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誘發(fā)因素多,與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微量元素儲備不足、食管慢性病等有一定的相關性,多為多因素共同影響、作用所致[1]。該病以食管壁損傷、食管腔變窄為主要特征,病灶常侵及黏膜下層,會引起肌層增生,導致食管舒張功能出現(xiàn)障礙[2]。該病的病死率較高,會危害生命安全,應及早診治。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受區(qū)域性復發(fā)、遠處轉(zhuǎn)移等因素的影響,術后復發(fā)情況仍然較多見[3]。另外,因晚期食管癌患者已經(jīng)失去了手術時機,部分患者因經(jīng)濟、身體狀況等原因無法進行常規(guī)化療或聯(lián)合免疫治療,臨床多采用營養(yǎng)能量、中醫(yī)中藥等對癥支持治療。中醫(yī)治療的安全性高,在減輕患者癥狀、增強免疫力等方面可發(fā)揮明顯作用,使其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運用[4]。然而,腫瘤病灶無法控制、短期迅速進展會嚴重影響生存期。姑息性化療選擇“人瘤共存”模式,通過選擇有效的毒副作用較小的化療藥物,予以患者能夠接受的有效劑量,使患者能夠獲得最大的抗瘤效果、最小的毒副作用和最好的生存質(zhì)量,但姑息性化療仍存在副毒作用,導致患者的依從性不高,部分患者甚至選擇放棄治療。中藥治療和姑息性化療之間存在較好的優(yōu)勢互補,基于此,本研究為了進一步分析姑息性化療聯(lián)合中藥治療晚期食管癌的效果,就82 例患者的病歷資料展開分析,旨在明確聯(lián)合治療的應用優(yōu)勢,為臨床制訂治療方案提供參考,見如下匯報。
選取泰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2017 年1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82 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56~85 歲;(2)符合晚期食管癌(Ⅳ期)診斷標準,經(jīng)病理診斷證實。排除標準:(1)主要臟器的嚴重疾??;(2)合并其他癌癥;(3)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4)孕產(chǎn)婦;(5)對研究藥物過敏;(6)依從性差。根據(jù)不同治療方案分成中藥組與姑息聯(lián)合組,各41 例。本研究已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颊呋蚣覍賹ρ芯績?nèi)容知曉,同意參與。
兩組均予以營養(yǎng)能量、止吐、護胃、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中藥組:給予中藥治療。采用以和胃化痰、解毒抗癌為基礎的中藥方劑:代赭石20 g、降香12 g、瓜蔞12 g、竹茹12 g、生曬參6 g、肉蓯蓉15 g、當歸12 g、梔子10 g、干姜6 g、枇杷葉12 g、威靈仙12 g、石見穿12 g,冬凌草30 g、壁虎6 g。煎煮取汁200 mL 分早晚2 次溫服,1 劑/d,3 周為1 個療程,治療2 個療程。姑息聯(lián)合組:給予姑息性化療聯(lián)合中藥治療。姑息性化療方法:靜脈滴注多西他賽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543, 規(guī) 格:0.5 mL∶20 mg),60~75 mg/m2,第1 天;靜脈滴注注射用奧沙利鉑(生產(chǎn)廠家: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337,規(guī)格:50 mg),130 mg/m2,第1 天;3 周為1 個療程,治療2 個療程;中藥治療同中藥組。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腫瘤標志物水平、免疫功能、細胞因子水平、生活質(zhì)量、1 年生存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治療效果。隨訪1 個月后檢查,依照WHO 提出的實體腫瘤療效標準進行評價,①完全緩解(CR):病灶消失,且維持至少1 個月;②部分緩解(PR):各病灶最大垂徑乘積之和減小≥50%,維持至少1 個月;③疾病穩(wěn)定(SD):各病灶最大垂徑乘積之和減小<50%,或增大≤25%,維持至少1 個月;④疾病進展(PD):一個或多個病灶增大>25%,或發(fā)現(xiàn)新病灶??陀^緩解率(ORR)=CR 率+PR 率。(2)腫瘤標志物水平。包括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于治療前和治療后(治療2 個療程后),晨起空腹采血3 mL,分離血清,運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進行檢測,儀器與試劑盒源于瑞士羅氏公司。(3)免疫功能。包括CD4+、CD8+、CD4+/CD8+,于治療前和治療后(治療2 個療程后),晨起空腹采血3 mL,分離血清,運用全自動流式細胞儀(Beckman Coulter 公司)進行檢測。(4)細胞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γ 干擾素(IFN-γ),于治療前和治療后(治療2 個療程后),晨起空腹采血3 mL,分離血清,運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5)生活質(zhì)量。于治療前和治療后(治療2 個療程后),運用生命質(zhì)量核心問卷(QLQ-C30)進行評估,內(nèi)容包括功能領域(15 條目,評分為1~4 分,總分60 分)、癥狀領域(13 條目,評分為1~4 分,總分52 分)和總體健康狀況領域(2 條目,評分為1~7 分,總分14 分),癥狀領域得分越高,生命質(zhì)量越差,其余領域則反之。(6)1 年生存率。對患者隨訪1 年,記錄生存人數(shù),計算生存率。(7)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脫發(fā)、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計算總發(fā)生率。
