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佑源 陳雪梅 玉達泳 汪曉偉 李利斌 李騰騰 高濤 霍永占
摘要:對某最大設計總質量為24.5 t的自卸車,采用發(fā)動機在環(huán)試驗方法,構建整車模型、帶坡度的道路模型和駕駛員模型,研究有、無坡度條件下空載和滿載車輛的功率和CO2、NOx、粒子數(shù)量、CO、THC的排放特性。結果表明:有坡度運行時,車輛功率和總排放物增加,但氣態(tài)污染物排放增加幅度小于功率增加幅度,車輛的氣體污染物比排放較低、顆粒物比排放較高;坡度變化影響排溫和NO排放,空載時長坡工況易導致NOx排放增加;坡度影響車輛比功率分布,與無坡度相比,有坡度運行車輛的比功率分布更加分散,污染物排放的集中度較低。
關鍵詞:重型柴油車;發(fā)動機在環(huán)測試;道路坡度;氣體污染物;顆粒物;CO2排放;功率
中圖分類號:U46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6397(2023)01-0023-08
引用格式:張佑源,陳雪梅,玉達泳,等.道路坡度對重型柴油車實際道路排放的影響[J].內燃機與動力裝置,2023,40(1):23-30.
ZHANG Youyuan,CHEN Xuemei,YU Dayong, et al.Effects of road slope on real driving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for a heavyduty diesel vehicle[J].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owerplant, 2023,40(1):23-30.
0引言
中國貨車排放的CO、HC、NOx、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和CO2分別占汽車相對應各污染物排放總量的 298%、26.6%、84.3%、90.9%和61.5%[1],文獻[2]規(guī)定了各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影響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的因素較多,包括駕駛行為、交通流狀況、道路情況、環(huán)境條件、車輛載荷等[3-6],但道路坡度的影響容易被忽略。目前的油耗和排放標準中,整車轉轂測試均沒有考慮道路坡度的影響。道路坡度的變化影響坡度阻力,從而引起發(fā)動機做功和車輛碳排放變化。道路坡度對排放的影響比較復雜。Zhang等[7] 研究了道路坡度小于4%時的重型車輛排放,發(fā)現(xiàn)重型車輛CO排放對坡度的變化較敏感;許磅等[8]研究了輕型車和重型車的實際道路排放,研究表明,道路坡度為-5%~5%,2種車型的CO2和NOx排放均隨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關于道路坡度影響方面的研究都是基于實際道路測試開展的,但基于實際道路的測試受交通條件、環(huán)境條件和駕駛行為等因素影響較大,很難保證試驗的重復性和一致性,不適合開展單一變量如坡度等對排放的影響研究;而且這些研究僅考慮了氣體污染物排放,沒有考慮PM排放;車輛的坡度阻力除受道路坡度的影響,和車輛載質量息息相關,以上研究均沒有涉及載荷。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坡度變化對排放的影響。
發(fā)動機在環(huán)測試是能夠很好地開展單參數(shù)對排放影響研究的方法。發(fā)動機在環(huán)是將發(fā)動機作為實際物理硬件,將整車及駕駛員作為虛擬子系統(tǒng)的一種特殊的硬件在環(huán)方式,在發(fā)動機臺架上實現(xiàn)對整車性能開發(fā)優(yōu)化。由于實驗室環(huán)境控制精度高,行駛道路和駕駛行為均為模型設置,可以保證試驗結果的一致性,排除來自于駕駛、交通狀況、環(huán)境條件的干擾,可以用來研究載荷變化對同一實際道路排放的影響[9-11]。
本文中選取一輛最大設計總質量為24.5 t的自卸車,采用發(fā)動機在環(huán)的方式,在同一條道路上,研究實際坡度和無坡度、滿載和空載條件下的排放差異,分析坡度對車輛的功率和CO2、NOx、粒子數(shù)量(particle number,PN)、CO、THC排放的影響。
1試驗設置
1.1測試方法和設備
構建的發(fā)動機在環(huán)測試平臺如圖1所示,其中整車及駕駛員模型通過AVL VSMTM實時系統(tǒng)來構建,實時系統(tǒng)通過輸入的駕駛工況,結合整車模型和駕駛員模型,計算發(fā)動機所需的轉速和轉矩,發(fā)送給臺架控制系統(tǒng);臺架控制系統(tǒng)控制測功機轉速和發(fā)動機油門開度,同時臺架的傳感器采集發(fā)動機參數(shù),實時傳回系統(tǒng),作為整車模型的輸入?yún)?shù),參與下一個計算步長的整車動力學模型計算,實現(xiàn)發(fā)動機轉速和轉矩的閉環(huán)控制[12]。主要測試設備和軟件信息如表1所示。
1.2試驗車輛及發(fā)動機
試驗樣機為采用廢氣再循環(huán)氧化型催化器顆粒捕集器選擇性催化還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氨過濾器排放控制技術路線、滿足國六排放標準的柴油機,對應的整車模型為一輛N3非城市自卸車。選擇空載和滿載2種車輛狀態(tài),滑行因數(shù)均按照文獻[13]的要求在試車場道路實際滑行得到。發(fā)動機和整車主要技術參數(shù)如表2、3所示。
1.3測試路線
