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靖 王何瑜 胡 媛 龔一富,
(1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浙江 寧波 315832;2寧波大學食品與藥品學院,浙江 寧波 315832)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一種生長迅速、適應能力強、脂質含量高且富含巖藻黃素的海洋單細胞模式硅藻,每年可提供全球20%的初級生產(chǎn)力[1],在巖藻黃素生產(chǎn)和新能源方面具有重要地位[2]。巖藻黃素是一種內(nèi)縮醛類胡蘿卜素,廣泛分布于海洋藻類、單倍體和菊科[3],巖藻黃素在動物體內(nèi)具有抗腫瘤[4]、抗炎癥[5]、抗氧化[6]、減肥[7]、抗瘧疾等效果[8],在食品與藥品、化妝品和農(nóng)業(yè)養(yǎng)殖等行業(yè)應用廣泛[9-10]。研究表明,巖藻黃素合成受相關酶基因控制,同時也受到光合作用的影響。八氫番茄紅素去飽和酶(pds)和番茄紅素β-環(huán)化酶(lcyb)是巖藻黃素合成的關鍵酶,對巖藻黃素積累具有校高的貢獻率[11]。光系統(tǒng)Ⅱ蛋白D1 基因(psbA)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亞基基因(rbcL)參與微藻光系統(tǒng)Ⅱ過程,與微藻光呼吸和碳同化速率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psbA基因和rbcL基因表達下降會抑制巖藻黃素的積累[12]。微藻脂類主要分為中性脂肪酸和極性脂肪酸兩大類,其中中性脂肪酸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固醇類和游離脂肪酸等,極性脂肪酸主要包括磷脂和糖脂。研究表明,甘油-3-磷酸?;D移酶基因(gpat)和Δ12脂肪酸去飽和酶基因(FAD2)是藻類脂肪酸合成的關鍵酶基因,其中甘油-3-磷酸?;D移酶基因被認為是甘油酯生物合成的關鍵限速酶基因[13]。目前,已有多種誘導物被應用到巖藻黃素和脂肪酸生產(chǎn)過程中,但使用碳源兼養(yǎng)三角褐指藻生產(chǎn)巖藻黃素和脂肪酸的方式還相對研究不足。
葡萄糖酸鈉(sodium gluconate)是一種價格低廉、性質穩(wěn)定的有機酸鹽,化學式為C6H11NaO7,在工業(yè)、發(fā)酵、醫(yī)療等方面用途廣泛[14]。周景文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葡萄糖酸鈉可以調節(jié)生物體內(nèi)NADH/NAD+比例和ATP 水平,加速糖酵解速率,提高丙酮酸產(chǎn)量。Zhang 等[16]研究表明,葡萄糖酸鈉通過提高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磷酸戊糖途徑來有效促進核黃素的產(chǎn)生。雖然葡萄糖酸鈉在工業(yè)、醫(yī)療和微生物發(fā)酵過程中已有研究,但是在藻類養(yǎng)殖過程中還鮮有報道。Pang等[17]研究表明,葡萄糖酸鈉可以促進雨生紅球藻的生物量積累?;诖耍狙芯繉⑵咸烟撬徕c應用到三角褐指藻培養(yǎng)過程中,研究葡萄糖酸鈉對三角褐指藻生長與次生代謝物的影響,以期提高三角褐指藻巖藻黃素和脂質含量,為規(guī)?;a(chǎn)巖藻黃素提供前期研究基礎。
三角褐指藻藻種來源于寧波大學植物資源開發(fā)重點實驗室,用f/2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葡萄糖酸鈉(化學純)購自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植物RNA 提取試劑盒和ChamTMQ Universal SYBR?qPCR Master Mix kit購自諾唯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rime Script RT Reagent Kit購自寶日醫(yī)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1.2.1 藻類培養(yǎng) 將處于對數(shù)生長期的藻種按照1∶10的比例接種于滅菌后的f/2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光照強度設置為60 μmol·m-2·s-1,光周期設置為光照12 h/黑暗12 h,溫度控制在(25±1)℃,培養(yǎng)基pH 值控制在7.5 左右,培養(yǎng)周期為10 d。每天定時搖晃藻瓶3 次,防止藻細胞下沉。
1.2.2 葡萄糖酸鈉濃度設置 對照組使用f/2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三角褐指藻,試驗組在f/2培養(yǎng)基組分基礎上額外添加葡萄糖酸鈉作為補充碳源,設置葡萄糖酸鈉濃度為10、50、100、200、400和600 mmol·L-1,每組設置3重復。
