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巍 付海英 倪維華 齊 妍 李 冬 袁紅艷 閆東梅
(吉林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免疫學系,長春 130021)
2018 年11 月,高教司吳巖司長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講話,首次提出了“金課”的建設標準——“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1]。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兩性一度”標準,廢除“水課”,打造“金課”是各高校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
醫(yī)學免疫學作為醫(yī)學生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聯系基礎醫(yī)學與臨床、藥學、預防醫(yī)學等多學科的重要紐帶,對于醫(yī)學生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如何打造符合“兩性一度”標準的醫(yī)學免疫學課程,對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醫(yī)學生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傳統的醫(yī)學免疫學教學方式循規(guī)蹈矩,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相對單一[2],因此在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①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學生被動學習、主動性差;②課程內容抽象,細胞分子機制復雜,晦澀難懂;③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好;④理論知識與實際脫節(jié),不利于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具有“兩性一度”的高質量醫(yī)學免疫學課程建設。在以往教學中,教研組曾嘗試過討論式教學、翻轉課堂、PBL教學法等多種方式,雖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教學效果,但由于學生參與度有限,部分同學對于抽象的免疫學概念仍無法深刻理解[3-4]。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轉變?yōu)樯鷦?、具體的事物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張學新首先提出并發(fā)起的[5]。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就是把課堂時間對半分開,一半由教師講解,一半由學生討論,學生可通過自學、討論過程提高自己的思維深度,在內化知識的同時,提升鉆研、批判、創(chuàng)新思維等能力。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引起學生的情緒體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進行教學,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運用情境化教學,能將枯澀難懂的專業(yè)知識用簡單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在體驗中進行感悟與深思,從而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免疫學知識的要點與精髓。然而情境教學多用于臨床醫(yī)學的教學中,在基礎醫(yī)學中鮮有報道。
因此,本研究嘗試將對分課堂與情境教學法相結合,通過創(chuàng)設免疫學相關的情境問題,利用對分課堂充分討論、自主學習,進而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的知識變?yōu)樯鷦拥恼故荆瑥亩囵B(yǎng)高素質醫(yī)學人才,并推動具有“兩性一度”的高質量醫(yī)學免疫學課程建設。
本研究擬通過組建專業(yè)的醫(yī)學免疫學教學團隊,經討論商定對分課堂的設計方案與情境教學內容,進而通過課前準備、課上實施、課后評價考核的方式,在醫(yī)學免疫學課程中開展對分課堂結合情境的教學方式(圖1)。
2.1 課前準備
2.1.1 組建教學團隊 優(yōu)秀的教學團隊是順利開展本項目教學的重要前提,因此為保證本項目能夠按計劃有序開展,首先選擇了本專業(yè)中熱愛教學,喜歡教學改革,并對本研究教學模式感興趣的教師,作為研究團隊的一員,通過探討協商確定教學內容、具體教學方式及教學任務分工,為實施項目奠定人員基礎。
2.1.2 設計對分課堂 根據醫(yī)學免疫學課程內容體系,在學生掌握基礎概念、免疫學基本組成及其功能的基礎上,課程后期在免疫病理部分內容的學習中,采用對分課堂形式,運用“隔堂對分”方式,提前將情境教學內容進行布置與梳理、分組討論,然后在后續(xù)課堂中進行展示及教師總結(表1)。
表1 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案設計Tab.1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plan
2.1.3 準備情境教學
2.1.3.1 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中針對免疫學理論課教學內容,嘗試創(chuàng)設了3 個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問題,即“都是花粉惹的禍!”“可怕的蝴蝶”和“看我72 變!”,分別與免疫病理部分的Ⅰ型超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及腫瘤免疫逃逸機制相關,使學生能夠深有體會地去分析相關知識點內容。
2.1.3.2 課堂討論 組織學生分組在課堂上結合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及已學習的基礎知識進行深入討論,分析與創(chuàng)設情境相關的免疫學知識點及相關內容,分析該情境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2.1.3.3 布置作業(yè) 結合學生課堂討論結果,由學生自主確定小組情境展示的初步方案與分工,并在課后進行完善與準備,并在課上提前闡明情境作業(yè)的具體內容與要求。
2.2 課中實施教學
2.2.1 實施情境教學 采用對分課堂形式,首先由各組學生進行情境問題的學習成果展示,然后師生互動討論學習,最后教師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梳理與總結。①學生情境展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事先確定的角色分工及設計的情境劇本,在課堂中,通過互相配合,展示小組學習成果。②師生討論互動:根據情境展示小組的具體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學習,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保障學習效果。③教師梳理總結:教師最后進行總結,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同時強化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2.2.2 評價考核教學 為調動學生參與情境教學的積極性,將此部分活動作為課程考核中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并設置了評價體系(表2),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準備時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也是對表現優(yōu)秀學生的一種鼓勵和激勵。
此外,為保證此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運行和不斷完善,課后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學生對本次教學的反饋及對情境教學的評價與建議,用于下一次開展教學前的調整與完善。
