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米曉璐,齊洪娜*,種肖宇,劉 兵,高曉峰,王維展
(1.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急救醫(yī)學部,河北 衡水 053000; 2.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檢驗科,河北 衡水 053000; 3.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核磁科,河北 衡水 053000; 4.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電生理科,河北 衡水 053000)
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國北方地區(qū)發(fā)病率高,是常見的臨床急癥,遲發(fā)性腦病作為其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是患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正?;蚪咏5囊庾R恢復后,再次出現(xiàn)一系列的神經(jīng)、精神癥狀[1],一旦發(fā)病則致死率、致殘率均較高,治療時間長,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治療方案。研究顯示,除了常規(guī)藥物及氧療、高壓氧外,中醫(yī)藥治療一氧化碳中毒遲發(fā)性腦病有一定效果[2]。
九味益腦顆粒由人參、丹參、制何首烏、補骨脂、茯苓、赤芍、川芎、石菖蒲、遠志9 味中藥組成,主要用于老年癡呆癥的治療,有利于認知功能提高,改善日常生活能力[3]。本研究考察該制劑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對一氧化碳中毒遲發(fā)性腦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炎性指標、神經(jīng)損傷標志物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8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就診于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急救醫(yī)學部的98 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fā)性腦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 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6 例,女性23 例; 年齡60 ~85 歲,平均年齡(71.36±7.28)歲; 中毒至發(fā)生遲發(fā)性腦病時間14 ~40 d,平均時間(20.94±9.31) d; 合并糖尿病18 例,冠心病15 例,高血壓20 例; 有吸煙史11 例,飲酒史18例; 脫失3 例[2 例因不能耐受中藥口味自行退出,1 例因療效不滿意(治療時間<4 周) 而退出],剔出2 例(因服藥依從性差,連續(xù)3 d 未規(guī)律服藥),最終完成44 例,而觀察組男性30 例,女性29 例; 年齡59 ~81 歲,平均年齡(72.12±7.58) 歲; 中毒至發(fā)生遲發(fā)性腦病時間11 ~49 d,平均時間(21.52±10.06) d; 合并糖尿病16 例,冠心病16 例,高血壓18 例; 有吸煙史14 例,飲酒史16 例; 脫失2 例[因自覺療效不滿意(治療時間<4 周) 而退出],剔出4 例(2 例因服藥依從性差,連續(xù)3 d 未規(guī)律服藥; 2 例擅自服用影響本研究結果的其他藥物),最終完成43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21-1-032)。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fā)性腦病診斷標準[2]; ②年齡18 ~85 歲,性別不限;③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因先天性愚型及癲癇、腦腫瘤、帕金森病等因素引起的認知障礙; ②有嗜酒、吸毒、精神性藥物濫用史; ③其他中毒或疾病引起的腦??; ④合并嚴重的精神類疾病; ⑤納入研究前4周應用相關藥物; ⑥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藥物具有禁忌癥; ⑦妊娠期、準備妊娠、哺乳期婦女;⑧因各種原因無法評價療效; ⑨住院時間<1 個月。
1.4 治療手段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不含與九味益腦顆粒相同或拮抗作用的藥物),包括抗凝、改善循環(huán)、清除氧自由基、營養(yǎng)腦細胞等相關藥物,氧療、高壓氧,經(jīng)顱直流電刺激(tDCs) (智能刺激器,四川省智能電子實業(yè)有限公司,每天1次,每次30 min),安慰劑顆粒(每天3 次),連續(xù)治療1 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九味益腦顆粒 (四川光大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10048) 5 g,每天3 次,連續(xù)治療1 個月。
1.5 療效評價 ①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生活完全自理; ②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恢復,生活部分自理; ③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生活無法自理。總有效率= [(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100%。
1.6 指標檢測
1.6.1 實驗室指標 抽取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離心取血清,①炎性標志物水平,包括脂蛋白磷脂酶A2 (Lp-PLA2) (化學發(fā)光法)、全系統(tǒng)性炎癥反應指數(shù)(SIRI) (公式為SIRI =中性粒細胞數(shù)×單核細胞數(shù)/淋巴細胞數(shù))、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相關試劑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提供,批號20203804),由醫(yī)院檢驗科統(tǒng)一進行;②神經(jīng)損傷標志物水平,包括中樞神經(jīng)特異蛋白(S100β)、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分別由醫(yī)院檢驗科、核醫(yī)學科進行檢測。
1.6.2 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治療前后各評價 1 次,①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4],包括定向、記憶、注意和計算、回憶、語言5 個項目,總分30 分,27~30 分為正常;②洛文斯頓作業(yè)療法認知量表(LOTCA)[5],包括定向、視知覺、空間知覺、動作運用、視運動組織時間、思維操作、注意力、專注力7 個項目,每項1 ~4 分,總分≥24 分為正常; ③Barthel 指數(shù)(BI)[6],包括進食、更衣、洗澡、大小便控制、修飾、行走等10 個項目,滿分100 分,評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1.6.3 ADC、EEG 評分、ECBER (1) MRI 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采用1.5T 超導型核磁共振機檢測,頭標準線圈,分析影像,包括半卵圓中心區(qū)、側腦室周圍白質區(qū)、蒼白球大腦半球對稱區(qū)域等,取平均值; (2) 腦電圖(EEG) 評分、EEG反應性分級(ECBER),分別根據(jù)《臨床腦電圖學》 評分標準、Synek 分級標準[7],采用24 導腦電圖儀(南京偉思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檢測,由2 名有經(jīng)驗的影像科腦電圖醫(yī)師獨立完成。