所選取的路譜為對應的N3類非城市車輛的一條便攜式排放測試系統(tǒng)(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PEMS)測試路線,該道路位于云南省建水縣境內,單程最高海拔高度變化超過200 m,路線總長度約為120 km,沿著一條單程約30 km的路段來回運行2次。
車速和海拔以及坡度隨運行距離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總的運行距離為3158 km,平均車速為3336 km/h,最大車速為7553 km/h。
坡度計算采用AVL VSM自帶的道路建模軟件,構建基于GPS數(shù)據(jù)地形的表面模型。選取4種測試工況,分別為滿載有坡度Test1、滿載無坡度Test2、空載有坡度Test3、空載無坡度Test4,其中無坡度是在道路模型中將坡度設置為0。將采集的實際道路路譜信息輸入臺架試驗系統(tǒng),每種測試工況的整車模型和駕駛策略均相同,按照文獻[2]中方法計算NOx、PN、CO、THC和CO2排放。
2結果及分析
2.1發(fā)動機油耗、功率、污染物和CO2比排放
4種測試工況下整個路程的發(fā)動機油耗、功率和CO2、NOx、PN、CO、THC比排放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滿載工況下即Test1、Test2,車輛有坡度和無坡度運行,發(fā)動機在同一路段功率分別為47.85、29.82 kW,有坡度運行的功率比無坡度運行的功率增加了60%,燃油消耗增加了50%,但有坡度運行車輛的CO2比排放比無坡度降低了6%;有坡度運行的CO、THC和NOx比排放比無坡度運行分別低80%、63%和73%;有坡度運行車輛的PN比排放比無坡度運行高63%;空載條件下即Test3、Test4,也呈現(xiàn)相似的規(guī)律,有坡度運行的功率比無坡度運行增加了39%,燃油消耗增加了21%,但有坡度運行的CO2比排放比無坡度降低了13%;有坡度運行的CO、THC和NOx比排放比無坡度運行分別低88%、67%和79%;有坡度運行車輛的PN比排放比無坡度運行高65%。上述結果表明坡度導致的氣態(tài)污染物排放增加幅度小于功率增加幅度,因此有坡度運行的氣態(tài)污染物比排放較低,坡度對顆粒物排放的影響大于對功率的影響。
此外,有坡度工況下,即Test1、Test3,滿載時的功率、CO和PN比排放比空載時分別高107%、41%、68%,滿載時的CO2、THC和NOx比排放比空載時分別低16%、82%、65%。無坡度工況即Test2、Test4也存在相似的結果,滿載時的功率、CO和PN比排放比空載時分別高80%、25%、71%,滿載時的CO2、THC、NOx比排放比空載時分別低22%、89%、72%。
2.2污染物和CO2瞬態(tài)排放
由于柴油機的THC和CO排放很低,因此不再對這2種排放物進行分析,僅分析NOx、PN和CO2的瞬態(tài)排放。車速和道路坡度如圖3所示。
滿載時(Test1、Test2工況),有、無坡度的CO2、PN、NOx累積排放和排氣溫度如圖4所示。
由圖4a)b)c)可知:有、無坡度工況下PN和CO2排放規(guī)律較一致,PN和CO2排放在A、B、C區(qū)域明顯增加,這是因為這3個位置為車輛加速階段,噴油量增加;NOx排放在D、E、F區(qū)域明顯增加,其中D、E區(qū)域的車速較低,排溫較低,F(xiàn)區(qū)域是車輛加速和爬坡階段,因此NOx排放較高;從瞬態(tài)排放特征來看,道路坡度的影響小于車輛加速的影響。主要原因可能是此時車輛滿載,車輛加速所需的功率更大,需要噴射更多的燃油實現(xiàn)車輛加速,導致PN和CO2排放增加。
由圖4d)可知:坡度對排溫的影響較大;無坡度時,排溫相對穩(wěn)定,車輛減速和怠速時,排溫有所下降,車輛加速時,排溫增加;有坡度時,坡度變化導致排溫變化,尤其是在長下坡工況下,排溫降幅較大,可能影響SCR的轉化效率;在滿載工況下,由于排溫較高,排溫降幅對SCR轉化效率的影響不顯著。
空載時(Test3、Test4工況),有、無坡度的CO2、PN、NOx累積排放和排氣溫度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相比無坡度工況, CO2和PN排放增速較為明顯區(qū)域和滿載時一致,如A、B、C區(qū)域;NOx排放除在排溫較低的區(qū)域增加外,一個較為顯著的特征是在坡度下降、車速增加時增速較大。這是由于排溫降低,NOx排放增加,如圖中F區(qū)域。
2.3機動車比功率分析
機動車比功率PVSP是車輛單位質量的瞬時功率,采用典型的簡化重型車輛比功率方程[8]:
式中:v為車速,m/s;a為車輛加速度,m/s2;g為自由落體加速度,g=9.81 m/s2;i為道路坡度;CR為滾動阻力因數(shù),CR=0.186 333;CD為風阻因數(shù),CD=3.702 456;m為車輛質量,kg。
滿載時機動車比功率的時間分布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與無坡度運行車輛相比,有坡度的機動車比功率分布更加分散;有坡度的機動車比功率在[-2,2] kW/t的時間占比為476%,無坡度的時間占比為630%;無坡度運行車輛的機動車比功率大于0的時間占比為922%,有坡度的機動車比功率大于0的時間占比僅為795%。
空載時機動車比功率的時間分布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空載時機動車比功率分布規(guī)律與滿載時基本一致,與無坡度時相比,有坡度機動車比功率的分布更加分散;有坡度的機動車比功率在[-2,2]kW/t的時間占比為45.7%,無坡度的時間占比為59.3%;無坡度的機動車比功率大于0的時間占比為93.6%,而有坡度的機動車比功率大于0的時間占比僅為81.8%。這說明道路坡度對機動車比功率的分布影響較大,主要原因是坡度影響實際行駛時車輛的坡度阻力,導致車輛行駛時的比功率發(fā)生變化。
