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曹娉莎,何律
1.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湖南長沙 410007;2.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湖南長沙 410007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中國老年人口總數(shù)顯著增加。老年群體是一個健康弱勢群體,數(shù)據顯示≥60 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3.28%,與年輕群體相比,其疾病發(fā)生率、病死率均較高[1]。近年來,在醫(yī)學發(fā)展及醫(yī)療保健需求發(fā)展的背景下,科學合理地利用老年護理人力資源提升護理質量以及管理能力成為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zhàn)[2]。以往老年病多采用傳統(tǒng)護理管理模式,但傳統(tǒng)管理法過于固化和單一,理念相對陳舊,大多堅持理論知識的灌輸,使護理人員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對護理質量的提升產生消極影響[3]。護士分層級管理是一種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管理理念,根據護理人員不同護理能力、職位、職稱等實施管理,對其護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4]。本文選取2021 年3 月—2023 年2 月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20 名護理人員,對上述管理措施實施價值進行分析,旨在為后續(xù)管理工作提供指導,并幫助護理人員更好地提升護理質量、風險防控意識以及業(yè)務能力。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 名護理人員,2021 年3 月—2022 年2 月為對照組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常規(guī)管理,2022 年3 月—2023 年2 月為研究組實施分層級管理。護理人員受教育程度:本科12 名、大專7 名、中專1 名;男1 名,女19 名;年齡22~42 歲,平均(32.14±1.63)歲;工作時間1~21 年,平均(11.20±1.17)年。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管理。要求相關護理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老年病科內部管理規(guī)定實施相關護理操作,并根據其實際狀況定期組織培訓,加強其護理理論知識、方法、疾病知識、實踐操作能力等的提升,定期考核,并將相關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對培訓效果進行分析,提升護士工作積極性,實現(xiàn)最佳護理效果。
研究組實施分層級管理。①層級設置:根據護士的不同職稱、工作年限、學歷和業(yè)務能力,按照“能力優(yōu)先”的原則,建立高級專科、專科、初級護士的分級管理,以護士長為領導,對管理成員直接負責。嚴格按照崗位管理條件,由護士長設置每位護士的級別,并制訂明確的崗位使命、職責和考核標準。建立完整的電子信息庫,記錄護理人員的分層管理檔案,主要記錄護士當前的崗位級別、晉升以及專業(yè)背景等,為其提供完整的職業(yè)規(guī)劃系統(tǒng),并與績效緊密掛鉤,各級護士嚴格執(zhí)行工作考核標準,實現(xiàn)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提高。②層級分工:對各級護士的資格要求和崗位職責等進行明確,做好分工明確,相互協(xié)助,提升工作質量的同時,可以促進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提升。護士長作為病房護理質量的責任人,落實統(tǒng)一部署的護理制度,協(xié)調和監(jiān)督護理質量,注意關鍵時間的管理;副護士長協(xié)助護士長做好病房管理工作,制訂護士分層培養(yǎng)計劃以及專業(yè)護理工作指南,組織開展疑難病例會診和討論、護理查房,提高護理質量評價。對??谱o士和初級護士護理水平進行正確評價,制訂病房疑難或危重患者護理工作計劃,幫助其更好地落實護理操作;在責任組長的指導下,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醫(yī)囑實施相關護理操作,落實結合患者實際狀況的護理計劃,掌握病情變化,進而實現(xiàn)最佳護理結局。遵循護理科室、病房的護理服務宗旨,加強知識培訓和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指導基層護士優(yōu)質完成各項護理工作,運用護理程序,按照分級護理的要求落實整體護理責任制,進而提升護理服務質量。③層級培訓與考核:根據護理人員級別(N1~N4)、科室的實際情況,制訂分層培訓和考核計劃。N1 重點基礎護理、專業(yè)技能培訓;N2 級,強化護理、教學方法、??谱o理培訓;N3 級,病例護理、循證護理;N4 級,教學和科研組織以及疑難重癥培訓。通過對護士核心能力進行考核,了解其實際培訓效果及能力情況,提升護士綜合業(yè)務水平。④護士排班模式:本科病房疾病種類繁多、患者年齡較大、自我護理能力差,危重癥患者大多進行藥物治療,進而導致基本護理工作量大,質量不高。對于上述狀況,需重視對原有班次進行了調整,重新制訂崗位職責,以患者為中心,優(yōu)化每個班次的工作流程,實施了護士層級管理。根據日常工作運行的實際情況,實行護士彈性排班制度、雙班制,以充分保障高峰時段、夜班護士人力,減少重復排班環(huán)節(jié),提升工作質量。
對比兩組業(yè)務考核評分:包括團隊協(xié)作、病情管理、理論知識、護理操作,上述評分均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護士的業(yè)務考核情況越好。評估兩組護理工作質量:包括病室管理、護理操作技能、基礎護理、護理文書、患者護理安全,上述各指標總分均按照百分制評分,評估結果數(shù)據顯示較高表示工作質量高。對比兩組風險防控意識:包括風險察覺、風險評估、風險認知、風險管控,上述指標評分0~10 分,分數(shù)與防控意識呈正比。對比兩組管理措施滿意度(醫(yī)院自擬量表),該問卷0~100分,包括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分別為0~<60分、60~<81 分、81~100 分,1-不滿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總滿意。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對管理措施的滿意度采用χ2檢驗,以頻數(shù)(n)和百分數(shù)(%);業(yè)務考核評分、風險防控意識、護理工作質量數(shù)據采用t檢驗(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業(yè)務考核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業(yè)務考核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業(yè)務考核評分比較[(±s),分]
