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偉
(新鄭市水利局,河南 鄭州 451150)
小型水庫的建設解決了區(qū)域水資源短缺、用水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因此近些年我國小型水庫的數量不斷增加,有利于水資源調配和利用。不過在建設后由于疏忽管理導致水庫功能逐年退化,甚至出現庫區(qū)淤積、蓄水能力下降以及壩體滲漏的隱患,所以要通過提高運行管理水平,恢復小型水庫的各項功能。當下應加強小型水庫的監(jiān)督管理,及時排查安全隱患,重視后期維修養(yǎng)護工作,引入數字化技術進行升級,采取專業(yè)化的運營管理措施,促進我國水利工程良好發(fā)展。
潩水,發(fā)源于新鄭市辛店鎮(zhèn)西大隗山鳳后嶺北,東南流經長葛市、許昌市、臨潁縣和鄢陵縣,于鄢陵縣南部趙莊閘以下2 km處注入潁河。流經具茨山、辛店、梨河、觀音寺等鄉(xiāng)鎮(zhèn)、管委會,至觀音寺鎮(zhèn)潩水寨村入長葛市。新鄭段河道長約24 km,從上到下建有4座小一型水庫,分別為青崗廟水庫、五虎趙水庫、楊莊水庫、唐寨水庫,離市區(qū)最遠的青崗廟水庫相距市區(qū)30 km。每座水庫都建設了相應的管理所,由專業(yè)人員負責運行管理與日常維護,每個管理所根據水庫情況設置5~9人,目前來看水庫急需優(yōu)化運行管理,采取集中式管理手段,同時增強現代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替代傳統人力巡查,從而降低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難度。
小型水庫具有數量多、分布散的特點,據統計僅新鄭段就建有4座小型水庫,并且小型水庫的分布較散,并且主要在偏僻的區(qū)域建設,包括山區(qū)、丘陵區(qū)等。另外小型水庫積水流域面積小,這也是比較明顯的特征,部分地區(qū)的小型水庫平均積水面積<2 km2,最大積水面積也不超過5 km2。由于小型水庫分布較廣,所以管理難度高,不同區(qū)域的小型水庫受條件限制,興利功能相對單一化,防洪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應用在農田灌溉等方面,并不具備防洪功能和防洪效益,如果管理不當可能會給下游地區(qū)造成洪災風險。
小型水庫缺乏自凈功能,站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角度,由于小型水庫的建設,可能會出現改變河流系統自然性的問題,導致河道自凈功能受到影響,并且在應用過程中,部分鄉(xiāng)村地區(qū)會借助小型水庫進行養(yǎng)殖,從而造成當地的水生態(tài)受到污染。在管理方面責任模糊,未能合理劃分崗位責任,雖然建設了小型水庫,為當地農業(yè)發(fā)展提供支持,不過在疏忽管理的條件下,會加快小型水庫的老化,甚至出現安全隱患,降低了小型水庫的綜合效益。
由于小型水庫的建設年代久遠,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逐步老化,增加了小型水庫的安全隱患,并且在建設過程中標準要求較低,只考慮到農業(yè)灌溉使用,久而久之便會形成病險,威脅著小型水庫的運行安全。現階段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處理有待加強,管理部門沒能定期進行質量檢測,確保小型水庫始終處在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內,安全隱患越來越多,加上缺乏有效的排查、加固技術,便會提高運行過程中的風險,引起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作為維護水庫運行管理安全的主要支撐,制度體系不完善必然會造成諸多問題,比如無法約束管理人員個人行為、提高運行管理水平等,日常巡檢記錄較為單一,在缺乏資料儲備的條件下,必然會影響小型水庫后期的養(yǎng)護工作。另外缺乏崗位責任制度,沒能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各個崗位,導致管理權責較為混亂。不僅會影響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工作,在出現問題后也無法追責到人,并且管理團隊的能力水平較低,加上制度體系不完善,便會造成小型水庫運行管理流于形式等問題。
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與維護工作,需要大量經費投入,這也是保障小型水庫灌溉、防洪作用的前提條件。雖然水利主管部門逐漸增強了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意識,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未能明確養(yǎng)護定額,落實相應的管理經費,而小型水庫本身具有公益性特質,無法獲取足夠的管理資金,最終造成缺乏養(yǎng)護管理的情況。另外地方財政面臨諸多困難,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經費籌措渠道單一,加上自身創(chuàng)收能力有限,降低了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水平。
