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周修建
在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甘加鎮(zhèn)甘加草原的河臺地上,佇立著一座千年古城— —八角城。八角城又叫雍仲卡爾城,距離夏河縣城約35公里,距離甘肅省會蘭州約300公里。這里是古代甘肅青海交通的要沖,是歷代中央政權與吐谷渾、吐蕃、西夏劇烈爭奪的軍事重鎮(zhèn)。八角城始建于漢代,和玉門關遺址、陽關遺址一樣是漢代邊關要塞,因為它的地理位置不是現(xiàn)代的主要交通要道上,也沒有“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樣傳頌千古的名篇佳作,所以它的名氣沒有陽關、玉門關那么大,只是最近幾年才為外人所知。
2006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1 八角城遺址的城墻夾道
圖2 八角城遺址城墻上有很多小洞,鳥類在這里棲息繁衍
八角城海拔2100米,依山傍水,北依白石崖、南傍央曲河、西靠央拉河?,F(xiàn)八角城遺址基本保存完整,八角城占地20萬平方米,城墻長2.2公里,墻高10米,是一座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也是絲綢之路河南道上的重要驛站。與中國古代方形、矩形古城不同的是,八角城平面圖是呈空心的十字形,形成八個角,每個角上設城墩,因此得名八角城。城外有護城河、護城壕,還有外廓,南門外另有外城。內城外廓,引水護城,層層設防,首尾相顧。內城20個面、16個外角(8個外直角抹平后變?yōu)?6個外角)和4個內直角相互照應,城雖不小,但城角之間距離均在弓弩的有效射程之內,克服了一般城堡在防御上不可避免死角的弊病,因而易守難攻,是一座防御性甚強的城堡。
圖3 八角城遺址內的藏民新房,藏族小孩在院子里玩耍
八角城整個城垣保存較好。城墻是由一層土一層砂石夯筑而成,一般土層厚8-12厘米,砂石層厚3厘米左右。城墻外圍有護城壕,護城壕不完整,殘存部分寬4-6米,深2-6米,護城壕外有護城河,寬6-14米,深2米-13米,護城河水引自央拉河,河水從城北分兩支流繞城向南流,后匯入央曲河。護城河外有外廓,外廓輪廓西、北兩面較明顯。城四面正中有甕城,東、西兩面緊鄰甕城的南側各有一夾道,形似"S"。城墻上現(xiàn)有很多小洞,鳥類在這里棲息繁衍。
八角城以它特有的城垣結構,展現(xiàn)了古代屯田點上設計守防城市的風貌,在城堡的設計上突破過去方形、矩形的形式,在我國現(xiàn)存古城屬獨一無二的,八角城城址為研究中國古代建城史具有極高的藝術和科研價值;八角城在歷史上溝通漢族與其他民族關系、疏通貿易渠道及和平友好往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八角城內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文物,有唐宋時期的金屬貨幣、方磚、條磚、筒瓦、板瓦、碓舀、礎石、城門樞舀、碾盤等。在八角城周圍的平地、丘陵、臺地上,還保留有不少古代棄耕的梯田。八角城在清朝時還有少量兵丁,民國時開始有大量居民入住,八角城內現(xiàn)有70余戶人家,500多人,藏、漢雜居,藏族居民有三分之二,全村以放牧為主,略做些農業(yè)。村中小學學習藏、漢兩種語言。目前,八角城東西兩側種的青稞等農作物,像一塊巨大的調色板。城內外經(jīng)??梢娕Q虺扇?,又因樹木奇缺,村民常以干的牛糞為燃料生火煮飯,他們的房子外墻粘上晾曬的牛糞。近年來,隨著前來旅游的人增加,城內建起了民宿客棧。
千年時光滄海桑田,八角城從軍事要塞變成了自然村落又變成了今天的旅游勝地,供人們參觀游覽。漫步八角城,親撫土城墻,遠眺白石崖,俯瞰央曲河,追憶那刀光劍影的邊關要塞以及戍邊守衛(wèi)的邊關將士,還有那湮沒了的絲綢之路河南道。而今,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是漢藏一家民族融合欣欣向榮的草原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