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剛
他家貧窮,但他的青春里沒有自卑,也不缺時尚,他把最苦的活兒當快樂,想看電影,就去打工掙錢,這是他最真實的青春,也是讓我羨慕的青春。
初中那會兒,父母已在南方做生意多年,家里生活條件很好,我過著富足的生活。但我的學習還是蠻不錯的,初中畢業(yè)后,我考上了市里的實驗中學。那時,學校搞勤工儉學,在校園西北角空地開了10畝地,分給各個班,讓自己種東西,收獲后自己賣作為班費。王老師帶我們把這塊地種上了菜,這是我頭一次干農活兒,有一種說不出的新鮮感。
李同學家在農村,是學習上的佼佼者,學校一屆只在各鄉(xiāng)村招10名學生,他是其中之一。其實有些時候,我能從他身上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他每個月回一次家,然后帶足能吃一周的干餅,再帶些咸菜,大部分時間都是吃這些,他用的被子上還有補丁,而我的早就換成了又輕又暖的羽絨被。
種菜初期的新鮮勁很快就過去了,我開始討厭拔草,特別是施肥,簡直是最難受的事了,刺鼻的糞臭讓我一次又一次想吐,后來一到勞動我就找各種理由躲開。這片菜地,多虧了李同學,全班就他會種,就算老師不組織去菜地勞動,他也會自己抽空到菜地看一下菜地。施肥的時候,就他一個人干得最賣力氣,他說他在家就干這些活兒,早就習慣了。
我不去勞動的事兒,王老師看在了眼里,嚴厲批評了我。我當時很不在乎,我的理由也很充分——到時候班里組織活動,我可以多捐點班費。
秋天到了,菜地收獲了,是個豐收季,賣了800多元。班委研究這錢怎么用,大家一致提出要給李同學200元,因為數(shù)他最辛苦。我說我再捐400元作為班費,卻被王老師拒絕了。后來,李同學也拒絕單獨分給他的200元,他說錢是班級的,不應該單獨分給他。
這一周,李同學沒回家,我在步行街買鞋時在一家飯店門口碰見了他,他正在和一位師傅倒垃圾。我問他怎么在這里,他笑著說:“打個短工,一天30元?!蔽尹c了點頭,沒說太多就走了。那天下午,逛街累了,我便進了電影院看電影??蓜傔M影院,我看到兩個熟悉的身影,是王老師和李同學,真是巧了。看完電影,李同學坐公交車回學校。車上,我和王老師閑聊:“李同學家里條件不好,怎么舍得花錢來看電影?”
王老師沉默了一會兒,對我說:“程剛,李同學說從來沒有進過影城,我最近給他補習知識競賽很辛苦,想邀請我一起看一場,我知道他家庭條件不好,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為啥?”我有些疑惑地問。
“老師尊重他的青春。他家貧窮,但他的青春里沒有自卑,也不缺時尚,他把最苦的活兒當快樂,想看電影,就去打工掙錢,這是他最真實的青春,也是讓我羨慕的青春。程剛,你尊重你的青春了嗎?你多交班費,是你自己奮斗出來的嗎?”王老師說完,認真地看向了我。那一刻,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但我的心在翻涌。從那天起,我知道了在青春的色彩里還有“尊重”這個詞,不但要尊重別人,更應該尊重自己,這樣的青春才最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