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忠客2180”號客輪,是一艘行駛在重慶市忠縣至洋渡鎮(zhèn)航線的鄉(xiāng)間老鐵船,每天載滿了乘客和背篼、菜籃、挑擔,十年如一日地航行著,見證了鄉(xiāng)村留守老人進城賣菜的瑣碎日常。船長秦大益和船娘芳姐的故事,本應如他們每天必放的民歌《涼州詞》那般——寒沙茫茫風打邊,勁草低頭丘連綿,但一不小心“觸網(wǎng)”后,他們竟以不可思議而又溫暖人心的方式,迅速火遍全網(wǎng),收獲了百萬粉絲。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
曹利芳和秦大益
初秋的清晨,重慶忠縣洋渡鎮(zhèn)碼頭飄著小雨,江面上薄霧蒙蒙。這里唯一的客輪“渝忠客2180”,靜靜地停泊在岸邊。43歲的船主秦大益照常拉響了船笛,并讓兒子小秦去幫扶那些登船的老年乘客,只見他們肩扛手拎著自家地里產(chǎn)的果蔬,臉上洋溢著純樸的笑容。這時,售票員曹利芳的兒子濤濤也開啟了新一天的直播,全程記錄兩家人的擺渡生活……十多年來,他們幾乎每天都重復著這樣的生活。
曹利芳和小秦攙扶著老年乘客上船后,曹利芳又給大家分發(fā)早餐。有老人舉起一張紙幣,提醒曹利芳別忘賣票?!敖裉斓拇?,有一位愛心大哥已經(jīng)替你們買啦!”“啊?那太感謝了!”老人們紛紛放下手中的饅頭和稀飯,雙手合十,對著手機鏡頭連聲道謝。
伴隨著“嗚嗚”的汽笛聲,這艘漆皮斑駁的舊鐵船離岸前行。秦大益雙手穩(wěn)穩(wěn)掌握著兩個發(fā)動機的操縱桿,再加速航行……
從洋渡鎮(zhèn)到忠縣的西山碼頭,“渝忠客2180”沿途???個站點:漁洞、烏楊、康家沱和胖子沱。上午8點30分,接完最后一站的乘客,船艙外已裝得滿滿當當。紅的水蜜桃、綠的大西瓜、紫紅的李子、顆粒飽滿的糯玉米等,這些農(nóng)作物在直播鏡頭里五彩斑斕。
江風溫柔,細雨霏霏。早上9點,這艘“水上公交船”準時??吭诮K點站西山碼頭。下了船,就是100多級臺階,這也是菜農(nóng)的臨時賣菜點。
過去一個多月里,天氣晴朗,來碼頭邊買菜的人很多,菜農(nóng)的菜很快便會賣空。但今天的雨下得大,只有零星幾位顧客。雨越下越大,好多老人的菜攤還沒有開張。
秦大益他們一合計,決定帶老人們?nèi)ゲ耸袌?。“不能讓他們再把菜挑回去?!鼻卮笠娴淖匝宰哉Z,引起了直播間幾名粉絲的注意?!澳俏活^裹白頭巾的老爺爺?shù)男∈[和豇豆,我全都要了,麻煩船長幫我買了送給環(huán)衛(wèi)工人。”“‘愛笑阿姨的玉米我全包了,麻煩送到福利院或?qū)W校?!?/p>
小秦見狀來了精神,急忙在直播間里吆喝:“在這附近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快來西山碼頭!今天的豇豆又嫩又便宜,李子和水蜜桃再過幾天就要下市了!”濤濤也開始幫忙吆喝:“糯玉米兩元錢一斤,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啦!”
下午2點多,菜農(nóng)們滿滿的擔子和背簍都賣空了,雨也終于停了。不一會兒,汽笛聲再次響起,“渝忠客2180”準時返航?!笆迨?、嬢嬢,有位好心姐姐幫你們買了返航的船票,”曹利芳頓了頓,接著說,“還有一位愛心大哥,給咱們買了熱騰騰的午餐!”
