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麗 陳 界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847)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保?]近幾年來迅速發(fā)展的短視頻平臺廣受青年學生追捧,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繞不過去的新領域、新課題。
根據CNNIC(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fā)布的第50 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22 年上半年,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到9.62 億,占整體網民的91.5%,其中20—29 歲的青年占到17.2%。短視頻改變了人們以往通過圖文獲取資訊的方式,滿足了用戶碎片化的資訊獲取需求,因而用戶數量呈持續(xù)爆發(fā)式增長。短視頻滲入用戶的多元化場景中,使用黏性不斷增強,逐漸成為用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高校思政教育如何遵循發(fā)展規(guī)律,因勢而新地與短視頻相結合,成為未來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短視頻平臺作為新興文化傳播載體,吸引了大批的高校大學生和各式各樣的流行文化參與其中。它所承載的流行文化對尚未走出校園的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有著極大的影響,一方面,在正能量文化傳播、各界效仿推崇、形成良好社會教育氛圍的同時,一些披著“自我表達”外衣的媚俗拜金文化也在時刻考驗著青年人的判斷能力;另一方面,網絡平臺特有的推薦機制在持續(xù)推送類似視頻和話題內容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信息繭房”的困境,讓青年人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堅定立場。因此,高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短視頻中,打破“信息繭房”的壁壘,讓思想政治教育浸潤每個高校大學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
短視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最直觀的優(yōu)勢就是傳播形式生動,內容創(chuàng)新空間大。[2]一個幾十秒的短視頻可以承載數千字的內容,并以生動簡約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傳統(tǒng)課堂教育和微信公眾號等以文字、圖片單項輸送知識的教育形式所達不到的。而且短視頻更注重用戶的互動性,軟件自帶的特效、美顏、濾鏡、剪輯等功能更符合年輕人探索未知、追求新事物的心理特征,這種更能展現個性的文化載體本身就足夠吸引年輕人。此外,為優(yōu)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加上適當的背景音樂,可以更好地烘托視頻氛圍,讓受教育者產生代入感。短視頻潮流之下,傳播形式的多樣性與個性化也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有更大的空間。例如,在一個5 分鐘的視頻里以“短而精”的形式闡述一個“艱深議題”,要求創(chuàng)作者不但自身有著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能最大限度地提煉語言來提升信息密度,最后用日常的、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短視頻在改變觀眾的閱讀習慣的同時,也在不斷對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加工。[3]例如,“三分鐘總結二十大金句”“五分鐘告訴你什么是‘十四五’”等,短視頻側面反映了年輕人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迫切需求,也為青年人走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打開了新的大門,是讓年輕人改變思想政治教育無趣印象的第一步。
短視頻用戶中年輕人基數大、使用頻率高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融入其中的最大優(yōu)勢。[4]一條“熱點”或者“爆款”推薦就可以達到傳統(tǒng)課堂教育所達不到的教育規(guī)模和效果。例如,疫情期間,多所醫(yī)學院校派出醫(yī)療團隊支援祖國各地,在各高校及新聞媒體的宣傳下,很快成為當地甚至全國的熱點。短視頻加上慷慨感人的背景音樂烘托,極大地激發(fā)了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發(fā)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短視頻中的育人價值。
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優(yōu)勢讓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更有針對性地實施滲透教育。短視頻平臺往往會獲取用戶相關信息,并根據瀏覽記錄、內容偏好、位置信息等內容進行內容推送,這些推送又會再一次被精準化分析,將用戶形象具象化。[5]要讓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年輕人心中“活”起來,就要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參與年輕人的流行文化,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由于短視頻文化興起的時間并不長,高校的參與和融合還在探索階段,對內容創(chuàng)作、團隊經營等各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漏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短視頻的過程中很容易被困在“信息繭房”中[6],無法突破泛娛樂化、去價值化等弊端,最終使產出的內容要么曲高和寡,要么走馬觀花。
短視頻的算法優(yōu)勢往往讓用戶看到的是自己想看的,久而久之很容易將自己的生活像蠶一樣桎梏于“繭房”中,不再關注其他信息,長此以往使思維弱化、視野狹窄,認知也會受到限制。短視頻平臺內容繁雜,大部分年輕人主要以娛樂為導向使用短視頻,稍不留意就會在嘩眾取寵的低俗視頻和奢靡光鮮的生活視頻中走向低俗化和去價值化,在“娛樂至上”的氛圍中喪失艱苦奮斗的動力,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培養(yǎng)產生巨大的沖擊。
短視頻的泛娛樂化會使大學生產生極強的成癮性,在“即時滿足”中享受短暫的快樂,回到現實生活及學業(yè)中,部分大學生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應感,以致荒廢學業(yè),將大量時間浪費在“即時滿足”中,直到畢業(yè)后一無所成才追悔莫及。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學的難度。
此外,由于短視頻平臺興起時間不長,很多高校對短視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還停留在探索和實踐階段[7],內容制作上缺乏專業(yè)的教師團隊。沒有適當的獎勵機制,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教育成效低。沒有專業(yè)的思政教師作指導,產出的內容往往缺少專業(yè)化、深度化。再加上短視頻相比公眾號制作周期長、更新速度慢、用戶黏性不高,無法發(fā)揮教育引導的價值。
