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芳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福建 廈門 361000)
多發(fā)性骨髓瘤是以骨髓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免疫球蛋白水平異常降低為主要病理特征的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此病的發(fā)生不僅會引發(fā)廣泛性骨組織病變、骨質疏松甚至骨折等癥狀,而且可能并發(fā)凝血障礙或淀粉樣變性,患者生存質量嚴重下降[1]。萬珂是獲準臨床試驗及上市的蛋白酶體抑制劑,其對于前列腺癌、結腸癌及骨髓瘤等多種惡性腫瘤均存在抗癌活性。此藥雖然在療效方面較傳統(tǒng)化療有明顯優(yōu)勢,但長期應用此藥易引發(fā)胃腸道反應、局部注射反應及一系列血液系統(tǒng)毒性反應,影響患者身體狀態(tài)?;诖?臨床治療期間需保證患者得到舒適、科學的護理服務以提升其生存質量。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預見性護理的主動性較強,能夠扭轉被動治療狀態(tài);為進一步分析預見性護理對減少萬珂皮下注射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不良反應的作用,本文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78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78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數表法為分組依據,分成2組,每組39例。對照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49~74(58.65±6.25)歲;國際分期體系(ISS)分期[2]:Ⅰ期14例,Ⅱ期17例,Ⅲ期8例。觀察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46~72(58.17±6.42)歲;ISS分期:Ⅰ期16例,Ⅱ期16例,Ⅲ期7例。組間性別、年齡、ISS分期無顯著性差異(P>0.05),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納入標準:①經血常規(guī)檢查證實其血色素下降且排除失血性、缺鐵性貧血,經血生化檢查證實其血鈣異常升高,經骨髓細胞學檢查確認其骨髓單克隆漿細胞>10%或存在漿細胞瘤,CT檢測證實存在一處以上溶骨性骨質破壞;②伴不同程度的背部、臀部或顱骨疼痛、骨質疏松、骨折等癥狀。(2)排除標準:①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②對研究使用藥物不耐受著。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措施包括用藥指導、飲食調護、并發(fā)癥預防等。觀察組行預見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3.1 針對用藥后局部注射反應的預見性護理
護理人員事前根據臨床護理經驗,總結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注射用藥后常出現的局部注射反應類型及應對措施。提醒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清潔習慣,盡量保持常溫沐浴且輕輕擦洗皮膚,需根據患者的膚質及過敏史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洗面奶或肥皂,避免使用香水、薄荷醇、異丙醇類乳液。遵照醫(yī)囑予以干擾素加更昔洛韋稀釋外用以達到抗病毒效果,囑咐患者切勿抓撓注射區(qū)域周圍肌膚以防感染。護理人員需定期更換病房內常用物品,每日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注射部位應在腹部及大腿外側輪替,避免在同一周期內對同一部位進行注射并適當延長萬珂使用間隔。干預期間密切關注患者局部肌膚疼痛、結節(jié)、紅腫癥狀,可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涂抹輕按摩。
1.3.2 針對用藥后血小板減少的預見性護理
干預期間密切關注患者體溫變化,定期檢測其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同時與患者、家屬講解預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定時上下午通風半小時,保持空氣流通。指導患者做好口腔及肛周皮膚護理,于用餐前后使用5%碳酸氫鈉及濃替硝唑漱口,保證液體在口腔內停留3min。女性患者可在排便后用清水沖洗外陰,避免穿著緊身化纖面料內褲。若肛周皮膚出現破損或感染,可予以高錳酸鉀溶液稀釋坐浴,并使用40W立燈照射病灶以保持局部干燥。
1.3.3 針對周圍神經病變的預見性護理
提前將周圍神經病變的具體征象、體征告知患者,結合患者干預前體格、病史等基線評估結果制定神經電生理檢查計劃,采用相關神經毒性標準對患者感覺異常、功能障礙、感覺遲鈍情況作出評價。日常做好四肢保暖措施,若患者已出現局部或四肢麻木癥狀,指導患者溫水泡腳。
1.3.4 針對胃腸道反應的預見性護理
創(chuàng)設良好的飲食環(huán)境,鼓勵患者常食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使用堅硬、刺激性食物。為無法經胃腸進食的患者提供混合型營養(yǎng)液,營養(yǎng)液由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以及脂肪乳、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組成,以靜脈輸入或鼻飼導入的方式為其提供腸外營養(yǎng)補充。遵醫(yī)囑采用艾司奧美拉唑口服、枸櫞酸托烷司瓊注射液加生理鹽水100mL靜滴止吐。記錄患者每日嘔吐、惡心、腹瀉次數,若患者2d未排便指導患者順時針按摩腹部,增加飲食指導,多食用酸奶及粗纖維食物,嚴重者給予杜密克10mL,一日3次。
