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拜倫·凱蒂史蒂芬·米切爾■譯/周玲瑩
決定是很容易的,只有你為決定所編的故事才顯得困難重重。
當你跳傘時,你扯開降落傘的繩索,但它卻沒有打開,你會害怕,因為千鈞一發(fā)之間必須趕緊拉另一條繩索。當你不假思索地拉了那條繩索,降落傘仍沒打開,那已是最后一條繩索了。這一刻,你無計可施了。
當沒有任何決定可做時,就不再恐懼了,只得好好享受這趟旅程。那正是我的心境——我是熱愛真相的人,而真相是,“沒有繩索可拉,該來的已經來了”。
有了這份安心,每件事都變得清清明明。人生會提供你深入自己的所有助緣。決定將會出現。如果你采取行動,最糟的結果頂多是一個故事而已;如果你不采取行動,最糟的結果也是一個故事而已。決定會自己出來:何時吃,何時睡,何時行動。它一向我行我素,平平靜靜,無往不利。
如果我說我不做決定,其實我已經做出一個決定了。
(摘自《一念之轉》,文化發(fā)展出版社,桃&桃圖)
文/劉同
記得有一年去海島,我下船去游泳,被水底的海膽刺刺破了腳趾,很長一根刺斷在了腳趾里,痛不欲生的我只能游回船上。在船上,有一個同樣遭遇的外國女孩正在被船員救治。我看到船員拿玻璃罐一下又一下砸她的傷口,女孩的表情也從疼痛難忍慢慢變得平和安靜下來,我的心情就沒那么焦慮了。輪到我時,船員讓我忍住疼痛,他用蹩腳的英文告訴我這是最好的辦法,然后用同樣的玻璃罐用力砸我受傷的腳趾,第一下就讓我覺得疼到沒有未來……一下、兩下、三下,非常使勁,血流了不少,但腳趾里的刺絲毫沒有出來的意思。說來也奇怪,船員砸了十幾二十下之后,我的腳趾已經被砸得麻木,漸漸失去了痛感。他問我還疼不疼,我搖頭示意已經不疼了。然后他放下我的腳,對我伸出了大拇指說:“OK?!?/p>
我疑惑地看著船員,不停用手比畫:我的刺沒有出來?。∷α诵?,也用手勢示意我:就是這樣的,一旦失去了疼痛感,即使有刺也不覺得疼了。
回國之后,我漸漸忘記了這件事情,過了幾個月,我突然想起來,腳趾里還有一根海膽刺!連忙檢查,卻發(fā)現刺已經不見了,好像已經被身體吸收了,令人訝異。上網一查,才知道常在海邊生活的人,一旦扎了海膽刺,就得第一時間把刺“拍死”,避免其釋放毒素,然后刺即使留在身體里,也會隨著時間被身體吸收。
不疼分很多種。有些不疼,是早已愈合,提起來只有傷疤,沒了感受。有些不疼,是幾近麻木,感受愛的能力全都用來感受痛了。你要相信自己有強大的愈合能力,即使心里有刺,不拔出來,也會隨著時間而最終消失。
(常鑫摘自《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攝圖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