組別研究組(n=20)對照組(n=20)t 值P 值護理操作93.37±5.35 85.41±5.18 4.780<0.001病情管理90.21±4.26 79.56±4.34 7.831<0.001理論知識94.97±4.25 80.46±4.17 10.898<0.001團隊協(xié)作89.81±5.18 78.55±5.05 6.960<0.001
研究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護理工作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士護理工作質量比較[(±s),分]
組別研究組(n=20)對照組(n=20)t 值P 值護理文書97.26±1.26 90.46±1.24 17.202<0.001患者護理安全97.57±1.35 89.91±1.28 18.414<0.001護理操作技能98.54±1.26 91.66±1.24 17.404<0.001基礎護理98.37±1.35 90.36±1.29 19.184<0.001病室管理97.54±1.18 91.31±1.25 16.208<0.001
研究組的風險防控意識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風險防控意識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護士風險防控意識評分比較[(±s),分]
組別研究組(n=20)對照組(n=20)t 值P 值風險評估9.33±0.34 8.86±0.40 4.003<0.001風險管控9.53±0.18 8.57±0.34 11.159<0.001風險認知9.36±0.45 8.69±0.42 4.867<0.001風險察覺9.59±0.24 8.76±0.23 11.166<0.001
研究組管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士管理滿意度比較
老年病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與其他科室大不相同,集老年綜合征的治療、康復、預防、診斷、保健于一體[5]。中國老齡人口約占世界的1/5,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護理質量需求不斷增加[6]。因此,提高老年科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以往常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模式,可以保證護理工作的正常運行,但更注重基本護理服務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導致護理服務質量不佳[7]。此外,以往常規(guī)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流程和制度的合規(guī)性,過于僵化和過時,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對老年科護理管理中的問題解決能力差[8]。護士分層級管理的實施是一種新型管理措施,該方案的實施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對護士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以其自身能力、職稱以及工作年限等為基礎,優(yōu)化工作職能,提高工作分工和服務能力,增強護理團隊凝聚力,充分發(fā)揮每位護理人員的價值,進而實現(xiàn)護理質量的不斷提升[9-10]。
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護士的護理能力、滿意度、業(yè)務考核評分以及風險防控意識均高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為:分級護理管理以分級標準為起點,建立N1~N4 級的護理質量控制模式,一方面可以為護理人員提供合適的晉升平臺,另一方面可以讓護理人員定位自己,提高工作積極性,對護理服務工作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11-12]。在分級管理的前提下,定期培訓,對其護理專業(yè)技能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可以幫助其更好地將所學護理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增強護理人員的自我價值,最終促進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13-14]。除此之外,該管理措施實施可以起到傳遞、幫助、帶動的作用,對老年科護理管理水平提升具有促進作用[15-16]。
由于患者是老年群體,身體功能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要求護理人員具備扎實的溝通能力、護理知識、操作能力,有條不紊地完成護理任務[17]。意識模糊、體力下降是老年科患者常見分析疾病,通過實施層級管理,可以實現(xiàn)風險防控意識的提升,掌握老年患者發(fā)病情況的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護理需求,降低相關風險因素的發(fā)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分級管理使年輕護士不再陷入工作難題,可以很好地向年長的護士學習,減少了年輕護士的心理恐懼,熱愛護理職業(yè),做好護理工作,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18-20]。除此之外,可以提升護士的責任意識,提升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而為醫(yī)院創(chuàng)造更好的社會、經濟效益。董秋玉等[1]在研究中將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27 名老年病科在職護理人員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分別實施傳統(tǒng)護理管理、分層級護理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風險防控意識評分等均高于對照組(P<0.05)。其研究結果與本文一致性較高。
綜上所述,分級護理管理模式效果顯著,對老年科護理人員護理管理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可以提高風險防控意識,使護理工作更加嚴謹,進而實現(xiàn)最佳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