目前來看小型水庫的安全檢測水平較低,未能融入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仍然采用傳統的人力檢測措施,導致管理模式較為落后,并且在數據獲取方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源,運行管理成本、效率不成正比,這也是制約小型水庫運行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部分水庫建設年代相對久遠,當時并沒有配備安全監(jiān)測設施,或引入雨水監(jiān)測技術等,由于運行管理不當、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后續(xù)也沒有同步建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無法提前對安全風險進行預警,充分掌握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情況。
由于部分小型水庫修建年代相對久遠,所以已經失去原本的功能,甚至存在一點安全隱患,逐漸進入老齡化狀態(tài),因此相關部門要做好安全鑒定,對小型水庫進行全面排查分析,確認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加固,保障小型水庫的基本性能,確保能夠重新調節(jié)自然生態(tài)平衡。小型水庫安全鑒定主要由水利主管部門負責,嚴格參照我國水庫安全鑒定條例中的規(guī)定,對小型水庫展開安全檢測,參與檢測的人員和單位應具有省級以上水利部門頒發(fā)的資格證書,若小型水庫存在安全隱患應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對區(qū)域內的小型水庫進行等級劃分,按照等級分批處理。一般來說鑒定為“三類壩”的小型病險水庫,應及時采取加固處理措施,并根據小型水庫的病險狀況提高加固質量,積極獲取財政資金投入支持,或從其他渠道籌集除險加固資金??偠灾⌒退畮斐U加固,應作為運行管理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來抓,對于沒有列入病險范圍的小型水庫,及時做好巡查合理安排除險加固、修改擴建工作。
當下應針對小型水庫運行管理中的不足優(yōu)化改進,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想要完善小型水庫管理制度需要從兩個層面入手,首先構建相應的小型水庫運行管理標準,落實考核監(jiān)督管理機制,以此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主動性,注重優(yōu)化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團隊,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教育活動,幫助管理人員掌握先進的管理知識,強化自身安全意識,保障小型水庫的運行,降低安全事故發(fā)生概率。其次重視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由領導部門組織落實管理制度,嚴格按照要求開展運行管理工作,對于不遵守制度規(guī)范的人員,會給予嚴厲的處罰,以此來推動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另外構建相應的養(yǎng)護管理制度,主要根據小型水庫的特點展開統一養(yǎng)護,包括動態(tài)巡查管理、遠程視頻檢查、隱患病險修復等,獲取小型水庫的運行信息,尤其是管理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或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區(qū)域,加強排查將養(yǎng)護管理落到實處。
對于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來說,各部門應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明確在管理工作中的職能定位,通過劃分運行管理權限,提高小型水庫的管理水平。各部門應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由行政主管部門領導,加強其他監(jiān)管部門的協調配合,積極開展監(jiān)督管理工作,主動落實監(jiān)督管理職責,逐步改善小型水庫運行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各部門之間密切配合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若出現安全問題應及時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需要有一名政府行政領導,肩負起總負責人的職責,同時要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夯實小型水庫責任主體,將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逐級、逐庫簽訂責任書,必要的情況下將小型水庫安全管理納入年度考核,從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其他崗位也要各司其職,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包括小型水庫的日常安全管理、安全鑒定分析等,認真落實巡查工作,對違反規(guī)范制度的崗位予以追責處理?;鶎訊徫粦ㄆ诮邮芙逃嘤?,尤其在上崗前應熟悉小型水庫的管理流程,并借助學習機會提高專業(yè)能力,明確小型水庫的風險點與應對措施。
