土材料的透氣性和保水性要求較高,建議用混合覆土材料,如泥炭土+紅壤土或泥炭土+煤渣,覆土厚度至少3.5 cm;(5)原基形成階段適當控制菇蕾的密度,以免長叢生菇和后期菇柄偏長;(6)小菇階段,適當降低菇房內的空間相對濕度,可以有效預防細菌性病害的發(fā)生;(7)不耐CO2,后期應適當增加通氣量,降低CO2含量,以促進菌蓋的生長,避免菌柄伸長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