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華,秦萍萍,文曉婷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江蘇 鹽城 224000)
銀屑病是由遺傳、環(huán)境及皮膚和血液炎性因子分泌增多共同導致的一種高流行、慢發(fā)展的慢性系統性炎癥性皮膚病,患病率為0.5%~2%[1-2]。斑塊狀銀屑病是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常見的類型,臨床常采用糖皮質激素、維A 酸類藥物等局部用藥,以及系統用藥、光療等方法進行治療[3-4]。隨著對銀屑病的研究不斷深入,小分子藥物在臨床上逐步應用。阿普米司特片是一種磷酸二酯酶4(PDE4)小分子口服抑制劑,能抑制PDE4 的表達,從而增加環(huán)磷酸腺苷(cAMP)水平,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減輕銀屑病的臨床癥狀[5]。阿普米司特片是精準醫(yī)學理念下的產物,能廣泛抑制PDE4 各類亞型,具有較常規(guī)藥物毒性更低、靶細胞治療更精準等優(yōu)勢,但國內報道較少。本研究以40 例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阿普米司特片治療效果,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取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皮膚科2021 年03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中重度銀屑病患者8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 40)。納入標準:① 符合《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18 完整版)》等[6]診斷標準;② 入組前3 個月未使用本研究相關或影響本研究結果的治療銀屑病藥物;③ PASI 評分≥10 分;④ 治療期間嚴禁飲酒及使用其他可能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的藥物。排除標準:① 肝腎功能損傷、血脂異常、心功能損害者;② 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酒精中毒者;③ 活動性感染者(如活動性肺結核等);④ 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⑤ 胰腺炎病史、肥胖、惡性腫瘤;⑥轉院、依從性差。
觀察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齡37 ~55 歲,平均年齡(43.77±5.32)歲;病程1 ~18 年,平均病程(5.92±1.15)年;吸煙史17 例;飲酒史25 例;基礎疾病史:高血壓15 例、糖尿病7 例、高血脂17 例、高尿酸血癥23 例、冠心病4 例。對照組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齡35 ~58 歲,平均年齡(43.52±5.85)歲;病程1 ~20 年,平均病程(5.98±1.26)年;吸煙史19 例;飲酒史23 例;基礎疾病史:高血壓13 例、糖尿病7 例、高血脂19 例、高尿酸血癥27例、冠心病5 例。2 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DCH2021LS0312),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前4 周口服20 ~30mg/d 的阿維A 膠囊(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126),第4 ~8 周用藥量變?yōu)?0 ~50mg/d。外用鹵米松乳膏(香港澳美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C20181019),2 次/d。觀察組采用阿普米司特片(Patheon Inc.,國藥準字HJ20210067),具體用藥如下:第1d 僅服用10mg,1 次/d;第2d 早晚服用各10mg;第3d 早服用10mg、晚服用20mg;第4d 早晚各服用20mg;第5d 早服用20mg、晚服用30mg;從第6d 開始增量至30mg/次,早晚各1 次,另外加用鹵米松乳膏,用法與對照組一致。期間嚴密觀察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血脂、尿常規(guī)等指標,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 組均治療16 周。
1.3 觀察指標 銀屑病皮損和生活質量指標:采用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ASI)[7]評價患者治療前后銀屑病嚴重程度,評價部位包括頭部、上肢、軀干、下肢,按不同部位及計算比例進行加和計算得到PASI。采用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DLQI)[8]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分為4 個等級10 個問題,每個問題評分0 ~3 分,總分30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收集2 組治療期間皮膚瘙癢、紅斑、浸潤、脫屑等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臨床療效[9]: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等級,其中①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PASI 較治療前下降≥75%。② 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改善,但PASI 評分下降區(qū)間為50%~74%。③無效:臨床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或惡化,PASI 評分下降≤50%??傆行?(①+②)/40×100%。炎性因子變化:2 組治療前后空腹采血5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酶聯免疫吸附法)分析白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γ-干擾素(IFN-γ)水平。不良反應情況:按照《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18 完整版)》[6]要求,收集2 組治療期間胃腸道反應、皮膚灼熱、藥物性皮炎、肝腎功能異常、血脂代謝異常等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分析;等級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秩和檢驗;組內比較采用SNK-q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 組治療前后PASI 和DLQI 變化情況 觀察組治療后PASI、DL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 組治療前后PASI 和DLQI 變化情況(±s,分)
表1 2 組治療前后PASI 和DLQI 變化情況(±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
