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鐵城 柯永忻 雷彬 楊捷
守礁戰(zhàn)士閱讀師生們的來信
寫第一封信的時候,胡四海只有26 歲。
那是1988 年,春節(jié)的喜慶氛圍還未散去,一條重磅新聞再次撥動人們興奮的神經(jīng)。3 月14 日,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赤瓜礁海域取得了驕人戰(zhàn)績!
英雄的故事,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浙江省寧波市大榭中學的教學樓里,年輕教師胡四海舉著報紙大聲朗讀,歡呼雀躍。
作為地理老師,胡四海心中刻著一幅完整的中國地圖。赤瓜礁,這個只在課本上出現(xiàn)過的名字,重新進入他的視野。
回到班里,胡四海立即召開了一次特殊的班會,主題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
報紙、資料在全班47 個學生手中傳遞,孩子們瞪大眼睛看著,眼神清澈而堅定。胡四海對學生們說:“守礁官兵在艱苦的海島上守衛(wèi)海疆,才有了我們的和平安寧。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寫信”成了呼聲最高的回答。師生們親手設計制作了314個信封,然后一筆一畫寫下心里話,裝進信封。
可是,信寫好了,往哪里寄?僅僅是打聽收件地址,師生們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得來的還只是部隊的大致通信位置。
這已經(jīng)夠了。胡四海將裝滿美好祝愿的信件寄向了遠方,但守礁官兵能否收到,他心里始終沒底。從那時起,等待就成了師生們之間共同的默契。
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一直到那屆學生初中畢業(yè),回信還是沒有等來。轉眼3 年過去了,1991 年的一天,大榭中學教導處主任的辦公桌上出現(xiàn)了一封卷邊的信件,來信地址處赫然寫著兩個字——“海軍”!
胡四海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信紙上,黑色的字跡被海水侵蝕后有些褪色,但看起來依然剛勁有力:“你們寄來的包裹及信件已經(jīng)收到,真誠感謝你們的深情厚誼?!薄俺喙辖高h離大陸,條件艱苦,但這一切動搖不了我們守礁的信心與決心,因為祖國與我們同在,你們與我們同在……”
拿著這封等待了3 年的信,胡四海熱淚盈眶。他不知道的是,由于交通不便,加上郵寄地址不夠詳細,他們寫給守礁官兵的信來回輾轉、漂洋過海,直到1990年8 月才被送到守礁官兵手中。
赤瓜礁重回中國后,解放軍在上面建立了高腳屋
再到后來,建造成了鋼筋水泥的海上邊防哨站
如今的赤瓜礁
收到師生們的來信,守礁官兵們同樣感動不已。礁上條件簡陋,他們找來信紙,鋪在礁石上,佝僂著腰一筆一畫地寫下回信,托付給路過的漁船捎上岸,再寄向千里之外的大榭中學。
收到回信,胡四海找了一個合適的時間,將那屆學生召回母校。師生重聚一堂,共同朗讀這封期待已久的珍貴信件。
聯(lián)系上后,胡四海和學生就開始與島上官兵不斷信件來往,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廢品,換成錢買了蘿卜干,寄給赤瓜礁的官兵,“希望他們吃飯更有味道”。
老兵陳洪至今仍記得,收到包裹的那天,戰(zhàn)友們一人分了一點,又小心地封存起來。嚼著香脆的蘿卜干,他忍不住淚流滿面。當年那個包裹上的包裹單,如今還珍藏在赤瓜礁的榮譽室里,在“價值”一欄,赫然寫著“無價之寶”。
島上的官兵也收集了90 個貝殼和兩瓶海沙,托人寄給了師生。他們在回信中說,同學們的心靈就像祖國南沙的海沙一般,細膩、純潔、美麗。
大榭中學和赤瓜礁的聯(lián)系一直持續(xù)著,由于種種原因,一封信耽擱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是常有的事。慶幸的是,這依然沒有阻斷守礁官兵與師生之間深厚的情誼。戰(zhàn)士們的回信,如今都被珍藏在大榭中學的檔案室里。
信來信往,紙短情長。赤瓜礁,成為學校教書育人的精神高地,也成為一代代學生向往和追求的“詩與遠方”。
30 多年來,胡四海一直懷著一個心愿:在有生之年,看一看赤瓜礁、見一見守礁官兵。他的心愿,實現(xiàn)了一半:2020 年9月,3 名官兵從赤瓜礁出發(fā),搭乘部隊的交通艇,在海上航行了數(shù)日,又換乘飛機前往寧波。見到“親人”時,胡四海一把抱住了時任教導員的鄒良一,說:“30 多年了,終于把你們盼來了!”
那天在大榭中學,鄒良一做了一場感人肺腑的報告,臺下掌聲經(jīng)久不息。
人群中,一名叫王宇軒的初二學生握緊了拳頭。兩年之后,他被寧波效實中學海軍航空實驗班錄取,成為海軍飛行員的培養(yǎng)對象。
消息傳來,胡四海會心地笑了——他相信,大榭中學的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座“赤瓜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