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臨高縣西南大學臨高實驗中學 張 磊
華燈初上,晚歸的人們帶著倦意紛紛回家,與親人共享天倫之樂。我又一次出發(fā)去家訪了。
這次要去的是王佳琦(化名)家。王佳琦的學習成績一向不錯,也從來不給老師惹麻煩,是個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但她性格內(nèi)向,見人靦腆,上課從來不舉手提問題或回答問題,幾次與她談話也問不出什么原因。如果加以適當?shù)囊龑?,她的成績?yīng)該還會有提高,能考上一所比較好的高中。說實在的,去她家好像沒有多少話題。
我開車走在彎彎曲曲的鄉(xiāng)間水泥公路上,兩側(cè)樹木茂盛,間或出現(xiàn)香蕉園、鳳梨地、甘蔗林、稻田。一路上我沒有心情觀賞風景,挖空心思在想:到她家應(yīng)該說些什么?怎么讓她打開心扉呢?
通過打電話、問路人,我好不容易找到她家。見到的是一個非常簡陋的房子。墻壁抹了水泥底,沒有粉刷,暗淡的燈光下,灰色的墻壁略帶黑色,墻上只粘貼了2 張“教育扶貧”的宣傳海報,可見她家是貧困戶。她家有2 個孩子在上學。她的父親臥病在床,僅靠母親一個人維持生計。屋子中間放著一張簡易的圓桌,周圍放幾把紅色的圓形塑料凳子,平時吃飯用,也是王佳琦和她上五年級的弟弟做作業(yè)的書桌。我從來不知道她的學習條件這么艱苦。從與她父母的談話中,我了解到她因為家境的原因比較自卑。我們圍圓桌而坐,先拉一些家常,她弟弟比較活潑,在我與她弟弟交談的過程中,充滿了笑聲與輕松的氣氛。王佳琦剛開始只是靜靜地聽著,偶爾我問她一句,她也用簡短的語句回答。我沒有刻意找她存在的問題,而是從她的需求入手。十幾分鐘后,她緊繃的神經(jīng)漸漸放松,我讓她弟弟不再插話,我們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作為孩子的老師,我為自己這遲到的家訪而深深愧疚。
家訪后的第二天,我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女孩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故事,并且告訴他們,這個女孩就是我們中的一員。當王佳琦看到同學們都用欽佩的目光找尋這個人時,我想她不會再自卑了,一定會比以前更出色。后來有一次,她在作業(yè)本里夾了一張小紙條,寫道:“老師,謝謝您!您不僅給了我學習上的幫助,更給了我生活上的自信?!边@大概是家訪帶給我的最大收獲吧。
家訪不是尊者的說教,而是朋友式的交流;不僅是教師與家長對教育方法的一種交流,還是師生心靈溝通的一座橋梁。家訪時,我們應(yīng)放下教師的身份,這樣才更有利于我們走進學生的心靈。新時期的教師應(yīng)轉(zhuǎn)變觀念,重新審視角色的定位,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友善,多一些疏導,讓愛開啟學生的心靈。
近年來,在“大教育觀”的背景下,如何有機地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家校協(xié)同問題,是當今教育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改變,居住環(huán)境的變化,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淡漠,也是制約老師家訪的原因所在。雖然現(xiàn)在的家長整體素質(zhì)有所提高,但他們頭腦中的教育理論、策略、方法,仍適應(yīng)不了現(xiàn)在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而他們又幾乎沒有時間和途徑去學習新的教育方法。同時,因班級授課制的限制,老師要接觸的是一群孩子,但我們必須做到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才能因材施教。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從另一個方面了解孩子,并在教育方法上達成共識,采用一致的方法、一致的態(tài)度進行教育。
由于電話、微信等通訊聯(lián)系的普及,一般情況下學生在校的情況,老師通過電話即可及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這種方式符合當今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家長會、電訪、微信等溝通形式,雖然也能達到一些效果,但無法有針對性地面對每一個孩子,而家訪則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教師適時、適當?shù)募以L活動,可以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家訪能使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在關(guān)愛中成長的學生又怎么會沒有進步?我們在校內(nèi)看到的學生的缺點,往往是一種表象,通過家訪我們可以找到形成這些缺點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使我們的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
不讓家長緊張的家訪是家長的期盼,也是老師的需要,更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我們不要忘了教育的老傳統(tǒng)——家訪活動。老師的家訪,可以帶給學生令人羨慕的榮譽,也可以帶給學生奮發(fā)向上、刻苦學習的希望,還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增進了雙方的友誼,從而學生的小秘密也愿意講給老師聽了。那時候師生間的交流就沒有障礙,也沒有負擔。
新學期已近一月,我的心中正在籌劃怎么組織、動員老師家訪,讓家訪深入地走進老師、學生、家長的心中。希望我們老師能全面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并向家長們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