“謝謝船長!”“謝謝曹妹兒!”疲憊不堪的老人們突然來了精神。在駕駛位上望著滔滔江水,船長秦大益的思緒不由回到了多年前……
秦大益是重慶忠縣洋渡鎮(zhèn)漁洞村人,家里三代都是客船的船長。他爺爺曾開過纖夫拉拽的客船;父親曾駕駛過最初級的機動船;他18歲接過父親的衣缽后,就靠著跑船賺錢養(yǎng)家。
洋渡鎮(zhèn)緊鄰長江,在陸上交通不便利的時代,水運是當?shù)厝顺鲂械闹饕绞健Q亟拥娜丝谏先f,高峰時期,每天往返洋渡鎮(zhèn)至忠縣的客輪有10艘30多個班次,春運期間客船更是從早到晚滾動發(fā)班。雖然很辛苦,但秦大益靠開船養(yǎng)活了父母、妻子和一對兒女。
今年42歲的曹利芳,婚后一直和丈夫在湖北打工。2013年,因為大兒子即將上初中,婆婆的身體也大不如前,曹利芳便結(jié)束打工生活回到洋渡鎮(zhèn)。得知秦大益想買船做生意還差些錢后,曹利芳便決定與他合作。就這樣,兩人各出資40萬元合伙買下一艘舊客輪,包下了忠縣至洋渡鎮(zhèn)的航線。
秦大益開船,曹利芳包攬售票、驗票和保潔等船務工作。買下這艘船后,秦大益和曹利芳都花光了積蓄。為了更快把本錢賺回來,他們天天早出晚歸,往返兩三趟,其間的辛苦不言而喻,好在那時水路生意好,幾乎每趟都滿員。
但好景不長,2016年底,經(jīng)過洋渡鎮(zhèn)的沿江高速公路通車了。去縣城的陸路由原來的一百多公里縮短為四十多公里,坐船進城要兩個小時,而坐客車只要50分鐘。秦大益和曹利芳的生意開始一天不如一天。
鼎盛時期,這條航線有10艘客輪,但是到了2022年3月,“渝忠客2180”已經(jīng)成為最后一艘鄉(xiāng)間客輪。平時有二三十位乘客,下雨天時,乘客只有個位數(shù)。堅持還是放棄?秦大益和曹利芳都猶豫了。
秦大益開了26年船,對長江有很深厚的感情?!安桓蛇@個,我還能干什么呢?”洋渡鎮(zhèn)盛產(chǎn)蔬菜,自從江上有船以來,沿江群眾就有種菜進城售賣的習慣??蛙嚾莶幌卖せ?、背簍、籮筐和大量蔬菜,更不允許帶活禽;另外,不少群眾沿江而居,坐客車要走很遠的路還得轉(zhuǎn)車,反而是停在家門口的船更方便。進城賣菜的多是60~80歲的老人,船票比汽車票便宜三分之一,他們哪里舍得坐客車?如果航線停運,那么種了大半輩子菜的老人們,就要失去唯一的收入來源。
當時,曹利芳的小兒子馬上就要讀高三,公婆也七十多歲了,“我必須留在家里照顧老人和孩子,但附近又找不到工作?!鄙钏际鞈]后,秦大益和曹利芳達成共識:“渝忠客2180”繼續(xù)運營。
乘客們陸續(xù)登上“渝忠客2180”
為節(jié)約開支,他們將班次從原來的每天兩趟減為一趟。春季和冬季是早晨7點出發(fā),夏季和秋季則是6點30分啟程。上午9點之前抵達縣城,下午2點30分按原路返回。每到周日,住在江邊的孩子都要坐船回縣城上學,秦大益就會在到達終點站后,立即空船返航去接孩子們,船站站都停,哪怕只有一個學生上船。
2022年6月初,秦大益的兒子小秦大學畢業(yè)后回家小住。他跟著父親跑船,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6月22日,小秦拍下客輪從起航到停靠的全部過程。每次靠岸,秦大益和曹利芳都會下船,攙扶老人上船或接過他們手中的擔子和背簍;船至終點,他們又會幫老人把東西搬下去。
小秦將2個多小時的視頻素材剪輯成3分鐘的短視頻,于6月24日發(fā)布在了父親的個人抖音號“一哥”上,感性的他配上了這樣一段文字:“洋渡鎮(zhèn)至忠縣水上公交船。幾兩碎銀苦中求,忙忙碌碌幾時休?!北尘耙魳穭t選了父親最喜歡的歌曲《涼州詞》:“寒沙茫茫風打邊,勁草低頭丘連綿,月兒空照千里酒,抬頭遙望北飛雁。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第二天早上醒來,小秦發(fā)現(xiàn)這條視頻竟然有6萬多點贊量,近5000個評論和4000多次轉(zhuǎn)發(fā)。
“渝忠客2180”火了,粉絲從當初的三萬多驟升到二十多萬,粉絲們開始催更,說這樣的場景超級治愈。
原打算去重慶找工作的小秦,決定在船上再待一段時間?!拔視猿峙囊曨l,讓更多人關注‘渝忠客2180,這樣我們就不用賣船了,老人們也能繼續(xù)進城賣菜。”
2022年9月27日,秦大益和曹利芳分別通過抖音號“一哥”和“船娘芳姐”,開啟了第一場直播,將“渝忠客2180”從出發(fā)、行駛到靠岸后的全過程,真實地展現(xiàn)在粉絲面前。