依據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制定的常規(guī)不良反應判定標準(NCI-CTCAE)[3]對兩組接受相應護理干預后的血小板減少、周圍神經病變、胃腸道反應、局部注射反應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及嚴重程度進行判定。(1)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計數低于3.0×109/L為Ⅰ級;3.0×109/L~2.0×109/L為Ⅱ級;1.0×109/L~1.9×109/L為Ⅲ級;低于1.0×109/L為Ⅳ級。(2)周圍神經病變:喪失深腱反射或伴隨刺痛感但未影響功能為Ⅰ級;功能受到影響但不妨礙日常生活為Ⅱ級;功能受到影響且妨礙日常生活為Ⅲ級;致殘則為Ⅳ級。(3)胃腸道反應:食欲減退、每日至少發(fā)生1次嘔吐癥狀、排便次數最高4次/d為Ⅰ級;脫水或營養(yǎng)不良需靜脈補液、每日發(fā)生2~5次嘔吐癥狀、排便次數4~6次/d為Ⅱ級;需靜脈補液及腸外營養(yǎng)補充、每日發(fā)生6次以上嘔吐癥狀、排便次數≥7次/d為Ⅲ級;血流動力學衰竭、癥狀危及生命為Ⅳ級。(4)局部注射反應:無癥狀為Ⅰ級;出現斑疹、紅斑、丘疹、局部脫皮等癥狀為Ⅱ級;出現全身性斑疹、紅斑、丘疹或50%體表面積及以上的脫皮癥狀為Ⅲ級;出現全身性潰瘍性皰樣皮炎為Ⅳ級。
觀察組共1例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NCI-CTCAE分級為Ⅰ級;共3例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NCI-CTCAE分級為Ⅰ級1例,Ⅱ級2例;共3例患者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其中NCI-CTCAE分級為Ⅰ級2例,Ⅱ級1例;無局部注射反應。
對照組共3例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其中NCI-CTCAE分級為Ⅰ級1例,Ⅱ級2例;共6例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其中NCI-CTCAE分級為Ⅰ級3例,Ⅱ級3例;共5例患者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其中NCI-CTCAE分級為Ⅰ級3例,Ⅱ級2例;共5例患者出現局部注射反應,其中NCI-CTCAE分級為Ⅰ級3例,Ⅱ級2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7.95%(7/39),與對照組的48.72%(19/39)相比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0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n=39,n(%)]
萬珂在多發(fā)性骨髓瘤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該藥物能夠結合蛋白酶活體位點以降低骨髓瘤細胞黏附因子的表達水平,其強勁的抗腫瘤活性為患者腫瘤細胞的凋亡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4]。然而,萬珂同時也具有較強的藥物毒性,靜脈注射萬珂所引發(fā)的一系列外周神經病變、胃腸道反應、局部注射反應均為患者長期用藥帶來困難,需配合恰當的護理以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7.95%(7/39),與對照組的48.72%(19/39)相比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08,P<0.05)。提示對萬珂皮下注射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常規(guī)護理對于培養(yǎng)患者自主預防意識未顯現出明顯優(yōu)勢,預見性護理能夠協(xié)助患者提前掌握萬珂注射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病理知識[5]。干預前明確患者的相關病史、體格情況,能夠避免患者遭受潛在的、難以逆轉的危險;總結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注射用藥后常出現的局部注射反應類型及應對措施,可有效規(guī)避注射危險因素[6,7]。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萬珂并適當加長用藥間隔,可有效減少藥物對局部組織的刺激[8]。局部皮膚涂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并進行按摩,預防結節(jié)、紅腫癥狀出現。血小板減少的易發(fā)部位為泌尿系統(tǒng)、呼吸道以及消化道,5%碳酸氫鈉及濃替硝唑漱口,在口腔護理中可抑制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灶及病原菌的增殖,從而阻斷外周血白細胞減少過程。同時,采用清洗、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立燈照射保持肛周肌膚干燥,可降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可能性。周圍神經病變屬于萬珂靜脈注射常見并發(fā)癥,受寒、直接性腫瘤侵犯、神經內出血均易誘發(fā)此癥狀;一旦發(fā)病,患者遠端神經纖維難以獲得營養(yǎng)支持,繼而喪失知覺[9,10]。提醒患者做好四肢保暖工作、采用溫水泡腳,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營養(yǎng)成分深入遠端神經[11]。對萬珂靜脈注射后發(fā)生胃腸道反應的患者采用艾斯奧美拉唑等止吐藥物干預,可降低H+,K+-ATP酶的活性,阻斷H+轉運過程,從而抑制胃酸分泌[12]。在此基礎上加以飲食調護,可為患者提供充分的營養(yǎng)補充,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基礎胃酸刺激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萬珂皮下注射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減少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