1.2.3 三角褐指藻生長曲線測定 三角褐指藻生長曲線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18]進行測量,每24 h 取3 mL三角褐指藻藻液用UV-5200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METASH,上海)測定藻液在680 nm處的吸光值,然后根據(jù)標準曲線公式計算細胞密度,并根據(jù)細胞密度繪制葡萄糖酸鈉兼養(yǎng)下三角褐指藻的生長曲線。細胞密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y代表細胞密度(106個·mL-1),x代表吸光值,R2=0.99。
1.2.4 三角褐指藻比生長速率測定 用葡萄糖酸鈉
兼養(yǎng)三角褐指藻后,根據(jù)公式計算每天的比生長速率(μ),并根據(jù)μ 繪制葡萄糖酸鈉兼養(yǎng)下三角褐指藻的比生長速率曲線。μ的計算公式如下:
1.2.5 三角褐指藻次生代謝物測定 三角褐指藻的巖藻黃素與葉綠素a 按照徐潤潔等[19]的方法,通過有機溶劑浸提法進行提取。從各樣本中取100 mL 藻液,4 ℃、5 000 r·min-1條件下離心10 min,移棄上清,將藻泥在-80 ℃冰箱中凍存24 h后冷凍干燥24 h,凍干藻泥研磨成粉,稱取0.1 g藻粉加入4 mL無水乙醇,在60 ℃條件下避光浸提2 次,每次1 h,浸提完成后4 ℃、5 000 r·min-1條件下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在445 nm 處的吸光值,然后根據(jù)公式(3)計算巖藻黃素產(chǎn)量:
式中,Pfuc的單位為mg·L-1,A445表示浸提液在445 nm處的吸光值,N表示稀釋倍數(shù),V表示粗提液體積(mL),A1%1cm表示巖藻黃素濃度為1 g·L-1時上清液在光徑為1 cm時的光吸收值,即1 600。
從各樣本中取10 mL藻液,4 ℃、5 000 r·min-1離心10 min,用ddH2O 洗滌2 次后加入10 mL 無水乙醇避光浸提24 h,然后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各樣本在652和665 nm處的吸光值,然后根據(jù)公式(4)計算葉綠素a含量:
式中,Cchla的單位為μg·L-1,A665表示浸提液在665 nm處的吸光值,A652表示浸提液在652 nm處的吸光值。
參照韋鳳娟等[20]的方法,通過尼羅紅染色法[21]測量中性脂肪酸的相對含量。從各樣本中取1.25 mL藻液,加入13 μL二甲基亞砜(Dimethy sulfoxide,DMSO)于離心管中,微波處理40 s 后加入39 μL 尼羅紅染液,混勻后50 ℃水浴染色5 min,孵育結束后用的Varioskan LUX 型酶標儀(賽默飛,美國)測量各樣本在激發(fā)波長為480 nm 時,發(fā)射波長為580 nm 處的吸光值,然后通過計算得出各樣本之間總脂肪酸的相對含量。
1.2.6 實時熒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檢測基因表達水平 葡萄糖酸鈉處理對數(shù)生長期的三角褐指藻24 h 后,4 ℃、5 000 r·min-1條件下離心10 min,移棄上清液。采用植物RNA 提取試劑盒提取樣本總RNA,獲得的總RNA 采用Takara Prime Script RT Reagent Kit 進行反轉錄成cDNA。在NCBI(https://www.ncbi.nlm.nih.gov)找到三角褐指藻巖藻黃素合成相關的lcyb與pds,與光合作用相關的rbcL與psbA,與脂類合成的gpat與FAD2全基因組序列,使用Primer 5.0 設計lcyb、pds、rbcL、psbA、gpat和FAD2基因的引物(表1),以β-actin為內(nèi)參基因,引物由杭州有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成。qRT-PCR 反應體系共20 μL:正、反向引物各0.4 μL、2×ChamQ Universal SYBR qPCR Master Mix 10 μL、ddH2O 6.4 μL、模板2 μL。程序在實時熒光定量PCR 儀(賽默飛世爾,新加坡)上進行,擴增反應程序條件為:94 ℃預變性30 s,94 ℃變性10 s,50 ℃退火10 s,共40個循環(huán)?;蛳鄬Ρ磉_量數(shù)據(jù)以β-actin作為內(nèi)參基因,采用2-ΔΔCT法[22]計算得出。
表1 目標基因引物Table1 Primers of target genes
1.2.7 數(shù)據(jù)分析 使用Excel 2019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使用SPSS 26 進行數(shù)據(jù)的顯著性進行Person 相關性分析,將P<0.05認定為差異顯著,將P<0.01認定為差異極顯著。