1.6.4 安全性指標 治療期間,觀察皮膚紅腫、癢痛、頭暈、頭痛、胸悶、心悸、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3.0 軟件進行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α =0.05)。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炎性標志物、神經(jīng)損傷標志物水平 治療后,2 組Lp-PLA2、SIRI、TNF-α、S100β、NSE 水平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 組炎性標志物、神經(jīng)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nerve injury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2 組炎性標志物、神經(jīng)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nerve injury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時間Lp-PLA2/(ng·mL-1) SIRI(×109)/(1·L-1)TNF-α/(ng·L-1)S100β/(ng·mL-1)NSE/(ng·mL-1)對照組治療前356.16±56.114.47±2.9744.01±13.770.90±0.3358.38±18.03(n =44)治療后257.52±45.78#1.94±1.19#28.12±9.59#0.49±0.17#49.73±14.47#觀察組治療前358.05±65.254.39±2.8944.92±14.410.91±0.2657.85±13.59(n =43)治療后218.21±45.87#*1.16±0.42#*19.84±6.27#*0.28±0.11#*39.83±11.84#*
2.3 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治療后,2組MMSE、LOTCA、BI 評分升高(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3。
表3 2 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ctivi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3 2 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ctivi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時間MMSE 評分/分LOTCA 評分/分BI 評分/分對照組(n =44)治療前10.03±3.4168.55±17.9640.09±7.36治療后18.41±3.92#84.95±14.50#55.11±12.24#觀察組(n =43)治療前9.96±3.7668.31±19.4740.18±9.05治療后23.27±8.06#*96.66±18.33#*69.16±16.06#*
2.4 ADC、EEG 評分、ECBER 治療后,2 組ADC 升高 (P<0.05),EEG 評分、ECBER 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4。
表4 2 組ADC、EEG 評分、ECBER 比較(±s)Tab.4 Comparison of ADCs,EEG scores and ECB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4 2 組ADC、EEG 評分、ECBER 比較(±s)Tab.4 Comparison of ADCs,EEG scores and ECB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時間ADC(×10-3)/(mm2·s-1)EEG 評分/分ECBER對照組(n =44)治療前0.650 2±0.092 03.43±0.794.43±0.79治療后0.707 3±0.118 0#2.66±1.08#3.66±1.08#觀察組(n =43)治療前0.656 7±0.147 03.40±0.854.40±0.85治療后0.760 0±0.113 9#*2.14±1.19#*3.14±1.19#*
2.5 安全性指標 治療期間,2 組未出現(xiàn)相關不良事件、中藥服用不良反應。
中醫(yī)認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fā)性腦病屬大病之后余毒未清,正氣虧虛,痰瘀交結之證,為脾腎虧虛、氣血瘀滯,病變部位在腦,以呆傻愚笨、昏不識人、尿便失禁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活血滌痰、醒腦開竅是治療的關鍵,兼顧扶正祛邪[2,8]。九味益腦顆粒具有活血化痰、補腎益智之功效,治療癡呆癥效果較好[3]。
經(jīng)顱直流電刺激是一種非侵入的神經(jīng)調節(jié)技術,廣泛用于治療某些常見精神障礙和神經(jīng)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9]。課題組前期發(fā)現(xiàn),常規(guī)藥物、氧療及高壓氧聯(lián)合該技術可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fā)性腦病患者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療效較好[10],并且臨床上大多采用核磁影像學檢查結合腦電圖來監(jiān)測患者神經(jīng)損傷情況[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MMSE、LOTCA、BI 評分、ADC 值更高,EEG 評分、ECBER 更低,提示九味益腦顆粒更有利于減輕病情,改善神經(jīng)功能。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fā)性腦病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12],目前尚無明確定論,其中免疫炎癥失調學說貫穿發(fā)病始終,與認知功能損害程度有相關性。研究表明,本病模型大鼠炎癥指標TNF-α、IL-1β、IL-6 水平升高,遲發(fā)性腦病發(fā)生率隨之增加,呈正相關性[13]。血清炎癥標志物CRP、TNF-α、Lp-PLA2、ILs 與腦白質高信號患者的認知障礙密切相關,其中Lp-PLA2 是特異性的血管炎性標志物,能激活炎性反應,促進血管內皮硬化,引起腦白質病變,影響神經(jīng)元和傳導通路,進而導致認知障礙[14-15]。SIRI 是反映全系統(tǒng)性炎癥的反應因子,作為一種新型炎癥指標與包括認知障礙在內的許多慢性疾病相關[16],故減輕炎癥反應是治療關鍵。S100β、NSE 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反映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損傷的重要標志物[17-18],兩者水平升高可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fā)性腦病的神經(jīng)損傷程度判斷、早期干預提供依據(jù)[19]。MMSE 為臨床普遍應用的認知障礙篩查工具[20],LOTCA 為標準化的神經(jīng)心理學測試,BI 為用于測量患者獨立生活技能(如飲食、穿衣、自制和活動能力) 變化的量表,三者均是常用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系統(tǒng)[21]。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2 組Lp-PLA2、SIRI、TNF-α、S100β、NSE 水平降低,MMSE、LOTCA、BI 評分升高,以觀察組更明顯,提示九味益腦顆粒有利于減輕炎性反應,下調炎癥因子,緩解神經(jīng)組織損傷,提高認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九味益腦顆粒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可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fā)性腦病患者臨床療效,改善認知、日常生活能力,提高ADC 值,降低EEG 評分、ECBER,調節(jié)S100β、NSE 水平,而且安全性較高,其機制可能與下調Lp-PLA2、SIRI、TNF-α 水平有關,可為相關臨床治療提供更理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