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
《吳頤人篆刻、印跋新作》收錄70余方印及邊款跋語和巖畫,是吳頤人先生幾十年追求邊款藝術的杰出成果,于2014年4月出版。
全書邊款跋語:“從自身體驗出發(fā),揭示生活感受,不放過火花一閃,努力上升到一群人一代人心中皆有,卻不曾說出的事物,自省省人,一誠領先,滌盡教訓讀者陳詞,學習童眼觀世,讀書如讀人,讀人如觀書。不斷精煉,蒸餾,濾掉渣滓,直到胸臆,反復推敲。”(柯文輝:《聽良心吩咐而造境》,《吳頤人篆刻、印跋新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無不自出機杼,精要簡潔,幽默雋永。
文字全用漢簡字體書寫。漢簡,漢代簡牘,指寫在竹簡、木牘、絲帛、紙張等材質(zhì)上具有墨跡形態(tài)的書法。筆墨流暢,意趣靈活,書風古樸自然,率意恣肆。頤人自年輕時就癡迷漢簡,情有獨鐘,終生不渝。他在《神游居延》跋語中深情道出:“簡牘如泉,溉我漢魂。”新作中的漢簡,深得漢人的風神氣韻,集中展示了吳頤人的獨具風姿。
邊款中引入史前史后先民們留下的充滿神秘感的巖畫,則是頤人先生的獨創(chuàng)。巖畫,即繪制或刻制在巖石上的圖畫。中國巖畫歷史悠久,內(nèi)容豐富,分布很廣,記錄很早。書中畫作就出自內(nèi)蒙古陰山、云南滄源、寧夏賀蘭山、西藏那曲、新疆呼圖壁、廣西左江等地,不少遺址頤人先生也曾勘訪。無名畫家以簡練粗獷的線條,勾勒出先民們狩獵、征戰(zhàn)、放牧、耕作、出行、生殖的場景。這些具有抽象美感的圖畫,頤人先生不是單純的復制,而是選擇形象,加以綜合,如同以字入印,要有些印化的功夫。書中還收有美國、巴西、印度等國家的巖畫,雖然不多,但強化了巖畫全球性的寬度和歷史性的深度。
吳頤人先生在篆刻邊款上研究探索的貢獻,篆刻家孫慰祖、舒文揚在《逐鹿于方寸之間》文中作了高度的評價:“巖畫入印,在題材上開風氣之先,同時通過富有表現(xiàn)力的藝術手段,將先民遺存的原始素材移入篆刻藝術,有水乳交融之感?!薄坝】顑?nèi)容上表現(xiàn)出來的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思念,對創(chuàng)作理念的闡述等等,也構(gòu)成他印款藝術的重要亮點?!笨傊?,“文學性和思想內(nèi)容的加入,對于當代篆刻邊款的創(chuàng)作,無疑提供了極好的范例,讀者在多側(cè)面的藝術元素中獲得了對篆刻創(chuàng)作的完整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