運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計量資料分別以率(%)、(±s)表示,分別行χ2、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藥組:男23 例,女18 例;年齡56~84 歲,平均(68.77±6.59)歲;體重指數(shù)18~24 kg/m2,平均(20.76±1.31)kg/m2;分型:潰瘍型8 例,髓質(zhì)型21 例,縮窄型6 例,腔內(nèi)型3 例,蕈傘型3 例;病變部位:食管上段3 例,食管中段33 例,食管下段5 例。姑息聯(lián)合組:男24 例,女17 例;年齡56~85 歲,平均(68.79±6.56)歲;體重指數(shù)18~24 kg/m2,平均(20.73±1.34)kg/m2;分型:潰瘍型8 例,髓質(zhì)型20 例,縮窄型7 例,腔內(nèi)型3 例,蕈傘型3 例;病變部位:食管上段3 例,食管中段32 例,食管下段6 例。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姑息聯(lián)合組ORR 高于中藥組(χ2=4.108,P=0.043),見表1。
兩組治療前CA125、CA199、CEA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姑息聯(lián)合組治療后的CA125、CA199、CEA 水平均低于中藥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s)
組別 CA125(U/mL)CA199(U/mL)CEA(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組(n=41) 202.91±31.98 100.04±19.46 152.37±21.64 92.09±18.51 23.17±6.40 11.23±2.44姑息聯(lián)合組(n=41) 203.14±32.10 77.64±16.38 153.05±21.76 57.83±14.49 23.13±6.42 6.74±1.65 t 值 0.033 5.639 0.142 9.332 0.028 9.761 P 值 0.974 0.000 0.888 0.000 0.978 0.000
兩組治療前CD4+、CD8+、CD4+/CD8+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姑息聯(lián)合組治療后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中藥組,CD8+低于中藥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水平對比(±s)
組別 CD4+(%)CD8+(%)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組(n=41) 33.62±4.39 36.05±5.41 28.07±4.32 26.50±4.04 1.20±0.30 1.36±0.41姑息聯(lián)合組(n=41) 32.69±4.45 43.29±5.98 28.04±4.39 23.24±3.75 1.17±0.32 1.86±0.48 t 值 0.953 5.749 0.031 3.787 0.438 5.072 P 值 0.346 0.000 0.975 0.000 0.664 0.000
兩組治療前IL-2、IL-10、IFN-γ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姑息聯(lián)合組治療后的IL-2、IFN-γ 水平均低于中藥組,IL-10 水平高于中藥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細胞因子水平對比(±s)
表4 兩組細胞因子水平對比(±s)
組別 IL-2(pg/mL)IL-10(ng/mL)IFN-γ(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組(n=41) 42.34±10.73 61.69±9.43 45.78±7.37 31.46±9.03 34.57±7.03 47.38±6.76姑息聯(lián)合組(n=41) 42.39±10.65 55.73±8.03 45.83±7.46 38.46±9.98 34.62±7.00 42.15±6.03 t 值 0.021 3.081 0.031 3.330 0.032 3.697 P 值 0983 0.004 0.976 0.002 0.974 0.001
兩組治療前功能領域、癥狀領域、總體健康狀況領域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姑息聯(lián)合組治療后功能領域、總體健康狀況領域得分均高于中藥組,癥狀領域得分低于中藥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zhì)量對比[分,(±s)]
表5 兩組生活質(zhì)量對比[分,(±s)]
組別 功能領域癥狀領域總體健康狀況領域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組(n=41) 27.47±6.62 36.39±6.80 41.56±4.38 35.28±3.92 4.63±1.12 6.58±1.65姑息聯(lián)合組(n=41) 27.61±6.57 41.72±7.16 41.63±4.32 27.85±3.77 4.67±1.10 7.42±1.50 t 值 0.096 3.456 0.073 8.748 0.163 2.412 P 值 0.924 0.001 0.942 <0.001 0.871 0.021
中藥組1 年生存率為36.59%(15/41),姑息聯(lián)合組1 年生存率為58.54%(24/41),姑息聯(lián)合組的1 年生存率高于中藥組(χ2=3.961,P=0.047)。
姑息聯(lián)合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高于中藥組( χ2=12.403,P=0.000),見表6。
表6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據(jù)不完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新增食管癌高達25 萬人[5]。食管癌目前主要采取手術治療,但大多數(shù)患者臨床確診時,病情已經(jīng)進展至中晚期,基本錯過了最好的手術時間,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手術治療,也很難阻止癌細胞的擴散及轉(zhuǎn)移,導致患者的預后較差,生存期較短[6-8]。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該病術后5 年的生存率是26%~49%,其中50%的患者是因為局部病灶復發(fā)導致死亡[9]。淋巴結轉(zhuǎn)移是造成患者手術失敗的主因,也是決定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10]。有數(shù)據(jù)顯示,無淋巴結轉(zhuǎn)移患者術后5 年的生存率>70%,而發(fā)生淋巴結轉(zhuǎn)移患者的術后5 年生存率<47%[11]。