高校在運營管理上缺乏經驗,傳播力有限。開通高校官方賬號不代表就走進了大學生的思政生活,很多高校的運營還停留在單一的發(fā)布視頻上。粉絲量、播放量、評論量并不高,信息傳播能力有限,尚未創(chuàng)造運營出一個價值導向的雙向互動平臺,只是扮演知識傳播工具的角色。另外,很多學校將賬號交給學生工作組織來運營,一方面缺少專業(yè)指導來審核內容,另一方面面臨著換屆或者學生畢業(yè)的情況,很多時候不能將積累的運營經驗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長年累月下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短視頻上的融合就會變得僵化、形式化,難以達到預期的思政教育效果。
短視頻因其具有極強的輿論導向性,稍不留神就會將紛繁復雜的錯誤思潮形成所謂的流行趨勢,并成為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滲透高校的“幫兇”。因此,如何科學運用短視頻平臺,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工具,成為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高校的思政工作需要將馬克思主義始終貫穿課堂內外、線上線下,保證多媒體平臺的建設能夠始終有正確的思想指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革命是形式的變革,更是內容的革新。首先,高校利用大數據算法推薦,了解受教育者所感興趣的方向內容,對創(chuàng)意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出年輕人能夠產生共鳴的喜聞樂見的故事,擺脫機械性、單一性和同質化。[8]例如,對年輕人喜愛的“二次元”文化進行“破壁”,加入正向的流行因素剪輯制作,在娛樂中融入思政教育。其次,及時結合熱點事件講好中國故事是進行價值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要把握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政府處理事務的態(tài)度和方法,因地制宜地進行價值引導。[9]例如,全國抗擊疫情表彰大會上,國家為抗疫先鋒頒授榮譽,高校賬號要把握時機,對“抗疫先鋒”事跡相關內容進行制作傳播,讓學生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與擔當中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懷。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短視頻在內容上還要關注時代價值,只有了解新時代需要什么樣的價值引領,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新青年。講好中國故事要融入中國理論、中國戰(zhàn)略、中國目標,以科學的態(tài)度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創(chuàng)新的內容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后,高校思政工作進入短視頻賬號,內容上“本土化”是提升大學生用戶關注度,提高本校用戶黏性的重要路徑。打造“個性化”高校賬號,在視頻賬號中及時發(fā)布本校相關的信息以服務師生,將實用價值與情感價值結合,增強師生對高校視頻賬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增強短視頻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說服力。
打通高校媒體賬號的創(chuàng)作、審核、運營三條通道,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10]持續(xù)產出高質量內容的思政教育視頻,隊伍建設是關鍵。專業(yè)的思政教師參與制作,深耕內容,能提出有深度的問題的同時也能深入淺出地給大眾解讀。賬號對一些時事熱點勇于發(fā)聲,敢于亮出觀點,建立自己的品牌效應,提升號召能力,剪輯也要形成高校自己的風格。在審核上,要不斷完善監(jiān)管機制,清除腐朽文化與虛假謠言內容。堅持對事件發(fā)布秉持客觀態(tài)度,提升高校賬號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貫徹“晴朗行動”,建立一個綠色、蓬勃的短視頻空間。
提高短視頻平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的重要一步就是與企業(yè)合作共贏。高??衫闷髽I(yè)的品牌效應與管理優(yōu)勢,提升高校短視頻賬號的曝光率,對用戶信息數據和運營數據進行科學評估,有針對性地將內容投放市場。同時,高??梢耘c企業(yè)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進行合作,設立研學項目,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fā)展模式形成。高校為企業(yè)提供人才和培養(yǎng)方案,企業(yè)為高校打通技術和硬件,堅持協(xié)同育人。
短視頻的興起,為主流媒體擴大影響力提供了全新的機遇。以人民日報抖音號和中央新聞抖音號為例,自入駐平臺以來關注數量急劇增長,粉絲數量達到了1.6 億和1.5 億。不僅如此,在短視頻平臺上,青年人更是親切地稱中央新聞為“小央”,這正是主流媒體與時俱進的重要表現,在內容、形式、技術、渠道等方面與短視頻平臺深度融合?!白呦聢觥钡闹髁髅襟w不僅貼近了人民群眾,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價值引導,其與短視頻等新媒體的融合方式與運營方法也為高校轉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提供了優(yōu)秀的模板。高校短視頻賬號與主流媒體適當聯(lián)動在引發(fā)學生好奇心與自豪感的同時,也會讓青年更加關注內容,教育效果則會事半功倍。
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短視頻流行文化下高校的思政工作會更加復雜和多元,教育主體也在隨時切換。[11]高校思政教育要緊扣大學生心理需求,讓思政教育年輕化、時尚化。受教育者本身也可以是教育者[12],積極鼓勵大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作或拍攝貼近青年人的思政作品,以正能量的風氣鼓舞身邊人。對優(yōu)秀作品、模范事跡等給予物質及精神獎勵,激發(fā)學生熱情,讓學生在自主原創(chuàng)、自我剖析中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另外,高校可以加入院校特色進行思政教育。例如,中醫(yī)院校就可以利用得天獨厚的校園文化優(yōu)勢,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對人們不了解的小眾文化、禮儀、習俗等進行科普,既加深院校特色,又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最后,短視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觀點,堅守住正確方向,保證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不動搖,才能為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社會氛圍打好基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短視頻上的融合發(fā)展是新時代思政教育自我革命的必經之路,可以實現個體興趣與社會需求相統(tǒng)一,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生動、傳播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