不同濃度葡萄糖酸鈉處理三角褐指藻后(圖1-A),三角褐指藻細胞密度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200 mmol·L-1時三角褐指藻細胞密度達到最大值,為8.95×106個·mL-1,其次為100 mmol·L-1組,細胞密度為8.82×106個·mL-1,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13×106個·mL-1,分別是對照組的1.75 和1.72 倍(P<0.01)。研究表明400 mmol·L-1的葡萄糖酸酸鈉依然對三角褐指藻細胞密度具有促進作用,當濃度達到600 mmol·L-1時,三角褐指藻細胞密度極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葡萄糖酸鈉濃度在0~200 mmol·L-1時(圖1-B),三角褐指藻最大比生長速率(μ)在第3天達到峰值,然后迅速降低,其中μ 最大值出現(xiàn)在200 mmol·L-1,為0.59。當葡萄糖酸鈉濃度高于200 mmol·L-1時,三角褐指藻比生長速率可在較長時間保持相對穩(wěn)定。
圖1 葡萄糖酸鈉對三角褐指藻細胞密度(A)與比生長速率(B)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odium gluconate on cell density (A)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B) of P. tricornutum
不同濃度葡萄糖酸鈉處理三角褐指藻后,隨著葡萄糖酸鈉濃度升高,三角褐指藻巖藻黃素產(chǎn)量(圖2-A)和葉綠素a(圖2-B)含量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趨勢,在10~200 mmol·L-1濃度內(nèi),三角褐指藻巖藻黃素產(chǎn)量均顯著或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0.01),葉綠素a含量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10~200 mmol·L-1葡萄糖酸鈉有助于積累巖藻黃素和葉綠素a。葡萄糖酸鈉濃度為200 mmol·L-1濃度時,巖藻黃素產(chǎn)量最高,為0.36 mg·L-1,極顯著高于對照組0.20 mg·L-1(P<0.01),是對照組的1.79 倍。葡萄糖酸鈉濃度為100 mmol·L-1時,葉綠素a 含量最高,為對照組的1.67倍。當葡萄糖酸鈉濃度大于200 mmol·L-1時,三角褐指藻細胞巖藻黃素產(chǎn)量和葉綠素a 含量極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不同濃度葡萄糖酸鈉處理三角褐指藻后,中性脂肪酸含量呈現(xiàn)逐漸提高的趨勢(圖3),各處理組中性脂肪酸含量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600 mmol·L-1組中性脂肪酸含量最高,達到2.51 mg·g-1,極顯著高于對照組的0.15 mg·g-1(P<0.01)。
圖3 葡萄糖酸鈉對三角褐指藻中性脂肪酸的影響Fig.3 Effect of sodium gluconate on neutral fatty acids in P. tricornutum
研究不同濃度葡萄糖酸鈉對三角褐指藻巖藻黃素合成相關基因表達,結果表明,隨著葡萄糖酸鈉濃度的增加,lcyb(圖4-A)和pds(圖4-B)基因表達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并在葡萄糖酸鈉濃度為50 mmol·L-1時,lcyb與pds基因的相對表達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分別為對照組的2.30 和2.35 倍。葡萄糖酸鈉濃度在10~200 mmol·L-1時,對三角褐指藻lcyb和pds基因均具有促進作用,當葡萄糖酸鈉濃度高于200 mmol·L-1時,促進了pds基因的表達,而抑制了lcyb基因的表達。
圖4 葡萄糖酸鈉對三角褐指藻關鍵基因表達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sodium gluconate on the expression of key genes in P. tricornutum
研究不同濃度葡萄糖酸鈉對三角褐指藻光合作用相關基因psbA(圖4-C)和rbcL(圖4-D)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葡萄糖酸鈉濃度的增加,psbA基因表達量逐漸降低,而rbcL基因表達量逐漸升高。當葡萄糖酸鈉濃度大于200 mmol·L-1時,試驗組rbcL基因表達量顯著或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0.01),表明高濃度葡萄糖酸鈉可以促進rbcL基因的表達隨著葡萄糖酸鈉濃度的升高,psbA表達量呈下降趨勢,并且濃度均極顯著極于對照組(P<0.01)。