中醫(yī)領域中,該病屬“噎膈”“癥積”等范疇,其病灶部位雖處于食管,但和脾臟有密切關系,主要病機是脾虛氣滯,發(fā)病因脾腎虧虛、痰瘀交結所致[12-13]?;颊咂⑽甘軗p,氣血不足,郁氣生痰,痰阻不化,氣上而不下,飲食難進,久則發(fā)病[14]。有研究發(fā)現(xiàn),清熱解毒方有扶正固本祛邪之功,可活化巨噬細胞,增強NK 細胞活性,繼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15]。由此認為,以和胃化痰、解毒抗癌為基礎的中藥方劑治療晚期食管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中藥治療可通過調(diào)節(jié)機體功能以達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能夠使陰陽平衡,又可輔以抗癌作用。本研究所用方劑中石見穿苦、辛、平,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冬凌草清熱解毒、抗癌,壁虎消痰軟堅、活血散瘀,以治有形腫塊,三者解毒抗癌共為君藥;威靈仙解除拘攣為臣藥,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以生曬參益氣補陽,肉蓯蓉、當歸活血潤腸,梔子、干姜寒熱并用共為佐藥;枇杷葉、降香、代赭石和降胃氣以通膈,瓜蔞、竹茹和胃化痰共為使藥;全方共奏健和胃化痰、解毒抗癌的功效,能夠使食管癌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良好改善,使其疼痛得以減輕[16-18]。
姑息性化療同樣是食管癌治療的主要方法,目前臨床上可供選擇的化療藥物較多,但應注意的是,化療藥物使用過程中存在較大的藥物毒性,尤其是多種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會大大增加毒副反應,不利于患者接受。因此,選擇有效且毒性低的藥物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多西他賽也稱多烯紫杉醇,是在紫杉醇進行結構改造的基礎上研制而成,該藥是一種紫杉烷類藥品,抗癌活性較紫杉醇高,在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癌癥患者的化療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19]。奧沙利鉑是常用的化療藥,其在食管癌中的作用機制主要為:與DNA 肽鏈交聯(lián),抑制DNA 復制與轉(zhuǎn)錄,繼而殺滅癌細胞[20-21]。多西他賽與奧沙利鉑是較為常用的化療組合,能夠達到協(xié)同作用,對癌細胞有較大的殺滅作用。
姑息性化療聯(lián)合中藥治療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將中醫(yī)“既病防變”的思想運用于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療中,可以達到獨特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姑息聯(lián)合組患者的ORR 高于中藥組,提示姑息性化療聯(lián)合中藥治療晚期食管癌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腫瘤標志物是臨床診斷食管癌的參考依據(jù)之一,也是評定食管癌療效與預后的指標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姑息聯(lián)合組治療后的CA125、CA199、CEA 水平均低于中藥組,提示姑息性化療聯(lián)合中藥治療可使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得到更顯著的改善。免疫系統(tǒng)會通過多種途徑參加抗腫瘤反應,并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與繁衍。CD4+、CD8+是主要的T 淋巴細胞,在腫瘤免疫應答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姑息聯(lián)合組治療后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中藥組,CD8+低于中藥組,提示姑息聯(lián)合組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了更好地改善,免疫力有較顯著的提升。細胞因子水平與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的相關性,本文結果中,姑息聯(lián)合組治療后的IL-2、IFN-γ 水平均低于中藥組,IL-10 水平高于中藥組,提示姑息聯(lián)合組患者的促炎因子水平降低,且抑炎因子水平提高,可見聯(lián)合治療能夠更好地抑制患者的炎癥反應。生活質(zhì)量是評定患者預后情況的重要內(nèi)容。本研究結果顯示,姑息聯(lián)合組治療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中功能領域、總體健康狀況領域得分均高于中藥組,癥狀領域得分低于中藥組,提示聯(lián)合治療能夠讓患者的身體功能得到更好地改善,同時也能減輕患者癥狀,使其舒適度得到提高。姑息聯(lián)合組1 年生存率高于中藥組,進一步證實,聯(lián)合治療有改善患者預后的作用。安全性方面,姑息聯(lián)合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高于中藥組,提示加用姑息性化療在獲得更好療效的同時也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因此臨床選擇用藥時應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況擇優(yōu)選擇,并做好不良反應監(jiān)測,以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
綜上所述,姑息性化療聯(lián)合中藥治療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較好,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與細胞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1 年生存率較單用中藥治療明顯提升,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