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霞 劉萍
潰瘍性結(jié)腸炎是臨床并不少見的一種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患者的病程較長,且易反復(fù)發(fā)作,對患者的危害較大。臨床中與潰瘍性結(jié)腸炎相關(guān)的研究顯示,本病患者除表現(xiàn)出腹痛、便血等消化道癥狀外,病灶組織及血清中的防御素表達也顯著異常,同時其炎癥反應(yīng)較為突出,表現(xiàn)為血清白介素等指標的表達失衡[1-2],因此對本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防御素及白介素的改善程度可作為療效評估的重要參考方面[3-5]。近年來臨床中采用中藥治療潰瘍性結(jié)腸炎的研究不斷增多,常用的有吳茱萸湯,可有效控制炎癥反應(yīng)和調(diào)理脾胃功能,效果較好,但其對潰瘍性結(jié)腸炎患者防御素及白介素的影響研究極為匱乏。因此,本研究現(xiàn)探究吳茱萸湯灌腸對潰瘍性結(jié)腸炎患者防御素及白介素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擇2022 年2 月—2023 年5 月荊門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132 例潰瘍性結(jié)腸炎患者。納入標準:年齡18 歲及以上;診斷為潰瘍性結(jié)腸炎。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合并心、腎、肺等功能不全;合并慢性基礎(chǔ)疾??;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臨床資料不完善。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66)和觀察組(n=66)。本次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xué)倫理學(xué)委員會批準?;颊咧橥獗狙芯俊?/p>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給予美沙拉嗪(生產(chǎn)廠家: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80148,規(guī)格:0.25 g)口服,1 g/次,3 次/d。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加用吳茱萸湯灌腸治療,吳茱萸6 g,生姜10 g,水煎至300 mL,灌腸治療,1 次/d。兩組均治療4 周。
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和治療前后Mayo 評分、防御素[人中性粒細胞防御素1-3(HNP1-3)及人β-防御素2(HBD-2)]及血清白介素[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1)治療效果:治療結(jié)束后,患者癥狀體征均消失,結(jié)腸鏡檢查示黏膜恢復(fù)正常為顯效;患者癥狀體征及結(jié)腸鏡檢查所示黏膜情況均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癥狀體征及結(jié)腸鏡檢查所示黏膜情況均未見明顯改善或加重為無效[6]。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Mayo 評分:于治療前及治療2、4 周后分別采用Mayo 評分對兩組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其包括排便次數(shù)、便血、內(nèi)鏡發(fā)現(xiàn)及醫(yī)師總體評價,每項評分范圍為0~3 分,得分越高表示潰瘍性結(jié)腸炎越嚴重[7]。(3)防御素:于治療前及治療2、4 周后分別采集兩組患者的晨起空腹血標本,每次4.0 mL,以每分鐘3 000 r 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進行HNP1-3 及HBD-2 的檢測。(4)血清白介素:于治療前及治療2、4 周后分別采集兩組患者的晨起空腹血,采集部位與采集量分別為肘靜脈及4.0 mL,以離心半徑15 cm及3 000 r/min 的離心速度進行5 min 的離心處理,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進行IL-1β、IL-6、IL-8 及IL-10 的定量檢測。
本研究采用軟件SPSS 23.0 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檢驗方式為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檢驗方式為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對照組男36 例,女30 例;年齡20~65 歲,平均(39.32±10.13)歲;病程11.0~135.5 個月,平均(82.32±30.53)個月;嚴重程度:輕度16 例,中度50 例。觀察組男37 例,女29 例;年齡19~65 歲,平 均(39.29±10.22)歲;病程11.0~136.0 個月,平均(82.50±30.66)個月;嚴重程度:輕度15 例,中度51 例。兩組患者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χ2=5.867,P=0.015),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Mayo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2、4 周后觀察組的Mayo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ayo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ayo評分比較[分,(±s)]
組別 排便次數(shù)便血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 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對照組(n=66) 2.03±0.51 1.35±0.39 0.59±0.10 1.95±0.39 0.96±0.29 0.41±0.11觀察組(n=66) 2.06±0.49 1.10±0.26 0.41±0.06 1.96±0.37 0.77±0.26 0.35±0.07 t 值 0.268 3.373 9.761 0.117 3.085 2.910 P 值 0.789 0.001 <0.001 0.906 0.002 0.004組別 內(nèi)鏡發(fā)現(xiàn)醫(yī)師總體評價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 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對照組(n=66) 2.31±0.50 1.50±0.32 0.91±0.15 1.93±0.39 1.31±0.23 0.66±0.12觀察組(n=66) 2.29±0.51 1.29±0.25 0.81±0.12 1.95±0.41 1.16±0.21 0.59±0.08 t 值 0.177 3.270 3.292 0.223 3.046 3.069 P 值 0.859 0.001 0.001 0.823 0.003 0.002