船至康家沱站,兩個直播間的人數(shù)分別從一開始的幾十人,飆升到五千多人和三千多人?!拔铱吹綃寢屃耍 薄疤彀?,那不是我外婆嗎?我好想她!”“在大城市打拼的我,看到如此溫暖接地氣的畫面,直接淚奔……”
在他們的直播間里,出門打工的游子深情地講述著鄉(xiāng)愁;沒來過農(nóng)村的城里人毫無保留地表達他們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還有住在附近的人,一個勁兒地問客輪什么時候靠岸……
那天,碼頭旁的臺階上站了好多人,都是看了直播過來買菜的。船剛靠岸,就有人跑上來,幫老人把菜籃子、背簍搬下去。老人們的菜很快就賣完了。小秦長舒一口氣,他知道,這條路,自己還要再往前走走看。
從那以后,“一哥”和“船娘芳姐”每天定時直播。慢慢地,周邊區(qū)縣的網(wǎng)友也專程開車來到西山碼頭買菜,老人們的菜一到碼頭就被搶購一空。
得知有菜農(nóng)天不亮就要起來擇菜,有的菜農(nóng)甚至要摸黑走兩三個小時才能趕到碼頭乘船,因此長期無法吃上早飯,網(wǎng)友們便通過直播“打賞”的方式,請秦大益和曹利芳為菜農(nóng)代買早餐;乘船的老人都上了年紀,熱心網(wǎng)友便采取包船的方式讓乘客們免費乘船;見有的老人衣著單薄,網(wǎng)友就委托秦大益和曹利芳為老人買衣服、鞋襪;有獨居老人晚上回家后隨便吃點零食充饑,網(wǎng)友還會委托曹利芳為他們做一頓可口的晚飯……
雖然跑船很辛苦,但秦大益和曹利芳從不拒絕網(wǎng)友的請求,并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現(xiàn)整個愛心傳遞的過程。從洋渡鎮(zhèn)至忠縣航線上的最后一艘客輪,也重新煥發(fā)了生機。
被關注和寄予厚望的秦大益和曹利芳雖然壓力很大,但他們慶幸當初沒有放棄?!胺劢z越來越多,早餐天天都有人買,有時還有人包買船票,所以,進城賣菜的老人一天比一天多,我們也更有信心了!”秦大益說。
“進城賣菜的老人中,七八十歲的占了一多半,年紀最大的有92歲,最年輕的也有60歲,”曹利芳說,“叔叔、爺爺們的擔子都在100斤以上,阿姨和奶奶們的背簍也有六七十斤。辛苦忙碌一整天換來一百多元,這是老人們的血汗錢,他們需要用這些錢穿衣吃飯、幫扶后代和應付人情往來。所以,我們這艘‘最后的水上公交船要一直開下去!”
在鏡頭捕捉不到的地方,秦大益和曹利芳也一直在播撒愛心。以前,“渝忠客2180”在縣城停靠臨江巖臨時碼頭,菜農(nóng)步行十幾分鐘后,就能在9點30分前趕到人流量較大的巴王路菜市場。2020年1月后,??奎c被調(diào)整到1公里以外的西山碼頭,菜農(nóng)們至少要步行半小時才能到達菜市場,腿腳不便或擔子過重的老人往往要走四五十分鐘。
這樣一來,他們既錯過了蔬菜的最佳銷售時間,還得提前趕回碼頭搭船回家,菜賣不完是常有的事。見老人們唉聲嘆氣,秦大益和曹利芳就經(jīng)常掏錢買下他們沒賣完的菜,再送給環(huán)衛(wèi)工人或附近的小菜館。這件事,在沒拍短視頻和開直播前,他們就一直在做。
常年乘船賣菜的老人中,“紅薯奶奶”種了很多胡豆,為保證豆子新鮮,她每天凌晨1點就要起床剝胡豆,等剝完天也徹底亮了,再背著背簍趕往碼頭。秦大益知道后,帶著兒子去“紅薯奶奶”家里幫忙摘下胡豆后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剝完后,第二天早上再幫“紅薯奶奶”帶上船。
還有一位86歲的老奶奶,經(jīng)常在賣完菜后忘記回家的路,曹利芳就一路護送她到家。
他們的無私付出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網(wǎng)友秀姐每天早上9點來到西山碼頭,幫行動不便的老人將菜從船上挑到臺階上,并熱心地幫著老人推銷、稱重和算賬;郭麗萍、任燕群每天下午2點30分來到碼頭,默默地清理留在碼頭上的垃圾。
秦大益在外地做生意的表弟、70多歲的老母親,曹利芳的丈夫、剛參加完高考的兒子和外甥女,也紛紛走上“渝忠客2180”,和船長、售票員一起將越來越多的愛心與夢想傳遞出去。
“愛心不值得炫耀,但必須去宣傳,世間的美好莫過于愛心在循環(huán)、善心在傳遞,愿每個人都能被溫暖。”最近,曹利芳在微信朋友圈寫下的這段話,令人敬佩,也讓人暖心。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