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午辰
走進水洞溝遺址,穿越時光洪流,與四萬年前的歷史無聲交談。
四萬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石器,這標志著人類文明走向了全新的發(fā)展。萬年滄桑,石器尚存。而今,萬年前的石器正默默地陳列在水洞溝遺址中。
踏入燈光幽暗的展廳,幾塊表面粗糙、棱角分明的石塊靜靜擺放。遠看毫無特點,近看暗藏玄機。這是舊石器時代最原始的石器——砍砸器。雖經萬年風雪洗刷,但仍可分辨出模糊的斧狀輪廓。石塊整體后端寬大,前端極薄,宛如上古天神的神器隕落凡塵,石化成它??吃移鞯谋∪胁幻饬粝铝藲q月的痕跡,已失當初鋒利。但萬年前,人類正是使用這類砍砸器,成功抵御猛獸,戰(zhàn)勝了千百年來的天敵。猛獸們或許永遠都不明白,自己壯碩的身軀,為何不能輕松將人類作為腹中之食。因為使用工具,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更進一步。
轉過墻角,幾塊半掌大的石塊呈現在眼前。比起砍砸器,這些石塊顯得更小巧精致。這便是使人類生活質量大大提升的切割器。其表面更光滑平整,薄刃僅有拇指長短,但別小瞧了這薄刃,萬年前人類用它剝離獵物的獸皮,再經分割,制成保暖又合身的“衣服”。它亦可將獸肉分成小塊,人類從此告別野蠻吞噬。切割器的出現可能使人類第一次體會到工具帶來的“優(yōu)雅”,這促使人類將這一工具不斷更新改良,逐步演化為今天的小刀。切割器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穿過一排排玻璃展柜,在一根被柔柔白光照耀下的骨針前停下腳步。骨針整體細長,針尖圓滑,做工十分精致,外表光滑如玉。實在難以想象,萬年前的人類竟能制出如此精致的藝術品,雖已距今萬年,但仍不失當年風采。萬年前的人們如何打造這根骨針?一定是用石器,反復打磨而成吧。在骨針頂端有一小孔,用以穿過細繩,我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
走出展廳,重入文明盛世?;厥自偻z址,萬年歲月,成就繁華。
人類從無力抵抗猛獸的弱者,進化為會使用工具擊退猛獸,且已具有初步審美的強者。這是對生存的需要,是對美好的向往。這種進化,從未停止,且一直持續(xù)至今。而這一切進化的開始,一切發(fā)展的開始,也許就是此時靜靜躺在展柜里的一塊塊石器吧。
萬年歲月,人類留下了這一塊塊古老小巧的石器,開啟文明的進化之路。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教師點評】參觀人類舊石器時代遺址,作者從一處博物館出發(fā),凝視了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的起源,文章寫得大氣而有思考,結構上按照瀏覽順序,選擇三處不同時期的石器遺址串聯起人類文明進化史,清晰完整,有思想、有高度。(指導老師:景雅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