治療前兩組防御素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2、4 周后觀察組的防御素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防御素比較[pg/m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防御素比較[pg/mL,(±s)]
組別 HNP1-3 HBD-2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 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對照組(n=66) 9.31±1.91 5.36±0.96 1.39±0.50 13.63±2.63 9.13±1.98 1.75±0.63觀察組(n=66) 9.36±2.03 4.71±0.79 1.16±0.36 13.56±2.78 7.80±1.63 1.32±0.51 t 值 0.113 3.306 2.360 0.115 3.279 3.355 P 值 0.909 0.001 0.020 0.908 0.001 0.001
治療前兩組血清白介素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2、4 周后觀察組血清IL-1β、IL-6、IL-8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IL-10 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白介素比較[pg/mL,(±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白介素比較[pg/mL,(±s)]
組別 IL-1β IL-6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 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對照組(n=66) 13.32±2.01 10.96±1.75 4.11±0.69 11.63±2.91 9.35±2.35 6.95±1.52觀察組(n=66) 13.36±1.98 10.06±1.66 3.79±0.55 11.72±3.02 7.90±2.03 6.05±1.31 t 值 0.115 3.031 2.946 0.135 2.953 2.836 P 值 0.908 0.002 0.003 0.892 0.004 0.005組別 IL-8 IL-10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 治療前 治療2 周后 治療4 周后對照組(n=66) 13.53±3.30 11.75±3.13 9.06±1.63 20.31±5.32 22.52±5.71 23.32±6.60觀察組(n=66) 13.56±3.26 10.32±2.65 8.11±1.52 20.22±5.19 25.96±6.35 26.75±7.39 t 值 0.040 2.205 2.695 0.098 3.272 2.812 P 值 0.967 0.030 0.008 0.921 0.001 0.006
潰瘍性結(jié)腸炎具有較高的臨床發(fā)病率,其對患者的危害不僅僅局限于消化系統(tǒng),對機體整體的影響也較為嚴重。對于本病多采用水楊酸類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等進行治療,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也往往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導(dǎo)致患者的不適感增強[8-9]。中藥灌腸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具有更為直接的治療效果,在潰瘍性結(jié)腸炎中的療效顯著[10-11],而吳茱萸湯在止瀉、止吐、利膽、抗?jié)兊确矫鎰e具優(yōu)勢,因此,本研究將其用于潰瘍性結(jié)腸炎患者治療中,以探討其價值。
研究顯示,本病患者免疫調(diào)節(jié)因子呈現(xiàn)失衡的狀態(tài),IL-1β、IL-6、IL-8 及IL-10 等白介素作為常見的炎癥及免疫調(diào)節(jié)因子,在本類患者的血液中呈現(xiàn)表達異常的情況,且與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變化轉(zhuǎn)歸有關(guān)[12-13]。HNP1-3 及HBD-2 作為臨床研究的常見防御素指標,其在抗菌、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的趨化及免疫因子的釋放方面均有積極的作用,當局部炎癥與感染存在時,其表達隨之升高,起到防御的作用,而隨著感染及炎癥的控制,其應(yīng)激性的變化得到改善,表達水平隨之降低[14-1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吳茱萸湯灌腸在潰瘍性結(jié)腸炎患者中的應(yīng)用效果較好,表現(xiàn)為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同時治療2、4 周后的Mayo 評分、防御素及血清IL-1β、IL-6、IL-8 均更低,而血清IL-10 更高(P<0.05),因此吳茱萸湯灌腸在潰瘍性結(jié)腸炎患者中的應(yīng)用價值值得肯定。分析原因,吳茱萸具有理氣止痛、溫中燥濕及止瀉等作用,生姜則具有解表散寒及溫中止嘔等功效,西醫(yī)認為兩者的提取物均有抗氧化和促進損傷組織修復(fù)作用[17-18],而直腸給藥的方式,有助于藥物直達病灶,因此吳茱萸湯通過促進局部損傷組織的修復(fù),改善局部血運,有助于炎癥的控制和腸道黏膜恢復(fù)[19-20],防御素及白介素水平均隨之改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綜上所述,吳茱萸湯灌腸在潰瘍性結(jié)腸炎患者中的療效較好,可有效改善防御素及白介素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