小型水庫運行管理需要大量經費投入,主要用于后期養(yǎng)護,相關部門應設置專項資金,切實保障小型水庫管理經費充足。由于部分地區(qū)的小型水庫具有公益性質,所以缺乏維護管理經費,當下應根據小型水庫的特質,提高運行管理經費的撥付,積極拓展資金獲取渠道,公共部分由各級財政分擔,經營服務部分則由受益者分擔,獲取足夠穩(wěn)定的管理經費,保障小型水庫的可持續(xù)運行。對于存在病險的小型水庫,要及時撥付資金進行修復,大多數情況下資金主要應用在水庫加固修復中,由于小型水庫自身盈利性較低,并且地方財政部門支持力度小,所以急需獲取資金支持,用于完善小型水庫的硬件設施與養(yǎng)護管理,消除小型水庫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比如小型水庫急需完善監(jiān)測設施,通過改造升級獲取詳細的監(jiān)測數據,提高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能力,而新技術與新設備的應用,必然需要提高資金投入,尤其在大范圍的監(jiān)測設施建設、更新改造中,并且應將監(jiān)控系統接入地區(qū)綜合治理視聯網,構建以小型水庫為主的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統,因此要獲取足夠的經費支持。
在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小型水庫運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所以要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緊跟智慧水利建設潮流,積極推動信息化建設工作,為小型水庫運行管理提供信息手段支撐,從而實現科技管水的目標。首先針對小型水庫搭建防汛抗旱自動化管理平臺,主要引入自動水位雨量一體站、水位雷達自動檢測系統以及水庫河道視頻站等,同時構建雨水監(jiān)測預警與數據中心,實現對小型水庫的管理調度,及時獲取地區(qū)雨水信息采集,對洪澇災害提前做出預警。其次構建完善的數字化巡查管理系統,主要通過PTYT集群調度功能,對小型水庫展開信息化巡查,通過GPS定位技術,提高小型水庫巡查管理的實效性。除此之外引入自動化檢測管理技術,配備先進的技術與設施,對小型水庫展開動態(tài)化、智能化監(jiān)測,有利于強化運行管理效率,并且存在安全隱患時,會發(fā)出警報提醒管理人員,以便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保障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安全。
當下小型水庫應采取標準化管理,并健全運行管理計劃,包括隱患治理、維護保養(yǎng)、安全評估、應急管理、監(jiān)督檢查等工作,從多方面入手提高小型水庫運行管理水平。水利主管部門應采取集中核查與分類措施,對小型水庫進行鑒定,加快小型水庫的報廢工作,準確鑒定小型水庫的安全狀態(tài),是否需要采取除險加固措施,對于已經無法通過加固除險維持運行的小型水庫,或已交底的水庫實行報廢處理。另外建設時間較長、安全隱患較多的小型水庫,應科學編制維修養(yǎng)護定額,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相關部門要制定維修養(yǎng)護定額標準,全面調查小型水庫的運行狀態(tài),明確需要養(yǎng)護的具體項目,如機電設備、自動控制設施等,統計養(yǎng)護投資數據,精準計算小型水庫的維修養(yǎng)護工程量,結合定額標準投入經費。
小型水庫的建設關乎著我國民生發(fā)展,不過在建設完成后的運行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小型水庫的功能性逐漸降低,所以要重視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短板,嚴格按照要求執(zhí)行維護管理,發(fā)揮出小型水庫的綜合效益。當下應制定科學合理的運行管理方案,對水資源進行調度,全面排查小型水庫存在的安全風險,提前做好加固處理、防汛搶險工作,保障小型水庫的良好運行。由于小型水庫具有規(guī)模小、分散廣的特點,為了提高運行管理效率,應適當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強化日常監(jiān)管維護,同時明確管理權責,對養(yǎng)護不當等問題進行追責處理,從而提高小型水庫的運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