研究不同濃度葡萄糖酸鈉對三角褐指藻中心脂肪酸合成相關的gpat(圖4-E)和FAD2(圖4-F)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葡萄糖酸鈉濃度的增加,gpat基因表達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葡萄糖酸鈉濃度為50 mmol·L-1時,gpat基因的相對表達量最高,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為對照組的3.56倍。FAD2基因表達量與葡萄糖酸鈉濃度成正比,表明葡萄糖酸鈉可能通過促進FAD2和gpat基因的表達來促進中性脂肪酸積累。
三角褐指藻能利用光能和CO2進行光合作用,也能在額外補充碳源的情況進行兼養(yǎng)生長。劉曉娟[23]研究發(fā)現(xiàn),葡萄糖、果糖、乙酸鈉、甘油等均對三角褐指藻生長起促進作用,王珊等[24]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甘油能顯著提高三角褐指藻巖藻黃素含量。丁曉婷等[25]使用甘露糖作為有機碳源兼養(yǎng)三角褐指藻后顯著提高三角褐指藻生物量,并且發(fā)現(xiàn)甘露糖能促進巖藻黃素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的積累。本研究使用不同濃度葡萄糖酸鈉兼養(yǎng)三角褐指藻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采用200 mmol·L-1葡萄糖酸鈉可以顯著提高三角褐指藻生物量,是對照組的1.75 倍,與Pang等[17]的研究結果一致。推測是因為葡萄糖酸鈉與作為能源物質的葡萄糖具有類似的結構,進入磷酸戊糖途徑,作為能源物質支持三角褐指藻的生長[26-27]。在生理指標方面,葡萄糖酸鈉有助于三角褐指藻葉綠素a和中性脂肪酸含量積累,能顯著提高巖藻黃素產(chǎn)量。前人研究表明,與葡萄糖相比,葡萄糖酸鈉作為碳源具有利用率高和培養(yǎng)基pH 值穩(wěn)定等優(yōu)點[28]。本研究采用葡萄糖酸鈉兼養(yǎng)三角褐指藻后顯著提高了三角褐指藻的生物量,為微藻培養(yǎng)與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本研究對不同濃度葡萄糖酸鈉誘導下三角褐指藻的lcyb、pds、psbA、rbcL、FAD2與gpat基因定量發(fā)現(xiàn),與巖藻黃素合成有關的lcyb和pds表達量與巖藻黃素含量趨勢一致,均呈現(xiàn)先促進后抑制的情況,表明葡萄糖酸鈉可以通過促進lcyb和pds表達來提高巖藻黃素含量。Zhu等[29]使用硫酸鈰銨提高三角褐指藻巖藻黃素含量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lcyb和pds對三角褐指藻巖藻黃素合成的貢獻率最大,推測lcyb和pds可能是三角褐指藻體內(nèi)巖藻黃素合成的關鍵基因。葡萄糖酸鈉處理三角褐指藻后與光合作用相關的psbA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表明隨著葡萄糖酸鈉的濃度的增加三角褐指藻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推測藻種還處于恢復期,未達到植物生長的最佳狀態(tài),影響了psbA的表達[30]。前人研究表明,F(xiàn)AD2參與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過程。Wen 等[31]研究表明,提高FAD2的表達量可以增加食用花生油油酸含量,推測FAD2是油脂合成的關鍵基因之一。尹航等[13]研究表明,gpat的表達量與三角褐指藻總脂肪酸含量呈正相關。汪翔[32]通過對GPAT1和AGPAT1雙節(jié)點過表達,發(fā)現(xiàn)GPAT1和AGPAT1聯(lián)合作用會促進TAG 明顯積累。葉冠華[33]通過將兩個甘油-3-磷酸酰基轉移酶基因(GPAT1、GPAT2)轉入野生型萊茵衣藻體內(nèi),發(fā)現(xiàn)當GPAT1、GPAT2基因表達量分別提高2.4和1.4倍后,TAG產(chǎn)量分別提高了40%和34%。本研究中FAD2與gpat在兼養(yǎng)過程中表達增加,兩個基因在各個濃度梯度下表達量整體高于對照組,說明葡萄糖酸鈉作為碳源可以通過促進FAD2與gpat基因的表達,進而促進中心脂肪酸含量的積累。
研究表明,葡萄糖酸鈉能提高三角褐指藻細胞密度,葡萄糖酸鈉濃度為200 mmol·L-1時效果最好。葡萄糖酸鈉處理以后,在低中濃度(10~200 mmol·L-1)條件下三角褐指藻比生長速率在第3 天時達到最大,然后迅速降低,高濃度(400~600 mmol·L-1)葡萄糖酸鈉可以使三角褐指藻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比生長速率。葡萄糖酸鈉可以在低中濃度下能提高三角褐指藻葉綠素a含量和巖藻黃素產(chǎn)量,高濃度條件下反之。三角褐指藻中性脂肪酸含量隨葡萄糖酸鈉濃度提高而增加。qRT-PCR 結果表明,葡萄糖酸鈉通過促進lcyb、pds、FAD2和gpat基因的表達來提高三角褐指藻巖藻黃素含量和中性脂肪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