滿載時(Test1、Test2工況),基于機動車比功率的排放占比分布如表5、6所示。由表5、6可知:有坡度時,NOx的排放分布主要集中在[0,2]kW/t,占比為63.3%;無坡度時,此區(qū)間的NOx占比僅為485%;PVSP >0,有坡度時的NOx、PN、CO2的排放占比分別為962%、862%、915%,無坡度時,NOx、PN、CO2的排放占比分別為981%、935%和950%。這說明道路坡度分散了污染物的排放集中度。
空載時(Test3、Test4工況),基于機動車比功率的排放占比分布如表7、8所示。由表7、8可知:有坡度時,NOx的排放分布主要集中在[0,2]kW/t,占比為535%;無坡度時,此區(qū)間的NOx排放占比為63.4%;PVSP>0,帶坡度時NOx、PN、CO2的排放占比分別為981%、873%、941%;無坡度時,NOx、PN、CO2的排放占比分別為98.0%、922%、958%。這說明道路坡度分散了污染物的排放集中度,尤其是PN和CO2排放的集中度。
3結論
基于發(fā)動機在環(huán)研究了在不同載荷下道路坡度對重型車實際道路NOx、PN、CO、THC污染物排放和CO2排放的影響。
1)在相同的起始點,有坡度運行導致功率和總排放物增加,但氣態(tài)污染物排放增加幅度小于功率增加幅度,有坡度運行的氣態(tài)污染物比排放較低,但顆粒物比排放高于無坡度工況。
2)坡度變化影響排溫,從而影響NOx排放;空載時,長下坡工況導致NOx排放增加。
3)坡度變化影響機動車比功率分布,與無坡度時相比,有坡度的機動車功率分布更加分散,污染物的排放集中度較低。
參考文獻:
[1]汪曉偉,顏燕,景曉軍,等.駕駛特性對進氣道噴射汽油車RDE排放的影響[J].汽車工程, 2018,40(10):1146-1150.
[2]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GB 17691—2018[S].北京:中國環(huán)境出版社,2018.
[3]姚志良,王岐東,張英志,等.負載對實際道路重型柴油車排放的影響研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2,34(3):63-67.
[4]FREY H C,ROUPHAIL N M,ZHAI H B.Linkbased emission factors for heavyduty diesel trucks based on realworld data[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08,2058(1):23-32.
[5]PATHAK S K, SOOD V, SINGH Y, et al.Real world vehicle emissions: Their correlation with driving parameter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6,44:157-176.
[6]CEBALLOS J J, MELGAR A, TINAUT F V.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e to altitude on performanc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of a naturally aspirated diesel engine[J].Energies 2021,14(17),1-41.
[7]ZHANG W D, LU J, XU P, et al. Moving towards sustainability: road grades and onroad emissions of heavyduty vehicles:a case study[J].Sustainability,2015,7(9):12644-12671.
[8]許磅,邢瑩瑩,陸鍵.道路坡度對輕型車和重型車尾氣排放的影響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21,45(5):834-839.
[9]WANG X W,F(xiàn)U T Q,WANG C Q, et al.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at china automotive test cycle for a heavy duty vehicle based on engineintheloop methodology[J].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020,1549:022119.
[10]汪曉偉,景曉軍,高濤,等.基于發(fā)動機在環(huán)的重型柴油車實際道路細小顆粒物排放特性研究[J].汽車工程,2022,44(1):58-63.
[11]汪曉偉,凌健,閆峰.發(fā)動機在環(huán)(EIL)仿真的應用和進展綜述[J].小型內燃機與車輛技術,2019,48(5):79-84.
[12]汪曉偉,顏燕,王傳琪,等.發(fā)動機在環(huán)在重型車實際道路排放油耗研究中的應用[C]//202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4).北京: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20:645-649.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重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測量方法:GB/T 27840—202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