2.3 課后反饋整理 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此種教學方式的反饋信息,通過調查問卷發(fā)現(表3),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免疫學很重要,并且近1/3 的學生認為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不能或不確定能否理解免疫學內容。而75%的學生認為需要在免疫學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并且90%的同學認為本教學中的情境問題設置合理并有助于理解免疫學內容,更讓人驚喜的是高達97.5%的同學愿意參與此種教學模式,充分反映出此種教學方式能夠被同學們普遍接受,并且參與熱情較高。
表3 教學反饋調查問卷Tab.3 Teaching feedback questionnaire
通過本教學模式改革,無論對課程本身,還是對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包括教與學雙方均是一次創(chuàng)新性的嘗試,即實現了課程的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達到了金課建設要求的“兩性一度”標準。
3.1 運用對分課堂,通過小組自主學習式討論,實現了課程的“高階性” 通過采用對分課堂方式,給學生自主討論時間,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問題本質的主動性,同時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通過采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一半時間由教師授課,一半時間則交給學生自己,使學生由傳統的接收信息的“受者”轉變成為課堂的“主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通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堂上由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學生則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習,從而由傳統授課模式中,學生單純地接收教師所“灌輸”的知識轉變?yōu)樽灾魉伎迹⒔浖w分析、討論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3.2 采用情境教學,通過角色體驗式學習方式,體現了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 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創(chuàng)設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情境,創(chuàng)新授課理念,理論聯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并深刻理解所學課程內容的本質,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術參與度,體現出本研究中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以設立的教學情境為基礎,學生通過建立團隊,經相互協作,以情境中涉及的問題和知識點選擇各自的角色,并以角色扮演方式將學習內容呈現出來,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通過此種創(chuàng)新型學習方式,也可使枯燥、抽象的知識轉變?yōu)樯鷦?、具體的影像。將傳統的“教”與“學”的授課方法轉為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展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并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實現課堂氣氛活躍的目的。
3.3 二合一融合教學,通過師生全力相互配合,提升了課程的“挑戰(zhàn)度” 采用對分課堂結合情境教學模式,無論從教學設計還是教學實施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教、學雙方共同的努力與配合,既是對教師的挑戰(zhàn),也是對學生的挑戰(zhàn)。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從書本及相關資料備課到課堂傳輸內容的授課方式,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充分準備,包括對分課堂的設計、情境問題的設置,以及整個授課進程的把握等,因此,對授課教師是全新的挑戰(zhàn)。采用對分課堂結合情境教學模式,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作為主體積極參與到教學討論與情境呈現中,需主動思考問題,并根據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將知識理解、消化吸收后,從自身出發(fā)將所學相關知識內容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在其他人面前,因此,學生從學習知識到情境的呈現也是全新的挑戰(zhàn)。
總之,本研究通過設計對分課堂,并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課堂討論、課后準備、情境展示、考核評價的方式,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使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有助于打造“兩性一度”的高水平課程,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醫(yī)學人才。
盡管本研究嘗試將情境教學與對分課堂相結合,已經初步建立了相應的教學和評價方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反饋,但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不斷探索完善。
4.1 教學活動參與度有待提升 教學中,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情境展示過程,但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仍有部分同學不夠積極主動,不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因此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可進一步通過主動提問,或利用學習通或智能APP 小程序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隨機選人等方式確保學生的參與度,同時還可將此部分設置一定比例的平時成績,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4.2 情境教學在實驗課教學中有待補充 本研究中所設置的情境問題主要針對理論課相關內容,而在實驗課教學中并未涉及,因此,如何將此種教學方法運用到免疫學技術的學習仍需補充。例如,以某種免疫學檢測技術為基礎,通過設置某種疾病患者在臨床檢測免疫相關指標作為情境問題,進一步采用對分課堂方式討論、情境展示的組織與呈現,從而真實體驗與了解免疫學實驗技術,同時也可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目的。
4.3 個性化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教學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因此評價只能體現小組整體的完成情況,無法反映出每一名參與個體的真實成績,例如有的小組整體展示一般,但其中部分同學表現非常好,如果以小組為評價單位,則可能影響該成員的評價成績。因此,在未來教學中,可以將小組進一步細化,比如將學生分成話題討論組、腳本制作組、道具準備組、舞臺展示組等若干小組,針對各小組分別進行評價,最后再與該組整體表現評分進行加權計算,作為每名同學成績,一方面實現了個性化的評價,另一方面也督促每一名參與者更加認真地準備并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有助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深刻理解。
綜上,本研究在免疫學教學中初步探索了對分課堂與情境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并嘗試建立了相應的情境問題與評價體系,有助于學生對免疫學抽象內容的理解與運用,同時,也為打造“兩性一度”的高水平課程、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醫(yī)學人才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