組別 例數(n) PASI DLQ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19.76±4.18 11.29±2.84a 18.95±4.32 12.60±3.01a觀察組 40 19.25±4.22 7.11±2.57a 18.83±4.45 9.59±2.47a t—0.543 6.902 0.122 4.889 P—0.589 <0.001 0.903 <0.001
2.2 2 組皮膚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觀察組皮膚瘙癢、紅斑、浸潤、脫屑等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P<0.05),見表2。
表2 2 組皮膚臨床癥狀改善時間(±s,周)
表2 2 組皮膚臨床癥狀改善時間(±s,周)
注:*P <0.05。
組別 例數(n) 瘙癢 紅斑 浸潤 脫屑對照組 40 13.26±3.82 13.83±4.37 12.87±4.22 13.58±3.75觀察組 40 10.11±2.95 11.32±3.50 10.05±3.57 9.53±2.72 t—4.128 2.835 3.227 5.529 P—<0.001 0.006* 0.002* <0.001
2.3 2 組臨床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 組臨床療效對比[n(%)]
2.4 2 組炎性因子變化情況 觀察組治療后IL-2、TNF-α、IFN-γ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 組炎性因子變化情況(±s,pg/mL)
表4 2 組炎性因子變化情況(±s,pg/m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
組別 例數(n) IL-2 TNF-α IFN-γ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35.83±7.11 26.31±5.88a 63.82±10.71 45.59±7.82a 44.74±7.82 33.28±6.11a觀察組 40 35.66±7.39 19.25±4.75a 63.95±11.06 31.26±6.18a 44.81±7.65 22.68±5.75a t-0.105 5.907 0.053 9.093 0.04 7.990 P-0.917 <0.001 0.958 <0.001 0.968 <0.001
2.5 2 組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 組不良反應情況[n(%)]
銀屑病是由炎性反應、微血管擴張及環(huán)境、遺傳等多重因素協同作用導致的一種慢性、復發(fā)性皮膚?。?0]。斑塊狀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的尋常銀屑病之一,病情反復,治療較其他類型銀屑病困難[11]。隨著精準醫(yī)學的發(fā)展,作用于PDE4/cAMP 信號通路的銀屑病治療小分子藥物孕育而生,其較阿維A 酸、甲氨蝶呤等傳統治療藥物對器官毒性低,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勢[12-14]。阿普米司特片是PDE4 抑制劑,在各類PDE4 亞型抑制效果沒有明顯選擇性,能有效緩解銀屑病臨床癥狀[15]。目前,國內對阿普米司特片的臨床治療報道罕見。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分析銀屑病常規(guī)藥物與阿普米司特片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治療后PASI、DL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臨床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阿普米司特片能改善斑塊狀銀屑病的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縮短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療效確切??赡苁前⑵彰姿咎仄ㄟ^抑制PDE4 的表達,降低了cAMP 水解成為AMP 的發(fā)生,使cAMP 水平增加,并刺激了cAMP/PKA 信號通路和環(huán)核苷酸門控離子通道,從而減少T 輔助細胞的表達和釋放,起到抗炎作用,進而減少皮損,促進患者康復[16]。本研究進一步分析患者炎性因子變化情況,發(fā)現觀察組治療后IL-2、TNF-α、IFN-γ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阿普米司特片能有效降低斑塊狀銀屑病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可能是阿普米司特片通過cAMP/PKA 信號通路,使活化的PKA 刺激cAMP 反應元件(CRE),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的IL-10 等炎性因子與CRE 特異性結合,激活CREB 結合蛋白、同源蛋白P300 等因子,進而抑制NF-κB 的轉錄和表達,從而使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干擾素等表達抑制,降低炎性反應,減少免疫細胞浸潤,進而達到緩解銀屑病臨床癥狀的效果,減輕銀屑病的表皮損害[17-18]。
維A 酸是臨床常用于治療各類銀屑病的藥物,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其不良反應主要為血脂代謝異常、肝炎、黏膜與皮膚損害等,與維生素A、甲氨蝶呤等產生藥物相互作用,影響治療效果。阿普米司特片是一種新型PDE4 抑制劑,但在存在活動性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多發(fā)性硬化、惡性腫瘤等銀屑病患者中不得應用。為此,本研究遵循國內銀屑病診療指南,嚴格做好銀屑病的患者納入與排除工作,評估患者血脂、肝腎功能、心功能等情況,以及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現病史,綜合研究了患者臨床治療方案。本研究觀察2 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現基本為皮膚灼熱、皮疹、胃腸道反應等,均較輕微,但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仍較高,體現出小分子藥物在治療銀屑病的優(yōu)勢??赡茉蛉缦拢阂皇潜狙芯繃栏袢脒x研究對象,使治療藥物能按照相關指南應用于患者,同時加強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監(jiān)測,進而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二是阿普米司特片通過口服可以很快進入細胞靶點,起效更快,所需藥物劑量更小,且藥物毒性較阿維A 酸低,可以更好的降低斑塊狀銀屑病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可能,降低藥物治療成本效益,更能滿足臨床治療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納入患者已排除既往存在高血脂、肥胖等情況,并及時糾正患者飲食習慣,加強運動,改善了血脂異常狀況,但本研究納入患者數量較少,需進一步收集數據研究。
綜上所述,阿普米司特片能有效改善斑塊狀銀屑病患者臨床癥狀,降低炎性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